焦循《易通釋》

Jack 發表於 四, 11/28/2013 - 19:16

 

 閱讀古書,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書名:《易通釋》

作者:焦循(清) 其他著作:《易章句》、《易圖略

版本:欽定四庫全書

電子書狀態:文字待輸入

說明:

焦循(1763年-1820年),生於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字理堂,一字里堂,揚州府甘泉縣(今揚州邗江黃玨鎮)人。以《孟子》及《周易》研究見著。自幼師承祖父之學,幼年好《易》,還對「密雲不雨,自我西郊」一說既見於《小畜》又見於《小過》產生疑惑。

嘉慶七年(1802年)因會試不第,遂潛心專研《易》學,「足不入城市者十餘年」。焦循治易,不依傍前人,於清代考據中,獨樹一幟,他建立了「旁通」、「當位失道」、「時行」、「相錯」、「比例」等《易》學法則,以為卦爻規律。嘉慶十八年(1813年)完成《易通釋》十二卷。翌年,復提其要為《易圖略》、《易章句》。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以此三書合刊為《易學三書》(全名《雕菰樓易學三書》)。焦循易學別具一格,本質上屬於象數一派。(以上說明引自維基百科

目錄:

卷一:元│亨 │ 利 │ 貞

卷二:悔 │ 吝 │ 吉 凶 │ 厲 │ 无咎

卷三:易 │ 交 │ 當 │ 應 │ 乘承 │ 通 │ 往 │ 來 │ 至 │ 幾

卷四:剛柔 │ 大小 │ 新舊 │ 遠近 │ 內外 │ 上下 │ 進退 │ 得喪 存亡 │ 生死

卷五:道 │ 命 │ 性 情 才 │ 教 │ 則 法 律 │ 仁 義 禮 信 知 │ 譽 懼 │ 功 │ 權 │ 民 │ 君子小人

卷六:遇 │ 告 │ 食 │ 求 │ 與 │ 見 │ 居 │ 所 │ 處 │ 允 │ 辨 │ 待 │ 遲 │ 反 │ 敵 │ 方 │ 類 │ 群 │ 醜 │ 願 │ 試

卷七:包容 │ 繫牽引茹 │ 維 │ 發 │ 顛室慎 │ 塞 │ 遂 │ 養育字飾 │ 親好愛 │ 故事 │ 施設 │ 尸 │ 克伐征 │ 亢 │ 密 │ 雜文 │ 定寧成安息 │ 虞 │ 戒

卷八:光 │ 時 │ 實 │ 盈 │ 寡孤 │ 眾 │ 獨 │ 久永長 │ 速疾遄 │ 怠緩徐慢裕 │ 樂笑喜慶 │ 憂恤號

卷九:疑或 │ 害 │ 匪 │ 艱難 │ 窮 │ 終 │ 亂 │ 惡 │ 災眚 │ 潛伏隱藏 │ 輕蔑誅滅 │ 汔斯隍索沙干 │ 素

卷十:握 渥 │ 獲 穫 │ 蕃 藩 皤 │ 祥 詳 羊 翔 │ 袛 羝 │ 約 酌 豹 禴 │ 狗 拘 │ 髮 拔 │ 膏 高 │ 弟 娣 稊 涕 │ 華 旉 │ 輪 綸 │ 寵 龍 │ 石 碩 鼫 │ 角 桷 │ 頄 仇 九 │ 宮 躬 │ 紱 沛 │ 起 杞 │ 茀 拂 │ 攻 工 │ 已 止 祀 │ 顙 桑 │ 立 泣 │ 幹 翰 │ 祿 鹿 │ 爛 蘭 連 漣 │ 撝 靡 │ 暉 揮 │ 形 荊

