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全解】63. 既濟卦

Jack 發表於

  既濟卦 水火既濟

既濟,亨小利貞。初吉終亂。初九,曳其輪,濡其尾,无咎。六二,婦喪其茀,勿逐,七日得。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六四,繻有衣袽,終日戒。九五,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上六,濡其首,厲。

 卦辭  初九  六二  九三

 六四  九五  上六  彖傳注


 

既濟,亨小,利貞。初吉終亂。(圖:小配)

【卦名】

今本:既濟 帛書:既濟 歸藏:岑𩃟 秦簡:䖭 上博:既濟 海昏簡:氣濟

《易經》六十四卦最後兩卦為既濟與未濟。

依《說文》,濟是一條河流的名字:「濟,水,出常山房子贊皇山,東入泜。从水齊聲。」一般說法認為,濟水(濟音擠)為黃河的一條支流,又名兗水、沇水,今名濟河,但河道已經與古濟水完全不同。濟水發源於河南王屋山,至山東境內名大清河。河南的濟源,山東的濟南、濟寧、濟陽等地皆以濟水而得名。

但作為河流名字,比較不是一般濟字的用法。

《爾雅》對濟字提出多種解釋。〈釋言〉:「濟,渡也,成也,益也。」濟為渡水的意思,也有完成,助益之義。〈月名〉:「濟謂之霽。」霽即下完雨、雪,雨、雪停了。〈釋水〉:「濟有深涉,深則厲,淺則揭,揭者,揭衣也。」濟為渡水。「江河淮濟為四瀆,四瀆者,發源注海者也。」此濟又用作河水名。

然而,濟字的出現相當晚,目前可查最早的是戰國早期的中山王厝方壺。

總而言之,濟原本可能是河水名,後作為渡河的意思。由此再引申出渡口,救濟、助益、幫助,成功,完成,停止。既字原本為一人跪座在食器旁並轉頭,表達「已經」吃飽,為已經、完成的意思。既濟字義也是指完成渡河,引申為已經得到濟渡,已經成功,已經完成。易學上,又意指陰陽之相交,乾卦《彖傳》講的雲行雨施,已經完成。反之,未濟卦就是渡水未能過,未能完成,引申則是陰陽完全不調和。

在古代,既濟和未濟分指渡河與未渡河似乎是相當常見的用語。如《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楚人未既濟,司馬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文公三年:「秦伯伐晉,濟河焚舟。」「宣公十二年聞晉師既濟,王欲還。」

輯本《歸藏》作岑𩃟,𩃟為霽的異體字。于省吾認為,岑𩃟為既濟的同音假借(《易經新證》卷三)。朱興國認為,岑𩃟通涔霽,涔為陰雨連綿,霽為雨停放晴,涔霽即忽晴忽雨。但依基本字義來看,涔霽意思應該是 連綿之陰雨終停。

王家台秦簡作䖭,不得其解。䖭音眷或卷,為一種蟲,《方言》:「蠀螬謂之蟦,自關而東謂之蝤蠀,或謂之䖭蠾。」蠀螬即長在木頭或土裡像蛆的蟲,例如天牛或甲蟲的幼蟲。侯乃峰引王寧看法認為,䖭音卷,古音與「既」同,《歸藏》(按:侯乃峰將王家台秦簡視為《歸藏》)將「既濟」簡化為「既」,就如將「大有」簡化為「右」(有),「噬嗑」簡化為「筮」(噬)。然後又將「既」讀為「卷」(《周易文字彙校集釋》,台灣古籍出版)。

海昏簡《易占》作「氣濟」,曰:「氣〃濟〃濟者已也。」(氣濟。氣濟,濟者已也。)。氣濟可能是既濟之誤或假借。「氣」通未濟卦「小狐汔濟」的「汔」。

【卦義】

完成濟渡,事情完成,水火相濟而調和。

在《易經》,濟取濟渡之義,引申為完成。既濟即已經渡河,引申為已經完成。因此鄭玄說:「既,已也,盡也。濟,度也。」孔穎達:「濟者濟渡之名,既者皆盡之稱。萬事皆濟,故以既濟為名。」朱熹:「既濟,事之既成也。」

