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中】20. 觀卦

Jack 發表於
版本狀態
已完成校對

 

  閱讀古書,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彖傳  象傳

 

20.   觀卦  坤下巽上

 【程傳】觀《序卦》:「臨者大也,物大然後可觀,故受之以觀。 」觀所以次臨也。凡觀視於物則為觀,為觀於下則為觀。如樓觀謂之觀者,為觀於下也。人君上觀天道,下觀民俗,則為觀。修德行政,為民瞻仰,則為觀。風行地上,徧觸萬類,周觀之象也。二陽在上,四陰在下,陽剛居尊,為群下所觀仰,觀之義也。在諸爻則唯取觀見,隨時為義也。

觀,盥而不薦,有孚顒若。

【本義】觀者,有以示人,而為人所仰也。九五居上,四陰仰之,又內順外巽,而九五以中正示天下,所以為觀。盥,將祭而潔手也。薦,奉酒食以祭也。顒然,尊嚴之貌。言致其潔清而不輕自用,則其孚信在中,而顒然可仰。戒占者宜如是也。或曰:有孚顒若,謂在下之人,信而仰之也。此卦四陰長而二陽消,正為八月之卦,而名卦繫辭,更取他義,亦扶陽抑陰之意。

【程傳】子聞之胡翼之先生曰:君子居上為天下之表儀,必極其莊敬,則下觀仰而化也。故為天下之觀,當如宗廟之祭,始盥之時,不可如既薦之後,則下民盡其至誠,顒然瞻仰之矣。盥,謂祭祀之始,盥手酌鬱鬯於地,求神之時也。薦,為獻腥獻熟之時也。盥者事之始,人心方盡其精誠,嚴肅之至也。至既薦之後,禮數繁縟,則人心散,而精一不若始盥之時矣。居上者,正其表儀以為下民之觀,當莊嚴如始盥之初,勿使誠意少散。如既薦之後,則天下之人莫不盡其孚誠,顒然瞻仰之矣。顒,仰望也。

【集說】

○ 《朱子語類》云:自上示下曰觀,自下觀上曰觀,故卦名之觀去聲,而六爻之觀皆平聲。

○ 或問:伊川以為灌鬯之初,誠意猶存,至薦羞之後,精意懈怠。《本義》以為,致其潔清而不輕自用,其義不同。曰:盥只是浣手,不是灌鬯。伊川承先儒之誤。若云薦羞之後,誠意懈怠,則先王祭祀,只是灌鬯之初,猶有誠意,及薦羞之後,皆不成禮矣。問:若爾,則是聖人在上,視聽言動,皆當為天下法,而不敢輕,亦猶祭祀之時,致其潔清而不敢輕用否?曰:然。

○ 又云:祭祀无不薦者,此是假設來說,薦是用事了,盥是未用事之初。云不薦者,言常持得這誠敬,如盥之意常在。若薦則是用出,用出則纔畢便過了,無復有初意矣。

○ 問:「有孚顒若」承上文「盥而不薦」,蓋致其潔清而不輕自用,則孚信在中而顒然可仰;一說下之人信而仰之,二說孰長?曰:從後說,則合得彖辭下觀而化之義。問:前說似好。曰:當以彖辭為定。

○ 馮氏椅曰:卦疊艮之畫,有門闕重複之象,故取象於觀。

○ 龔氏煥曰:易之名卦,以陽為主。在陽長之卦,固主於陽而言。在陰長之卦,亦主於陽而言。主於陽而言者,所以扶陽也。此四陰之卦,不曰小壯而曰觀也,四陽之卦,有曰大過;四陰之卦,有曰小過者何?陰可以言過,而不可以言壯也。然大過之四陽,過而居中;小過之四陰,過而居外,亦崇陽抑陰之意。

