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全解】51 震卦

Jack 發表於

 震卦 (震為雷)

震,亨。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里,不喪匕鬯。初九,震來虩虩,後笑言啞啞,吉。六二,震來厲,億喪貝,躋于九陵。勿逐,七日得。六三,震蘇蘇,震行无眚。九四,震遂泥。六五,震往來厲,億无喪,有事。上六,震索索,視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鄰,无咎。婚媾有言。

 卦辭  初九  六二  六三

 九四  六五  上六  彖傳注


 

 

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懼脩省。(圖:小配)

【卦名】

今本:震 歸藏:釐 帛書:辰 清華簡:徠// 海昏簡:侲/晨

雷霆,振奮、震驚、驚動、當頭棒喝。

《說文》:「震,劈歴,振物者,从雨辰聲。《春秋傳》曰:震夷伯之廟。」段注:「劈歷,疾雷之名。《釋天》曰:疾靁為霆。《倉頡篇》曰:霆,霹靂也。然則古謂之霆,許謂之震。」依《說文》,震即霹靂,疾雷也。這也符合傳統震為雷的取象。

甲骨文震與䟴同源,都作,卜辭中為震驚、震動之義。即《說文》說的:「䟴,動也。」但震字後來又作為霹靂,也是疾雷的意思,《說卦傳》說的「震為雷」,雷震則萬物驚醒,因此《說文》說是「振物者」。

《雜卦傳》:「震,起也。」《序卦傳》:「震者動也。」《說卦傳》:「震,動也。」都是以動解釋震(䟴)。《彖傳》對於卦辭的註解則多了驚、恐的意義:「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震驚百里,驚遠而懼邇也。」

帛書作辰,可通䟴或震。辰在甲骨文卜辭中為地支之一,也作震動之義。現今辰字取「時辰」義,如良辰美景。《說文》:「辰,震也。三月陽气動,靁電振,民農時也,物皆生。」段注:「震振古通用。振,奮也。《律書》曰:辰者言萬物之蜄也。《律曆志》曰:振美於辰。《釋名》曰:辰,伸也,物皆伸舒而出也。季春之月,生氣方盛,陽氣發泄,句者畢出,萌者盡達。二月靁發聲,始電至。三月而大振動。」依《說文》,辰通震,段注則指出,古震與振通,辰即震,也是振奮的意思。

清華簡〈卦位圖〉作 ,兩字像是「農」或「晨」的繁化異體,清華簡的文獻整理者則認為是「震」字。差別在本字之下或加一口或加日字。〈卦位圖〉說:「 司靁,是古胃之 。」(震司雷,是故謂之震。)靁同雷,這與現今將震取象為雷是一致的。

海昏簡《易占》中的八純卦多數與八卦卦名同,例如乾卦說「屯建〃者建也」(純乾,乾者建也),離卦「屯麗〃者麗也」(純離,離者麗也),艮卦「屯根〃者止也」(純艮,艮者止也),巽卦「屯巽。屯巽者孫也」,兌卦「屯說〃者說也」(純兌,兌者說也),川(坤)與臽(坎)重卦卦名簡文從缺。唯獨震卦八卦與純卦卦名不同,震卦的八卦卦名作晨,重卦的震則作侲,並解釋為「恐懼」:「屯晨。侲者恐懼也。」侲音震,《說文》:「僮子也。」「恐懼」之義則與經文及《彖傳》釋義相同,但不同於其他易傳。震卦卦辭「震來虩虩」,虩虩即恐懼貌。《彖傳》:「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爾雅》:「戰,慄,震,驚,戁,竦,恐,慴,懼也。」

來釐

清華簡〈四季吉凶〉作上來下止,通徠、逨,可視為來的繁化。來原本是一種代表祥瑞的麥子,為上天所賜福而來。《歸藏》作釐,釐的古字作,其甲骨文 為用手擊麥祈福。來與釐古都為來聲,因此亦可通假。來是古代的瑞麥,而釐則是以瑞麥祈求福氣之來臨,因此《說文》說:「釐家福也。」這也是《彖傳》「恐致福也」之義。而卦爻辭說的「震來」講的很可能是古代祈福儀式,「震來」就是拍打「來」(瑞麥)以求福,虩虩、蘇蘇、索索,可能都是拍打麥子的狀聲辭,因不同的聲音,而有不同的預測。

