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筮例:重耳親筮得晉國

Jack 發表於
 

晉獻公寵愛驪姬為晉國帶來了「驪姬之亂」,這使得晉國公子重耳和夷吾流亡在外。驪姬之亂過去之後,先是夷吾回國繼位,為晉惠公。重耳在歷經了夷吾與子圉(夷吾子,晉懷公)兩任晉君,以及子圉的追殺之後,最終在秦穆公的幫助之下回國任晉君,並讓晉國稱霸於諸侯,是為晉文公。

這些相關故事可再參考:晉獻公筮嫁伯姬於秦秦穆公筮伐晉晉文公筮救周襄王

19年的流亡生涯中,秦國是他回到晉國前的最後一站。他的姐姐穆姬是秦穆公夫人,她與秦穆公的結婚也是「秦晉之好」的開始。但由於晉惠公與晉懷公的不仁不義,而讓秦穆公決定擁立重耳為晉君,因此重耳到秦國時,秦穆公以對待國君之禮對待他,還把五個女兒嫁給了重耳,其中包括了懷嬴。懷嬴也是子圉(重耳姪兒)在秦當人質時的夫人。

在秦國期間,重耳親自筮了一卦,看是否能夠得到晉國?結果得到了屯之豫,三個爻變。筮史多數見到了屯卦都說不吉,但司空季子以屯卦和豫卦卦辭都有「利建侯」,利於建立諸侯,而認為這代表重耳可以成為晉國國君,並成為輔弼周天子的諸侯王。後來果如司空季子的預測。

這件事記載在《國語‧晉語四》重耳親筮得晉國:

公子親筮之,曰:「尚有晉國。」得貞屯、悔豫,皆八也。筮史占之,皆曰:「不吉。閉而不通,爻無為也。」司空季子曰:「吉。是在周易,皆利建侯。不有晉國,以輔王室,安能建侯?我命筮曰『尚有晉國』,筮告我曰『利建侯』,得國之務也,吉孰大焉!震,車也。坎,水也。坤,土也。屯,厚也。豫,樂也。車班外內,順以訓之,泉原以資之,土厚而樂其實。不有晉國,何以當之?震,雷也,車也。坎,勞也,水也,眾也。主雷與車,而尚水與眾。車有震,武也。眾而順,文也。文武具,厚之至也。故曰屯。其繇曰:『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主震雷,長也,故曰元。眾而順,嘉也,故曰亨。內有震雷,故曰利貞。車上水下,必伯。小事不濟,壅也。故曰『勿用有攸往』,一夫之行也。眾順而有武威,故曰『利建侯』。坤,母也。震,長男也。母老子彊,故曰豫。其繇曰:『利建侯行師。』居樂、出威之謂也。是二者,得國之卦也。」

8
9
6
8
8
9
  屯  之  豫

屯,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豫,利建侯,行師。

筮例解析

我們將《國語》記載逐段翻譯與說明如下。

公子親筮之,曰:「尚有晉國。」得貞屯、悔豫,皆八也。筮史占之,皆曰:「不吉。閉而不通,爻無為也。」

公子重耳親自筮卦,問說:「請問我能夠擁有晉國嗎?」得到貞卦為屯,悔卦為豫,未變的爻都是八沒有七。筮史占斷這一卦全都說:「不吉!閉塞而不通,於爻來看無法有任何做為。」

「尚」為問筮時的「敬語」,如孔成子立衛靈公故事中:「孔成子以《周易》筮之曰『元尚享衛國,主其社稷』,遇屯。又曰『余尚立縶,尚克嘉之』,遇屯之比。」如果「尚」一定要翻譯,類似於我們在問神之前諸如「請問...神」的禱告敬語。

春秋筮例中,這是少數三爻變的例子中有完整占斷的卦例,可以說相當特殊。

而在卦象的表達上,也相當特殊:「得貞屯悔豫,皆八也」,這是以本卦為貞,之卦為悔,因此也可說成「屯之豫」。「皆八也」意指不變之爻都是八。我們將兩卦畫出,並將卦象還原為筮數,就相當清楚,如左圖。關於「貞悔」問題可再參考「秦穆公筮伐晉」筮例。

司空季子曰:「吉。是在周易,皆利建侯。不有晉國,以輔王室,安能建侯?我命筮曰『尚有晉國』,筮告我曰『利建侯』,得國之務也,吉孰大焉!