《雜卦傳》:「既濟,定也。」因既濟卦象已得陰陽之調和,因此說是安定。漢易學家如虞翻常以爻變成「既濟定」,荀爽的陰陽升降亦是以成既濟作為基本理論框架,認為陰陽之變與升降會趨向於形成既濟,因為既濟卦六爻得位,陰陽皆得濟,是卦爻最完美與最穩定的狀態。

既濟卦是易經中卦象最完美的一卦,具體來說,它的陽爻都在陽位,陰爻都在陰位,也就是六爻都當位。初九和六四相應、六二和九五相應、九三和上六相應,六爻相應。下卦主爻六二以柔居中當位又承剛,九五君爻剛中當位又乘柔。六二與九五中正相應。然而,既濟卦的危險就在於它的過於完美,因為這意味著未來只有走下坡,所以得既濟卦應當有避免或減緩走下坡的防患未然準備。

就二體卦象來看,離火在下而炎上,坎水在上而潤下,也是水火相交相濟之象。內離明而外坎險,也就是明在險前,不可以仗著條件很好就有恃無恐,而應在危險來臨之前就有所思慮與準備,因此《象傳》說:「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豫防」即「預防」,意思是說要有防患於未然的憂慮。

既濟卦是繼小過而來,《序卦》:「有過物者必濟,故受之以既濟。」又與未濟是成對的綜卦,也是錯卦,換句話說,兩卦彼此相互顛倒,而每個爻位的陰陽也都相反。易經六十四卦這樣的對卦並不多,除了既濟與未濟之外就只有否與泰,以及隨與蠱、漸與歸妹。

既濟與未濟也是六十四卦中結尾的最後兩卦,之所以不將既濟排於最後,是因既濟有終成而窮之義,卦辭說的「初吉終亂」,《彖傳》說的:「終止則亂,其道窮也。」萬物不可窮盡,若以既濟為結束則是代表窮盡,也是六十四卦的結束,但實則天道循環,始卒若環,無始無終,所以以未濟為終,代表這不是一個實質的結束,而是另一循環的開始,所以《序卦》說:「物不可窮也,故受之以未濟終焉。」未濟則未終成,未濟為終則有周而復始,生生不已之義。

總體來說,既濟講的是守成保濟之道,卦爻辭亦多告戒之義。

既濟,亨小利貞,初吉終亂。

《彖》曰:既濟亨,小者亨也。利貞,剛柔正而位當也。初吉,柔得中也,終止則亂,其道窮也。

《象》曰:水在火上,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既濟,小亨通,利於貞定。開始為吉,最終將亂。

物極必反,既濟卦為一切事情的條件都到位,完美到無以復加,但緊接著的則是開始情況逐漸走下坡,走到極點則是既濟成未濟,未濟則亂矣。因此說「初吉終亂」。《大象傳》警告要「思患而豫防之」。

朱熹認為,「亨小」當作「小亨」,《語類》:「既濟,事之既成也。為卦水火相交,各得其用,六爻之位,各得其正,故為既濟。『亨小』當為『小亨』,大抵此卦及六爻占辭,皆有警戒之意,時當然也。」「『亨小』當作『小亨』。大率到那既濟了時,便有不好去,所以說小亨。如唐時貞觀之盛,便向那不好去。」既濟之所以僅得小亨,戒占者當謹小慎微以善終。

由小亨亦可推斷,既濟是以六二為主爻,而不是九五。以此反推,既濟是從需卦而來,需卦與明夷旁通,明夷六五至需二,成兩個既濟。需即濡之本字(詳見需卦),既濟爻辭中有多個濡(九三繻通濡)字或可為證。虞翻以卦變解釋,認為既濟由泰卦而來:「泰五之二。小,謂二也。柔得中,故亨小。」

