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彖傳研究】彖傳解經特色

Jack 發表於

【彖傳系列文章】

《彖傳》約有2900字,十翼中僅次於《繫辭》(近4500字)與《象傳》(近4500字)。相較於《繫辭》的駁雜,《象傳》的簡約,《彖傳》純萃而精,博大精深,是十翼中統論六十四卦最為完整而深入者。

總體來說,《彖傳》對經文的解釋是相當全面而有層次的。雖然每一卦的解釋方式不盡相同,但大致來說,從經文的基本卦義、字義,到卦的產生,卦爻的時義,全都涵蓋,融合為一。其解經,可謂義理與卦爻象兼容並蓄。

《彖傳》也是十翼中真正能夠在象與義上會通內外的一傳。當中的關鍵在於「主爻」的概念。主爻一方面可用以詮釋六十四卦從何而來,讓六十四卦的關係緊密相連,有如一個流轉不息的有機體。也讓學易者可以綱舉目張的掌握六十四卦個別的卦義。

本文目的在於剖析《彖傳》中解經的一些方法學,並深入隱藏在後的邏輯規則,幫助讀者閱讀《彖傳》時能夠融會貫通。

言意象的融合

通行的《周易》,將《彖傳》與《象傳》同附於經文的卦辭下。兩傳都是在注解六十四卦每卦的卦義,但《彖傳》還會另外解釋卦辭的義理,因此其注解六十四卦,較《象傳》更為博大精深。

王弼〈明彖〉如此評論《彖傳》:「統論一卦之體,明其所由之主者也。」「故舉卦之名,義有主矣。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

意思大概是說,《彖傳》內容專門在統論一整卦的卦體,說明每一卦的主爻從何而來。要了解《周易》六十四卦卦義,首先要舉出卦名,再看卦辭。但要能夠真正掌握卦義,甚至進一步了解六爻變化的法則與綱要,那麼再讀彖傳,大概就能掌握過半。

十翼中,詮釋卦義者很多,如《序卦》和《象傳》。另外《雜卦》及《繫辭》也有一些零星記載。在卦義的詮釋上,《彖傳》偶爾也和《雜卦》與《序卦》一樣,會以非常精簡的文字做說明。

例如需卦說:「需,須也。」須是等待的意思。

但與《雜卦》和《序卦》很不一樣的是,《彖傳》經常會另外再提出卦象的說明,或者以上下二體的八卦卦象,或者以主爻的特性來闡釋卦義,這在十翼中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

雖然《大象傳》也以上下二體註解卦義,但是通常只是卦象的直述,再加上君子從卦象所得的啟示、勵志,並不是以卦象來分析卦義與經文。

例如需卦《彖傳》說:「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險在前,剛健不陷,這是以卦象來分析為何需是等待(須)的意思。

我們再以漸卦的注解來比較各傳在解釋卦義上的不同風格:

  • 《雜卦》:漸,女歸待男行也。
  • 《象傳》:山上有木,漸,君子以居賢德善俗。
  • 《序卦》: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漸者進也。進必有所歸,故受之以歸妹。
  • 《彖傳》:漸之進也,女歸吉也。進得位,往有功也,進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剛得中也。止而巽,動不窮也。

相較於《雜卦》與《象傳》的點狀說明,《序卦》是以線性敘述方式串接前後卦之間的關係。但《彖傳》顯然是更有層次的全面性注解。

細加研究就會發現到《彖傳》的含弘廣大,言簡意賅:

  • 漸之進也,女歸吉也:闡釋說明卦義。
  • 進得位,往有功也,進以正,可以正邦也:說明漸卦如何產生而來,主爻如何產生,主爻的爻位變化如何決定漸卦的卦義與時機。說明漸卦為什麼是一個往而有功之卦。進得位、進以正,指的是主爻六四,從否卦六三前進至六四而得位。最後還以上下體的卦象卦德來說明「漸之進」是怎麼個進法。卦變讓漸卦與乾元和坤元,以及六十四卦產生了有機的關聯。
  • 其位剛得中也:以九五治卦主爻說明卦義。
  • 止而巽,動不窮也:以上下二體卦象的卦德說明為何漸卦可以動不窮。

《彖傳》對於一卦卦義的闡釋,不只告訴你這卦是什麼,還會深入到卦象及爻象,說明為什麼。這也是十翼當中唯一真正能夠統合言、意、象而闡釋卦義的一傳。

時義

《彖傳》在卦義的闡釋上還有一特點:特別重時義。

乾卦就說:「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

孟子對於孔子的評價,可以說是乾卦《彖傳》這段文字的最佳注解:

可以速而速,可以久而久,可以處而處,可以仕而仕,孔子也。

孔子,聖之時者也。孔子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金聲也者,始條理也;玉振之也者,終條理也。始條理者,智之事也;終條理者,聖之事也。智,譬則巧也;聖,譬則力也。由射於百步之外也,其至,爾力也;其中,非爾力也。

就自然,也就是天道面來講,時指的是時間,與空間共同構成世界的另一維度。人對時間的認識來自於對天體運轉的觀察,由此得到了規則、秩序的觀念。

就人文面,也就是人道來講,所謂的時,大致上指的是人在正確時間,做正確的事,也就是行為之合宜。因為這樣的行為合宜,符合天道所展示出的規則與秩序。正所謂「易為君子謀」,「時義」正是要指導君子在正確時間做正確的事,以臻通達權變而合於天道。

時義除了在修身處世上的道德指導意義之外,在《周易》當然也有卦象和卦義的基礎。或者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彖傳》正是透過《周易》的卦爻象,以及卦辭在闡述一套符合天人合一理想的的道德內含,這個道德內含則是從時義與中庸上體現。

《彖傳》直接以「時行」、「時義」、「時用」、「…之時」來讚嘆的就有十幾卦之多:

時行

  • 大有:應乎天而時行
  • 遯:剛當位而應,與時行也
  • 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
  • 小過:小者過而亨也,過以利貞,與時行也。

時義

  • 豫之時義大矣哉
  • 隨時之義大矣哉
  • 遯之時義大矣哉
  • 姤之時義大矣哉
  • 旅之時義大矣哉

  • 頤之時大矣哉
  • 大過之時大矣哉
  • 解之時大矣哉
  • 革之時大矣哉

時用

  • 險之時用大矣哉
  • 睽之時用大矣哉
  • 蹇之時用大矣哉

王弼《周易略例》兩篇關於《彖傳》的論文,就以時義在詮釋彖傳。〈明爻通變〉說:「是故卦以存時,爻以示變。」〈明卦適變通爻〉:「夫卦者時也,爻者適時之變者也。」「一時之制,可反而用也;一時之吉,可反而凶也。」

對於《彖傳》時義的闡述,王弼可謂經典。

依王弼意思,卦是「時間」,而爻是順應時間的相對應變化。或者也可說是「時機」問題:每卦都藏有不一樣的時機,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為吉,反之為凶。

例如,明夷卦是亂世昏暗的局勢,那麼應當是以晦暗為用,相反的例子是豐卦,應當是以光大為宜。比卦和復卦都需要爭先,越早越快越好。而乾卦和大壯則反而不宜搶鋒頭,宜三思而後行。

這樣的趨時原則有兩種含義:

  • 一是當你筮得某卦時,做行為指導。如得明夷卦   當低調,韜光養晦,明哲保身。豐卦   宜高調,遯卦   當遠離是非。
  • 二是在卦爻象的層次上,利用爻與卦的時機變化來判斷六爻關係。

《繫辭傳》為六位提供了一個吉凶架構:初難定,二多譽,三多凶,四多懼,五多功,上易知。另外《彖》、《象》兩傳的承乘比應法則也可能決定每一爻的吉凶。「趨時」可以說是對各種爻象所提出的優先原則,這個原則對於一爻的吉凶具有比其他爻象更高的影響力與優先性,甚至具決定性。

但問題是,六十四卦的「時機」是從何而來?怎麼決定的?

這與後文所要談論的主爻息息相關。

此外,李光地《周易折中》為《周易》六十四卦的「時」分為四類,可供參考:

消息盈虛之謂時,泰、否、剝、復之類是也。又有指事言者,訟、師、噬嗑、頤之類是也。又有以理言者,履、謙、咸、恒之類是也。又有以象言者,井、鼎之類是也。四者皆謂之時。

中庸

儒家相當重視中庸思想,學界普遍認為中庸思想源自於易經。

的確在十翼的傳統裡是相當種視中庸的,《彖傳》當然也不例外。《繫辭傳》講六位,「二多譽」、「五多功」,因為兩爻分居上下卦的中間。

而對於二、五兩個爻,《彖傳》也是以剛中、柔中(柔得中)、中正來讚嘆。而如果主爻落在中爻時,也會意味著吉相。

卦德

十翼中,用上下二體卦象來解釋六十四卦的,除了《彖傳》還有《大象傳》,但兩者的註解邏輯與方法有些不同,取象也不一樣。

雖然《說卦傳》對於八卦的闡述最為豐富,但多只是資料性的陳述。至於八卦卦象該如何應用,只有在《大象》與《彖傳》可以看到比較多的實證。

《大象傳》為典型的「易為君子謀」,八卦取象有明說者,有暗喻者。明說者在每一卦註解的開頭,先說卦象,再說卦名。該段的取象以典型的自然現象為主,例如: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坎為水,離為火,艮為山,兌為澤。其中坎卦有時還會因上下卦不同而有不同取象,上卦取象為雲,下卦取象為水。例如需卦說雲上於天。