但司空季子卻說:「吉!從《周易》來看,屯豫兩卦都說「利建侯」(利於建立諸侯),沒有得到晉國來輔佐周王室,那裡來的建侯?我在問筮時問說『尚有晉國』,筮卦結果告訴我說:『利建侯』,這是能夠得到國家之事務的意思,有比這個更吉的嗎?

震,車也。坎,水也。坤,土也。屯,厚也。豫,樂也。車班外內,順以訓之,泉原以資之,土厚而樂其實。不有晉國,何以當之?

震是車,坎是水,坤是土。屯是厚積,豫是快樂。車子來回於內外,以柔順來追隨於他,泉水的源頭來資助他,土地厚積而快樂享受其果實,若不是擁有晉國,那又是什麼?

依據前後文分析,震、坎取的是屯卦的下卦與上卦卦象,坤卦有可能是屯卦的互體,也有可能是豫卦的下卦。但若就理來看,比較可能是豫卦下體。車班內外,指屯內及豫外都有震,「順以訓之,泉原以資之」為屯卦上坎水,豫下有坤為順。

「土厚而樂其實」依前後文,「土厚」指是屯中之土,不是指豫卦中的土,因前文「坤,土也。屯,厚也」。「樂其實」則指豫卦,豫為樂。

震,雷也,車也。坎,勞也,水也,眾也。主雷與車,而尚水與眾。車有震,武也。眾而順,文也。文武具,厚之至也。故曰屯。其繇曰:『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主震雷,長也,故曰元。眾而順,嘉也,故曰亨。內有震雷,故曰利貞。。

雷是震(動),是車。坎是勞,是水,是群眾。這一卦主要有雷和車,進一步的還有水源和群眾。車子有震(代表行動、動力),這就是武力。群眾柔順(坎下互體有坤,坤為順),這是有文明。文武兼備,實力非常深厚,所以說是屯(屯為厚積)。屯的繇辭這麼說:「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主震雷就是長(震為長子),所以說「元」(元者善之長也),有群眾且柔順,這是美善(嘉),所以說是「亨」(亨者嘉之會也),裡面有雷震,所以說「利貞」。

車上水下,必伯。小事不濟,壅也。故曰『勿用有攸往』,一夫之行也。眾順而有武威,故曰『利建侯』

車往上走,水往下流,一定稱夠稱霸諸侯。小事無法成功,會閉塞不通,所以說「勿用有攸往」(不要有所往,不要出行),這是一個人的行動。群眾順服而有武力的威嚴,所以說「利建侯」(利於建立諸侯)。

坤,母也。震,長男也。母老子彊,故曰豫。其繇曰:『利建侯行師。』居樂、出威之謂也。是二者,得國之卦也。」

坤是母親,震是長男,母親老了之後兒子長大而強壯,所以豫(快樂)。豫卦繇辭說:「利建侯行師」,這是說居靜不動時就快樂,而行動而出時則會有威嚴。這兩者,都是得到國家的卦。

多變如何占斷?

