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筮例:晉獻公筮嫁伯姬於秦

Jack 發表於

「秦晉之好」成語源自於春秋時秦晉兩國藉通婚來強化兩國情誼的故事,自晉獻公將女兒嫁給秦穆公之後,秦穆公又將女兒嫁給後來的晉國國君晉懷公和晉文公。

當初晉獻公將女兒(左傳稱「穆姬」)嫁給秦穆公時,在想:這宗婚姻對於晉國的影響將會如何?晉獻公為此而筮了一卦,結果得歸妹之睽,當以歸妹上六「女承筐无實,士刲羊无血,无攸利」占斷。史官認為不吉,還預測到兩國將有戰爭,晉國戰敗,太子被滯留在外六年後才拋家棄子逃回晉國,但只隔一年就又被殺死。

在後來兩國關係的發展上,果然一一應驗了史官的預測。

故事背景

晉獻公由於寵愛驪姬,而有「驪姬之亂」。驪姬為了讓自己的親生兒子奚齊繼位,而無所不用其極的陷害三大公子,讓三大公子死的死,亡的亡。原本的太子申生被驪姬害死,而重耳、夷吾則流亡在外。事實上,穆姬嫁給秦君,也是驪姬為鞏固自己勢力所設的計。

晉獻公死後,晉國大臣荀息接受晉獻公囑託力擁奚齊繼位,但晉國大將里克殺死驪姬及奚齊。荀息再立驪姬隨嫁妹妹所生的卓子。里克又將卓子和荀息都殺死,正式終結了驪姬之亂。里克原本打算迎回重耳繼位,但重耳拒絕回國之後又改迎夷吾。

夷吾覺得還有其他公子可立,為何要迎他?懷疑有詐,就找上他的姐夫也就是秦穆公幫忙,並以割讓河西為交換條件。於是秦穆公派兵護送夷吾回國,讓他順利繼位,是為晉惠公。但夷吾即位之後,卻違反約定,派使者跟秦穆公說:「大臣這麼說:『土地是先王的,君侯你流亡在外怎麼可以隨便答應把土地送給秦國呢?』雖然我努力爭取,還是無法抵擋大臣的反對。」

除了違背對秦的承諾,他還把當初擁立他的里克給逼死。《左傳‧僖公十年》載,惠公跟里克說:「你殺了兩個晉國國君(奚齊和卓子)和一個晉國大夫(荀息),要當你的君王,實在太困難了!」里克回答說:「沒有將這兩位國君廢了,怎麼迎回您了?想要定我罪,怎會怕沒有藉口呢。臣子聽到你的命令了。」於是里克刎頸而死。

晉惠公的背信棄義不只這些。

晉惠公四年,晉國饑荒,向秦國求救。秦國原本因河西割地的事還未兌現而不願答應,後來大臣認為百姓無辜,所以還是大舉向晉國輸送糧食,解救晉國之百姓。隔年,輪到秦國饑荒,秦國向晉國求援,結果晉惠公不但不幫忙,還認為這是老天爺幫大忙,要把秦國送給晉國,因此趁機攻打秦國,要將秦國吃下。

這事讓秦穆公相當火大,於是隔年決定伐晉,而有了「韓原之戰」(晉惠公六年,公元前645年)。(秦穆公也為此而筮了卦,可參考「秦穆公筮伐晉」的故事。)

結果晉軍大敗,晉惠公被俘。原本秦穆公要拿晉惠公祭天,但在周天子和秦穆姬,也就是晉惠公姐姐的幫助下,再加上秦穆公後來評估秦國利益得失之後,不但免去惠公一死,還將他釋放回國。但條件是晉國需履行先前的盟約,將河西之地讓給秦國,同時其太子子圉也必需送往秦國當人質(時為晉獻公八年),秦穆公還將宗室之女嫁給子圉。據《列女傳》載,此女是秦穆公的女兒,名字叫「懷嬴」。

晉惠公回國之後,立即殺了忠臣慶鄭,並派人追殺流亡在外的重耳。

慶鄭由於忠言逆耳,因此一直不得惠公之心。例如在秦國饑荒請求晉國幫助時,慶鄭就力主應當輸糧幫助秦國。而在秦軍攻打到韓原時,已深入晉國,近了晉都,晉惠公才向慶鄭問策說該怎麼辦?慶鄭說:「秦國幫助大王您即位,而您卻違背對秦國的承諾。晉國饑荒,秦國來幫忙;而秦國饑荒,您卻趁機攻打。現在人家打到家門了,不是剛好而已。」而在這場戰役中,惠公用龜卜問說誰當右防禦最好?結果怎麼卜都是只有慶鄭最吉。但因惠公對他的偏見,認為慶鄭桀傲不遜,不順他的心,決定不用慶鄭而換人。到最後他的馬軟腳而讓秦軍追擊,不得已而沒人可用時才又叫慶鄭來護駕,這時慶鄭也很不爽的回說:「不用卜,失敗活該。」「不用卜」有兩種意思,一是這件事不需問卜,吉凶相當清楚,一切都是咎由自取。二是,你不依照卜卦的結果用我當右防禦,才會有今天。

