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復(震下坤上)

Jack 發表於
版本狀態
待校對

 

  閱讀古書, 2, 3, 4, 5, 6, 7, 8, 9


24. 復  震下坤上

復,亨,出入无疾,朋來无咎,反復其道,七日來復,利有攸往。

約世道,則衰剝之後,必有明主中興而為復,約佛化,則淪替之後,必有聖賢應現,重振作之而為復,約觀心又二義,一者承上卦約失言之,剝而必復,如平旦之氣,好惡與人相近,又如調達得无根信也,二者承上卦約得言之,剝是蕩一切情執,復是立一切法體也,若依第三觀,則從假入空名剝,從空入假名復,若一心三觀,則以修脗性名剝,稱性垂化名復,復則必亨,陽剛之德為主,故出入可以无疾,以善化惡,故朋來可以无咎,一復便當使之永復,故反複其道,至于七日之久,則有始有終,可以自利利他而有攸往也。

彖曰,復亨,剛反,動而以順行,是以出入无疾,朋來无咎,反複其道,七日來復,天行也,利有攸往,剛長也,復其見天地之心乎。

觀心釋者,佛性名為天地之心,雖闡提終不能斷,但被惡所覆而不能自見耳,苦海无邊,回頭是岸,一念菩提心,能動无邊生死大海,復之所以得亨者,以剛德稱性而發,遂有逆反生死之勢故也,此菩提心一動,則是順修,依此行去,則出入皆无疾,朋來皆无咎矣,然必反複其道七日來,復者,體天行之健而為自強不息之功當如是也,充此一念菩提之心,則便利有攸往,以剛雖至微,而增長之勢已自不可禦也,故從此可以見吾本具之佛性矣,又出謂從空出假,入謂從假入空,既順中道法性,則不住生死,不住涅槃,而能遊戲于生死涅槃,故无疾也,朋謂九界性相,開九界之性相,咸成佛界性相,故无咎也。

象曰,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楊慈湖曰,舜禹十有一月朔巡狩,但于冬至日則不行耳,觀心釋者,復雖有剛長之勢,而利有攸往。

然必靜以養其機,故觀行即佛之先王,既大悟藏性之至日,必關閉六根,脫粘內伏,暫止六度萬行商旅之事,但觀現前一念之心,而未可徧歷陰界入等諸境以省觀也。

初九,不遠復,无祇悔,元吉。

象曰,不遠之復,以修身也。

此如顏子,約佛法者,正慧了了,頓見佛性,頓具諸行,所以元吉,如圓教初住,又約六度,即是般若正道。

六二,休復,吉。

象曰,休復之吉,以下仁也。

此如曾子,約佛法者,正定得中,鄰真近聖,如圓教十信,又約六度,即是正定與慧相連。

六三,頻復,厲,无咎。

象曰,頻復之厲,義无咎也。

此如子路,約佛法者,有定有慧,而不中正,故須先空次假後中,名為頻,復勤勞修證而得无咎,又約六度,即是精進勤策相續。

六四,中行獨復。

象曰,中行獨復,以從道也。

此如蘧伯玉,約佛法者,正定而與初應,如通教利根接入于圓,又約六度,即是忍辱,由與初應,則生法二忍,便成第一義忍。

六五,敦復,无悔。

象曰,敦復无悔,中以自考也。

此如周宣,漢文,宋仁,約佛法者,定慧調勻,亦且得中,但與陽太遠,故必斷惑證真之後,俟開顯而會入圓位,如藏通二乘,又約六度,即是持戒,雖遠于初,但自考三業无失,自然合理而得无悔。

上六,迷復,凶,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象曰,迷復之凶,反君道也。

此如王安石方孝孺等,生今反古,名為迷復,非昏迷不復之謂,約佛法者,不中不正,恃世間小定小慧以為極則,因復成迷,故不惟凶,且有災眚,若以此設化教人,必大敗法門,損如來之正法,至于十年而弗克征,以其似佛法而實非佛法,反于圓頓大乘之君道,如今世高談圓頓向上者是也,又約六度,即是布施,而遠于智慧,著相,著果報,起慢,起愛,亦能起見,故雖是善因,反招惡果,良由不達佛法之君道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