《周易》經文中亦可見震為來的取象,如復卦坤為朋,震為來,卦辭言「朋來无咎」。震卦下震為來,故卦辭言震來虩虩。

【卦義】

震卦上下都是震,卦義直接從三畫卦的震卦而來。震為雷霆,引申為變動、震動、震驚,驚動之義,亦有當頭棒喝、驚醒、驚恐而覺醒的意思,《彖傳》說的「恐致福」。

三畫卦的震卦因一個陽爻動於初,因此其德性為動。於人倫則代表長子,因震卦一索而得男。因此若是問胎生,那麼就是生男。

卦序上震卦是繼鼎卦而來,鼎除了是古時用以烹飪食物的器具之外,更是代表國家權力的神器,而長子則是執掌器物者,所以《序卦》說:「革物者莫若鼎,故受之以鼎。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因此若若問權位,現時雖無法獲得實權,但可能將當儲君,或現代企業常說的「儲備幹部」。

雷霆之來,往往讓人心生恐懼,而人生變動的來臨亦然。但雷之發聲,驚醒萬物;人若能因變動而能有所警覺、自省,而後則能夠亨通。

《彖傳》說「恐致福也」,恐懼可召來福氣。王弼說:「震者驚駭怠惰以肅解慢者也。」意思是說,震是要用以驚醒怠慢、怠惰的人心。因此震可說是一個先驚後喜之卦。若能夠因為變動而震驚、恐懼,因此有所警覺與震奮,那麼反而在最後能夠得到亨通,而為吉。

震卦以初九為震動之主爻,因此爻辭與卦辭同,曰「震來虩虩,後笑言啞啞」。六爻以能驚懼兢畏為吉。六二柔下而中正自守,雖喪貝,但七日可復得。六三居互體坎下,曰无眚。九四雖為外卦震主,但陷於互體坎中,坎為泥,故曰震遂泥。六五柔中,居互體坎上,能轉危為安,曰无喪而有事。上六居震極,雷霆及於其鄰而無咎。

六爻安排略呈上下對應:初九為震驚百里,九四為震遂泥;六二曰震來厲,億喪貝;六五曰震往來厲,億无喪。六三曰震蘇蘇,震行无眚;上六曰震索索,征凶。

震亨,震來虩虩,笑言啞啞。震驚百里,不喪匕鬯。

《彖》曰:震,亨。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震驚百里,驚遠而懼邇也,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也。

《象》曰:洊雷震,君子以恐懼脩省。

震動而亨通。雷霆之來,讓人驚恐害怕,但後來笑顏逐開。雷霆驚動百里之遠,祭祀的匕匙和香酒等祭器不會喪失。

先震驚,後亨通。先恐懼,後喜樂。有所恐懼則吉,權力可保,不會受到威脅。《彖傳》「恐致福也」,恐懼反而可以招來福氣,反之若不恐懼則恐怕有凶災。

卦辭的震應有不同的解釋,首震為震動之義。「震來」的震,為雷霆,亦可比喻事情的變動。第三個震也是雷霆,但又有喻指諸侯國君之言行動作。

「震來」除了可依傳統解釋為變動或雷霆來臨之外,或可解釋為拍打瑞麥以祈福。「來」原義為瑞麥,「震」通振,拍打。拍打瑞麥為古代的祈福儀式,也是「釐」字的形構,歸藏震卦作釐,可為證。「虩虩」則為拍打瑞麥時的聲音。上古拍打瑞麥祈福或以聲音與震動的大小來判斷吉凶,震動越激烈聲音越大而有力,越是吉,反之為凶。卦辭與初九的「隙隙」為聲音最大者,因此為吉,眾人歡笑。而六三「震蘇蘇」為聲音不夠大,震動不夠強,所以只為「無眚」。上六「震索索」則是聲音稀疏,疲軟乏力,為凶象,故曰征凶。