晉惠公十三年,惠公重病。子圉聞消息之後,原本與他的夫人懷嬴商討一起逃回晉國。懷嬴雖不跟他逃離,但也承諾絕不透露風聲。後來子圉只好拋家棄子(秦女為子圉生下一子),逃離秦國,並順利回到晉國繼位,是為晉懷公。此時為晉獻公十四年,子圉在秦當人質總共六年。

子圉私自逃離秦國回到晉國,讓秦穆公相當的氣憤。因此設法擁立重耳,先將重耳迎至秦國。而子圉在晉國也擔心秦國將報復,並積極削除重耳的勢力。於是下令:「凡是與重耳一起流亡在外者限期回國,否則屆時將處死其全家。」其中狐突的兩個兒子狐毛及狐偃都與重耳在秦國,由於他不肯召回兩個兒子,於是被懷公所囚禁,狐突對晉懷公說:「臣的兒子追隨重耳已有好幾年了,今天如果召回他們,是教導兒子要反叛君上,我怎麼能夠這麼教他們呢?」懷公最後殺了狐突。

秦穆公再次發兵,將重耳送回晉國,並在高粱這個地方殺死了懷公,重耳立為晉君,也就是晉文公,讓晉國稱霸諸侯。

這些故事除了《左傳》的片段記載,特別是《左傳.僖公十五》,另還可參考《史記.晉世家》,《史記.秦本紀》。

 

筮例解析

這個筮例記載在《左傳.僖公十五》:

初,晉獻公筮嫁伯姬於秦,遇歸妹之睽。史蘇占之曰:「不吉。其繇曰:『士刲羊,亦無衁也。女承筐,亦無貺也。西鄰責言,不可償也。』歸妹之睽,猶無相也。震之離,亦離之震,為雷為火。為嬴敗姬,車說其輹,火焚其旗,不利行師,敗于宗丘。歸妹睽孤,寇張之弧,姪其從姑,六年其逋,逃歸其國,而棄其家。明年,其死于高梁之虛。」及惠公在秦,曰:「先君若從史蘇之占,吾不及此夫。」韓簡侍,曰:「龜,象也;筮,數也。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滋而後有數。先君之敗德,及可數乎?史蘇是占,勿從何益?《詩》曰:『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僔沓背憎,職競由人。』」

關於《左傳》的這段記載,我們詳細分段說明解釋如後。

6
8
7
8
7
7
  歸妹  之  睽

歸妹上六:女承筐无實,士刲羊无血,无攸利。

睽上九:睽孤,見豕負塗,載鬼一車,先張之弧,後說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則吉。


初,晉獻公筮嫁伯姬於秦,遇歸妹之睽。

晉獻公當初要把大女兒嫁給秦穆公時筮了一卦,得到歸妹之睽,也就是歸妹上六爻變。因此應該以歸妹上六爻辭「女承筐无實,士刲羊无血,无攸利」作為占斷。

史蘇占之曰:不吉。其繇曰:「士刲羊,亦無衁也。女承筐,亦無貺也。西鄰責言,不可償也。」

史蘇占斷這一卦說:不吉,它的繇說:「士割羊卻割不出血,女捧著竹筐,裡面卻是空的。西邊的鄰居有責怪之言,無法有報償。」

「繇」有兩種解釋,一是等同於爻。古書中經常把爻寫作繇。第二種解釋,繇原本是專指龜卜的占辭,以韻體方式表達,或名為「頌」;則在筮法中,也可有同樣的意指。詳細解釋可參考「田氏代齊」故事中的「再談筮與卜」一段。

杜預注:衁血也,貺賜也。史蘇所引爻辭和現在的歸妹爻辭有些像又有些不像。前半段雖然與「女承筐无實,士刲羊无血」意思一樣,但表達的文字卻差異相當大。今本有「無攸利」(無所利,或無遠利),史蘇所引沒有「無攸利」但多了「西鄰責言,不可償也」,但「不可償也」意思與「無攸利」一致。

