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易經中的「小子」:恐怕來頭一點也不小!

Jack 發表於

 

圖片來源:Steffi Wacker

《易經》中有三處提及「小子」:

  • 隨卦六二:係小子,失丈夫。
  • 隨卦六三:係丈夫,失小子。
  • 漸卦初六:鴻漸于干,小子厲,有言,无咎。

原先的注解,將隨卦中的小子解釋為小輩,或小孩。而漸卦中的小子,則與小人混為一談。這樣的解釋,大致上也只是跟隨先儒的註解。

但再進一步深究周朝時的語言習慣來看,這樣的解釋可能不是很洽當,特別是漸卦的爻辭。

先來看先儒如何注解。首先是隨卦注:

  • 孔穎達:初九處卑,故稱小子。五居尊位,故稱丈夫。
  • 程頤:陽之在上者丈夫也,居下者小子也。
  • 朱震:四艮為少男,有乾父坤母,小子也;初震為長男,有巽婦,夫也。
  • 俞琰:小子指六三之柔爻,丈夫指初九之剛爻。
  • 來知德:陰爻稱小子,陽爻稱丈夫,陽大陰小之意。

先儒鮮少說明「小子」的字義,大多只是在解釋小子的取象:有人以爻位居下為小子,如孔穎達「初九處卑,故稱小子」,程頤說「陽之居下者」為小子。有人以陽爻為丈夫,陰爻為小子,如俞琰和來知德。而朱震則是以震為丈夫,艮為小子。

象的複雜問題,這裡先不討論。

隨卦的「小子」和「丈夫」對舉。《說文》解釋「夫」,說是「丈夫」,所以「丈夫」與「夫」同義,加個「丈」字只是在強調身高一丈方可為夫。一丈是十尺,商朝一尺大約十七公分,一丈大概就是一百七十公分左右,所以「丈夫」就是「身高一百七」的概念。

對比之下,「小子」近似「小伙子」,「年輕人」,小嘍囉的意思。

再來看漸卦的注解:

  • 王弼:困於小子讒諛之言,未傷君子之義,故曰无咎也。
  • 孔穎達:始進未得顯位,易致陵辱,則是危於小子,而被毀於謗言,故曰小子厲有言。小人之言,未傷君子之義,故曰无咎。
  • 程頤:小人、幼子,唯能見已然之事,從眾人之知,非能燭理也。故危懼而有言,蓋不知在下,所以有進也。
  • 朱震:三艮為少男,小子也。初之二,艮變兌,兌為口,小子有言也。初在下,柔而无應,自小子見之以為危厲者也。
  • 俞琰:初六陰柔之小,故稱小子。

漸卦「小子」並未與「丈夫」對舉,而是單獨出現。傳統注解隨卦,並未特別去解釋「小子」的意義,所以只能根據其前後文的語脈來揣測其義,而了解到丈夫、小子或許有尊卑之對舉義。這樣對舉之下,小子大概就是指身份或年齡較卑下者。

但漸卦就不同了,孔穎達和程頤的注解顯然都以「小人」來理解「小子」。這已不是單純的身份尊卑,而是帶有道德上的貶低意味了。

孔穎達似乎是最早將「小子」解釋為「小人」的,但事實上他也只是順著王弼的解釋將他說得更清楚而已。而後世的注解,大致上也都是順著王弼的注解而自我發揮。

王弼以「困於小子,窮於謗言」、「困於小子讒諛之言」解釋「小子厲有言」。會用饞言來困住君子的小子,絕對就是個小人了。王弼注解乍看很有道理,但仔細推敲字義,好像有曲解經文之嫌。

依《周易》的語法,講的比較是「小子」面臨了「厲」之困境,具體而言就是「有言」,也就是流言蜚語。現在王弼反過來說是小子去「厲」他人,說是小子「厲」君子。

說到小人,《易經》也有很多為小人而設的吉凶斷辭,也不乏類似「小子厲」的語法:否六二「小人吉」,大有九三「小人弗克」,觀初六「小人无咎」,遯九四「小人否」。

「厲,无咎」算是《周易》慣用的占斷用語,「小子厲有言无咎」的語義應該是以小子為主辭,「厲,无咎」為吉凶判斷,而「有言」為吉凶判斷的補充說明,說明其可能所遇到的處境。

「有言」也是《周易》常見的占語:需九二和訟初六「小有言」,明夷初九「主人有言」,困卦「有言不信」,震上六「婚媾有言」。

所以「小子厲,有言,无咎」如實翻譯大致是這樣的:小子危險,有人在說閒話,但不會有罪咎。

如果經文作「小子有言,厲,无咎」,才比較像是王弼所註解的意思。

王弼可能因為將小子理解為道德低下的小人(雖然沒有說出來),所以只能曲解經文的意思才能夠讓義理通暢。

就算把小子理解為小人,小人也不盡然要有道德低下之義,關於《易經》中君子與小人的意思,可再參考〈君子和小人的區別〉一文。

至於「小子」究竟能不能理解為「小人」呢?周朝真的是這麼用、這麼理解「小子」的嗎?

