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章:
- 當不當位(得位與失位)爻象深論與修正I--王弼、程頤,到李光地
- 當不當位(得位與失位)爻象深論與修正II--回歸原典
- 當不當位(得位與失位)爻象深論與修正III--經傳爻位理論的驗證
- 爻位吉凶理論的量化分析I:當位為吉、五多功、二多譽,三多凶?
- 爻象全攻略:一次學會易經卦象中的所有爻位與陰陽變化
為何《小象傳》談當不當位只在三、四、五等三個爻?
這個問題的解答,只能回歸到易傳甚至經文來尋找可能的解答了。因為歷代的易學家,甚至不知道有這個問題。
既然當位失位的最早根據是《象傳》與《彖傳》,所以相關理論還是追本溯源從這裡來驗證。
另外在《繫辭傳》中則有些關於爻位的基礎理論,從《周易》經文也可分析出原始易經中的爻位觀念,這一部份的驗證則留待在下一篇中討論。
《彖》《象》註文凡例
普遍來說,《彖》、《象》兩傳絕大多數是直接以「當位」、「位不當」(不當位)來講這個爻象。當位偶爾會用「得位」。以「失位」表達不當位則只有小過卦《彖傳》「剛失位而不中」一例。
另一個與當位爻象相關的是「正」這個字。
有學者認為《彖》、《象》的「正」字也是意指當位。不正,就是不當位。
如前篇文章所述,漢易以及朱熹的確是以正、不正來指涉當不當位。但這並不意謂著《彖》、《象》就是這麼用的。
「正」這個字就字面來說,的確像是帶有當位的意思。但問題在於,《彖》與《象》具體上如何使用這個字?真的都是這麼用嗎?
答案是否定的。
《彖》、《象》中,「正」字的使用比較複雜,但經常是「為君子謀」的用語,就是勸人要行正,不正就不好。這種用語不見得與爻象有關。
只有某些特殊辭彙或脈絡下,才與當位這個爻象有關。但更精確地說,其實是等同於「中正」的爻象,「中正」的爻象與當位有點關係,都不可等同於當位。
「中正」的爻象在《彖》、《象》中有很多不同的用語,有「中正」、「正中」,「正當」,有時單獨的「正」字或「正位」也是指中正之象。具體來說,這些用辭一定是指九五或六二。五和二分別居於上卦與下卦中間,因此這兩位通稱為「中」。九五和六二,不只得中,還符合傳統的當位說。這種爻象多數都以「中正」或「正中」來表達,但《象傳》中有好幾處是用「正當」,《彖傳》則還會用「正」或「正位」。
除此之外的「正」字,如正志、行正、正法、正室、正邦…仔細去驗證就會發現,這些都比較像是君子勵志之言,與爻象無關。所以用當不當位的象去看,完全都亂了套,依傳統當位理論去看,明明當位的卻說不正,不當位的說正。不適用的卦例比適用的多,因此顯然除了中正、正中、正當等專用語之外,其餘的正都不是當位之象的專用語。而且幾乎可確認,「正」這個字若有爻象義時,都一定與「中正」有關。
以下是《小象》傳裡面,這一類「正」字用法的整理,以正不正來判斷當不當位,顯然是不正確的,因為不符合的卦例居多。
不符的卦例:
|
符合的卦例:
|
這些卦例還有個情況,似乎這類「正」字出現在初爻的頻率是特別高的。上面的例子裡就占了大半。
接著還要再釐清「中正」與當位的區別。
由於「中正」是相當特殊的一種爻象,雖然它的「正」字似乎有傳統當位論的涵義,但本文基本上將中正獨立為一種爻象,不以當不當位而論。
「中正」和「當位」畢竟是不一樣的用語,所以分開來研究有其必要。 若兩者真的緊密相關,再合而為一不遲。但若兩者有重大區別,只有拆開才能夠了解當中差別。
這邊重點在於有沒有「位」字。分開討論之後我們也發現到,「位」字的確具有特殊意義,這個特殊意義決定了當不當位的判斷。所以分開有其必要。
在釐清這些專用語之後,接下來就可以來通盤來檢視《彖》《象》如何運用這個爻象了。
彖傳的驗證
首先來看《彖傳》如何運用當位爻象。