「士刲羊,亦無衁也。女承筐,亦無貺也」此言婚禮的祭祀準備過程非常的不順利,狀況連連,很多的不祥之兆,因此說無所利。此原本為婚姻無法幸福之凶兆,但此處則意謂雙方關係將有嚴重問題,對於晉國來說為不善終之凶兆。

這邊的西鄰指的是秦國,秦國在晉國之西邊。「西鄰責言,不可償也」指晉惠公未依約將河西之地讓給秦國,而讓秦國有了怨言。不可償也意指此事對於晉國來說,無法得到想要的報償,意思同歸妹爻辭說的「無攸利」,無利可圖之意。

歸妹之睽,猶無相也。震之離,亦離之震。為雷為火,為嬴敗姬;車說其輹,火焚其旗;不利行師,敗于宗丘。

歸妹變睽卦,也就是沒有幫助的意思。震卦變離(歸妹上震卦變離),也是離卦變震,又是雷又是火,這是嬴姓(秦)打敗姬姓(晉國屬姬姓),車子脫落了輪軸環,火焚燒了它的旗子,不利於興師,敗軍於宗邑。

睽:孤獨、乖離的意思。相:輔佐、幫助。無相,無益、沒有幫助。

杜預注:「震為雷,離為火。火動熾而害其母,女嫁反害其家之象,故曰為嬴敗姬。」「震為車,離為火。上六爻在震則無應,故車脫輹。在離則失位,故火焚旗。言皆失車、火之用也。車敗旗焚,故不利行師。火還害母,故敗不出國,近在宗邑。」

史蘇此段解釋相當難以理解,但是大致上是延續前一段歸妹上六爻辭之占斷,以卦名,還有上卦震卦,以及上六爻變之後的離卦等取象來擴充占斷的內容。

最後不利行師的占斷,可能取用了歸妹卦辭的「征凶」。

此段的應驗,應是指秦穆公伐晉惠公,秦晉會戰於韓原一事。

歸妹睽孤,寇張之弧;姪其從姑,六年其逋;逃歸其國,而棄其家。

歸妹而睽孤,盜寇拉開了弓,姪兒跟隨了姑姑,六年逃亡之後,又逃回到晉國,而且會放棄了他的家庭。再隔年,將死於高梁的高地上。」

此段除了取用睽卦卦辭。「寇張之弧」似為睽卦上九爻辭,今本作「先張之弧,後說之弧,匪寇婚媾」。春秋時周易爻辭或有不同。

「姪其從姑」指太子子圉被送到秦國當人質,並受姑姑之照顧。秦穆姬是晉惠公(夷吾)的姐姐,子圉應稱呼穆姬為姑姑。「六年其逋,逃歸其國,而棄其家」指子圉被留在秦國六年,最後拋家棄子,逃回晉國。子圉娶了秦女,並在秦國生了一個小孩,但秦女未隨他逃回晉國。

及惠公在秦,曰:「先君若從史蘇之占,吾不及此夫。」

後來惠公在韓原之戰中被秦穆公俘虜的時候說:「我老爸當初如果聽從史蘇的占斷,就不會有今天了。」

韓簡侍,曰:「龜,象也;筮,數也。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滋而後有數。先君之敗德,及可數乎?史蘇是占,勿從何益?《詩》曰:『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僔沓背憎,職競由人。』」

跟著他一起被俘的韓簡在一旁說:「龜卜,顯示兆象。筮,則是一種算數。事物產生之後才會有象,有象之後才會開始滋長,滋長之後就會有數。先君(晉獻公)的敗壞道德,實在數也使數不清。史蘇那個占斷,沒有聽從也不會有什麼幫助的。《詩》説:「下面老百姓的作壞,不是上天所降下的罪。眾人的閒言閒語(僔沓,群聚議論是非。背憎,背後說人壞話),人之明爭暗鬥,這都是自作自受。」

爭議問題

這一筮例雖然文字簡短,但是卻不比《易經》經文容易理解,而且還有許多千古疑案。

與今本爻辭之差異

首先是爻辭問題。史蘇所引爻辭與今本易經雖然意思相差不多,但是文字完全不一樣。後半段更是天差地別,今本作「無攸利」,史蘇卻說「西鄰責言,不可償也」:

史蘇:士刲羊,亦無衁也。女承筐,亦無貺也。西鄰責言,不可償也。

今本:女承筐无實,士刲羊无血,无攸利。

這種差異有兩種可能:

  1. 史蘇所引爻辭似乎比今本看來更為完整而具「頌」的格式,這或許是更古老而正確的《周易》經文。
  2. 史蘇以加入自創歌謠的方式在引用《周易》,所以基本上這是他利用《周易》所做的即時創作。

雖然個人認為第二點的可能性較高,但是關於第一點,也是相當有可能的。特別是我們在下一篇「秦穆公筮伐晉」的筮例將探討這個問題,因為在那個筮例中,出現了與今本《易經》完全不一樣的經文,那種差異,不是「即時創作」可以解釋。

而關於第二種可能,《周禮》「大卜掌三兆之法…其經兆之體,皆百有二十,其皆千有二百」,鄭玄注說:「兆者,灼龜發於火,其形可占者,…頌,謂繇也,每體十繇」。

《左傳》莊公二十二年,懿氏卜問將女兒嫁給田敬仲,孔穎達疏說:「然則卜人所占之語,古人謂之為繇,其辭視兆而作,出於臨時之占,或是舊辭,或是新造,猶如筮者引《周易》,或別造辭。卜之繇辭,未必皆在其頌千有二百之中也。」

據孔穎達說法,卜法中的「繇」(頌),可能是取用既有的記載(類似於筮法中的《周易》爻辭),有可能是新作。所以,卜人在解兆象時會有些吉凶法則可供占驗,而解兆者可能取用舊的、先人所造,既有的頌辭,但也會加入自己的即時創作。同樣的情況,也會發生在筮法的占斷上。

我們從史蘇整個占斷很可以確認,這絕對是一位才華洋溢,文思泉湧,比曹植反應還要快的史官,對他來說拿《周易》爻辭來創作,出口成章,只是小事一件:

為雷為火,為嬴敗姬;車說其輹,火焚其旗;不利行師,敗于宗丘。

歸妹睽孤,寇張之弧;姪其從姑,六年其逋;逃歸其國,而棄其家。

變卦到底要不要看?

我一直堅決主張,在標準的占斷體例之中,變卦與與變卦中的變爻是不需要看的。一爻變的卦例裡,只需看本卦的變爻。

這樣的主張,在這個筮例裡同樣不變。這個筮例,可以說是使用變卦最多的一例,因此也是探討這個問題,驗證我的主張的最佳材料。

其一,我們綜觀全部的春秋筮例,這樣的解法是主流。使用到變卦的情況較少。

其二,所謂「使用變卦」並不是一般人理解的,拿變卦作為占斷,因為這將會讓占斷結果相當混亂,到底要拿那一卦作為吉凶之論斷?事實上從春秋筮例中並未見此矛盾,是因為其「使用變卦」或使用變卦之變爻的方式,並非一般人詮釋與理解的那種方式。

細究史蘇整個解卦內容,我們試問,史蘇在核心的吉凶判斷上是否依照了睽卦上九爻辭「睽孤,見豕負塗,載鬼一車,先張之弧,後說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則吉」?答案是否定的。事實上,睽上九的「往,遇雨則吉」和歸妹上六「无攸利」是相矛盾的,怎麼能夠既用歸妹上六,又用睽上九做為占斷呢?

所謂的使用到睽卦及睽卦爻辭,也只是做為擴充與延申歸妹上六的占斷內容。至於取用到什麼地步,其中分吋如何拿捏?大致的基本原則是:只使用到其卦義或卦象,不用其吉凶判斷。核心的吉凶判斷永遠就只是本卦之變爻。

我們再回頭看這一筮例,史蘇於其他筮例的占斷方式也都完全一樣,差別只是在於史蘇使用了較多的變卦的材料。標準的占例還是如此:

  1.  以本卦的變爻占斷(此例為歸妹卦之上六),並決定了解卦的框架與大方向。
  2.  以八卦,還有各種可得的卦象卦義來擴展與豐富解卦之內容。

在步驟一中,是較為死板而制式的部份,而步驟二則是史官、卜官或解卦者可以盡情自行發揮的地方。

在此例中,史蘇取用了歸妹上體(震卦),爻變後之上體(歸妹上體震卦變離卦),本卦(歸妹)及變卦(睽卦)卦義,變卦的部份爻辭,也就是睽卦上九的「寇張之弧」。史蘇未使用到的則是互體。