暗喻者,其取象暗藏在「君子以…」之下的文字中。象傳撰寫體例,在卦名之後為君子勵志之言,多數言「君子以…」,凡53次。另有「先王以…」,共7次。「后以…」,共3次。並分別有一次的「大人以…」和「上以…」。該類取象需要對象傳有深入的研究及比對,其取象也較為複雜。

例如,我們比對噬嗑、豐、賁、旅等卦可以歸納出,《大象傳》以離為獄(刑罰概念的獄,不是監獄的獄),遇到震為用獄,遇到艮為停獄。

相較之下《彖傳》的上下二體八卦取象較廣,《大象傳》的自然現象取象《彖傳》也常用,甚至經常會有完全一樣的情況。但差別在於坎卦《彖傳》並不分上下,皆取水象,但《大象傳》會有上下卦的不同取象。例如,屯卦和解卦《大象傳》分別說「雲雷,屯」和「雷雨作,解」。而《彖傳》中屯卦則說「雷雨之動滿盈」,解卦說「天地解而雷雨作」。

以下是《彖傳》八卦卦象的一些例子:

自然現象

  • 屯:雷雨之動,滿盈。
  • 蒙:山下有險。
  • 需:須也,險在前也。
  • 恒:久也。剛上而柔下,雷風相與
  • 晉:進也。明出地上
  • 明夷:明入地中。
  • 睽:火動而上,澤動而下
  • 革:水火相息

男女

  • 咸: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
  • 睽: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
  • 革: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

除此之外還有後來宋明儒所謂的「卦德」,而這也是《彖傳》以八卦來解經時,最為特殊之處。

「卦德」指的是八卦的德性,大致上就是《說卦傳》記載的這一段:

乾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巽入也,坎陷也,離麗也,艮止也,兌說也。

不過落實於《彖傳》來看,還是有些差異。例如坎卦常以險稱之,但似乎《彖》傳在運用坎象時也有內外之分別,在內時可能取的是《說卦傳》說的「坎陷也」,但在外時,則是「不陷」,蓋因坎之真正坎陷的位置在內卦,在外反而是「不陷」之象,例如需卦說「剛健而不陷」。甚至有時候坎在外時判斷為「有功」。

而巽卦經常只說是巽,但揣測全《彖》意思,巽應當通《說卦傳》講的「巽入也」。

《彖傳》講的卦德和《大象傳》的注解有異曲同功之妙,經常都是充滿正向能量的君子勵志之言。但與《大象傳》很大的不同點在於,《彖傳》提出卦德的上下二體卦象,經常都是要用以解說卦名或卦義。

內外、來往

兩千年來,象數派用八卦卦象在解釋經文時,一直缺乏一種觀念:內外卦的卦象差異。

周易六十四卦,每卦都有上卦及下卦,上卦又稱外,下卦又稱內。既然卦分內外,那麼八卦在內在外時,當有不一樣的意義。

事實上《大象傳》與《彖傳》以八卦在解經時,隱隱都有內外卦卦象會不同的觀念,只不過不是很明確。但相較之下,《彖傳》的內外卦取象的分別有更為清楚一些,而且也已開始產生一些與內外卦相關的卦象原理,像是卦象的交易原則,還有來往。

《大象傳》會因內外卦不同而有不同取象的最大例證是坎卦,當坎卦在外時取的比較是雲象,而在內時則取水象。例如,需卦說「雲上於天」,訟卦「天與水違行」。屯卦説「雲雷屯」,蒙卦說「山下出泉」。不過在師和比兩卦則又全都取水象。

在《彖傳》,坎無論在內或在外都會取水象,但是解讀吉凶時似乎會有不一樣的意義。例如,需卦坎在外說「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又說「利涉大川,往有功也」。訟卦坎在內則說:「不利涉大川,入于淵也」。

以卦分內外而建立的交易原則,最顯著的例子當屬泰否兩卦,泰:「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否:「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