帛書作「辰,亨。辰來朔朔,芺言亞亞。辰敬百里,不亡觴」。

鄭玄:雷發聲聞于百里,古者諸侯之象。諸侯出教令,能警戒其國。內則守其宗廟社稷,為之祭主,不亡匕與鬯也。人君於祭之禮,匕牲體薦鬯而已,其餘不親也。升牢於俎,君匕之,臣載之。鬯,秬酒,芬芳修鬯,因名焉。

【字義】

震來:1. 雷霆之來。震為雷霆。 2. 傳統解釋,震為變動,震來則是變動之來,如朱熹:「震,動也。一陽始生於二陰之下,震而動也。其象為雷,其屬為長子。震有亨道,震來,當震之來時也。」《日講易經解義》:「當變動之時,而能恐懼脩省,則可致福而遠害,故曰亨。」 3. 震來亦可能指的是拍打瑞麥。震為拍打,來為瑞麥。《說文》:「來,周所受瑞麥來麰。一來二縫,象芒朿之形,天所來也,故為行來之來。《詩》曰:詒我來麰。凡來之屬皆从來。」「來」甲金文作 ,為麥的本字,但被借為往來、來去的來。麥字形構為來字下加一夊(反足),以象來往之來。《清華簡》〈四季吉凶〉震卦卦名作上來下止,與今文的徠、逨,皆可視為麥字的異體,造字本義皆取來往之來義。但之後的文字發展,仍以「來」為來去之來,「麥」卻變成了稻麥的麥,為作物之名,兩字取義完全相反了。

虩虩:虩音細。虩虩,恐懼貌。馬融、鄭玄:「虩虩,恐懼貌。」虞翻:「四失位多懼,故虩虩。」《說文》:「《易》:履虎尾虩虩,恐懼。一曰蠅虎也。」《說文》所引為履卦九四爻辭,今本作「履虎尾愬愬」,震卦「虩虩」荀爽作「愬愬」。「虩虩」與「愬愬」為通假字,但應以「虩虩」為正,因虩字較古。《說文》另外提出,虩為蠅虎之說,後來易學家以蠅虎為一種蜘蛛,現今用語亦以蠅虎為蜘蛛,生物學上屬於蜘蛛目蠅虎科。陸希聲:「虩,蠅虎,始在穴中,跳躍而出,象人心之恐動也。」然而,個人竊疑,蠅虎(虩)為一種壁虎,而虩虩為狀聲辭,像壁虎叫聲,此處則形容恐懼害怕而驚呼,或者為拍打麥子的聲音。來知德:「虩本壁虎之名,以其善于捕蠅,故曰蠅虎。因捕蠅常周環于壁間,不自安寧而驚顧,此用虩字之意。」俞琰虩虩以為狀聲辭:「虩虩,與蘇蘇、索索皆雷聲。震來虩虩,謂雷之初來而其聲震動也。」

啞啞:啞,音厄。啞啞,談笑、歡樂的樣子。《說文》:「啞,笑也,从口亞聲。《易》曰:笑言啞啞。」虞翻:「啞啞,笑且言。」鄭玄:「啞啞,樂也。」笑言啞啞也可解釋為拍打瑞麥祈福過程中的歡樂景象。

震驚百里:古代諸侯封地約略百里,大型諸侯國如魯國、衛國,可能達三、四百里,小型者為幾十里。因此震驚百里喻指古代諸侯之言行,影響及於百里。所以鄭玄說:「雷發聲聞于百里,古者諸侯之象。諸侯出教令,能警戒其國。」震為諸侯,如屯卦與豫卦之「利建侯」,皆取此象。

不喪匕鬯:不喪失祭祀的器具。震為長子,長子為主器承業者,不喪匕鬯意味不失其身份或地位或權勢,有權位穩定的意思。匕鬯,灌禮祭祀用的器具。匕音比,用來將鼎中烹煮好的食物取出來的工具,類似於現在我們使用的大湯匙,在考古發現中,匕多與鼎在一起。此為澆灌香酒之用。鬯音唱,香酒,祭祀時用以灌地請神。王弼:「匕,所以載鼎實;鬯,香酒,奉宗廟之盛也。」鄭玄:「人君於祭之禮,匕牲體薦鬯而已,其餘不親也。升牢於俎,君匕之,臣載之。鬯,秬酒,芬芳修鬯,因名焉。」朱熹:「匕,所以舉鼎實。鬯,以秬黍酒和鬱金,所以灌地降神者也。」