綜觀春秋筮例,解卦的標準方式主要看變爻,那一個爻變就看那一爻的爻辭。如果無變爻,則看卦辭。

但如果變爻很多呢?例如二個變爻,或三個,或五個。

多變爻的情況,二與四個變爻者,沒有卦例,所以不得而知。

五個變爻者,則有穆姜薨於東宮,穆姜在被囚禁之前卜得了艮之隨,也就是艮卦五個爻變,這個卦例中是以之卦也就是隨卦的卦辭來占斷,本卦艮卦未用,但並非如後世所說的以隨卦未變之爻做為占斷。

三個變爻的卦例則有兩個,一是本卦例。二是《國語‧周語》:「公之歸也,吾聞晉之筮之也,遇乾之否。」然而這個卦例中所引卦爻辭不存於今本《周易》乾卦與否卦之中,所以無以論斷當時占斷是採用那一卦卦辭,或那一爻爻辭。換句話說,只有本卦例是最為明確的。本卦例則同時採用了本卦和之卦的卦辭,以及兩卦的上下體,還用到本卦的互體。

最後還有一個多變爻的卦例,《國語‧晉語》「秦伯納重耳於晉」得泰之八,這個筮例只能確定其變爻不只一個,但至於是二個三個或四個,甚至五個,就不得而知,這一筮例則是以泰卦卦辭來占斷。

總結多變爻的卦例可以看出,變爻多時,在占斷是轉為看卦辭而不看爻辭的。而三爻變似乎是一個分界點,因為這個數剛好是六爻的一半。當變爻超過三時(如艮之隨五個爻變),那麼就轉為看變卦。剛好是三時,則本卦和變卦都看。

然而,本卦和之卦都要看的話,若是兩卦的吉凶不一致時該以何卦為斷?這一卦例中,很巧的,兩卦都有「利建侯」,而且「利建侯」又與所問之事非常切題,因而本卦和之卦兩卦結果同時採用,也有可是一個特例。因此這個斷例或可解釋為是以屯卦為主,而豫卦為輔的,因為我們看司空季子的解釋,採用屯卦的卦象與卦辭來解釋的文字是較多的。

此外,在「秦穆公筮伐晉」筮例中提到了貞悔,而「貞悔」是有解卦上的實質作用的,卜徒父說:「蠱之貞,風也;其悔,山也。歲云秋矣,我落其實,而取其材,所以克也。實落材亡,不敗何待?」以貞為我,悔為敵。則貞、悔是一種「對立」或「正反」的概念或方法。

在這一卦例中,提到了屯為貞,豫為悔,但在司空季子的解卦之中,卻沒有這種清楚的對立或正反關係可循。我們或可推論,就其問題來說,貞可能是問筮者(重耳),悔則是對象,也就是晉國;或者以動靜來看,貞是靜,悔是動。然而,我們分析這個筮例,都難以看出如何將貞悔用於解卦。

最後我們做一個簡單的結論:我們仔細研究春秋筮例之後發現,在多變爻的情況,其實是以看卦辭為主的。而且可能是以三個變爻為分界點。二個變爻則看本卦卦辭;四個及五個變爻則是看之卦卦辭。三個變爻,則可能本卦和變卦都看。

司空季子想像力很豐富,不過似乎都是多餘的,主要就是看兩個都有利建候就可以下斷語了。



Normal
0

0
2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表格內文;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ansi-language:#0400; mso-fareast-language:#0400; mso-bidi-language:#0400;}

