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无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帛書《要》】
... ...當文王與紂之事邪。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无咎,此之謂...矣。
【今譯】
易的興起,難道是正值殷商末世,周朝的盛德?正值周文王與商紂的故事?所以它的用辭充滿危懼之義。危懼者就讓他平安,怠慢而平易的則讓它傾覆。它的道理相當偉大,各種事物都不會偏廢。以敬慎恐懼為終始,其概要則是要免於罪咎,這就是所謂的易的道理。
【解讀】
《周易正義》:「此一節明《易》之興起在紂之末世,故其辭者,憂其傾危也。以當紂世憂畏滅亡,故作《易》辭,多述憂危之事,亦以垂法於後,使保身危懼,避其患難也。」
此章談易道之興起,以及《周易》作者的時代背景。
「易之興也」的「易」有兩種解釋:一是指《周易》這本書,二是指文末的所言的「易道」,或與《周易》相關的筮法。
《繫下》第七章也談到:「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憂患乎?」所謂的「中古」具體何時並未言明,此章則具體說出「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當文王與紂之事」。同時也談到作易者如何將其憂患意識表現於卦爻辭。
這也是將《周易》作者指向周文王的最早文獻證據之一。所以鄭玄說:「據此言以易文王所作,斷可知矣。」
然而,依據《繫辭》文字,只是把時代指向殷周之際,商紂與周文王的時候,並未說作者就是周文王,而且用的是疑問語氣。
文王作《周易》的記載另見於《史記.周本紀》:「西伯蓋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後世易學家也將文王「囚羑里」解讀為作易者的「憂患」。
然而,《史記》說的是文王「益易之八卦為六十四卦」,也就是重卦之事。雖然太史公用了「蓋」字,表示此說有疑義,也未說文王寫《周易》的卦爻辭,但從〈日者列傳〉可看出,太史公的確認為文王演六十四卦,並暗示文王作了卦爻辭:「自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而天下治。」
文王將八卦重疊,演為六十四卦的說法,自古就受到懷疑,孔穎達易學八論〈論重卦之人〉對此問題說明甚詳。以今日數字卦研究的出土資料證明更可確定,早在文王之前的殷商時代就存在六畫卦。文王重卦之說,不攻自破。
此章不見於帛書《繫辭傳》,但可在《要》中找到對應的文字。《要》除了收錄此章,另還有一段孔子與子貢的對話,同樣談到易道如何興起,內容旨意與此章極為類似:
夫子老而好易,居則在席,行則在槖。
子贛曰:夫子它日教此弟子曰:德行亡者,神靈之趨;知謀遠者,卜辭之蘩,賜以此為然矣,以此言取之,賜緡行之為也。夫子何以老而好之乎?
......
子曰:校哉!賜!吾告女,易之道□□□□□□□百生之[□□□]易也。夫易,剛者使知瞿,柔者使知圖,愚人為而不忘,慚人為而去詐。文王仁,不得其志,以成其慮,紂乃无道。文王作諱而辟咎,然后易始興也。予樂其知之□□□之自□予何□(?)事紂乎?
《要》篇在此段文字之後,還有一小段文字,可惜殘闕不全,難以解讀。但可大致看出,內容是孔子在論易占中的德義,以及他學易與祝巫的不同。接著是今本《繫辭下》第五章後半孔子解《易》的內容。帛書《繫辭》中所缺者,也就是孔子解否卦九五「繫于苞桑」之後的章節文字,多數可在《要》篇此處找到。
【注釋】
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邪,通耶,疑辭。此以疑辭,推測易的興起年代在商周之際,正值文王與商紂之事。依照語義,「當文王與紂之事」為《周易》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但傳統註解皆將此句釋讀為當商紂無道的文王。
韓康伯:文王以盛德蒙難而能亨其道,故稱文王之德,以明易之道也。
虞翻:謂文王書《易》六爻之辭也。末世,乾上。盛德,乾三也。文王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以服事殷,周德其可謂至德矣,故周之盛德。紂窮否上,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終以焚死,故殷之末世也。而馬、荀、鄭君從俗,以文王為中古,失之遠矣。 (按:虞翻注「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興易者,謂庖犧也。文王書經,系庖犧於乾五。乾為古,五在乾中,故興於中古。繫以黃帝、堯、舜為後世聖人。庖犧為中古,則庖犧以前為上古。」)
是故其辭危:危有二說,一、憂危、憂懼,作易者其有憂患,心懷憂患,因此多用危辭,危者使平。二、微危,孔穎達引周氏,周氏認為,文王時紂有天下,因此不敢直接指斥商紂之惡,因此多用微危之辭。《說文》:「危,在高而懼也。」危本義為懼,再從「作易者其有憂患」與後文「懼以終始」來看,以第一說為宜。
虞翻:危,謂乾三。夕惕若厲,故辭危也。
孔穎達:周氏云:「謂當紂時,不敢指斥紂惡,故其辭微危而不正也。」今案康伯之注云:「文王與紂之事,危其辭也。」則似周釋為得也。案下覆云「危者使平」,則似危謂憂危,是非既未可明,所以兩存其釋也。
《日講易經解義》:文王以聖人之盛德,為紂囚於羑里。於是處憂患而作《易》,故其所繫之辭皆有危懼之意。
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危,本義為高而懼,引申為危險。其辭危的危,取憂懼義。危與平對舉,則取危險義。平,平坦,引申為平安、平順。易,有二說。一、平易也。傾,傾斜、傾倒、傾覆。易與傾相對,故易為平易。如陸績:「易,平易也。紂安其位,自謂平易,而反傾覆,故易爻辭易者使傾,以象其事。明夷上六『初登于天,後入于地』之屬是也。 」二、慢易,韓康伯以易為慢易。危者使平的危若取憂懼義,危與易對舉,因此易取慢易之義。孔穎達及朱熹從之。《正義》:「若其慢易,不循易道者,則使之傾覆,若紂為兇惡,以至誅滅也。」《本義》:「危懼故得平安,慢易則必傾覆,易之道也。」
陸績:文王在紂世,有危亡之患,故於易辭多趨危亡。本自免濟,建成王業,故易爻辭危者使平,以象其事。否卦九五「其亡其亡,繫于包桑」之屬是也。易,平易也。紂安其位,自謂平易,而反傾覆,故易爻辭易者使傾,以象其事。明夷上六「初登于天,後入于地」之屬是也。
孔穎達:「危者使平」者,既有傾危,以蒙大難,文王有天下,是危者使平也。「易者使傾」者,若其慢易,不循易道者,則使之傾覆,若紂為兇惡,以至誅滅也。
其道甚大,百物不廢:
虞翻:大,謂乾道。乾三爻,三十六物,故百物不廢。略其奇八,與大衍之五十同義。
孔穎達:言易道功用甚大,百種之物,賴之不有休廢也。
懼以終始,其要无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虞翻:乾稱易道,終日乾乾,故无咎。危者使平,易者使傾,惡盈福謙,故易之道者也。
韓康伯:夫文不當而吉凶生,則保其存者亡,不忘亡者存,有其治者亂,不忘危者安,懼以終始,歸於无咎,安危之所由,爻象之本體也。
孔穎達:言恒能憂懼於終始,能於始思終,於終思始也。若能始終皆懼,要會歸於无咎也。言易之為道,若能終始之懼,則无凶咎,此謂易之所用之道,其大體如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