初吉指下卦離明,終亂為上卦坎險。

【字義】

亨小利貞:先儒多讀作「亨小,利貞」,依《周易》經文讀法,當讀「亨,小利貞」。「小」字一般作為修飾辭之用,並放在欲修飾的字辭之前,《易經》類似的經文如賁與遯卦辭《彖傳》分別讀作「賁,亨,小利有攸往」,「遯,亨,小利貞」,未濟卦則讀作「未濟,亨。小狐汔濟」。再如巽卦有「小亨,利有攸往」,旅卦「小亨,旅貞吉」,顯然除了既濟之外,並無「亨小」的讀法,所以既濟卦辭依現有經文當讀作「亨,小利貞」。但比對《彖傳》,經文似乎有問題:「既濟亨,小者亨也。」「小者亨」似乎指向經文原作「小亨」,但「既濟亨」似乎又顯示現今的經文沒有問題。所以可能「亨小利貞」是「小亨利貞」之誤,朱熹《本義》:「亨小,當為小亨。」《語類》:「既濟是已濟了,大事都亨,只小小底正在亨通,若能戒懼得常似今日便好。」

亨小:有不同的解釋。一、所亨者小事,如蘇軾:「言小者皆在上而亨,大者皆在下而否也。」《折中》引谷家杰:「言所亨者其小事也。」二、亨通及於小處,言無所不亨。如王弼:「小者不遺,乃為皆濟,故舉小者,以明既濟也。」孔穎達:「若小者不通,則有所未濟,故曰『既濟,亨小』也。小者尚亨,何況於大?」程頤:「既濟之時,大者既已亨矣,小者尚有未亨也。雖既濟之時,不能无小未亨也,小字在下,語當然也。若言小亨,則為亨之小也。」三、朱熹認為是小亨之誤,小亨通之義。

初吉終亂:有多種可能的意思。一、一般註解為初始為吉,最終變亂。《朱子語類》:「初吉終亂,便有不好在末後底意思。」二、《彖傳》說「終止則亂」,先儒以此將「終亂」解釋為,人若有終止之心則生亂。王弼:「終亂不為自亂,由止故亂,故曰終止則亂也。」張清子:「卦曰終亂,而《彖》曰終止則亂,非終之能亂也。於其終而有止心,此亂之所由生也。」三、初吉終治。初雖為吉,但應當慎終如始,終亦當治理之。亂為治理的意思。《說文》:「亂,治也。从乙,乙,治之也;从𤔔。」《爾雅》:「亂,靖,治也。」武王《泰誓》:「受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受」即商紂,「亂臣」即「治臣」,孔穎達:「謂我治理之臣有十人也。」亂從𤔔從乙,𤔔即亂的初文,又演化出亂、辭等字,《說文》:「𤔔,治也,ㄠ子相亂,𠬪治之也。讀若亂同。一曰理也。」亂的本義當為治,治理之義。但段玉裁以「文理不可通」為由,將「治也」改為「不治也」:「亂本訓不治,不治則欲其治,故其字从乙,乙以治之。」

思患而豫防之:想到可能的災患而加以預防。豫,預也,預備之義。

 

初九,曳其輪,濡其尾,无咎。

《象》曰:曳其輪,義无咎也。

牽制其車輪,沾溼牠的尾巴,沒有罪咎。

車輪受到牽引拖累,難以前進。狐狸的尾巴被水沾濕,使其行動不便。曳輪濡尾都在比喻濟渡之困難。宋衷所說的:「以火入水,必敗,故曰曳其輪也。初在後,稱尾。尾濡曳,咎也。得正有應,於義可以危而无咎矣。」

然而傳統註解受到王弼影響,將曳輪濡尾解讀為謹慎小心而不躁進。王弼:「始濟未涉於燥,故輪曳而尾濡也。」朱熹:「既濟之初,謹戒如是,无咎之道。」言下之義,曳輪濡尾都是刻意為之,因此程頤註解說:「輪所以行,倒曳之使不進也。獸之涉水,必揭其尾,濡其尾則不能濟。」至《日講易經解義》講得更清楚:「其任事也重,若輿之將進,而自曳其輪,不輕進也;其慮患也深,若狐之將涉,而先濡其尾,不輕涉也。」

人或許會因謹慎小心而自曳其輪,然而動物怎會自濡其尾?因此傳統註解有曲解之嫌。睽卦六三「見輿曳,其牛掣」,可見曳為車難進之貌,因此王弼註曰:「輿曳者,履非其位,失所載也。其牛掣者,滯隔所在,不獲進也。」