 

初九,震來虩虩,後笑言啞啞,吉。

《象》曰: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

雷霆之來讓人害怕驚呼,但後來能夠笑顏逐開,吉。

也可解釋為拍打瑞麥祈福而虩虩作響,大家一片歡笑,吉。

初九與震卦卦辭同,因初九為震卦的震動之主,震卦之卦義亦由此而來。

九四雖是上卦震之卦主,但居互體坎中,為陷於泥淖之象。其次,震之動,有初始創制之義,相較之下,初九較符合此義。

 

六二,震來厲,億喪貝,躋于九陵。勿逐,七日得。

《象》曰:震來厲,乘剛也。

雷霆來得相當凶猛,讓人想起喪失的貝殼,登上高陵。失去的不必追逐,七日就可復得。

傳統以震來為震動之來。震動帶來了危險,喪失了許多的財物。登上高陵,所失去的不必去追逐,七日就可復得。

震來或為拍打瑞麥,震來厲為拍得麥子非常凶猛,或因拍打瑞麥而有危險。

六二以柔乘初九之剛,初九為震動之主,其勢不可擋,因此六二首當其衝而有危險。六二爻動下體成兌為損失,但互體成離為得,因此有失而復得之象。

七日可指七日,但易經中經常是指一個周期,如復卦就有「七日來復」,既濟六二「婦喪其茀,勿逐,七日得」。

【字義】

:危險、危厲,亦有凶猛、猛烈之義,如雷厲風行。《爾雅》:厲,搖、動、作也。

億喪貝:貝為古代的貨物,即今之錢財。億喪貝,因為「億」的解釋而有不同的意思。至於何者才是正解,朱熹說:「億字未詳。」 1. 億通噫,驚恐而失聲之貌,或為語助辭。《釋文》:「億,本又作噫,同,於其反,辭也。」虞翻:「億,惜辭也。」王弼:「億,辭也。貝,資貨,糧用之屬也。」 2. 臆也,臆測,臆度,猜測可能……。如《論語》「億則屢中」。臆喪貝,猜測可能遺失了貝殼。程頤:「億,度也。」 3. 大,億為數之大者,因此解釋作大。鄭玄:「十萬,億。」震六五「億无喪」《象》曰「大无喪也」,即是以「億」為「大」。億喪貝,即喪失很多的錢財。 4. 《說文》:「億,安也。」億喪貝,安而喪貝。 5. 帛書作「意亡貝」,意可假借為億,為意志、意思之義。亦可解釋為疑,義近於臆。或作憶,想到。憶喪貝,想到丟失的貝殼。

躋于九陵:登上高地。互體成艮,故有登高之象。躋,升,登。九陵,高陵。程頤:「九陵,陵之高也。」同人九三「升其高陵」,漸九五「鴻漸于陵」。王弼將陵解釋為危險:「无糧而走,雖復超越陵險,必困于窮匱,不過七日,故曰勿逐,七日得也。」《詩經.鶴鳴》「鶴鳴于九皐,聲聞于野」,鄭箋:「數至九,喻深遠也。」《韓詩》:「九皐,九折之澤。」

 

六三,震蘇蘇,震行无眚。

《象》曰:震蘇蘇,位不當也。

雷停了又來,不斷反覆,有如變動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振作前往,不會有災禍。

三是多凶之位,雷霆與變動之來,原本就讓人相當驚恐,更何況一直反覆不斷地出現。六三處下震之極,再往前則是外卦上震,因此居於兩震之間,故曰「震蘇蘇」,意謂雷與變動反覆再三的來。

