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筮例:晉筮成公之歸

Jack 發表於

晉悼公名周(或作「糾」)又名周子,也是春秋時代將晉國霸權推到最後一次高峰的君主。

悼公的爺爺桓叔捷是晉文公重耳的孫子,也是晉襄公(名驩)最小的兒子。他的兄長晉靈公(夷皋)繼承晉君之位時年紀還小,由趙盾等人輔佐。但靈公長大之後無道,桓叔捷帶著兒子逃到周避難。悼公的父親孫談(惠伯談)也就這樣跟著到周。

當時周子在周時,事奉單襄公,襄公重病時交待他兒子,一定要好好對待周子,因為他認為周子一定會成為晉國的下一任君主。他所持的理由,除了對於周子這個人的觀察,認為這個人具有11項為君的美德之外,還有他所知道的一些占筮和占夢的典故。

單襄公說,他聽說當年晉成公被迎回晉國繼任君位時,晉國筮了一卦,得到乾之否,說是「配而不終,君三出焉」。再加上成公母親的夢境,成公只能傳位三代,三代之後晉國國君改由晉襄公驩的子孫接任,因此預測周子一定會是下一位晉國君主。後來果然晉厲公被殺之後,周子被迎回晉國,成為晉悼公。

晉成公名黑臀,晉襄公驩的兄弟,晉靈公的叔父。晉靈公無道,後來被趙穿(趙盾的堂兄弟)所殺,趙盾並迎回黑臀擔任晉君,為晉成公,成公之後景公和厲公。君位傳了三代之後,到了晉厲公果然「不終」,晉國從成公後代的手上還給了晉襄公驩的子孫。

筮例中許多人物的關係頗為複雜,建議看下圖比較容易理解。

這個故事記載在《國語‧周語下》單襄公論周將得晉國:

晉孫談之子周適周,事單襄公,立無跛,視無還,聽無聳,言無遠;言敬必及天,言忠必及意,言信必及身,言仁必及人,言義必及利,言智必及事,言勇必及制,言教必及辨,言孝必及神,言惠必及和,言讓必及敵;晉國有憂未嘗不戚,有慶未嘗不怡。

襄公有疾,召頃公而告之,曰:「必善晉周,將得晉國。其行也文,能文則得天地。天地所胙,小而後國。夫敬,文之恭也;忠,文之實也;信,文之孚也;仁,文之愛也;義,文之制也;智,文之輿也;勇,文之帥也;教,文之施也;孝,文之本也;惠,文之慈也;讓,文之材也。象天能敬,帥意能忠,思身能信,愛人能仁,利制能義,事建能智,帥義能勇,施辯能教,昭神能孝,慈和能惠,推敵能讓。此十一者,夫子皆有焉。

天六地五,數之常也。經之以天,緯之以地。經緯不爽,文之象也。文王質文,故天胙之以天下。夫子被之矣,其昭穆又近,可以得國。且夫立無跛,正也;視無還,端也;聽無聳,成也;言無遠,慎也。夫正,德之道也;端,德之信也;成,德之終也;慎,德之守也。守終純固,道正事信,明令德矣。慎成端正,德之相也。為晉休戚,不背本也。被文相德,非國何取!

成公之歸也,吾聞晉之筮之也,遇乾之否,曰:『配而不終,君三出焉。』一既往矣,後之不知,其次必此。且吾聞成公之生也,其母夢神規其臀以墨,曰:『使有晉國,三而畀驩之孫。』故名之曰『黑臀』,於今再矣。襄公曰驩,此其孫也。而令德孝恭,非此其誰?且其夢曰:『必驩之孫,實有晉國。』其卦曰:『必三取君於周。』其德又可以君國,三襲焉。吾聞之大誓,故曰:『朕夢協朕卜,襲于休祥,戎商必克。』以三襲也。晉仍無道而鮮冑,其將失之矣。必早善晉子,其當之也。」