六爻上為首,初為尾。類似的經文亦出現於未濟。未濟卦辭「小狐汔濟,濡其尾」,初六「濡其尾」,九二「曳其輪」。

【字義】

曳其輪:牽引車輪,車輪因受牽制而難以前進。曳,音「業」或「意」,牽引、往後面拉。睽六三「見輿曳,其牛掣」。

濡其尾:小狐狸沾濕尾巴。何以知道是小狐狸?未濟卦:「小狐汔濟,濡其尾。」既濟初九和未濟九二都說「曳其輪」,宋衷認為,這是因為陽圓陰方(天圓地方)。濡,音如,沾溼。六爻位置來取象,上為首,初為尾。既濟上六及未濟上九皆曰「濡其首」,初皆曰濡其尾。

 

六二,婦喪其茀,勿逐,七日得。

《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

婦人喪失了飾品,不必去追逐,失物七日自然回來。

程頤:「卦有六位,七則變矣。七日得,謂時變也。」七日在《易經》中有特殊的象徵,因易卦有六爻,經過七次的陰陽推移則產生消息變化。例如,乾卦六爻剝盡,則一陽復生於下,從陽退陰進變為陽進陰退,故復卦言七日來復。

震六二亦曰「勿逐,七日得」,復卦則曰「七日來復」,睽初九「喪馬勿逐自復」。

【字義】

:音福,字義大致有四說:1. 女子的頭飾, 馬融與王弼:「茀,首飾也。」2. 車子的蓬蓋,鄭康成:「茀,車蔽也。」朱熹:「茀,婦車之蔽,言失其所以行也。」3. 頭髮。虞翻:「茀,髮,謂鬒髮也。一名婦人之首飾。坎為玄雲,故稱髮。」《釋文》:「子夏作髴,荀作紱,董作髢。」髢,音替,假髮。婦喪其茀,則不能出門。4. 蔽膝:虞翻:「髴,或作茀。俗說以髴為婦人蔽膝之茀,非也。」荀爽作「紱」,困卦九二「朱紱方來」,九五「困于赤紱」。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象》曰:三年克之,憊也。

高宗征伐鬼方,要三年才克勝。小人則無法承擔如此之重責大任。

高宗為有才德有能力的殷商君主,征伐鬼方尚且如此困難,如果是一般凡夫俗子,恐怕完全無法勝任,因此曰小人勿用。此比喻事情困難,只有有才德的君子,才堪此重任。即使如此,也要多年時間才得以完成。

未濟九四「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于大國」談的應該是同樣一件事,但用不同的立場。此以殷王高宗為主辭,是殷商的立場;未濟則是以周的立場,並稱殷商為「大國」。

【字義】

高宗:周並無高宗,因此一般認為,高宗為殷商的中興君主殷王武丁。虞翻:「高宗,殷王武丁。」孔穎達:「高宗者,殷王武丁之號也。」據《史記》記載,武丁「思復興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決定于冢宰,以觀國風。」後來於民間得傅說的輔佐,「修政行德,天下咸驩,殷道復興」。武丁死後,他的嫡長子為他立廟,並稱「高宗」:「帝武丁崩,子帝祖庚立。祖己嘉武丁之以祥雉為德,立其廟為高宗,遂作高宗肜日及訓。」可見《周易》經文所述是武丁死後之追述。今本《竹書紀年》:「武丁三十二年,伐鬼方。次於荊。三十四年,王師克鬼方。」顧頡剛認為,這是利用《周易》及《詩經》資料所杜撰(〈周易卦爻辭中的故事〉),王國維談到此段資料亦稱「偽竹書紀年」(〈鬼方昆夷玁狁考〉)。古本《竹書紀年》:「武乙三十五年,周王季伐西落鬼戎,俘二十翟王。」

