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全解】6 訟卦
《爾雅》:「訩,訟也。」訟通訩,訩從凶從言,爭訟時往往是口出惡言,因此通訩。《雜卦》說:「訟,不親也。」凡爭訟,人與人惡言相向的同時也造成疏離而不親。
- 閱讀內文 about 【周易全解】6 訟卦
-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爾雅》:「訩,訟也。」訟通訩,訩從凶從言,爭訟時往往是口出惡言,因此通訩。《雜卦》說:「訟,不親也。」凡爭訟,人與人惡言相向的同時也造成疏離而不親。
古需、濡、儒同一字源,皆作
。「需」原本兼具「儒」和「濡」的意思,也是這兩個字的本字,但後來又在文字上加一人字旁成「儒」用以專指司禮的人,此可能是儒者、儒家的由來。或加一水字旁成「濡」作沾濕,濕潤的意思。歸藏的「溽」與帛本的「襦」都通「濡」,「濡」與「需」同。《周易》的「需」卦應讀作「如」,並解釋作「濡」,原義為沾濕,引申為遲滯、滯留、耽擱、耽溺之義。
蒙原本是指一種草,也就是菟絲子,但假借為多義,通冡、矇、萌、尨。《周易》中「蒙」主要做為童蒙的「蒙」,為幼稚無知之義。
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初九,磐桓,利居貞,利建侯。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
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初六,履霜,堅冰至。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无成有終。六四,括囊,无咎无譽。六五,黃裳,元吉。上六,龍戰于野,其血玄黃。用六,利永貞。
【經文】乾,元亨利貞。初九,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九四,或躍在淵,无咎。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上九,亢龍有悔。用九,見群龍无首,吉。
吳耀輝先生是國內相當知名的書法暨篆刻家,吳老師的三本著作在數位經典網站都有收錄。今年吳老師特別贊助本站站長最新的 《藝風堂珍藏精雕文物欣賞》2015 年年曆,將免費送給易學網的讀者。
把貞悔做為占法的標準體例與框架,可以說是宋儒的傑作,而且宋儒之間對於貞悔的運用不但人言言殊,甚至像朱熹這樣的大儒仍講得不甚清楚,因此以貞悔來框架《周易》占法,並不洽當。而以內卦和外卦來定義貞悔,更是一種嚴重的混淆。忘了宋儒的貞悔,《周易》占法會更簡單而明了。
清華簡《別卦》卦名與《歸藏》易有許多的相同之處,卦序排法和馬王堆出土的帛書完全一致,而且都符合《周禮》「其經卦皆八,其別皆六十有四」的記載,總合之後幾可確定,這才是符合古法的六十四卦卦序排列。
今天在我的Google Drive上不小心看到兩年多前的一個卦例。
這個卦是當時一位朋友問他同事的生死,姑且稱A君。當時是以《焦氏易林》提問,得〈大畜之夬〉,曰:
太子扶蘇,出於遠郊。佞幸成邪,改命生憂。慈母之恩,無路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