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筮列傳】孔子與易經占卜I--孔子也算命?

Jack 發表於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

相關文章 孔子與易經占卜II--孔子百占而七十當?

《左傳》與《國語》中記載了約二十三個與《周易》有關的故事,當中有十六個是實際的占筮故事。

這些卦例是研究《周易》占筮法的最古老資料,其故事或許攙雜有小說家言的加油添醋,但多少也有些事實的基礎,而比對《周易》與相關文獻研究之後,也的確填補很多《周易》古法實際應用上的一些疑義,因此這些占例無論如何還是目前研究《周易》占筮法的最可靠資料。

延申閱讀 春秋筮例

除此之外,在其他古代典籍中也可散見一些與孔子有關的占筮卦例,這些占例經常有學者引述採用。

但詳加審視可發現,這些卦例多只是簡單以卦名的解讀做占斷,缺乏對於《周易》的論述與深度思考之外,所展現出的言行多數與孔子一貫風格不像。有些卦例甚至內容本身就充滿不合邏輯之處,因此相較於《左傳》、《國語》,這些占例理當受到更大的懷疑。

以下是幾個與孔子有關的卦例,當作茶餘飯後消遣的故事來讀還不錯,但太把它當真就不好了。

自筮得賁,臉色大變

《孔子家語》記載,孔子曾經自己算卦,得賁卦 ,突然臉色大變,顯得相當不平靜。

子張問說:老師,聽卜卦的人說得賁卦為吉,而老師臉色不平,為什麼呢?

孔子說:因為下卦為離。在《周易》,山下有火就是賁,這不是正色之卦呀。談到真正的「質」,不管是黑色還是白色,顏色都要正。今天得到賁,實在不屬於我的卦。我聽說,「丹漆不文,白玉不雕」,這是為什麼?本質有餘,不接受文飾。本文取自易學網。

這個故事另外在《呂氏春秋》和《說苑》也都有記載,但內文有些不大一樣:

《說苑.反質》版本孔子回答說:

賁非正色也,是以歎之。吾思夫質素,白當正白,黑當正黑。夫質又何也?吾亦聞之,丹漆不文,白玉不彫,寶珠不飾,何也?質有餘者,不受飾也。

《呂氏春秋》版本來問的變成是子貢,孔子則這麼回答:

夫白而白,黑而黑,夫賁又何好乎?

孔子相關的卦例裡,相較之下這一則是唯一稍微還可信者。

自己算命得旅卦,放棄一切發心研究周易

易緯乾坤鑿度》記載一個孔子自己算命得到旅卦的故事:

仲尼魯人,生不知《易》本,偶筮其命,得旅,請益於商瞿氏,曰:「子有聖智而無位。」孔子泣而曰:「天也?命也?鳳鳥不來,河無圖至,嗚呼天之命也!」歎訖而後息志停讀,禮止。五十究易,作十翼明也。明易幾教。

這個故事大概是說,孔子原本不了解易的根本,還拿《周易》來為自己算命,得到旅卦 。於是向商瞿氏請益,請他幫忙解卦。

商瞿跟孔子說:你有聖人的智慧,但卻無法得到官位呀。

孔子聽完之後哭著說:天也,命也。鳳鳥不來,河裡也沒有出現河圖,嗚呼,這是天命呀。

嘆完氣之後,停止了從政的志向,不再讀書、禮樂、春秋史等也不再研究了,到了五十歲終於能夠通達易理,寫了十翼來闡明易學,藉由闡明易學來達成教育。

這個故事最大的爭議在於,開頭就說孔子向商瞿請益。商瞿是孔子的弟子,也是孔子易學的傳承者,怎麼反過來變成孔子還向他請益了。下一個故事說孔子幫商瞿算卦還比較合理一些。

史記.仲尼弟子列傳》有孔子易學傳承的大略說明:

商瞿,魯人,字子木。少孔子二十九歲。孔子傳易於瞿,瞿傳楚人馯臂子弘,弘傳江東人矯子庸疵,疵傳燕人周子家豎,豎傳淳于人光子乘羽,羽傳齊人田子莊何,何傳東武人王子中同,同傳菑川人楊何。何元朔中以治易為漢中大夫。

據《史記》記載,商瞿小孔子二十九歲,所以假設孔子五十學易,那時商瞿也才剛滿二十。而根據這個故事,這事還發生在孔子五十究易之前不曉得幾年,這樣的商瞿可能精通易理而讓孔子去請益嗎?