震蘇蘇,或意指拍打瑞麥聲音為蘇蘇聲而沒有力氣。故以震行戒之,若能振作一些則可免於災眚。

【字義】

蘇蘇:有多種解釋。1. 通甦,復蘇、死而復生。以「蘇」為死而復生,則「震蘇蘇」為震停歇之後又再起,反覆再起,為震蘇蘇,也就是天上的雷反覆一直再停再起。虞翻:「死而復生,稱蘇。三死坤中,動出得正,震為生,故蘇蘇。」 2. 失神、渙散,不安的樣子。鄭玄:「蘇蘇,不安也。王弼:「不當其位,位非所處,故懼蘇蘇也。」孔穎達:「蘇蘇,畏懼不安之貌。」程頤和朱熹:「緩散自失之狀。」 3. 舒緩的樣子。俞琰:「蘇,舒緩也。震至六三則雷聲舒緩而少息也。」精確來說,俞琰是以蘇蘇為狀聲辭,而蘇蘇聲意指雷聲疏緩,卦辭註:「虩虩,與蘇蘇索索皆雷聲。震來虩虩,謂雷之初來而其聲震動也。」 4. 王肅:「蘇蘇,躁動貌。」 5. 馬融:「蘇蘇,尸祿素餐貌。」 6. 狀聲辭,拍打瑞麥呈蘇蘇聲。 7. 帛書作「辰疏疏」,疏疏為稀少疏落狀。

:音省,災禍。

 

九四,震遂泥。

《象》曰:震遂泥,未光也。

雷擊打入泥中。

傳統註解為:震動陷於泥濘之中。

《象》曰:「震遂泥,未光也。」事情無法光大,志向無法伸展。

九四以剛居柔不當位,又為六五的陰爻所駕乘,上卦震主坎陷之象(互體成坎)。無法震奮,有憂鬱之象。坎為泥,故震遂泥。

【字義】

震遂泥:遂,進、入,至。遂或作隊,《釋文》:「荀本遂作隊。」隊本義為墜落,《說文》:「從高隊也。」段玉裁:「隊墜正俗字,古書多用隊,今則墜行而隊廢矣。」震墜泥,雷霆墜入泥中。傳統註解震取震動義,震遂泥為震動而陷入泥淖。程頤:「陷溺於重陰之間,不能自震奮者也,故云遂泥。泥,滯溺也。」朱熹:「以剛處柔,不中不正,陷於二陰之間,不能自震也。遂者,无反之意。泥,滯溺也。」

 

六五,震往來厲,億无喪有事。

《象》曰:震往來厲,危行也。其事在中,大无喪也。

往外震動而引來危險,若能大有為則不會有所損失於祭祀之事。

傳統註解為震動而往來皆危厲,六五以柔乘九四之剛,九四又是上震卦的卦主,因此和六二一樣有危險。但因五為君位,又有中庸之德,因此而億無喪。

【字義】

震往來厲:三種讀法。一是「往來厲」連讀,如虞翻:「往謂乘陽,來謂應陰;失位乘剛,故往來厲也。」程頤:「是往來皆危也。」傳統多採用此讀法。其次是「震往來」連讀,王弼:「往則无應,來則乘剛,恐而往來,不免於危。」或可分讀為「震往,來厲」,震動而往則來厲。

震往:初爻及二爻皆曰「震來」,因初與二都在內,故曰「來」。九四爻在外,故曰「往」。九四為外震之主,又近六五之君位,有進逼之象,九四近逼六五為由內往外,故曰「震往」。

來厲:與六二同,六五以柔乘九四之剛,且九四為外震之主,因此曰「厲」。來厲者,因六五在九四之外,由外而內,以柔乘剛,故曰「來厲」。

往來厲:有兩種解釋:1. 震動則往來都是危險。厲,危也。蘇東坡:「往來厲,往來皆危,則以處為安矣。」程頤:「五之動,上往則柔不可居動之極,下來則犯剛,是往來皆危也。」熊良輔:「震往亦厲,來亦厲,皆以危懼待之,故能无喪有事。」 2. 往來為進退失據之狀。王弼:「恐而往來,不免於咎。」孔穎達:「懼以往來,將喪其事。」