卦分內外之後,進一步的有來往的問題。就卦來看,在內即是來,在外是往。泰卦小往大來,否卦大往小來之屬。

但《彖傳》的來往,多是在爻的層次上來說,例如隨卦「剛來下柔」講的是初九從泰卦上九跑到最初爻。

陰陽剛柔

《莊子天下篇》:「易以道陰陽。」這也成為後世對《周易》的定義。《易經》幾乎等同於陰陽之學。

但細查《周易》經文,完全沒有任何陰陽思想。當代考古的一些證據更證明了,《周易》最早的畫卦方式並不是我們現在認為的陰陽符號,而是以數字符號。正所謂「筮者數也」(按:《周易》屬於占筮之法)。

陰陽思想與易經的結合,應該始於戰國,成於漢代。再就十翼來看,《繫辭傳》對於陰陽有較為明確的闡釋之外,《文言》、《彖傳》,都只有零星提到陰陽二字,但《彖傳》所提到的陰陽,恐怕也不是後來的陰陽義。

《彖傳》提到陰陽的有兩處:泰卦「內陽而外陰」及否卦「內陰而外陽」。兩卦的陰陽指的應該分別是乾卦與坤卦,而不是後世所說的陽爻與陰爻。這樣的稱呼法,在戰國中期的《清華簡筮法》就已出現,「作於陽內於陰」,陽與陰指的也是乾卦與坤卦。

《彖傳》與後世陰陽思想最為相近的應該是剛柔,凡是陽爻《彖》傳都稱剛,陰爻都稱柔。

例如旅卦《彖傳》:「柔得中乎外而順乎剛,止而麗乎明,是以小亨。」隨卦:「剛來而下柔,動而說,隨。大亨,貞,无咎,而天下隨時,隨時之義大矣哉。」

這兩卦分別以主爻為柔為剛來注解「小亨」和「元亨」。

同時彖傳也有陽剛為大為君子,陰柔為小為小人的觀念。最顯著的例子是泰否兩卦,不過這兩卦所言的大小與君子小人,只是順著經文而來。這裡所要提的比較是剛柔與大小的關聯。

但直接說《彖傳》不具陰陽思想也不盡正確。或者換另一種說法比較好:《彖傳》可以說是「前陰陽」時代的一本書。該書處於《周易》從筮數思想轉為陰陽的一個關鍵時期。當時開始用一種近似後來陰陽的符號觀念(剛柔)來解釋《周易》。

而《繫辭傳》所編纂收入資料的時代跨度可能相當大,含蓋了一些以陰陽來解釋《周易》的資料,這類型的資料,年代上是較晚的。最早在戰國中期,最晚可能在漢代文景前後。

主爻

彖傳最精采的地方在於其豐富多變的爻象詮釋,這是其他十翼所無的。

十翼談爻象的傳有很多,但多數都是平鋪靜態式的闡述。

例如,《繫辭傳》講六爻位置(六位)最經典的一段:

易之為書也,原始要終以為質也。六爻相雜,唯其時物也。其初難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辭擬之,卒成之終。若夫雜物撰德,辨是與非,則非其中爻不備。噫!亦要存亡吉凶,則居可知矣。知者觀其彖辭,則思過半矣。二與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譽,四多懼,近也。柔之為道,不利遠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與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凶,五多功,貴賤之等也。其柔危,其剛勝邪。

《象傳》有承乘比應,當位得中等爻象。

《彖傳》雖然主要在註解卦辭,但也兼及爻象。

以主爻來闡釋卦象與經文的卦辭,是《彖傳》獨一無二的特色。也因為主爻的概念,而讓爻與卦,爻與爻,甚至六十四卦之間,都產生了關聯,讓六十四卦變成一個彼此息息相關的有機體,而不是個別獨立的卦象符號。

王弼在〈明彖〉對主爻多所闡釋,但多數在談論主爻之哲學意義。相較之下,清朝李光地的「雙主爻」說對於《彖傳》分析較為精確。主爻分兩類,一是治理整卦的主爻,二是成卦的主爻。此說見於《周易折中》:

凡所謂卦主者,有成卦之主焉,有主卦之主焉。成卦之主則卦之所由以成者,無論位之高下,德之善惡,若卦義因之而起,則皆得為卦主也。主卦之主必皆德之善而得時得位者為之,故取於五位者為多,而他爻亦間取焉。其成卦之主即為主卦之主者,必其德之善而兼得時位者也,其成卦之主不得為主卦之主者,必其德與時位參錯而不相當者也。大抵其說皆具於夫子之《彖傳》,當逐卦分別觀之。

若其卦成卦之主即主卦之主,則是一主也。若其卦有成卦之主又有主卦之主,則兩爻又皆為卦主矣。或其成卦者兼取兩爻,則兩爻又皆為卦主矣。或其成卦者兼取兩象,則兩象之兩爻又皆為卦主矣。亦當逐卦分別觀之。

治卦主爻最常見的多是九五或六五,因為五是永遠的君位。成卦主爻則是決定每一卦如何生成的爻,例如復卦是由於初九陽爻之歸來,初九就是復卦成卦主爻。

相較之下,成卦之主爻往往對於一卦的卦義與「時義」比較具決定性,而這也是《彖傳》詮釋周易六十四卦的一種特殊方式。

但何謂成卦主爻?六十四卦都是怎麼來的?