頃公許諾。及厲公之亂,召周子而立之,是為悼公。

按:畀為予、給予的意思。

以下大略摘述《國語》的故事。

孫談的兒子周子到周的時候,事奉單襄公 。周子這個人,站的時候不會有三七步,看東西的時候絕不會回頭,聽聲音的時候不會聳動身體,說話不會天高地遠不知所云。講「敬」一定不離天,講「忠」一定不離意志,講「信」一定不離自身,講「仁」一定不離開人,講「義」一定不離開利,講「智」一定不離開事,講「勇」一定不離開節制,講「教」一定不離開分析(分辨),講「孝」一定不離開神,講「惠」一定不離開調和,講「讓」一定包含了敵人。晉國有憂患的時候他一定很關心,有慶典的時候他一定很高興。

襄公生病時,召喚頃公前來,交待他說:「一定要好好對待晉國的周子,他以後會得到晉國,當上晉侯。…敬、忠、信、仁、義、智、勇、教、孝、惠、讓,這十一個美德,周子全都具備了。…

當年晉成公回國繼位時,我聽說晉國筮了一卦,得到了乾之否,占斷說:「配而不終,君三出焉。」第一個已經過去了,後來的一個不知道,再下來就一定是他。而且,我還聽說,晉成公出生的時候,他的母親夢到神在他的屁股上畫了一個黑色的圈圈(點了一塊圓形的大痣),並告訴她說:「讓你這個兒子擁有晉國,三傳之後就給驩的子。」因為這個夢,所以晉成公就取名「黑臀」。從黑臀傳到現在已經歷經兩任晉君了。襄公名叫驩,周子是他子(曾孫),而且還有謙恭孝順的美德,不是他還有誰?而且依夢占斷說:「一定是驩的孫子,實際擁有晉國。」筮卦也是這麼占斷:「一定歷經三任之後得君主於周。」他的德性足以擔任一國之君,又歷經了三任君子的傳承。《泰誓》這麼說:「朕所做的夢再加上朕所卜得的兆象,承襲君位於美麗的祥瑞徵兆,攻打殷商一定獲勝。」因為三次承襲,晉國現在還處於無道而缺少武力的時候,你一定要早點對待這個晉國來的周子,他一行會得國繼位的。

7
7
7
9
9
9
  乾  之  否

乾,元亨利貞。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

占筮:配而不終,君三出焉。

筮例解析

單襄公病重時跟頃公交待可能的遺言,要兒子頃公一定要善待周子,因為依照他對於周子這個人品性的深入觀察,再加上他曾經聽到的占夢和占筮,認為周子將成為晉國君主。

他說,當年晉成公被迎回晉國繼位時,晉國人筮了一卦,為乾之否,代表三任君主之後就會結束他這一脈的政權,還政於成公的兄長晉襄公(驩)的子孫。算一算,就是該周子去繼承。

乾之否是一個三爻變的卦例。只是這一卦的占斷,到底依據是什麼?卻不是那麼容易理解。

我們依〈重耳筮得晉國〉貞屯悔豫(貞之豫)的筮例來看,三爻變是同時看本卦和之卦,也有可能是以本卦為主,以之卦為輔或做為補充。

對照今本的乾卦和否卦卦辭,並沒有符合「配而不終,君三出焉」的卦爻辭。而從「君三出焉」這樣的語法來看,不像卦爻辭,倒比較像是易傳的用語,也可能是占筮者的自由創作。

不過我們還是不排除這是否為乾卦或否卦的卦辭?是有可能的,或者至少可能接近於卦辭。

董因筮重耳返晉〉得泰之八,占曰:「是謂天地配亨,小往大來。」泰卦說「天地配亨」,與泰卦成對而相反的否卦說「配而不終」應該算是有些道理的。泰否兩卦都是天與地相配,差別在於泰卦天地交配,否卦天地配而不交,萬物閉塞,也就是「配而不終」,意指天地雖配在一起,但無以交配而有好的結果。

所以「配而不終,君三出焉」是否像「泰之八」一樣,約略的但不是逐字精準的引用了否卦卦辭?我想這是一種可能。若是如此,那麼代表當時的否卦卦辭和今本並不完全一樣。

今本《周易》否卦說「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貞,大往小來」,「大往小來」近於「君三出焉」。這可以從兩種卦象的理解方式來看。

首先是就上下二體來說,大往意指三陽在外。外卦乾為大,內卦坤為小。大往意指乾三陽在外,小來為坤三陰在內。既然是三陽在外,陽為君,在外即出,那麼三陽在外就是「君三出焉」。

另一種理解方式則可將乾卦納入考察。在十二消息卦中,若從乾卦開始算起,到姤卦為一陰進一陽出,至遯卦為二陰進二陽出,至否卦則為三陰進三陽出,因此「乾之否」就是三陽出,陽為君,因此乾之否為「君三出焉」。

雖然「配而不終,君三出焉」今本《周易》不存,但我們透過易象的探索,幾可斷定那講的就是否卦,這是以否卦,也就是之卦做為占斷。至於本卦乾卦是否有使用到?

