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同人卦 (天火同人)

Jack 發表於

  同人卦 (天火同人)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初九,同人于門,无咎。六二,同人于宗,吝。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圖:小配)

同人原本為與人相見、合會之義。現今則多引申作相同、和同。

「同人」卦傳統解釋為與人和同、與人相同的意思,並以「大同」、大公無私等觀念來會通卦義。但同人卦典故與原義當指周天子會見諸侯,以表和同、親近之意。

這也就是《周禮》記載的「朝覲會同」,周王會見諸侯之禮。「會同」是周王會見順服的諸侯以商討如何討伐不順服者,通常是在四季的「朝宗覲遇」(即覲見)之後在國外設壇,會見諸侯並分配任務,但亦有於國內會見者。

「會」是不定期的會見,「有事則會,不協而盟」,只要有事就會見,有不協調的事就盟會。「有事」指的是「征討之事」。而「同」則是定期的會見。會同目的是要拉攏服從的諸侯以征討不服於周王者,這也是《象傳》說的「君子以類族辨物」。「會同」往往都是因為征伐的軍事理由,這也是為何同人卦爻辭中多次出現征伐情節的原因。

「同人」的卦象傳統上有兩種看法,一是就天與火之卦象來看。火性炎上,離火自下炎上而與天同。或者以離為日,與天同光。二則是以九五和六二兩爻的中正相應而言,如來知德:「二五皆居正位,以中正相同,同人之義也。」

實則同人卦取象是以離為公為諸侯,乾為天子,同人為諸侯覲見天子之象,亦即《周禮》所說的「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時見曰會,殷見曰同」的朝覲會同之禮。

卦序上,《易經》走到泰否已成一個興衰循環,泰是一個太平盛世,至否卦則是由盛轉衰,世局混亂,小人道長,君子道消,天下閉塞,臣弒其君。從否轉至同人卦則是上下會同,天子見諸侯以解決動亂。會同則事可通,《序卦》傳說:「物不可以終否,故受之以同人。」

與同人旁通的師卦為興師動眾,討伐不義,和同人有相通之處。一是聚眾(師卦),一是會見諸侯。

得同人卦者,凡事必需認清敵友親疏,並以外求他人相助為宜。

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彖》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同人曰,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與人會見於野外,亨通。利於涉水過大河,可以涉險。利於君子的貞定。

此指周王設壇於城外與諸侯行會同之禮,即見面商討如何征伐不順服的諸侯。

同人講的是會同之禮,即周王會見順服的諸侯共同商討如何討伐不順服者。諸侯來朝覲之後,周王設壇於國外以合會諸侯,分配任務。野即是國外。城外叫做郊,郊外叫做野。所以野是比郊外離城更遠的地方。

傳統解釋為與人和同於曠野,比喻心胸寬闊,大公無私。

初九,同人于門,无咎。

《象》曰:出門同人,又誰咎也。

與人會面於門外,沒有罪咎。

同人于門字面意思為與人會面於門外,此當指周王與諸侯會見於旌門之事。《司常》云:「會同賓客,置旌門。」古時周王會同諸侯有如軍禮,天子設壇於國外,駐點休息時「張帷為宮,則樹旌以表門」。旌門下會見,此或指事情倉促,或有突發之狀況。

傳統解釋為出門與人和同。初九動,下卦成艮,艮為門闕,初處門之下位,故曰「同人於門」。

六二,同人于宗,吝。

《象》曰:同人于宗,吝道也。

二三子:[卦曰]:「同人于宗,貞藺。」孔子曰:「此言亓所同唯亓室人,而…故曰貞藺。」

夏宗之禮上行會同之禮,有悔恨。

傳統解釋為與自己同宗族的人和同,這是吝嗇之道。此指六二只與九五相應,用心偏狹而只與自己同宗之人(九五)和同。六二原本為同人卦的卦主,但只與九五和同,因此而與中間的九三、九四兵戎相見(見九三九四爻辭)。反之,若能放大視野,而能與眾人皆和同,則可亨通。