乾卦《彖傳》這麼說:

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雲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終始,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咸寧。

彖傳以「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來讚嘆乾坤兩卦,其餘六十二卦就沒有「元」字,這是因為乾坤乃造物之始,生物之母,其他卦則都是由乾坤二元所演生而來。

中國自古就以「萬物」來指涉世界的所有生命與現象,這樣的傳統很可能源自於易經。所謂生生之謂易,易道的生生之德講的就是乾道生生,這個創生能力以卦象符號來表現就是《彖傳》講的「雲行雨施」,產生了六十四卦。就揲蓍之策數來計算,六十四卦為11520策,合萬物之數。這也是《繫辭大衍章》說的:「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

而這個造物之始的機關,則在於旁通,《文言傳》說的「六爻發揮,旁通情也」。而旁通的作用,正如乾卦《彖傳》開宗明義講的,是乾元雲行雨施的歷程。

但單從旁通並無法產生全部的六十四卦。再仔細深入探索全彖之後,可將六十四卦的「成卦」分為三大類:

  • 一、旁通:卦直接由乾元和坤元的陰陽交換而來。而這也是乾坤產生其他卦的啟始歷程。旁通的爻可能為一,可能為二,最多為三,成既濟或未濟。
  • 二、消息:由陰陽的消長而來,而陰陽消長的每一階段,可進一步「卦變」產生其他卦。這是從旁通到卦變的橋接歷程。
  • 三、卦變:無法由乾坤旁通而來者,或者某些特殊情況之下,會以卦變來生成。

王弼〈明象〉以「以寡治眾」和「以靜制動」闡釋《彖傳》主爻犯了兩大錯誤。

一是把中爻理解為靜,這是以老子思想曲解了《彖傳》的「時中」。

二則是在表象、結果上看主爻,因此治卦與成卦主爻混淆不清。主爻是讓六十四卦產生內、外在關聯的關鍵,王弼未能看到這層關聯,因為他無法說明主爻從何而來。

例如,從「以寡治眾」上來看,復卦的初九,一個陽爻會治理五個陰爻,這沒什麼大問題,但這只是就結果上來看。但關於「復卦這個陽爻從何而來」這個問題,王弼是難以回答的。傳統以為彖傳是以陰陽消息來詮釋復卦初九從何而來的問題。但現在我們發現到,這一陽爻很可能是乾坤旁通而來,乾元至坤體,坤體受陽,一陽至地下,生機藏地中。

王弼在〈明象〉一文裡面批評漢易:「互體不足,遂及卦變,變又不足,推致五行。一失其原,巧喻彌甚。」

這段話對於「推致五行」還有總體「一失其原,巧喻彌甚」的批評基本上是正確的。

但對於卦變還有漢易重視卦象的評斷,就有失公允了。漢易卦變,正是要回答每一卦的成卦主爻從何而來的問題。而周易的寫成,正是本於象。王弼講得意忘象是正確的,但不該還沒得象得意就忘象了。基本上,王弼的象只有陰陽爻象,完全沒有漢易中的八卦卦象,還有諸如卦變這一類的象。

例如,復卦的初九,漢易中有十二消息卦的陰陽消長之理告訴你,這是乾坤消息而來。而我們去印證《彖傳》,還有經文,這種陰陽消息之理是存在的。

卦變則是後來的再發現,朱熹易學之所以注重卦變圖,想來朱子必定也隱約看到《彖傳》中這個宇宙生成模型。

例如,明夷卦是亂世昏暗的局勢,那麼應當是以晦暗為用,相反的例子是豐卦,應當是以光大為宜。比卦和復卦都需要爭先,越早越快越好。而乾卦和大壯則反而不宜搶鋒頭,宜三思而後行。

卜得復卦出入平安,失物可以復得,尋人會自己歸來。眼前情況雖不好,但這只是表象,實際上生機暗藏,可以靜候時機,能有長期的利益。

 

長期的利益和愈快愈好似有矛盾之處,老師何解?

我看不出矛盾。

改過遷善(回家)當然要盡早要快。這個和長期利益不衝突吧。

有好康的(像是長期的利益)當然要跑第一名去卡位。

18趴不就是先卡位者就有長期的利益領到死,沒卡到位的什麼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