但關於「寇張之弧」也不盡然就一定是睽卦上九爻辭之引用,它也可能是史蘇對於卦象之想象與詮釋,就如「車說其輹」、「火焚其旗」也都和很多《周易》爻辭很像,但這些顯然不能說他是引用了大畜「輿脫輹」、或旅卦的「鳥焚其巢」,因為顯然的這都比較像是史蘇觀八卦之象而推演或靈感到的占語。再者,睽卦上九有「載鬼一車」之爻辭,與史蘇占斷的「車說其輹」顯然是矛盾的,所以這裡說史蘇拿睽卦上九的部份爻辭來豐富了占斷是可以的,但仍有些疑義。但若是就此說他拿睽卦上九做為占斷,那麼就大錯特錯了。

最後我們做一個簡單的總結,在一爻變的占例裡:

  • 如果你是初學者,還是看不懂我在說什麼,怕混淆了,那麼就是變卦的一切都不用看。
  • 如果你是進階者:變卦的卦名、卦象、變爻爻辭,都可以做個參考,當做補充資訊,但其吉凶判斷絕不可混淆到本卦變爻裡,更不可宣賓奪主拿變卦的變爻做為占斷。

卜筮的意義

晉惠公被秦國俘虜時,其隨從韓簡對晉文公所說的話相當有意思。

晉惠公之所以會被俘,完全是咎由自取。不但一連串的失信背義於秦,讓晉國的許多大臣自己也都看不過去,而在國內也未得民心。就如前面故事所說,當初擁立他的里克也被殺。一直勇於進諫忠言,事後也印證為正確的慶政,竟也在他從秦國被釋放回晉之後馬上被殺。

而與他一起被俘虜在秦國的韓簡,則在陣前就看到這場戰爭的結果,其實真的不用卜筮,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了。

當時晉惠公派韓簡去觀察敵情,韓簡回報說:「秦國軍隊人比我少,但鬥士卻是我們的兩倍。」惠公問說什麼原因?韓簡説:「您在外流亡是秦國資助,回國即位是靠秦國的保護,晉國饑荒是靠秦國糧食,人家三次施恩而我們都未報答,所以秦國找我們來了。我們不但不幫助反而又攻打他們,所以我方戰士都很倦怠,而秦國軍心都很激奮,所以說兩倍還是保守的。」最後韓簡還對秦國說:「能被俘的話就算是幸運的。」

但晉惠公完全沒有自知之明,看不見自己所作的惡,竟抱怨說:「先君若從史蘇之占,吾不及此夫。」意思是說,今天他會戰敗被俘,完全是因為他老爸(晉獻公)當初沒有聽從史蘇的占筮結果,把姐姐嫁給了秦穆公。

這話聽在韓簡耳裡一點也不以為然,只是相較於慶鄭的直率,韓簡講話比較委婉:「龜,象也;筮,數也。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滋而後有數。先君之敗德,及可數乎?史蘇是占,勿從何益?《詩》曰:『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僔沓背憎,職競由人。』」龜是指卜,筮就是《周易》的占筮。韓簡講這麼一大堆,其實拐著彎在說晉惠公,表面說的是晉獻公敗德,但其實這是指桑罵槐,罵的就是晉惠公,簡單說就是三個字:「自找的!」一切都是晉惠公咎由自取,關卜筮什麼事?

晉惠公這種不知自省,怨天尤人的性格還可從慶鄭的事看出來。被囚秦國時,他怪老爸不聽從占筮結果,害他戰敗被俘。而戰時,他又不聽從占卜結果,而私心自用,因為不喜歡慶鄭而不用慶鄭,最後都已經不行了,才想到用慶鄭。而回國之後,更是責怪慶鄭護駕不力,馬上將其處決。

雖然當初晉獻公的筮卦似乎成功預測了這些事,但是這些事難道都是無法違抗與改變的天命嗎?不是的!晉惠公只要有些自省,多些誠信與仁義,這一切恐怕都不會發生了。

 

文章分類

從前就是因為看了左傳故事裡的筮例才會想要看易經

記得起來的還有 (好像) 在晉楚城濮之戰前卜的澤風大過卦

還有秦晉在崤的戰前卜的水山蹇卦

還有一個忘了是嫁女還是娶妻卜到 "行其庭,不見其人" 的艮卦,後來果然紅杏出牆的故事

但比較起來老師講的這幾個筮例都更精彩

尤其綿延數代與國家和家族興衰有關,卜筮雖然預先顯露天機但更覺自身修養的重要

謝謝老師

其實筮例所能研究者不只有占卦的方法而已

還有許多東西可研究。

筮例總共有16個(所謂的23或22個,其實有很多都只是引用周易,而不是真的筮例)。

在網路上重新查左傳原文

城濮之戰和崤山之戰前都沒看到這兩個卜卦的結果我可能記錯時間或事件了,特此更正

還是等待老師以後為我們說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