○梁氏寅曰:盥而不薦,設辭,以見其潔清之至而不輕自用耳。猶中庸曰「不動而敬,不言而信」。聖人未嘗不言不動也,而其敬其信則尤在於未言動之時,故聖人之御天下也,其政敎之施民,固無不化矣,而其政敎未施之時,所以化民者,尤有不言之妙焉。蓋其篤恭之極,如臨大祭,而孚誠之念存於中,顒然之容見於外,故下民之望之也,其信從化服,自有不知其然矣。

○ 蔡氏清曰:平庵項氏云:此但以盥而不薦象恭己無為耳。愚謂:恭己二字則說得,無為二字難通。無為者,聖人德盛而民自化,不待有所為,非不輕自用意也。無為豈可用心乎?雖堯舜亦不能自期於無為。至於神道設教而天下服,則是觀之極致,聖人之能事,是則所謂無為者。

○ 林氏希元曰:盥將以薦,豈有不薦之理?曰:盥而不薦,特以明敬常在之意耳。盥而不薦,就祭祀上說,則有孚顒若,亦是就祭祀上說,為觀之意,則在言表。

初六,童觀,小人无咎,君子吝。

【本義】卦以觀示為義,據九五為主也。爻以觀瞻為義,皆觀乎九五也。初六陰柔在下,不能遠見,童觀之象,小人之道,君子之羞也。故其占在小人則无咎,君子得之則可羞矣。

【程傳】六以陰柔之質,居遠於陽,是以觀見者淺近,如童稚然,故曰童觀。陽剛中正在上,聖賢之君也,近之則見其道德之盛,所觀深遠,初乃遠之,所見不明,如童蒙之觀也。小人,下民也,所見昏淺,不能識君子之道,乃常分也,不是謂之過咎,若君子而如是,則可鄙吝也。

【集說】

○ 王氏弼曰:觀之為義,以所見為美者也,故以近尊為尚,遠之為吝。

六二,窺觀,利女貞。

【本義】陰柔居內而觀乎外,窺觀之象,女子之正也,故其占如此。丈夫得之,則非所利矣。

【程傳】二應於五,觀於五也。五剛陽中正之道,非二陰暗柔弱所能觀見也,故但如窺覘之觀耳。窺覘之觀,雖少見而不能甚明也。二既不能明見剛陽中正之道,則利如女子之貞。雖見之不能甚明,而能順從者,女子之道也,在女子為貞也。二既不能明見九五之道,能如女子之順從,則不失中正,乃為利也。

【集說】

○ 胡氏炳文曰:初位陽,故為童。二位陰,故為女。童觀,是茫然無所見,小人日用而不知者也。窺觀,是所見者小而不見全體也。占曰利女貞,則非丈夫之所為可知矣。

六三,觀我生進退。

【本義】我生,我之所行也。六三居下之上,可進可退,故不觀九五,而獨觀己所行之通塞以為進退,占者宜自審也。

【程傳】三居非其位,處順之極,能順時以進退者也。若居當其位,則无進退之義也。觀我生,我之所生,謂動作施為出於己者,觀其所生而隨宜進退,所以處雖非正,而未至失道也。隨時進退,求不失道,故无悔咎,以能順也。

【集說】

○ 孔氏穎達曰:三居下體之極,是有可進之時。又居上體之下,復是可退之地,遠則不為童觀,近則未為觀國,居在進退之處,可以自觀,時可則進,時不可則退,故曰觀我生進退也。

○ 劉氏牧曰:自觀其道,應於時則進,不應於時則退。

○ 《朱子語類》云:六三之觀我生進退者,事君則觀其言聽計從,治民則觀其政教可行,膏澤可下,可以見自家所施之當否,而為進退。

○ 王氏申子曰:三處下之上,上之下,故有進退之象。君子進退常觀乎時。今不觀乎時而觀我生者,蓋九五方以陽剛中正觀示天下,則時不待觀也,但觀吾之所有以為進退可也。

○ 胡氏炳文曰:他卦三不中,多不善,二居中多善。而觀以遠近為義,故如此。諸爻皆欲觀五,惟近者得之。六四最近,故可決於進。六三上下之間,可進可退之地,故不必觀五,但觀我所為而為之進退。《本義》謂占者宜自審,蓋當進退之際,惟當自審其所為何如耳。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本義】六四最近於五,故有此象,其占為利於朝覲仕進也。