卷十一:初筮 原筮 │丈人 丈夫 │ 牝馬 牝牛 │ 虎變 虎視 虎尾 │ 射雉 射隼 射鮒 │ 由豫 由頤 │ 甘節 甘臨 │ 頻復 頻巽 │ 冥豫 冥升 │ 休復 休否 │ 介福 介疾 │ 敦復 敦臨 敦艮 │ 鳴謙 鳴豫 鳴鶴 │ 童蒙 童觀 童牛 童僕 │ 天行 志行 │ 矢得 失得 │ 曰閑 曰動 │ 三就 三錫 三驅 三接 三褫 │ 金矢 金鉉 金車 金夫 金柅 │ 盈缶 鼓缶 用缶 │ 簋貳 二簋 │ 致一 一致

卷十二:成有渝 官有渝 │ 无首吉 无首凶 │ 咸其腓 艮其腓 │ 解而拇 咸其拇 │ 羸其角 羸其瓶 │ 來兌凶 來復吉 │ 終无尤 │ 終无咎 │ 得黃金 得金矢 得黃矢 │ 艮其趾 賁其趾 壯于趾 壯于前趾 │ 需于郊 同人于郊 │ 同人于野 龍戰于野 │ 否之匪人 比之匪人 │ 困于酒食 │ 需于酒食 │ 田獲三品 田獲三狐 │ 喪牛于易 喪羊于易 │ 得其資斧 喪其資斧 │ 我心不快 其心不快 │ 自我致戎 自我致寇 │ 三歲不興 三歲不得 三歲不覿 三歲不覿 三歲不孕 │ 並受其福 實受其福 于食有福 受茲介福 │ 日中見斗 日中見沬 日中則昃 日中為市 │ 同人先號咷而後笑 旅人先笑後號咷 │ 王用亨于西山 王用亨于岐山

卷十三:帝乙歸妹 帝乙歸妹 │ 高宗伐鬼方 震用伐鬼方 │ 用拯馬壯吉 用拯馬壯吉 │ 密雲不雨自我西郊 密雲不雨自我西郊 │ 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先庚三日後庚三日 │ 臀无膚其行次且 臀无膚其行次且 │ 拔茅茹以其彙征吉 拔茅茹以其彙貞吉亨 │ 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 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永貞吉 │ 西南得朋東北喪朋 蹇利西南不利東北 解利西南 │ 老夫得其女妻老婦得其士夫 夫征不復婦孕不育 女承筐無實士刲羊无血 │ 箕子之明夷 其子和之 得妾以其子

卷十四:利建候 利建侯 │ 月幾望 月幾望 月幾望 │ 有他吉 有他吝 有他不燕 │ 田有禽 田无禽 舊井无禽 │ 取女吉 勿用取女 勿用取女 │ 輿說輻 輿說輹 壯于大輿之輹 │ 王假有廟 王假有廟 王假有家 │ 富以其鄰 不富以其鄰 不富以其鄰 │ 不出戶庭 不出門庭 獲明夷之心于出門庭 │ 利用賓 不利賓 │ 血去惕出 渙其血去惕出 │ 艮其輔 咸其輔頰舌 │ 翰音登于天 初登于天

卷十五:七日來復 勿逐七日得 勿逐七日得 勿逐自復 │ 十年乃字 十年勿用 至于十年 │ 大君有命 大君之宜 武人為于大君 │ 往不勝 莫之勝說 終莫之勝吉 │ 利涉大川 用涉大川 不利涉大川 不可涉大川 │ 利武人之貞 利幽人之貞 武人為于大君 幽人貞吉 │ 小有言 小有言 主人有言 昏媾有言 有言不信 聞言不信 │ 致寇至 致寇至 匪寇昏媾 匪寇昏媾 匪寇昏媾 利禦寇 不利為寇利禦寇 │ 不鼓缶而歌則大耋之嗟 出涕沱若戚嗟若吉 不節若則嗟若 萃如嗟如 齎諮涕洟无咎 │ 一陰一陽 一朝一夕 日月運行一寒一暑 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 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 │其義吉 其義凶 其義喪 其義焚 義无咎 義无咎 義无咎 天地之大義也 天地之大義也

