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易心得5:有是德,應是占
我認為《易》占不是定數,「有是德,應是占」,我們有其德,才能應其占,否則即使是「吉占」,最終結果亦可能為凶。
- 閱讀內文 about 習易心得5:有是德,應是占
-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我認為《易》占不是定數,「有是德,應是占」,我們有其德,才能應其占,否則即使是「吉占」,最終結果亦可能為凶。
《說文》:「萃,艸皃。」萃原本意指草木叢生繁茂的樣子,引申為聚會、群聚。這也是傳統十翼所持的字義,如《彖傳》:「萃,聚也。」《雜卦傳》:「萃聚而升不來也。」《序卦傳》:「物相遇而後聚,故受之以萃,萃者聚也。」
《高島斷易》所錄此占十分精彩,包含使用貞悔,運用卦德和爻辭解,運用《易傳》輔助解,取象。使用互體,使用「承、乘、應、比」的技巧,使用綜卦和綜卦爻辭,取綜卦之象等。應證事後的結果十分準確,故和各位易友、老師們分享。
姤卦卦名應當作「遘」,為偶遇的意思。在許多古書中也會作遘,《釋文》言姤卦:「古文作遘。」甲金文有遘無姤,因此卦名應以遘為正,姤假借為遘。
遘的本字為冓,是由冓字增繁演化而來。
冓為遘遇之義,後來又演生出從止、從ㄔ,從辶的不同字,除了作為遘遇之義外,金文中有「婚遘」一辭,即《周易》的「婚媾」。因此,冓、遘也有婚媾、媾合、交媾之義。冓的其他衍生字還有搆、溝、構、覯,都帶有交會的意味。
誠心而論,閱讀《高島斷易》,可以看出高島是一位「至誠如神」之人,所以他才能屢占屢驗,日人尊他為易聖。但也如蔡茂寅先生在其著作《周易時義》中寫道:「由於占筮仍不免含有推理的成分,因此主觀好惡過強即足以影響客觀判斷,占筮時最宜避免。」
所謂的「四隅」、「四正」,是將空間方向分為八個方位。東、南、西、北四個正向方位稱「四正」,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等四個邊角的斜向方位則稱「四隅」,或「四維」。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周易》後天八卦圖的安排,乾坤兩個最重要的天地之卦卻置於四隅的位置,而不是東西或南北。而且乾在西北,似乎又與金沙遺址的「西北—東南」朝向偏愛遙相呼應。
夬或寫作叏,現多只用於易經卦名,教育部標準國語字典讀「怪」,或者也可讀「快」。
夬通決、玦、抉。夬可能是古代射箭時戴在拇指上的扳指,或以玉,或以角、骨製作,其早期形制主要為圓形而有缺口,像玦玉。玦是古代一種環形而有缺口的玉,君子佩戴象徵決斷、果決。送人玦則有訣別的意思。君送臣環(圓形的玉)代表「還」,回來。送玦則代表「訣」,訣別,離去。夬也可作「缺」解,因玦玉還有夬卦都有一個缺口。
此古占例是《左傳》所載,魯莊公二十二年﹙西元前722年﹚,陳厲公為剛出生的兒子陳完占其命運,得「觀之否」,六四爻變,請一位周史解卦。這個占例從起占解卦到印證則經過了336年,若以30年為一世,則此占預測了陳完十世以後子孫的景況。這樣一位萬金難求的解占者,能夠透析占卦,預測數百年以後的景況,他的功力來源必定是誠心為首、智識為輔,並兼之能夠清楚地表達從天而降的靈感。
益卦上下二體六爻相應,卦象下震動,上巽入,動而漸入,雷風相與,逐步前進之象。《象》曰:「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益卦的努力應當見賢思齊,多向別人觀摩學習,改正自己的錯誤,增加自己的長處為宜。卦象又有長男下於長女,男女相交,婚合之象,故問婚姻、感情大吉。
《彖傳》説:「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動而巽,日進无疆。」巽為木為舟楫,下震為行亦為木,因此二體為舟行之象,故曰「木道乃行」。「益動而巽,日進无疆」言君子若如益象,能動而漸進,則可每日精進而無所限量。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習《易》越久越精深,或是越有智慧的人,需要占卦解惑的機會越少,但人生而在世,必定有當局者迷之時,所以無論是多有智慧的人,易占在某些關鍵時刻,當有神來一筆的靈感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