這個故事還特別說明了孔子作十翼的原委,然而孔子作十翼原本就是歷代儒者逐漸演變出的一種傳說,十翼大致上只是漢儒整理古代散逸文獻而成,不但非孔子所作,十翼之稱,甚至漢代時都還沒有。

雖說易緯算是漢代時的著作,但緯書在隋朝時因為官方禁止而絕跡,至宋時才又開始又出現,因此現今傳世的緯書內容原本就真假難斷。而從這裡出現「十翼」來看,後世偽託杜撰的意味更濃了。

其次,文中的「鳳鳥不來,河無圖至」也見於《論語‧子罕》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史記‧孔子世家》更說明這段話是孔子死前兩年感慨天年將盡而說的話:

魯哀公十四年春,狩大野。叔孫氏車子鉏商獲獸,以為不祥。仲尼視之,曰:「麟也。」取之。曰:「河不出圖,雒不出書,吾已矣夫!」顏淵死,孔子曰:「天喪予!」及西狩見麟,曰:「吾道窮矣!」喟然歎曰:「莫知我夫!」

孔子死於哀公十六年,享年七十三歲。哀公十四年也是孔子去世的前兩年,鉏商補獲麒麟,認為這是不祥之兆。孔子看到之後,說這是麒麟,於是有了這個感慨。但在《乾坤鑿度》的這個故事裡,則改編成是孔子初習《周易》,自覺習易不精,然後放棄一切,奮發研究易經的感慨了。本文取自易學網。

預測商瞿四十歲之後得子,而且有五個

《史記.孔子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孔子死後,弟子對他極為思慕。弟子之中,有若長得很像孔子,於是弟子就共同立有若為師,以事奉孔子的方式事奉有若。

有一天,弟子回憶到有一回,要出門前,孔子交待弟子要帶雨具。不一會兒,果然下雨了。弟子回憶此事,就問有若說:「夫子你怎麼知道會下雨?」扮孔子的有若就說:「《詩》不是這麼說嗎:『月離于畢,俾滂沱矣。』因為昨晚月亮停在畢宿上。」改日,月亮停在畢宿上了,但竟然沒下雨。(按:「離」為附著,「月離于畢」意思為月亮附著在畢宿上。)

商瞿年紀很大了,但還沒有兒子,他母親怕商瞿絕後,要為他再娶家室,結果孔子這時要派他到齊國去,於是商瞿母親找到孔子來求情,當時孔子說:「不用擔心,商瞿到四十歲之後會有五個兒子。」弟子們想到孔子曾這麼說,而現在也應驗了,於是就問有若:「夫子怎麼知道商瞿會有五個兒子?」

結果有若默而不語,完全回答不出來。弟子們就說:「有子避之,此非子之座也!」大概是翻桌叫有若滾的意思。

據《孔子家語》記載,齊國人梁鳣年三十了都還沒有兒子,就怪罪他妻子,想把妻子休了。他找上商瞿說這事,商瞿就拿自己當例子勸他說:「我三十八歲時也是沒兒子,我母親要幫我再娶一家室。但那時夫子派我到齊國,母親向夫子說情要把我留下。當時夫子說:不用擔心,瞿過四十歲就會有五個兒子。今天果然如此。我想,您可能只是命中註定要較晚生而已,這未必是你妻子的過錯。」

梁鳣聽了商瞿的話。結果,兩年之後真有兒子了。

商瞿小孔子二十九歲,是孔子易學的傳承人。以此推算,孔子是在六十七歲時預測商瞿四十歲後將得子。孔子七十三歲去世時商瞿才四十三歲,商瞿得到五個兒子時,孔子比較可能已經去世。所以這事可能是在孔子去世之後應驗的。

孔子是如何知道商瞿會有五個兒子的?

這的確相當讓人好奇。據說,孔子是用占筮得知的。

張守節《史記正義》引《易中備》解釋為何孔子知道。《易中備》即《易緯辨終備》,但傳本的《辨終備》並無此段記載:

魯人商瞿使向齊國,瞿年四十,今後使行遠路,畏慮,恐絕無子。夫子正月與瞿母筮,告曰:「後有五丈夫子。」子貢曰:「何以知?」子曰:「卦遇大畜,艮之二世。九二甲寅木為世,六五丙子水為應。世生外象生象來爻生互內象,艮別子,應有五子,一子短命。」顏回云:「何以知之?」「內象是本子,一艮變為二醜三陽爻五,於是五子,一子短命。」「何以知短命?」「他以故也。」

根據這段記載,為了安撫商瞿母親,孔子筮了一卦,得大畜。還解釋說大畜卦是艮宮二世卦,九二爻甲寅木持世……。整個解卦內容應該有脫誤,許多字句都不甚通順。但基本上可確定這是以京房易在占解。京房易是漢元帝之後才有的占解法,這顯然是後人所杜撰的故事。此外,這事應該發生在孔子六十七歲時,而顏回在孔子六十一歲時就已不在人世。整個故事,充滿了杜撰的痕跡本文取自易學網。

