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543】天下無難卦,只怕有心人:談所謂的「四大難卦」

Jack 發表於

許多學易者應該都聽過「四大難卦」,即使現在沒聽過,學久了遲早一定會聽到。

我不知道「四大難卦」源自什麼人什麼時候,我只記得二十幾年前初學易經時就聽人說過,屯、坎、蹇、困,是四大難卦。意思大概是説,在《易經》六十四卦裡,不管問什麼事,遇到這四卦就困難、不好過。大概相當於是凶的意思。也頗有六十四卦裡就這四卦最麻煩的意味。

由於也沒有聽說過有什麼幾大「凶卦」的說法,因此對於初學者來說,很容易直覺聯想到這是六十四卦裡最糟糕的四個 卦,大概會在心理種下這是「四大凶卦」的印象。

我並不喜歡這樣的說法,因為這對於了解易經卦義,恐造成誤解與偏見。為一卦簡單貼上標籤,讓初學者很容易得到廉價的知識滿足感,能夠很快有斷卦能力的虛榮。遇到這四卦就往困難上、凶險上去解就對了。結果是還沒學到什麼真正的知識就開始有先入為主的偏見。

另一原因,若要簡單的為六十四卦貼上吉凶標籤(我並不喜歡這麼做),這四卦恐怕也還不是很名正言順:比這四卦還要凶險的卦還很多地。

難在何處?

這四卦之所以會被稱為「四大難卦」,主因在於它們都有坎象。

三畫卦的坎在八卦卦象中象徵的就是危險,而像蹇卦與屯卦,甚至在十翼中都使用到「難」字來說明其卦義。

但諷刺的是,沒有被用「難」字來解釋的坎卦與困卦那才是真難,被用「難」字來解釋的蹇卦與屯卦,卻都不是真難:只要你知道「難」在那裡,使用了正確的策略,甚至可以化難為易。

以下就這四卦卦義分別來剖析。

坎卦:困心衡慮,維求心亨

坎卦的確是一個險難之卦。

坎是坎臽,典故來自於上古的人牲祭祀坎洞,或者是關囚犯的地牢。坎卦的卦象也可由此擴大聯想為諸如河流、溪谷、溝瀆等地勢,這些地勢一方面是危險,但另一方面也是可做為屏障保護之用的「天險」。

兩個坎卦遇在一起時,是不是真的就是更危險?不會的。坎在內卦時,的確是真的危險,但在外時卻是形成了一個天然防禦保護的屏障,因此,雖然六畫卦的坎是真的有危難,但在這危難之中,卻還帶有「保護」的作用在裡面。

我們以文王困於羑里為例。從某些方面來說,在羑里中的文王或許是比在外面時更安全的。因為策略上向商紂示弱,又有天險保護,文王就在這個既「受困」又受「保護」的環境下,困心衡慮,沉殿思想,勾勒周的未來。所以相傳文王在羑里演易,有其道理。

《彖傳》就這麼說:「習坎,重險也。水流而不盈,行險而不失其信。維心亨,乃以剛中也;行有尚,往有功也。天險不可升也,地險山川丘陵也,王公設險以守其國,險之時用大矣哉。」

這是讚嘆聖人如何「用險」而建立功業。「習坎」有習慣於坎、通於坎險的意思。「王公設險以守其國」更說出了坎險的重大功用。俗話也說「富貴險中求」,習於險中險,方為人上人。

困卦:險而悅

困卦之難,之險,並非單獨來自於坎象,有一半是來自於上面的兌。

傳統在取兌象時以「悅」為主,悅為喜悅,給人「吉卦」的印象。但仔細分析六十四卦卦義可發現,八卦卦象之中除了坎,兌也是一個大險之卦。兌卦的核心卦義,以及卦性,當以銳、脫、敓(奪)為主,算是凶象。《說卦傳》說的兌為毀折最符合兌的總體卦性。

有別於坎卦的險位在下,兌卦的險位是在上的。這可能來自於它一陰凌駕二陽之象,也可能是由古卦象上銳的卦形而來。

就卦象之險易來看,困卦可以說是六十四卦中最凶險的卦之一,凶險到什麼地步?讓人完全走投無路,也就是「窮困」。這是因為它的卦象集坎兌兩卦之凶險,可以「內憂外患」稱之。