《彖傳》方法學的特色在於,它的注解兼及卦象與爻象,但是《彖傳》講論的爻象多數是以全卦觀點來看,而不是就單爻。講述當不當位的地方並不多,多半是就著主爻而論,少數則可能是以全卦或以二三四五等「中爻」來看,即除卻初上之外的中間四爻。
以下是彖傳所有與當位失位可能有關的注解與簡單說明:
小畜:柔得位而上下應之。
指主爻六四,六四柔得位,下應初九,上與九五比應。
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
六二柔得位得中而與上乾的九五相應。
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
指六五,以柔爻居五君位。這並不符合當位爻象。
噬嗑:柔得中而上行,雖不當位,利用獄也。
六五主爻不當位。因噬嗑卦是由否卦變來,「柔得中而上行」指的是否初六至五位,成噬嗑之六五,六五不當位。
遯:剛當位而應,與時行也。
可能指九三及九五。符合剛當位者有兩爻:九三與九五。若是單指九五,那麼會以中正來稱呼,不以中正稱呼,那麼理當是九三,或者是九三與九五共稱。其次,彖傳卦變模式中,訟卦與无妄為遯卦九三下降而來,訟是九三降至二,無妄是九三降至出。這也是彖傳說的「與時行也」。總體而言,九三較符合。
家人: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義也。
家人卦是小畜和復卦旁通而來。女正位乎內指的是復五之小畜二成家人下卦離,男正乎外為小畜二之復五成屯上卦坎。因此這裡的正位相當於中正之象。
蹇:當位貞吉,以正邦也。
可能指的是九三和九五。雖然蹇卦除了初六之外,其餘五爻都是陽在陽位,陰在陰位,但彖傳通常是就著主爻來論爻象,九三和九五是居少數的陽爻,符合主爻定義,此其一也。其次,蹇卦是由乾卦上九和九二至坤三與坤五而成,此兩個陽爻從乾體至坤,都有「正邦」之象,因坤為邦國。依理而論,應當是單指九五為主爻,但若單指九五,會稱中正。
革:大亨以正,革而當。
「當」字不盡然講的是當位,也可能與當位無關。但假設此「當」字有當位義,那麼有那些爻最符合這條件?革卦主爻最可能是六二與上六,這兩爻都當位。依理而論,最可能是六二。
漸:漸之進也,女歸吉也。進得位,往有功也。進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剛得中也。
進得位往有功也,可能指九三,但也可能指六四,也可能指九五。漸卦為否卦而來,否六三升四,九四降三。但從往有功、進以正、其位剛得中來看,比較像是在講九五。此處文字當有錯漏。
歸妹:征凶,位不當也。
和蹇卦類似,可能指六三或九四。歸妹卦陽處陰位,陰處陽位的爻有九二、六三、九四、六五等四個爻,但主爻為六三與九四。歸妹為泰卦而來,泰卦九三升至四,六四降至三。兩爻從原本的當位變成不當位。
渙:剛來而不窮,柔得位乎外而上同。
剛來而不窮指九二。柔得位乎外而上同,指六四得位而與九五比應。渙為否卦九四降二,六二升四而來。
節:說以行險,當位以節,中正以通。
九五。符合中正的只有九五爻。節卦是泰九三升至五而來。該爻當位。而中正。
小過:柔得中,是以小事吉也;剛失位而不中,是以不可大事也。
柔得中,指六二與六五。剛失位而不中,指九四。
既濟:剛柔正而位當也。
可能指六爻,但比較可能指六二和九五。「正而未當」相當於《象傳》的「正當」。
未濟:雖不當位,剛柔應也。
可能指六爻,也可能指六五和九二。
下表為上面所引注文的整理,由於要以《彖傳》來驗證當不當位的爻象有個難處:剛柔所指何爻經常是很難斷定。所以詳細論述還是看前面說明。下表中,如果兩爻都有可能,則兩爻皆放,例如遯卦「剛當位而應」可能是指九三,也可能是指九五,三與五兩個爻位都有遯。有些不確定者則列入「其他」欄。大有卦的「柔得尊位」並不是指當位,因此畫了刪除線。