億无喪:億與六二「億喪貝」的億同,諸家說法也都承襲各自在六二爻的解釋。但六五《象傳》說:「其事在中,大无喪也。」可見「億无喪」即「大無喪」。理應有喪,但若能夠「大」則可得而無喪。億,指數字的億,引申為大。大為贊嘆之辭,意指奮發有為。六五爻動上體成兌,故曰喪。孔穎達:「六五居尊,當有其事,在於中位,得建大功。若守中建大,則无喪有事。」朱震:「五剛大乃能无喪,有事柔則危,剛大守中,雖甚危之時可以致亨。」

有事:事指祭祀之事。虞翻:「事謂祭祀之事。」俞琰:「有事,謂有事於宗廟社稷也。」李光地:「《春秋》凡祭祀皆曰『有事』,故此『有事』謂祭也。」《彖傳》:「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也。」古「有」與「于」通,「无喪有事」即「無喪于事」,此即卦辭「不喪匕鬯」之義。

上六,震索索,視矍矍,征凶。震不于其躬,于其鄰,无咎。婚媾有言。

《象》曰:震索索,中未得也;雖凶无咎,畏鄰戒也。

震動卻意氣消沉,因恐懼而眼神不安,以此出征,凶。震霆未落在自身,而落在鄰居,沒有罪咎。婚媾而引來閒言閒語。

上六處震卦的最後,已是強弩之末,故曰「索索」,意氣消沉也。意氣消沉又恐懼,以此行事,必敗無疑,所以說征凶。

【字義】

震索索,視矍矍:索索,心不安定,志氣消沉的樣子。矍,音決。矍矍,恐懼不安的樣子,或眼神不專。帛書作「辰昔昔,視懼懼」。馬融:「索索,內不安貌。矍矍,中未得之貌。」王弼:「懼而索索,視而矍矍,无所安親也。」孔穎達:「索索,心不安之貌,矍矍,視不專之容。」程頤:「索索,消索不存之狀,謂其志氣如是......矍矍,不安定貌。志氣索索,則視瞻徊徨。」《日講易經解義》:「索索,謂志氣消阻。矍矍,謂瞻顧徬徨。」鄭玄:「索索,猶縮縮,足不正也。矍矍,目不正。」依鄭注,震索索為震動而足不正,足不正則不足以行。依帛書,矍矍通懼懼,為恐懼貌。

婚媾:女子嫁人為婚;重婚為媾,婚媾即結婚、婚姻之意。「婚媾有言」這句話在整爻裡出現的相當唐突,因此懷疑可能是後人不慎加入的衍文。如俞琰:「婚媾有言羡文,觀傳不釋可見。」

【彖傳】

震,亨。震來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啞啞,後有則也;震驚百里,驚遠而懼邇也。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也。

震,亨:震為動,為起,為行。起而行則可得亨。

震來虩虩,恐致福也:「震來」傳統通解為震動之來。震卦上下皆震,上卦震作振解,為振動拍打之義。下卦之震為來,震古卦名為來,震即來。因此重震即震來之象。來為麥,震來即拍打麥子以祈福。虩虩,通解為恐懼貌。但亦可為狀聲辭,形容震來之聲。震為來之例,復卦說「朋來无咎」,上坤為朋,下震為來。恐致福,驚怕恐懼乃可求得福氣之來。

笑言啞啞,後有則也:震為鳴,笑言之象。後震互體有坎,坎為律為法,則之象,因此曰後有則。啞啞,歡笑聲,音鄂鄂。

震驚百里,驚遠而懼邇也:百里,大約是古代諸侯國之大小,象徵的是諸侯國。鄭玄:「雷發聲聞于百里,古者諸侯之象。諸侯出教令,能警戒其國。內則守其宗廟社稷,為之祭主,不亡匕與鬯也。」

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也:解釋經文不喪匕鬯。鬯為澆灌請神之香酒,匕是大湯匙,用以舀香酒澆地。不喪匕鬯,不失祭主之地位。因此說「出可以守宗廟社稷,以為祭主也」。《序卦傳》鼎之後說:「主器者莫若長子,故受之以震。」程朱認為,此段之前應該有「不喪匕鬯」,因此段文字即在解釋經文「不喪匕鬯」。《本義》:「程子以為,『邇也』下脫『不喪匕鬯』四字,今從之。」程朱之說可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