大過卦是有名的死亡之卦,但大過卦上六「過涉滅頂」是死一人而已,而且有捨身取義的意味。但困卦還比大過更凶險,有什麼比死還更凶險的?崔杼筮問娶東郭姜,得到了困之大過,也就是困六三,爻辭說:「困于石,據于蒺蔾,入于其宮,不見其妻,凶。」最後結局是家破人亡,齊國的崔氏因此而滅亡。

但易為君子謀。人生原本就有起起伏伏,孔子聖人就曾被圍於陳蔡,斷炊七日,差點餓死。窮困之時,正是考驗君子德性的時候。

《繫辭傳》:「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困卦是德性的辨證之時,一個人的德性到那裡,在窮困之時最能夠看得出來,經過這樣的考驗,才能夠進入「井」卦階段,取得德性上的立足之地。

《莊子.山木》:「孔子窮於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左據槁木,右擊槁枝,而歌猋氏之風,有其具而无其數,有其聲而无宮角。木聲與人聲,犂然有當於人之心。」困卦卦德為險而悅,處險而能夠以喜悅之態來面對,這也是孔子被圍困於陳蔡之間敲枝而歌的豁達。

四大難卦裡,困的確是最為困難的一卦。但這也教導與啟發君子需通達而知天命,如此才能窮通而達變。

蹇卦:知所進退的智慧之卦

蹇卦《彖傳》說:「蹇,難也。」《說文》:「蹇,跛也。」段注:「易曰:蹇,難也。行難謂之蹇,言難亦謂之蹇。」

由此看來,蹇卦說是難似乎並無不妥。

蹇的字義原指走路困難,但講話困難亦可稱蹇。引申之指的是事情之難行。但請再用心把《彖傳》讀完:「蹇,難也,險在前也。見險而能止,知矣哉。

難行只是一種客觀的處境,但蹇卦更是屬於智者之卦,所以《彖傳》以「知矣哉」來形容。見到危險而能夠停止,這就是智慧呀!

蹇之智,可對比蒙之愚來看。蹇卦卦象是見險而能止,止在險前。而蒙卦則是因險而止,或者亦可視為養險為患之象。(艮除取止象,若在外卦時亦可取象為養。)

我們再就卦象來看。三畫卦中的坎是屬於險卦,但它真正的危險是在下卦時。如果在上卦時,並非真正的危險。善用之,它反而變成保護的天然屏障。

因為坎原本是上古人牲祭祀的大坑洞,或者是地牢。由此引申而來的卦象,像是溝瀆,水(大川),溪谷。如果坎象在內,意謂問卦者處坎中,那麼危險自不在話下。但想像一下,如果坎在外卦時,你的外面有這些自然的地形有何意義?你只要居靜不動,那就變成是天險,可以保護你,所以會成為很好的防禦屏障。

因此,坎卦在外的卦象都有往險而來易的意味。這是因為天險在外時,當你居靜不動,那他是防禦上的天然屏障,反而有安全的避風港。但假設你硬是要去突破時,天險將從敵人、別人的危險變成自己要克服的危險。

我們再回頭看蹇卦,卦爻辭多是「往蹇來…」,前往則需跨越坎險,則蹇難而不可行。「回來」,不跨越坎險,知險而止,則能夠有「譽」、得「碩」。

下面屯卦的坎在外,也是同樣的意味。

屯:建侯據險之卦!