【程傳】觀莫明於近,五以陽剛中正居尊位,聖賢之君也。四切近之,觀見其道,故云觀國之光,觀見國之盛德光輝也。不指君之身而云國者,在人君而言,豈止觀其行一身乎?當觀天下之政化,則人君之道德可見矣。四雖陰柔,而巽體居正,切近於五,觀見而能順從者也。利用賓于王,夫聖明在上,則懷抱才德之人。皆願進於朝廷,輔戴之以匡濟天下。四既觀見人君之德,國家之治,光華盛美,所宜賓于王朝,效其智力,上輔於君,以施澤天下,故云「利用賓于王」也。古者有賢德之人,則人君賓禮之,故士之仕進於王朝,則謂之賓。

【集說】

○ 劉氏定之曰:九五大君,觀己所為以儀型天下。初居陽而去五遠,所觀不明如童子;二居陰而去五遠,所觀不明如女子。唯四得正而去五近,所觀最明,故曰觀光賓王。蓋諸爻皆就五取義也。

九五,觀我生。君子无咎。

【本義】九五陽剛中正,以居尊位,其下四陰,仰而觀之,君子之象也,故戒居此位,得此占者,當觀己所行,必其陽剛中正亦如是焉,則得无咎也。

【程傳】九五居人君之位,時之治亂,俗之美惡,係乎己而已。觀己之生,若天下之俗,皆君子矣。則是己之所為政化善也,乃无咎矣。若天下之俗,未合君子之道,則是己之所為政治未善,不能免於咎也。

【集說】

○ 孔氏穎達曰:九五居尊,為觀之主。四海之內,由我而化。我教化善,則天下有君子之風。敎化不善,則天下著小人之俗。故觀民以察我道,有君子之風者,則无咎也

○ 《朱子語類》云:九五之觀我生如觀風俗之媺惡,臣民之從違,可以見自家所施之善惡。

○ 王氏申子曰:五陽剛中正,居尊位以觀天下,此君子之道也。天下皆仰而觀之。在五又當觀己之所行,必一出於君子之道,然後可以立身於無過之地,故曰觀我生,君子无咎。

上九,觀其生,君子无咎。

【本義】上九陽剛居尊位之上,雖不當事任,而亦為下所觀,故其戒辭略與五同,但以我為其,小有主賓之異耳。

【程傳】上九以陽剛之德處於上,為下之所觀,而不當位,是賢人君子不在於位,而道德為天下所觀仰者也。觀其生,觀其所生也。謂出於己者,德業行義也,既為天下所觀仰,故自觀其所生,若皆君子矣,則无過咎也,苟未君子,則何以使人觀仰矜式?是其咎也。

【集說】

○ 王氏弼曰:觀我生,自觀其道者也。觀其生,為民所觀者也。不在於位,最處上極,高尚其志,為天下所觀者也。處天下所觀之地,可不慎乎?故君子德見,乃得无咎。

【案】上九觀其生,似只是承九五之義而終言之爾。蓋九五正當君位,故曰我。上非君位,而但以君道論之,故曰其。辭與九五無異者,正所以見聖人省身察己,始終如一之心,故《象傳》發明之曰:「志未平也」。

【總論】《朱子語類》問:觀卦陰盛而不言凶咎。曰:此卦取義不同,蓋陰雖盛於下,而九五之君,乃當正位,故只取為觀於下之義,而不取陰盛之象也。

○ 問:觀六爻,一爻勝似一爻,豈所居之位愈高,則所見愈大耶?曰:上二爻意自別,下四爻是所據之位愈近,則所見愈親切底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