我們去讀《尚書》,經常可見君王以「小子」自稱,例如,《泰誓》中武王說「予小子發」、「予小子」。《金滕》裡周公也說「予小子」。成王自稱「朕小子」。康誥中周公稱他的九弟康叔為「小子封」、「汝小子」。《君奭》中周公自稱「予小子旦」。諸如此類的用語,不勝枚舉。而且,這種用法,在周朝的金文中也會看到。

根據趙林教授《論商代的父與子》一文,商人的父輩有「大父」、「中父」之別,商人的子輩也有 「大子」、「中子」、「小子」之別。這裡的「大子」並沒有後世「太子」,也就是王位繼承人的意思。事實上,大、中、小子都一樣有繼承資格的。大、中、小可能只是純論年紀的先後。

由於小子有年幼、小弟的意思,到了西周,周王也會以「余小子」自稱,小子成為一種自謙之詞。

《金滕》記載,武王伐紂之後生病,周公為武王問卜,同時在祝禱文裡還向先公表達想要為武王折壽,史乃冊祝,曰:「惟爾元孫某,遘厲虐疾。若爾三王,是有丕子之責于天,以旦代某之身。」三王指的是太王、季歷,以及文王。「丕子」即「大子」,指武王。丕即大。旦,周公名旦。意思大概是說:你們的長孫發哥遇到嚴重的疾病,三王們的「大子」是有責任於上天的,希望小旦旦我能夠來替代他受死。周公後面還說:「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藝,能事鬼神。乃元孫不若旦多材多藝,不能事鬼神。」意思大概說,小旦旦我比較多才多藝,適合去服事鬼神(替代發哥去死),我的發哥不像小旦旦多才多藝,他不適合服事鬼神。

祝禱結束之後開始問龜,最後周公占卜說:「王其罔害,予小子新命于三王,惟永終是圖。」武王不會受害(將平安病癒),我小子重新受命於三王,希望能夠永終王命。這裡周公自占中,就自稱「小子」。

隨卦的小子和丈夫對舉,因此可確定較偏原義。《詩經》也可見類似的用法,例如:〈板〉「老夫灌灌,小子蹻蹻」。《詩經》中也有很多「小子」單獨出現的句子,依前後文比對也可確認,大致採用此義:如〈民勞〉:「戎雖小子,而式弘大。」你雖年紀輕,但是影響力非常地弘大。

漸卦的小子單獨出現,雖也可以如此解釋,但也可能不見得要如此解釋。這小子,有可能是君王自稱,或是兄弟相稱,如周公之稱康叔為小子。不過這裡有個問題,傳世文獻君王自稱都用「予小子」,會不會有直接自稱「小子」的情況?這是一個尚待考證的問題。

這裡我們姑且假設,「小子」可作為君王自稱或兄弟相稱,不見得要作「予小子」(我小子)、「汝小子」(你小子),那麼漸卦初九經文,就有完全不一樣的意義了。

但要如此解釋這句,還有很多考證工程要做。

九罭

首先,必須先把這句經文可能對應到的史實給找出來。

《詩經》裡有首和漸卦爻辭頗為相似的詩,《國風‧豳‧九罭》:

鴻飛遵渚,公歸無所,於女信處。
鴻飛遵陸,公歸不復,於女信宿。

《周易》九三有「鴻漸于陸,夫征不復」,意指鴻鳥前進到高平之地,丈夫出征卻沒回來。《九罭》作「鴻飛遵陸,公歸不復」,鴻鳥循著高平之地而飛,公子歸去(周公被成王召回)之後不再回來。

《豳風》系列的詩,大致皆與周公東居有關。第一首《七月》的《詩序》這麼說:

陳王業也。周公遭變故,陳后稷先公風化之所由,致王業之艱難也。

這裡的「周公遭變」,指的是管叔、蔡叔的流言中傷,周公因此而避居東都。至於周公東居究竟是否就是東征,這還有許多爭議,這裡姑且不討論。

開頭《七月》講的都是豳地農民的日常生活,例如「七月食瓜,八月斷壺」,意思是說,七月吃瓜,八月採匏。這兩句詩也疑似在《易經》內出現過:睽卦上九的「先張之弧,後說之弧」,經考證有可能是作「先張之瓜,後脫之壺」(詳見《周易全解》)。

《九罭》這首詩,同樣講的是周公東居之事。首句說:「九罭之魚鱒魴,我覯之子,袞衣繡裳。」

「九罭」原是小目的魚網,是要捕小魚的,沒想到卻捕到「鱒魴」這種大而美的魚;在東土這個小地方,卻捕到如此尊貴的野生周公。

至於「鴻飛」,解讀上有兩個重點。一是《詩經》中凡見鳥「飛」的筆法,都是喻指有人要遠行或離去。二是要注意是什麼鳥在飛,因為人的情感、期望,會放在飛鳥之上。

鴻是一種大雁,也是一種候鳥,飛去之後會再回來,所以有期望人能夠再回來的涵義。另一重要涵義則是鴻雁的飛行很有秩序,象徵人的行為符合儀節禮法。

所以「鴻飛」兩字一方面寄託了士大夫期望周公來歸之情,或者東都之人期望周公應成王之召回去之後,希望他可以再回來,不要只是來 long stay暫住幾晚;另一方面也在喻指周公並無篡位等不符禮法之事。

君王自占?

接著要談的是古代占筮的習俗問題。

一般認為,在占筮活動裡,負責占解的可能是卜官或者是史官。但事實上,古代的占筮行為裡,掌有最後占斷權或吉凶解釋權的應該是君王,卜官和史官只是提供一些專業意見而已,所以才會有《尚書‧洪範》「稽疑」所說的「三人占則從二人之言」。

《周禮》的「占人」也這麼說:

凡卜簭,君占體,大夫占色,史占墨,卜人占坼。

鄭玄注說:

體,兆象也。色,兆氣也。墨,兆廣也。圻,兆也。體有吉凶,色有善惡,墨有大小,坼有微明。尊者視兆象而已,卑者以次詳其餘也。周公卜武王,占之曰「體,王其無害」。凡卜象吉,色善,墨大,坼明,則逢吉。

簡單來說,史官、卜人等專業人士,只是負責一些較細節的技術問題,給君王做為總體占斷的參考而已。

傳說周武王伐紂之前變天,然後卜筮都不吉,但是武王最後採納的是姜太公的建議,認為卜筮伐紂為吉。關於此事,可再參考〈武王伐紂「朕夢協朕卜」的內幕!〉一文。

 

重解漸卦初六

總合以上資料,可以如此重解漸卦初六:「鴻漸于干,小子厲,有言,无咎。」

這段經文可能和周公當初東居有關,而且可能是周公自占的記錄。

「小子」是周公自稱,「小子厲」講的是周公的處境艱困,「有言」指的就是管叔、蔡叔等對於周公放出流言。「无咎」指的是周公的清白。

「鴻」鳥的引喻如前面所說,一是期望周公將歸來,二是喻指周公的清白。「干」字則是一語雙關。這個字如虞翻及後世易學家所言,古文通「澗」,或涯岸;二方面「干」是「扞」(捍)的本字,表示周公要扞衛自身清白還有周室存亡的決心。

如果漸卦初六是周公東居之事,那麼漸卦經文就有史實的聯想空間了。像是卦辭「女歸吉」傳統註解為女子嫁人為吉。但「歸」字在甲骨文中多作歸來的意思,女或可解釋為汝。也可解釋為毋。可能意指周公歸去為吉。

至於「婦孕不育」、「婦三歲不孕」應當是當時另一組故事與周公東居典故混編而成。這種由不同典故混搭一起的《周易》經文,相當常見。舉其大者,像大過卦,既講老夫少妻及老婦士夫配,又講枯楊生荑或生花,還講棟撓還是隆。明夷卦的典故,既有古代十個太陽的神話原型,還有商紂無道之事(如箕子之明夷)。當然,「婦孕不育」、「婦三歲不孕」或許也可能是周公東居之事,那麼可能周公東居時曾有一段風流往事,只因為他後來被儒家奉為聖人,然後就有意讓這段風流韻史給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