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六十四卦表
>>購買電子書《周易原文精校》,免受廣告干擾。 Google Play 讀墨
《周易》即《易經》。
孔子以易、詩、書、禮、樂、春秋等「六藝」授課,「易」即《周易》。漢代將六藝立為「五經」(樂經亡逸),因此《周易》又名《易經》。
《周易》古經原本經、傳獨立,經自經,傳自傳,最早可能自東漢或三國時,開始有「經傳」合一的編排,並漸成慣例:也就是原本的古經經文(卦爻辭),與易傳合編一起。
古經文由卦辭與爻辭所構成,古時統稱「繇」(音咒,或音謠),今合稱為「卦爻辭」。傳說為周文王所作,或以文王作卦辭,周公作爻辭。
每卦的卦辭之後,都會附有「彖曰」及「象曰」,此即為《彖傳》及《大象傳》的文字。爻辭之後有「象曰」,則是《小象傳》的文字。另外在乾卦和坤卦兩卦之後則有「文言曰」,此即《文言傳》。
其餘無法連屬於古經文的,包括《繫辭》(分上下)《說卦》、《序卦》、《雜卦》則附於六十四卦之後。
《彖傳》(上、下)、《象傳》(上、下)、《文言傳》、《繫辭》(上、下)、《說卦》、《序卦》、《雜卦》,即所謂的「十翼」,又稱「易傳」,傳說為孔子所作。
狹義的《周易》經文,只包含了卦爻辭。但自古以來,所謂的《周易》都是較為廣義的稱呼,包括了十翼。
周易[易經]全文 64卦表
繫辭上 | 繫辭下 | 說卦傳 |
序卦傳 | 雜卦傳 | 帛書易傳 |
卦爻辭全文 | 朱熹校定版繫辭傳 | 彖傳全文 |
64卦檢索表
☰ 天1 | ☱ 澤2 | ☲ 火3 | ☳ 雷4 | ☴ 風5 | ☵ 水6 | ☶ 山7 | ☷ 地8 | |
☰ 天1 | 1.䷀ 乾 | 43.䷪ 夬 | 14.䷍ 大有 | 34.䷡ 大壯 | 9.䷈ 小畜 | 5.䷄ 需 | 26.䷙ 大畜 | 11.䷊ 泰 |
☱ 澤2 | 10.䷉ 履 | 58.䷹ 兌 | 38.䷥ 睽 | 54.䷵ 歸妹 | 61.䷼ 中孚 | 60.䷻ 節 | 41.䷨ 損 | 19.䷒ 臨 |
☲ 火3 | 13.䷌ 同人 | 49.䷰ 革 | 30.䷝ 離 | 55.䷶ 豐 | 37.䷤ 家人 | 63.䷾ 既濟 | 22.䷕ 賁 | 36.䷣ 明夷 |
☳ 雷4 | 25.䷘ 无妄 | 17.䷐ 隨 | 21.䷔ 噬嗑 | 51.䷲ 震 | 42.䷩ 益 | 3.䷂ 屯 | 27.䷚ 頤 | 24.䷗ 復 |
☴ 風5 | 44.䷫ 姤 | 28.䷛ 大過 | 50.䷱ 鼎 | 32.䷟ 恒 | 57.䷸ 巽 | 48.䷯ 井 | 18.䷑ 蠱 | 46.䷭ 升 |
☵ 水6 | 6.䷅ 訟 | 47.䷮ 困 | 64.䷿ 未濟 | 40.䷧ 解 | 59.䷺ 渙 | 29.䷜ 坎 | 4.䷃ 蒙 | 7.䷆ 師 |
☶ 山7 | 33.䷠ 遯 | 31.䷞ 咸 | 56.䷷ 旅 | 62.䷽ 小過 | 53.䷴ 漸 | 39.䷦ 蹇 | 52.䷳ 艮 | 15.䷎ 謙 |
☷ 地8 | 12.䷋ 否 | 45.䷬ 萃 | 35.䷢ 晉 | 16.䷏ 豫 | 20.䷓ 觀 | 8.䷇ 比 | 23.䷖ 剝 | 2.䷁ 坤 |
64卦背誦口訣:
☰ 乾天 | ☱ 兌澤 | ☲ 離火 | ☳ 震雷 | ☴ 巽風 | ☵ 坎水 | ☶ 艮山 | ☷ 坤地 | |
☰ 乾天 | 乾為天 | 澤天夬 | 火天大有 | 雷天大壯 | 風天小畜 | 水天需 | 山天大畜 | 地天泰 |
☱ 兌澤 | 天澤履 | 兌為澤 | 火澤睽 | 雷澤歸妹 | 風澤中孚 | 水澤節 | 山澤損 | 地澤臨 |
☲ 離火 | 天火同人 | 澤火革 | 離為火 | 雷火豐 | 風火家人 | 水火既濟 | 山火賁 | 地火明夷 |
☳ 震雷 | 天雷无妄 | 澤雷隨 | 火雷噬嗑 | 震為雷 | 風雷益 | 水雷屯 | 山雷頤 | 地雷復 |
☴ 巽風 | 天風姤 | 澤風大過 | 火風鼎 | 雷風恒 | 巽為風 | 水風井 | 山風蠱 | 地風升 |
☵ 坎水 | 天水訟 | 澤水困 | 火水未濟 | 雷水解 | 風水渙 | 坎為水 | 山水蒙 | 地水師 |
☶ 艮山 | 天山遯 | 澤山咸 | 火山旅 | 雷山小過 | 風山漸 | 水山蹇 | 艮為山 | 地山謙 |
☷ 坤地 | 天地否 | 澤地萃 | 火地晉 | 雷地豫 | 風地觀 | 水地比 | 山地剝 | 坤為地 |
《周易》原文校對凡例
一、原文文字以四庫全書摛藻堂薈要本《周易注疏》(簡稱「注疏」)為底本。《注疏》為王弼、韓康伯注,孔穎達疏。
二、《周易》異文只參照李鼎祚《周易集解》(簡稱「集解」)。《經典釋文》、《說文》引經,以及新出土資料,如:帛書、上博簡等文獻,多古奇字,不適於一般閱讀,不收錄。
三、坊本常見的異文、俗體字,也會在註解中說明。
四、修、脩;辨、辯,《注疏》與《集解》常異文,不特別一一校對。
五、句讀以先儒常用者為主,不同的句讀會在註解中說明。
六、讀音以現今通行標準為主,但會再參酌《注疏》、《古易音訓》以及筆者的研究,提供一標準建議。但《易經》讀音原本就難以單一標準為尊,因此另提供標準外的建議。
- Log in to pos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