第二爻 | 第三爻 | 第四爻 | 第五爻 | 其他或不確定 |
同人六二: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 |
遯:剛當位而應 蹇:當位貞吉 漸:進得位,往有功也。 |
小畜:柔得位而上下應之。 漸:進得位,往有功也。 歸妹:征凶,位不當也 渙:柔得位乎外而上同 小過:剛失位而不中 |
大有:柔得尊位大中 噬嗑:柔得中而上行,雖不當位 遯:剛當位而應 蹇:當位貞吉 節:說以行險,當位以節,中正以通 |
革:大亨以正,革而當 既濟:剛柔正而位當也 未濟:雖不當位,剛柔應也 |
從上表可知,《彖傳》講論當不當位,除了會就著主爻來講之外,通常還是以三至五位為主,而不是全部的主爻都會用當不當位來注解。確定談論到二爻的只有一例。但總體來說,《彖傳》是符合王弼對《象傳》的觀察,就是初、上無陰陽當位。
象傳的驗證
傳統的當位理論,主要源自《小象傳》。
《象傳》分《大象傳》與《小象傳》,其中《小象傳》也是唯一完整注解384條爻辭的周易經典,因此,要研究陰陽爻象,《小象傳》最為重要。
下表所列是《小象傳》所有可能與當不當位爻象有關的注解。
畫刪除線者是看似「當位」,但其實屬於「中正」之象者,因此排除在「當位」類之外,其用語也可清楚看出和「當位」有所不同,例如多次出現的「正當」顯然都是指九五,顯然「正當」是「中正」的另一稱呼,也可能是九五的特有稱呼。而渙九五的「正位」則和《彖傳》用語類似,應該也是指中正之象。
以紅色表示者是有疑義的。藍色標示者為「當位」的爻。特別將「當位」標示出,是因為「當位」的爻真的非常少。
第三爻 | 第四爻 | 第五爻 | 上爻 |
1. 履六三:位不當也 |
1. 臨六四:位當也 |
1. 師六五:使不當也 |
需上六:雖不當位 |
在系統檢驗之後,384爻的解釋裡,《象傳》可能用當不當位來解釋者頂多只有30幾條左右,大約是一成不到的比例。再扣除掉有疑義的,大概只有23條。
總合以上所有《象傳》的注解,大致可得到如下的結論:
- 粗略來看,只有三、四、五這三個爻位才有當不當位的問題。但再深入分別各個用語的差異之後,真正講當不當位的,絕大多數都是三、四兩爻,第五爻也只有大壯六五一例,似乎可視為例外。
- 初爻和二爻完全找不到任何當不當位的註解。
- 「不當位」佔絕大多數,確定的卦例有20個。當位的確定卦例只有3個。
- 上爻有討論到「位」,但不符合傳統的論述。需上六和困上六都是陰處陰位,卻分別說「不當位也」,「未當也」。這可以用乾《文言傳》註解上九的「貴而無位」來解釋。
- 噬嗑六五不當位,但《象傳》說「得當也」。可能有誤。但更可能「當」字獨言時與當不當位爻象無關,那麼這也可以解釋困上六的「未當也」,以此類推,師六五的「使不當」與爻象的當不當位可能無關。
- 履、否、兌、中孚四卦九五皆稱「正當」。因此「正當」可視為「中正」之象的另一說法,甚者可能是九五爻的專稱。
- 渙九五「正位」指的是中正之象,不是當位。這種表達方式在《彖傳》也有。
總合以上情況,將它簡化,基本上可以這麼說:
《象傳》的當位論,簡直是針對三、四兩個爻位而來!!而且在論當不當位時,更加重視不當位。
進一步的解讀與詳論,請看下篇分曉。
不當位 & 位不當
歸妹:征凶,位不當也。
易經有些爻辭說不當位,有些說位不當. 據我了解這兩個詞語意義並不同. 用白話來說,五尊之位的不當位,是指在其尊位而不謀其權,也就是說,本來該當君王,卻沒有這個實名.但仍然擁有其尊.
位不當,是不該坐這把椅子卻坐了.等同是德孤之君王.
實在的答案有待大儒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