所以,孔子當初是怎麼知道商瞿四十歲之後會得子,而且會有五個兒子?最後還在他死後應驗了?這完全是個謎。而更巧的是,應驗的是他的易學傳承人。

魯國伐越,折足反勝

王充《論衡‧卜筮》記載:

魯將伐越,筮之,得「鼎折足」。子貢占之以為凶。何則?鼎而折足,行用足,故謂之凶。孔子占之以為吉,曰:「越人水居,行用舟,不用足,故謂之吉。」魯伐越,果克之。

根據《論衡》這段記載,當年魯國將征伐越國時,筮問一卦,得到「鼎折足」。以此推理,應當是鼎 之蠱 ,即鼎卦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子貢占解這一卦說是凶,意思是說魯國將敗,因為征伐行走要用腳。

但孔子看了之後說,這一卦是吉,因為越國人水居,出門都是行舟,不用走路,所以當然是吉。

後來魯國伐越,果然戰勝。

有學者以這個故事為例來說明孔子智慧高於子貢,占卦更為通權達變。然而,這個卦例實在大有問題。

首先,這一段經文《繫辭傳》中有孔子的註解,說:「言不勝其任也。」

再就故事內容來說,這種占解法只是在玩弄文字耍小聰明,而且完全不符合實情。越人真的行舟而不走路?再者,越人都行舟好了,那麼不熟水性的魯國,去征伐行舟的越國,那不是駐定要敗得更慘?

孔子弟子之中,子貢「言語」是出了名的,玩弄這種言語上的小聰明,恐怕孔子還得反過來拜子貢為師。《史記》這麼說:「子貢利口巧辭,孔子常黜其辯。」

再從史實來看,翻遍《左傳》、《史記》等古籍,春秋時的魯國,特別是在孔子的年代裡,並沒有征伐越國這件事,而且從當時的情勢來看,魯國似乎沒有征伐越國的條件。倒是魯國和越國之間有一段很有名的歷史與子貢有關。

齊國田常在國內作亂,又懼憚反對勢力,因此轉移目標要攻伐魯國。孔子知道了,認為這可能會是魯國的一場大災難,因此呼籲弟子出來救魯國。

子路第一個挺身而出,被孔子擋下。接著子張、子石也希望幫忙,也被孔子阻止了。最後子貢出來,孔子終於同意。

子貢先是到齊國,以他三寸不爛之舌成功說服田常,讓他相信攻打吳國對他更有利。但田常說:「都已說好打魯國了,臨時改吳國,跟大臣無法交待。」

子貢說:「這個讓我來處理,我會說服吳國救魯伐齊,你就順勢迎戰就好。」田常答應子貢先按兵不動,等著迎戰吳國。

接著子貢又去找吳王,說服吳王救魯伐齊,伐齊勝利後可再進一步威逼晉國,將有助於他的霸業。他還讓吳王相信,能夠說服越王一起出兵伐齊,但其實這是要讓越國空城,以乘機攻伐。吳王聽了很爽,就拜託子貢快去越國。

接著子貢到了越國,跟越王句踐說,吳王救魯伐齊,如果戰敗的話,那可是攻下吳國的大好時機。如戰勝的話,那麼吳國一定會接著近逼晉國,我可以幫大王說服晉國,讓晉國和越國合攻吳國。這是滅吳的大好時機呀。本文取自易學網。

最後子貢到晉國,向晉君說明吳國的意圖之後,建議晉國養精蓄銳等著吳國。

子貢回到魯國之後,吳王夫差伐齊大勝,接著近逼晉國,晉國回擊,大敗吳軍。越王一聽消息,馬上過江襲擊吳國,夫差死。

這一次不但成功救了魯國,也牽動諸侯國之間的國力消長。司馬遷評說:

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彊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

這個故事在後來似乎被小說家拿來改寫。《太平御覽》引《衝波傳》:

孔子使,子貢往外而未來,謂弟子占之。遇鼎,皆言:「無下足,不來。」顏子掩口而笑曰:「無足者,乘舟而來。賜至矣,清朝也!」子貢果朝至。

孔子要出使,但子貢出門了所以沒來會合,於是叫弟子占一卦,得到鼎卦,弟子都說:「鼎下面沒腳,所以不會來。」顏子則掩口而笑,說:「沒有腳,所以是乘船來。所以子貢會來,而且是一清早就來。」果然子貢早上就到了。

《衝波傳》是一本已經散逸的志怪小說,多以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為題材。以「無下足」來解釋鼎卦相當奇怪,這應當是從《論衡》故事所說的「鼎折足」改寫而來,因原故事只說「鼎折足」,《衝波傳》作者不懂易經,不知這是鼎九四爻辭,就誤引為鼎卦,並用「無下足」來解釋鼎卦。至於「無足者,乘舟而來」的占解,更是完全借用了前述故事的占解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