六二為離卦之主,離為夏,六二應九五為見,夏見之象。夏見曰宗,故曰「同人於宗」。

《周禮》:「夏見曰宗。」宗為夏見之禮。諸侯若有不順服者,周王會與其他順服的諸侯行會同之禮,以商討征伐之事。諸侯與周王會同之前,會先行「朝覲」之禮,朝覲之後設壇於國外行會同之禮。具體而言,「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朝覲」是取「春秋」而言一年四季,實則包括了夏之宗與冬之遇。同人於宗,或指於宗禮上即進行會同之事,為不依禮而行,故吝。

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歲不興。

《象》曰:伏戎于莽,敵剛也;三歲不興,安行也。

埋伏於草木叢裡,登到高地上。三年都無法興兵動武。

此段言敵人強大,因此伏兵於草叢間觀其虛實,等待時機。後又爬到高地上,希望對全局有更好的掌控,仍然一無所獲。最後三年時間都無法興兵攻敵。

「會同」本是周天子找來順服的諸侯以征伐不順服者。九三爻居離之上,離為戈兵,因此為動武之象。三為多憂多凶之位,動而成互體艮之中,巽之下。艮為止,巽為不果,因此三歲不興。三年喻多年,很久。

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象》曰: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

築高城牆,讓敵人攻打不下。吉。

乘,增、倍,加高。墉,牆,城牆。乘其墉,加高城牆,加強防護之義。加強防護而讓敵人攻打不下,因此為吉。承上爻,九三明言敵強我弱,因此伏戎於莽,三年不興。此言加強防護則可得而吉。

傳統將「乘其墉」解釋為敵人登上城牆,於文義不甚通順,因敵人既已登上城牆,理論上應該已幾乎被攻下,又說「弗克攻」,也就是攻打不下,相當奇怪。因此解釋者多以《象傳》「乘其墉,義弗克也」、「其吉,則困而反則也」解釋為道義上讓他無法攻下,或意指攻擊者最後一刻良心發現。

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

《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師相遇,言相克也。

《繫辭》: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與人會同,先是驚恐而痛哭,後來因有轉機而大笑。大軍將敵人打敗,終於雙方相遇。

會同的原因原本就是為了要征伐不順服的諸侯,因此會同之先「先號咷」,因遇諸侯反叛。而後笑者,會同是拉攏所親密的諸侯,諸侯出兵相助,則有更多武力以征討不順服的諸侯。

六二雖為同人卦卦主,但在會同當中九五才是真正的會同之主,也就是周天子。九三九四兩爻講的是不順服之諸侯來犯,九五因陽剛中正,所以有能力以強勢的手段來弭平。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典故即出自《繫辭》中引述孔子對同人卦九五爻的說明。

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

在郊外與人會盟,無所後悔。

郊與野原本有離城遠近之別,但都意指城外。《說文》:「距國百里爲郊。」野則是郊之外,距國更遠。依《周禮》,會同是在朝覲之後於國外設壇為之,因此郊與野都是「國外」的不同說法。上六最處卦外,爻位為「郊」。

傳統解釋以「郊」喻人之置身事外。同人卦中,其他四陽爭一陰(六二),唯獨上九是完全置身事外者。上九雖想置身事外,又得與人和同,所以像是群體中與人格格不入者,因此《象》曰:「同人于郊,志未得也。」言獨善其身之志向未能實現。

 

在六二字義中之2,但因為「初六」乘初九之剛,此初六應該為「六二」。

九四,困苦爭扎,漏改了「掙扎」。

很多古人或現代人都解九四爻乘其墉弗克攻吉為問卦人自返原位而棄城未攻的意思,而因此臨涯勒馬所以吉。而Jack老師解法不為築高城牆,讓敵人攻打不下。吉。老師請問你從何得到這個解釋。而又何以覺得這個解釋比上面普遍的解法較正確呢?我這樣問是因為我卜了這卦想更深入理解哪解釋較為切合我的情況。

謝謝老師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