本卦:視為問題現況→是顯現目前的狀況。                                          

變動爻:是表示演變過程中的契機或重點。                                          

變卦:表示問題未來展望或結果→預測未來的變化。                                              

動爻:<1>六爻為安定不變時,參考本卦的卦解來斷,而以內卦(下卦)為貞(目前情況)       外卦為悔(未來變化趨勢) →本卦未見動爻,亦表示一切停滯。

     <2>一爻動時,以本卦動爻的爻辭加上本卦卦解                                

六個爻位的基本特點各有不同,位於最下的

@初爻位象徵事物的初開始發生時機未到,因此,主要是潛藏勿用。

@第二爻位象徵初露頭角,注意的是要適當爭取。

@第三爻位象徵事物功業小有所成,主要注意謹慎防凶。

@第四爻位是象徵事物進入另一較高層次,更要提高警覺時時提醒自己是否掌握時機,是否誤判事物發展狀況。→顯示主願望已成,但難以維持現狀。

@第五爻位是象徵事物圓滿成功,已有大成就,此時不可志得意滿,驕態橫行

@第六爻位亦就是上爻,表示萬事萬物到此已是最旺之時,通常是象徵時機已到,無論是旺極變衰或否極泰來,終究是物極必反的關鍵時期。

※動爻在初爻,會在初期受到面子難堪,但會平安渡過而破鏡重圓事實上,半年後亦證實。

<3>兩個爻動時會有下列幾種變化

(a)首先是一陽及一陰同時變動,以陰爻之爻辭來斷,再以陽爻為輔助之用。在易經的事態演變以陽主過去,陰主未來。

(b)若是所變動同時為二陽或二陰,要自本卦底部開始的初爻起算,在較上面的那爻為準。加上本卦卦解。

※有二個爻動,而上端的爻動剛好在上爻,因此在時間上可說否極泰來

  上下兩卦的上爻動,主應是面臨轉折,盛極而衰。

<4>三個爻動時,以所動的三個爻中間那一爻為準。以本卦為目前情況,

   變卦為未來演變趨勢的判斷用。變爻是輔助判斷。

<5>四個爻變動時,以『變卦』的二個不變之靜爻中,較下之靜爻為斷之.

   加上本卦為目前,變卦為未來變化同斷。  

<6>五個爻變動時,以『變卦』的唯一不變靜卦為斷。本卦是目前,變卦

  是未來發展,不變靜卦(之卦)是過程。

<7>六個爻皆變動時,分為二種情形:首先是『乾』『坤』兩卦以『乾為天』 

   之用九,『坤為地用六』來斷之。其它各卦遇六爻皆動,則以變動後之   

   新卦來斷吉凶。                                               

◎所占得之卦,凡是逆境之卦,通常是接近上爻者主吉。順境之卦以接近                                               

初爻主吉若是占到三爻時,通常會因三爻落在內卦與外卦的分界點,顯示                                                

出目前處境不上不下的困難。→時間上的快慢來看任何卦的第三爻有變動                                               

時,記住皆以三為準得到位居中(,五爻)(陰陽得位)時泰半屬吉。              

你所說的這只是以現代人對於本卦、變卦、變爻等辭彙望文生義加以想像發揮而得的占斷方法。

這類方法隨人怎麼想像與詮釋都是可以的,人言言殊。

春秋筮例系列文章的目的,是要我們放下現代人隨意妄加上去的各種光怪陸離想法,重新看周朝時到底如何利用卦象來占斷?進一步啟發我們從中發展出一套更符合周朝古占法的方法學。

因此閱讀這系列文章建議把自己的想法放空再來說,否則,說得越多偏離本旨越遠。關於這類問題可參考這篇文章

此古占例,由左氏描述可知,季子的解法,雖然事後証明是對的,但在解占當下,卻是一種特殊解法。左丘明對易深見,與描述事件功力,當無疑義。他先説筮史解占時,「皆」曰不吉,加上左氏並未指出是哪一位解,可見解成「不吉。閉而不通,爻無為也。」才是當時具傳統皆共有的解法。

雖然討論季子的解法亦有趣,但也需回頭看史巫這種專業人士為何解屯之豫會有「閉而不通,爻無為也」的斷詞?為何不看屯豫的卦爻詞?卻一致性的説「閉,無為」?

除了閉,可能是來自震變坤,爻無為則是後學一直還參不透之處。不知站長與其他前輩是否有其他看法?

沒寫出來的東西就沒有一個標準答案。

所以這裡只能推斷一個可能性。

首先,屯卦有固定、穩固的意味。畢萬筮仕於晉,遇屯之比。辛廖占之,曰:「吉,屯固比入。」卦辭又有「不利有攸往」之語。如果採用的是不利有攸往的負面意義,再取象屯卦上互艮(四五爻變,因此可取互體卦象),以及豫卦上互坎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