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與經筵日講《易經》2:經典是修身治世的實學

Jack 發表於

相關文章(將收入《跟著康熙讀易經:日講易經解易導》一書)

 康熙與經筵日講《易經》1:經筵日講的舉行與《解義》講章的編寫

 康熙與經筵日講《易經》2:經典是修身治世的實學

 康熙與經筵日講《易經》3:康熙與易經,易經與數學

 康熙與經筵日講《易經》4:《解義》與皇家易學

 《日講易經解義導讀》序

 《日講易經解義》原文


康熙對於經典的態度:修身治世的實學

康熙從小就表現出對於儒家經典的興趣,至年青時期開始聽讀日講經書之後,更對經典深愛不已。而且對康熙來說,經書所言,不是玄虛的教條,而是實用的學問。

〈經筵講章序〉中康熙自述,自小就不喜歡嬉戲,而喜歡讀書。至於所讀的書,只要不違背聖人之道,又能自成一家之言的,他都會廣泛閱讀。但所有的書籍中,四書五經具有最至高的優先地位:

蓋書契既興,載籍浩繁,雖開卷有益,而有裨治道,必以四子五經為歸極矣。

也因此,春秋兩季的經筵,只進講四書五經。

〈先天後天論〉中,康熙這麼說:

朕素讀書,留心經史實為治道,非比書生議論是非,尋章摘句之用也。

對於康熙來說,儒家經典顯然具有統治漢人的政治工具意義,這也可能是他努力學習的原因之一。但無論如何,至少他對於這些經典是真心喜愛的,經常讀到三更半夜。在深入閱讀中思考如何實際用於經世治國。其中,他最投入與喜好的,就是《易經》。

二十三年十一月十一日,南巡至南京時,康熙泊船在燕子磯,讀書到半夜三更。侍講學士高士奇上奏勸說:從南巡以來,皇上每天都在行宮讀書到半夜,深怕皇上過勞,請皇上能夠節養。

康熙回答說:他自五歲就知道要讀書,八歲踐阼時,就以《大學》、《中庸》的字義訓詁詢問左右,一定要求得大意才高興得起來。每天所讀的書,一定要字字成誦,從來不肯自欺。後來讀《四書》,一直讀到通貫之後,才讀《尚書》,在《尚書》的典謨訓誥當中,體會到古帝王孜孜求治的心意,並期望能夠施於政事。後來讀到《大易》(易經),觀象玩占,實在覺得義理悅心,所以才會樂此不疲。

對於經典的務實與踐履態度,康熙從年青時代就已確立。例如,康熙十二年三月四日,由於修葺宮殿,因此暫時移居瀛臺,康熙諭令傅達禮說:「進講所以致知,蓄德期於日新,未容少間,講官其日至瀛臺,如常進講。」接著又說:

學問之道,在於實心研索。使視為故事,講畢即置之度外,是務虛名,於身心何益?朕於諸臣進講後,每再三紬繹,即心有所得,尤必考正於人。務求道理明徹,乃止。

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日講結束之後,他對講官說:

文章以發揮義理、關係世道為貴。騷人詞客,不過技藝之末,非朕之所貴也。

才隔兩天,又在課後對講官說:ˊ

朕平日讀書窮理,總是要講求治道,見諸實行,不徒空談耳。

康熙經常不吝與講官溝通諸如此類的想法。而關於《日講易經解義》的編撰,康熙在序文中也這麼說:

朕夙興夜寐,惟日孜孜,勤求治理,思古帝王立政之要,必本經學。嘗博綜簡編,玩索精蘊,至於大易,尤極研求。

事實上,康熙的經筵日講,是在大清內外的動盪之中進行的。如前所述,日講的真正上軌道,是在智擒鰲拜之後,而在智擒鰲拜前還為南懷仁平反了有名的「曆獄」一案。而接下來,年輕的康熙面臨的還有三藩之亂、明鄭殘餘、中俄邊境問題,以及噶爾丹的挑戰,另外還有民生經濟等諸多問題。其中,三藩之亂的平定,大致是日講《尚書》期間。而在日講《易經》那幾年,康熙降服台灣的明鄭政權,並開始積極處理中俄的邊境問題。

文章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