照理來說應該有,只是被省略不提,沒有被記載下來。

因為單襄公在引用這筮例時,是為了說明這件事的後面發展,只挑對於眼前要交待的事的重點,也就是整個占斷後半斷的預測「君三出焉」。我們可以試想,當初是否理應晉國史官或卜官在解這一卦時,就是迎回成公會大吉,所以他們迎回了,而且這會是當初占筮時的重點,這也會是當初在整個占斷中的前半段,而這一部份的占斷很可能與今本易經說的「元亨利貞」相去不遠。

所以,雖然我們分析出來,「配而不終,君三出焉」應該就是否卦,但是也不能說這一筮例並未用到乾卦。很可能單襄公只引用了他聽到的後半段故事在交待頃公,因為只有這一段故事對他是有意義的。然而當初對於晉國人來說,應該是成公回晉國是否為大吉,這才是晉國人最關心而會大書特書的,沒道理這一段在當初完全沒得到解釋。顯然這一段反是被襄公給省略掉了,不過也有可能是被《國語》省略了。

我們再比對〈重耳親筮得晉國〉貞屯悔豫這個筮例,總合這兩個同為三爻變的筮例。應該可以斷定說,在三爻變的情況之下,是同時看本卦和之卦卦辭做為占斷的。但從重耳的筮例中,似乎有以本卦為主的情況。至於乾之否這個筮例呢?雖然難以斷定了,因為襄公只轉述了占斷中對他有意義的後半部份,很顯然的更重要的前半部份被淹沒在歷史裡了,但理應前半段講的就是乾卦。

文章分類

关于三爻变我也来说两句,之前某有一件事连续卜了两次,分别是乾(356)之归妹和乾(126)之咸。而某所问之事是一个沉迷上瘾的问题。若按朱子以本卦为主,则完全不对,乾主刚健奋发。若用之卦来解似有相近,但更有点向黄宗羲所论,以本卦所变最上爻为贞而主看之卦,之卦主导结果。因为这件事确实已亢而有大悔。

這個筮例很有趣!

第一個自周回歸的是 晋成公

第二個自周回歸的是 晋悼公

但是,有沒有人知道第三個是誰?

如果有這筮例就更完整了!但在下讀完整本<國語>還沒有看到第三個自周回歸的晋公。

PS: 請教版主,木文中提到的<泰之八> 指的是哪個變爻?

不勝感謝!!

此春秋時晉國的占例,如版主所說,剛好可與重耳筮得晉國同參,如果假設重耳那一例是三爻變,為泰之坤,此例則為亁之否,兩例都是下卦亁變坤,兩者也都正式當上國君。

1. 晉文公那一例,泰之坤,下卦亁變坤,上卦坤不變,董因斷:「天地配,亨,小往大來」

2. 晉成公此例,亁之否,下卦亁變坤,上卦亁不變,斷曰:「配而不終,君三出焉」

這兩例都用「配」,似乎都指下變卦,「天地配」,是指下卦亁天變坤地,意指「亁君配坤地」,代表能登大位。只是晉成公配當大位成否卦,故天地不交,其意「不終」,至於「君三出焉」,有人認為下卦三爻三變故稱三(此點可存疑),不過確實第三代而止。

晉文公則配當大位而成坤,故亨(坤,元亨),「小往大來」則取貞卦卦辭。

然則此兩例都有重疊難解之處,因為乾坤泰否,只有乾坤兩體,天地到底是指卦「上下天地」還是指變卦「左右天地」這實在讓人疑惑。

不過就我理解,還是用象來看此兩例會較容易理解,兩個都是「下卦亁(晉君」,往而有坤(國)」,先觀卦象變,再引卦辭斷,故晉文公往而王晉,晉成公被趙氏迎而王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