鬼方:商周之際,西北方的外患。方,遠方小國。依王國維的考證,鬼方又稱昆夷(混夷)、獯鬻、玁狁,即後來的戎、狄,胡、匈奴。〈鬼方昆夷玁狁考〉:「其見於商周間者,曰鬼方,曰混夷,曰獯鬻。其在宗周之季則曰玁狁,入春秋後則始謂之戎,繼號曰狄。戰國以降,又稱之曰胡,曰匈奴。」「自殷之武丁,訖於周之成王,鬼方國大民眾,常為西北患。」鬼方在卜辭及鍾鼎文中皆可見,有時單稱「鬼」。睽卦上九,「載鬼一車」,「匪寇婚媾」,可能談的是周族與鬼方通婚之事。《詩.蕩》:「內奰于中國,覃及鬼方。」鬼方與中國對舉,中國指的是邦國之中,那麼鬼方在國外或遠方。《史記.殷本紀》,商紂時「以西伯昌、九侯、鄂侯為三公。九侯有好女,入之紂。九侯女不憙淫,紂怒,殺之,而醢九侯。」依《集解》與《正義》,「九侯」即「鬼侯」,古代文獻多作鬼侯,如《戰國策》:「 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於紂,紂以為惡,醢鬼侯。」《呂氏春秋》:「刑鬼侯之女而取其環。」《韓詩外傳》:「昔殷王紂殘賊百姓,絕逆天道,至斮朝涉,刳孕婦,脯鬼侯。史家多數認為,鬼侯原為鬼方,臣服於殷商之後封為侯,至紂時則列三公。鬼方後來以隗、媿為氏,可於左國中看到。徐中舒〈殷周之際史蹟之檢討〉:「《左傳》僖二十四年及《國語.周語》中載襄王以狄女為后,謂之叔隗,隗為鬼方之姓則是鬼方又得稱狄。」

小人勿用:有多種不同的解讀。一、若問筮者為小人,那麼不宜有所作為。勿用同乾卦初九「潛龍勿用」的勿用,不宜有任何作為。 二、勿用小人之義。如程頤:「戒不可用小人。」三、勿與小人謀畫。朱熹:「小人勿用,占法與師上六同。」師卦上六:「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朱子語類》:「小人勿用,則是勿更用他與之謀議經畫爾。」

:疲憊。鄭玄:「憊,劣弱也。」陸績:「備當為憊。憊,劣弱也。」

 

六四,繻有衣袽,終日戒。

《象》曰:終日戒,有所疑也。

高貴華麗的布帛裡有破衣的敗絮,整日警戒。

金玉其外,敗絮其內之義。或暗指有內鬼。因此當終日警戒。

傳統多依王弼註,而將繻借為濡,濡原義為沾濕。既濟講的既然是渡河之事,因此濡又演繹為船有破洞。衣袽則為當抹布的破衣。繻有衣袽,船有破洞時,有破布可以塞破洞。此說對於經文過於補綴。

【字義】

:音須或儒。音須,為彩色而華麗、精緻的絲織品。鄭玄:「繻音須。」《說文》:「繒采色,从糸需聲,讀若《易》繻有衣。」(繒,音增,絲織品的總稱。)《說文》䋈(音如)字另引作「需有衣䋈」。虞翻:「乾為衣,故稱繻。」《釋文》:「繻,而朱反,子夏作𧝄,王廙同。」帛書作「襦」,上博簡作「需」。音儒則假借為濡,沾濕。王弼:「繻宜曰濡。」濡為沾濕,王弼則將其演繹為舟漏。因既濟談的既然是渡水之事,那麼濡當意指船有破洞而沾濕。

:音如,破布、抹布,破舊的布。《說文》作䋈:「䋈,絜緼也,一曰敝絮。从糸奴聲。《易》曰:需有衣䋈。」絜緼即整新的舊絮(音序)。虞翻:「袽,敗衣也。」《釋文》引子夏作「茹」,京房作「絮」。帛書作「茹」

