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六子」是以乾坤為父母,以其餘六卦為乾坤所生之子女,因此稱「乾坤六子」。
具體而言,六子就是三對子女:長男震、中男坎,少男艮。長女巽、中女離,少女兌。
母 |
父 |
||||
少女兌 得坤上爻 |
中女離 得坤中爻 |
長女巽 得坤初爻 |
少男艮 得乾上爻 |
中男坎 得乾中爻 |
長男震 得乾初爻 |
乾坤六子的卦序宋儒將它稱作「文王八卦次序圖」,並與「文王八卦方位圖」並列。文王八卦又稱後天八卦,因此這個卦序也可稱作「後天八卦次序圖」。如下圖,載於朱熹《周易本義》:
但將這個卦序與後天八卦方位圖並列實在是一種誤解。因為細究這兩個卦序背後的原則,實在完全沒有任何關聯。
相較之下,「伏羲八卦次序圖」和「伏羲八卦方位圖」(即「先天八卦次序圖」與「先天八卦方位圖」)的卦序,背後的確是同樣的原則,都是以「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陰陽生成順序所排列出來的。兩者只是一個以線性排列,一個以圓圖(方位圖)來呈現。
但後天八卦方位圖是以五行方位來套用的八卦方位,後天次序圖則是以人倫次序來排列,兩者背後的排列原則,完全沒有任何的關聯。兩者的次序,更是無法直接轉化。例如直接將次序圖重排成方位圖,或者將方位圖立即拆解成次序圖。
這個卦序圖源自於《說卦傳》的記載:
- 乾,天也,故稱乎父。
- 坤,地也,故稱乎母。
- 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
- 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
- 坎,再索而得男,故謂之中男。
- 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
- 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
- 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
一索得男意思是在初爻即得到乾卦之陽,再索得男為在第二爻(中爻)得到乾之陽爻,三索得男為一直到第三爻(上爻)才得到乾陽。
一索得女為在初爻即得到坤卦之陰爻,再索得女為在第二爻(中爻)得到坤之陰爻,三索得女為第三爻(上爻)得到坤之陰爻。
可能是最古老的取象
透過《清華簡.筮法》的研究可發現,男女可能是八卦最為原始而經典的卦象。
清華簡的象主要分為卦象與爻象(肴象),現今諸如天、地、風、山等等自然現象的取象,清華簡主要都放在爻象裡,不像《周易》的十翼傳統,以此為八卦的主要取象。至於清華簡的八卦卦象,最常見的則是男女象。以男女象的匯聚形態來斷定事情之順遂與否。
像現今的離為火,坎為水,可能是八卦與五行思想結合的結果。清華簡中可看到這兩種不同思想體系似乎還處於初期的整合過程,還相當粗略而不成熟,在清華簡的方位圖裡,以勞(坎)為火在南方,羅(離)為水在北方,和現今的離南坎北,離火坎水完全相反。而「土王四季」的思想也還未出現。
「細探先天八卦圖(伏羲八卦圖):傳承千年的一場大烏龍?」一文研究更發現,現今所存的這個人倫卦序恐怕為錯置的卦序,正確排法應該是乾-艮-坎-震-坤-兌-離-巽,或者是乾坤-艮兌-坎離-震巽。調整之後的這個卦序,不但是清華簡、帛書所呈現的「八經卦」卦序,而且與京房易納甲還有清華簡中的「天干與卦」卦序一致。
而在《周易》的實際應用上,凡是與人事、人之情感相關的占斷,則都可採取乾坤六子的卦象來分析。
例:
- 咸卦「取女吉」《彖》曰:「止而說,男下女,是以亨,利貞,取女吉也。」
- 睽卦《彖》曰:「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
- 革卦《彖》曰:「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
延伸閱讀:
- Log in to post comments
有異於後天文王八卦卦序。
有異於後天文王八卦卦序。
乾二索坎,三索艮,一索震。坤二索離,三索兌,一索巽。依序是乾坎艮震;坤離兌巽。
乾統三男於西之北,坤統三女於西之南。
後天文王八卦的坤與巽易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