《彖傳》說:「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屯之難,在於它是剛柔開始交配的時候,也就是天地萬物正在滋長繁茂。所以這是屬於一種成長初期的困難。比喻於人事,為創業維艱,凡事起頭難的困難。

屯卦為動藏險中之象。由於坎象在外,因此軍隊正可駐留原地,利用天然屏障的保護,安心練兵。

屯也是「建侯」之卦,卦辭說「利建侯」。有趣的是,在春秋筮例之中屯卦可是出現機率最高的一卦。

  • 孔成子立衛靈公得屯之比。
  • 畢萬問仕於晉也是得屯之比,後來畢萬後世果如預言在晉國壯大。
  • 重耳筮得晉國得貞屯悔豫,即屯之豫,司空季子說:「吉。是在周易,皆利建侯。不有晉國,以輔王室,安能建侯?我命筮曰『尚有晉國』,筮告我曰『利建侯』,得國之務也,吉孰大焉!」後來重耳果然得晉國。

再補充說屯之比,爻辭說:「磐桓,利居貞,利建侯。」除了建侯,此卦也利於居宅之筮問。若問居宅,這是大吉之卦,完全沒有困難。

總言之,屯卦是有困難的意味沒有錯,但其實將它當作是創業、創始的挑戰其實更有意義。而從前面幾個卦例更可看出,一但通過挑戰的考驗,往往不可限量。

更多「難」卦

事實上無論什麼卦都有他的「難」處,六十四卦真的沒有絕對的吉卦或輕鬆容易的卦。往往吉卦中亦有凶象,凶卦中亦有吉象。

不只如此,卦象也要配合你的問題與處境。

像是大畜,若是問事業是大吉沒錯。但你若關心的是你的家庭生活,那麼抱歉,它是凶卦,大畜說「不家食」,你的事業必需付出犧牲家庭的代價。遯卦說來也是挺吉的,遯上九甚至還說「無不利」,但你若是事業心很強,你想問的是能否高陞,而且要你放下目前如日中天的事業是絕對不可能的,那麼遯就變成大凶之卦了。因為遯之亨,是你能夠放下眼前名利,名利於我如浮雲,然後功成而不居,遠離是非,隱退遁世。簡單說,你所想的,或者是你的德性,與卦所談不一致,吉卦也會變凶卦,反之凶卦只要你心念一轉也可變吉卦。

不過這裡所要談的,是順著「四大難卦」的思維邏輯來看,一般人直覺屬於凶卦的,可以貼上凶卦標籤的還有那些?而這些卦的凶象由何而來?

這些卦,從某些方面來說其凶險其實一點也不輸四大難卦。藉此舉出一些比四大難卦還難的卦來讓大家知道「四大難卦」的說法是有多麼沒意義。

大過卦

《繫辭傳》:「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无數,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大過即棺槨之象,象徵的是死亡。

就卦象來看,大過卦為澤滅木。舟楫(木)無法浮於澤上,沉船、滅頂、捨身取義之象,上六說的:「過涉滅頂。」

看了大過,有沒有突然覺得坎、蹇、屯變吉卦了?

明夷卦

明夷為光明隕落,天下黑暗的意思,也就是時局動亂、天下大亂的時候。

困卦只是死一家人,明夷卦的話,不知要死幾家人。

《彖》傳說:「內文明而外柔順,以蒙大難,文王以之。利艱貞,晦其明也。內難而能正其志,箕子以之。」

認得「大難」兩字嗎?有沒有突然覺得四大難卦的難變小難了。

叔孫豹一出生時他老爸就幫他問了一卦,得到明夷之謙,明夷初九爻辭說:「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卜楚丘占斷說,未來會有一個叫阿牛的心腹,這是個小人,他將活活把叔孫豹餓死。

這個阿牛其實是叔孫豹在外面的私生子,認親之後把他其他兄弟都給一一害死,叔孫豹生病時,阿牛把僕人送去的飯菜都攔下來然後倒掉,不給他吃。叔孫豹果然在「三日不食」之後活活被餓死。

這種死法應該比大過上六的「過涉滅頂」還慘吧!