卷十六:章 篰 閏 │ 邱 陵 │ 邑 國 邦 │ 電 │  冰 │ 泥 塗 │ 穴 窞 │ 溝 瀆 │ 淵 泉 │ 墉 │ 次 │ 鼻 │ 脢 夤 │ 股 肱 │ 身 躬 │ 孕 │ 祖 考 │ 朋 友

卷十七:馬 │ 鴻 楊 │ 果 │ 木 │ 林 莽 │ 莧陸 │ 蒺藜 叢棘 │ 瓶 甕 │ 匕鬯 │ 枕 │ 鞶帶 屨 │ 衣 裳 │  弋 │ 結繩 │ 獄㓝

卷十八:乾 離為乾卦 乾行也 噬乾胏 噬乾肉 │ 坤  │ 屯 │ 蒙 以蒙大難 │ 需 繻有衣袽 賁其須 歸妹以須 濡其首 濡其尾 若濡 賁如濡如 │ 訟 │ 師 利行師 利用行師 勿用師 用行師 大師克相遇 │ 比 遇其妣 │ 小畜 大畜 畜臣妾 畜牝牛 畜眾 │ 履 履霜堅冰至 履錯然 跛能履眇能視 │ 非禮弗履 │ 泰 │ 否 否贓凶 利出否 小人否 │ 同人 │ 上下交而其志同 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天地睽而其事同男女睽而其志通君子以同而異 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 柔得位乎外而上同 │ 大有 大有得 │ 謙 嗛於无陽 │ 豫 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 隨 執其隨 不拯其隨 隨風巽 │ 蠱 │ 臨 │ 觀 觀頤 觀我朵頤 觀象也 觀於天文觀於人文 貞觀 │ 噬嗑 厥宗噬膚 朋盍簪 │ 賁 豶豕之牙 渙奔其机 │ 剝 │ 孚于剝 │ 復 │ 反復道也 復自道 │ 牽復 │ 其來復吉 │ 勿逐自復 │ 復即命 │ 无往不復 │ 城復于隍 │ 夫征不復 │ 无妄 │ 頤 頤中有物 │ 坎 │ 離 疇離祉 飛鳥離之凶 非離群也 猶未離其類也 離群醜也 渙者離也

卷十九:咸 咸臨 品物咸章 品物咸亨 萬國咸寧 │ 恒 利用恒 立心勿恒 貞疾恒不死 行有恒 進退无恒 以恒也 │ 遯 遯世无悶 遯世无悶 豚魚 │ 大壯 女壯 馬壯 壯于前趾 壯於頄 剝牀 巽在牀下 從或戕之 │ 晉 │ 明夷 匪夷所思 遇其夷主 │ 家人 不家 无家 子克家 承家 蔀其家 │ 睽 │ 蹇 │ 解 │ 損 益 天道盈虧而益謙 │ 君子以裒多益寡 │ 夬 夬履 藩決不羸 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 兌為附決 震為決躁 │ 姤 后不省方 后以裁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 │   升其高陵 │ 天險不可升也 │ 困 困蒙 其義不困窮矣 │ 其吉則困而反則 │ 井 │ 革 執之用黃牛之革 鼎耳革 乾道乃革 │ 鼎 │ 震 振恒 震用伐鬼方 振民 │ 艮 │ 漸 其所由來者漸矣 │ 歸妹 帝乙歸妹 女歸 歸而逋 與人同者 物必歸焉 天造草昧 日中見沬 │ 豐 │ 旅 商旅不行 │ 巽 上巽也 順以巽也 順以巽也 順以巽也 │ 兌 用說桎梏 輿說輹 後說之弧 莫之勝說 │ 渙 │ 節 失家節 中節 剛柔節 不知節 節飲食 │ 中孚 孚 有孚 匪孚 罔孚 斯孚 │ 大過 小過 過旬 有過則改 赦過宥罪 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 │ 既濟 未濟 天道下濟而光明

卷二十:易有太極 與時偕極 失時極 不知極 六爻之動三極之道也 │ 天地之數五十有五 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十四有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