否卦

否卦則是小人當道,天下大亂的時候,因此虞翻注解說:「比坤滅乾,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故曰匪人。」

《彖傳》說:「大往小來,則是天地不交而萬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萬物凋凌而不生,天下沒有國家王法,可想而知的是民生凋敝,生靈塗炭。

否卦的凶象在於天地、陰陽之氣沒有交流。就卦象來看,則是小人當道(坤陰在內),君子離去之時。因此和明夷也有些像,講的都是天下大亂的時候。所以虞翻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稱之。

嗑卦

如果你問的是官司問題,特別是刑事案件,那麼得這一卦的話恭喜你,你中獎了,可以吃免費牢飯。

咸卦

咸卦問的若是感情問題,是好卦,因為山澤通氣,少男下於少女,卦辭說「娶女吉」。

但若問的是感情外的其他事情,特別是身體狀況,那麼這是一個很糟糕的卦。因為上澤為毀折,下艮為背為手,因此為背後中傷,傷及手輔之象。又若有動爻,那麼爻動到那,可能就是那裡有傷或有病。例如初為腳趾,二為小腿,三為大腿,四為腰,五為胸或背,上就可能是頭部了。

因咸古字即砍的意思。從戌從口,戌是大斧,口象人頭或器物,因此象形文字畫的就是砍的意思。

剝卦

剝為剝落、剝爛。

這是就卦氣來看,最後一個陽氣就要被剝除了,這是好卦還是壞卦呢?特別是問身體健康的話。最後一個陽氣要不見了。

吉凶還是在人

易經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他的卦性,一方面會因為人的處境與問題類型而有不一樣的吉凶解釋,另一方面每一卦也都蘊含了趨吉避凶的道理。而且,有時候人只要心念一轉就可讓吉凶倒轉。所以「四大難卦」之說,對於了解六十四卦,實在沒什麼正面的幫助。

「四大難卦」這樣的思維,反應出闡述者過於把易經當做是一種「預測結果」的工具,認為易經能夠算盡人間一切禍福吉凶,讓人擁有神機妙算能力,無所不知,神準預測未來將有什麼結果,因此過於專注於表面的吉凶義。我之所以不喜歡這種「結果導向」的思維,因為這正是迷信的開端。

此外,六十四卦的吉凶判斷,經常都是有條件性的。就是要看問卦者的個人德性,是否符合卦中所言的吉凶條件。例如,有些卦爻辭會限定大人吉,小人凶。或者反過來,小人吉,大人凶。南蒯要叛變前問了一卦,得到坤之比卦,爻辭說「黃裳元吉」,他以為是大吉。但問了子服惠伯,惠伯跟他說,這一卦問的若是忠信之事就是吉,若不是的話必敗無疑。後來南蒯叛變失敗收場。從另一方面來看,南蒯若懂得「黃裳元吉」的道理,行事轉為符合該爻講的中庸謙下美德,就不至犯下此大錯,並得大吉。

有時候,問筮者的主觀態度往往也能夠扭轉吉凶。例如樂觀積極者,看到凶卦時可能心念一轉,將它視為警惕而小心行事,即使真遇凶咎,反而因此逢凶化吉。反之,有人得吉卦,然後得意忘形,過於相信占斷「結果」為吉的結果是自招禍害。

文章分類

 

大部分的人,除了哲學系或者中文系,有可能把易經當研究主題以外,我相信其餘學習易經者的主要動力來源,應該都是以能『極數知來』『陰陽不測』為目標,所以一開始學習時,便容易受書本、老師、江湖術士的影響,一占到凶卦,便不知所措。

 

不說別人,就談我自己。我跟站長一樣,都是二十幾年前接觸易經,但我因讀工科,學習易經並沒有科班老師引導,只是由社團的管道接觸一些易學家(其實大都屬數術派者,不過大學社團內的老師,如果跟外面郎中比起來,又好得多了)。當時沒有網路,所以老師說什麼,就是什麼,自然受到四大難卦的影響。一開始很怕占到,好像厄運會從天而降一般。

 

隨著時間過去,慢慢發現,難卦好像也沒那樣恐怖,不過重點是,一開始學易經,就希望能飛天遁地,結果眼看卦都不應了,那不是代表自己還在門外轉?因此再多接觸一些老師,再多讀幾本文王卦的書,事後諸葛,每占一卦不應,就多一些占斷的取用,結果不讀還好,本來有一點點「廉價」的知識,看到卦還可唬個幾句,現在廉價知識太多了,精準度沒提升不打緊,反而不知該從何斷起,慢慢的占卜越來越少,不是因為善易者不卜,而是卜出來後不知該從何解,因為每一卦都有沖剋,而不同老師的論斷邏輯,權衡不同,導致自己無所適從,浪費時間,又沒有什麼用。

 

後來放棄占卜,專攻儒家易,原本希望了解易經內的人生大道理。一開始讀,還不錯,因為過去那種患得患失的毛病漸漸退去,取而代之的是儒家立意高尚的一種傲慢。與學占卜一樣的是,剛讀一兩本,看到爻辭還可侃侃而談裡面蘊含君子與小人之道,東拉西扯,張冠李戴,不過慢慢地開始感覺解釋扞格難通,因此又多讀了幾本,結果讀越多,發現不要說大道理有矛盾,連基本的訓詁各家說法都不一樣,更不要說把陽當君子,陰當小人,生搬硬套去套儒家學者們「禮運大同」「忠孝節義」的人生哲理了。

 

所以,原本滿心希望把占卜學好,結果是越學越不會占。原本滿心希望把易經當哲學書,結果是越學越不知其「理」何在。甚至遇到挫折,希望藉易經安撫一下受傷的心靈,結果易經的爻辭憂悔吝的多,吉无咎的少,連安慰心靈都不如一般廟宇的籤詩(一般籤詩吉與中上的多,下籤少,四句韻體,總是結吉的多,給人一點憂慮外的希望)。

 

看來易經既不為陰陽家而設,也不為儒家道德而立,更不是為了安慰人心而存。

 

易經也許只是古人利用卦爻的時與位來比擬天地自然運行法則(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天地之大,變化莫測,又豈能盡料?既然天地變化無常不可逆料,模擬天地變化的易經,又豈能?如果學易真能知鬼神之情狀,那所占不是能逆料,而是去體會天地變化的「無常」而已。

 

易經所說如果是天地運行的自然法則,那不過就是餓了當吃,渴了當喝,陰陽相濟相尋,再平常不過的「百姓日用而不知」,偏偏智者與仁者看了不同,硬要套上自己高深的哲理,立意過高偏離自然,扞格難通,所以君子之道鮮矣。

 

易經所說,如果是天地運行的自然法則,那不就是合久必分,積聚消散、崇高墮落、有命歸死,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懼以終始,其要无咎,我們又如何期望一本描述自然之理的書,能給我們虛偽的安慰呢?

 

看到站長講四大難卦,想起二十幾年前的我,故感概甚深啊

數天前拿到了您們做的易經牌,很開心,也對於牌所附的說明小冊給予最高的推崇,因為寫得比很多坊間的入門書還要好...

不過,對於易經很有興趣的我,在初學時有一個很大的疑問...(當然,我未來還是會去參加正式的課程,但想要先自學一陣子,也因為照顧寶寶時間比較散),就是請教站長前輩,作為一個解卦者,要將384爻都背起來嗎?現在在背64卦還沒成。我想,真的是有可能384爻都被起來,也是目標,但是似乎短期內沒有辦法,因為會背到爻與卦錯置...所以,買了貴站的易經牌也是為了隨手可以拿來來看看圖看看爻辭,關於是不是解卦者一定要背起全部的爻辭這件事,請站長前輩您給予意見,感謝~~

我相信這世界上一定有人記憶力相當好,要背450條卦爻辭並不難。但對於一般人來說,並不容易,而且很不切實際。

這就像有人學英文拿字典來背並以為字典單字背下來語文就會好一樣的道理,死記只會讓活的東西給僵化了。語文需要活用,卦爻也是有它的原理而必須將其運用於日常的推理才有意義。因此,易經經文(卦爻辭)背後有什麼原理?以及如何將在這一卦爻中顯示出的原理用到另一卦爻?這才是學習易經的精華。

因為經文只是在兩、三千年前在某一種特殊情境下的記載,如果你的問題與當時那個特殊的情境相符,那麼你要解卦就容易。但如果不一樣呢?事實上多數情況下都會不一樣的,那麼這時就必需以卦爻象的原理來推理了。這也是易經有趣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