繻有衣袽:高貴華麗的布帛裡有破舊的衣服敗絮。金玉其外,敗絮其內之義。或意指事情有內鬼,藏有敗類。繻為彩色的絲織品,高貴華麗的布帛。袽為敗絮、破布。衣袽則是破舊衣服的敗絮。然而傳統註解另有不同的解釋,但意思都是要有備而無患。一、依王弼,準備好塞船破洞的綿布,以免船有破洞而沉船:「繻宜曰濡,衣袽所以塞舟漏也。履得其正,而近不與三、五相得。夫有隙之棄舟,而得濟者,有衣袽也。」繻作濡,指船漏水。衣袽,舟漏水時可以用來塞漏洞的綿布。後儒多採王弼說法。如朱熹引程頤:「繻當作濡,衣袽所以塞舟之罅漏。」二、穿著破舊衣服。虞翻:「謂伐鬼方三年乃克。旅人勤勞,衣服皆敗,鬼方之民,猶或寇竊,故終日戒也。」虞翻認為,此爻是繼上爻「伐鬼方三年而來」,在伐鬼方的時候,旅人因為辛勞因此穿著衣服都非常破舊。之所以終日戒,因為鬼方會來偷竊。

 

九五,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實受其福。

《象》曰: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時也。實受其福,吉大來也。

《禮記》:子云:「敬則用祭器,故君子不以菲廢禮,不以美沒禮。主人親饋則客祭,主人不親饋則客不祭。故君子苟無禮,雖美不食焉。《易》曰:『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禴祭,寔受其福。』《詩》云:『既醉以酒,既飽以德。』以此示民,民猶爭利而忘義。」

東鄰殺牛,祭祀很豐盛,但不如西鄰以簡單的禴祭實惠而能受到神的福祐。

東邊的鄰居殺牛大肆祭祀,鋪張浪費但不合時宜,缺乏虔誠,反而不如西邊的鄰居,以最簡單而符合時節的方式祭祀來得實惠。鄭玄認為,東鄰西鄰分別喻指商紂和周文王,因周在西,殷在東。文王稱西伯。

告戒君子,除謹守簡約之道,凡事都要順應時機,誠心誠意。

【字義】

殺牛:隆盛的祭祀用牛,即萃卦的「用大牲」,對比於後面的禴祭則是簡約的祭祀。王弼:「牛,祭之盛者也。禴,祭之薄者也。」程頤:「殺牛,盛祭也。禴,薄祭也。盛不如薄者,時不同也。」牛在《易經》又象徵柔順,比喻於天人關係,則象徵人順從於天,有虔誠孚信之義,可畜不可殺。故離卦「畜牝牛」為吉,萃卦「用大牲吉」不言「殺牛」。旅卦上九「喪牛于易」則曰凶。同樣用牛祭祀,萃卦於周言「用大牲」,既濟於商言「殺牛」,用語不同,意義也不同。

:通礿,有簡約之義。或言夏祭,或言春祭,此因殷周異代之不同。不論夏祭春祭,皆取其簡約之義。萃卦卦辭言「用大牲吉」,六二言「孚乃利用禴」,升卦九二亦言「孚乃利用禴」。虞翻曰:「夏祭也。」孔穎達:「禴,殷春祭之名,祭之薄者也。」崔憬:「禴,殷春祭之名。」程頤:「禴,薄祭也。盛不如薄者,時不同也。」

 

上六,濡其首,厲。

《象》曰:濡其首厲,何可久也。

沾濕了頭,危險。

已到既濟的盡頭,時局將轉為不濟。不知深淵在前,而暴虎馮河,所以有濡首之象。注意有滅頂的危險。

濡為濕的意思,濡其首為弄濕頭。渡水而弄濕頭,此有滅頂之危險,所以說「厲」。

坎為水為濡。例如需卦的需即古濡字,濡象由上之坎而來。六爻中初為尾,上為首。因此初九說濡其尾,上六說濡其首。

未濟上九:「有孚于飲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濡首似乎意指飲酒過渡,耽溺之義。實則一語雙關。就濟渡來說,濡首則未濟而危厲。

 

【彖傳】

《彖》曰:既濟亨,小者亨也。利貞,剛柔正而位當也。初吉,柔得中也。終止則亂,其道窮也。

既濟亨小者亨也:經文言「既濟亨小利貞」,《彖傳》言「亨,小者亨」,與經文不符。總體來看,《周易》經文理應無「亨小」這樣的用語。旅和巽卦卦辭說「小亨」。賁卦「亨小利有攸往」依《彖傳》應作「亨,小利有攸往」。遯卦「亨小利貞」依《彖傳》應作「亨,小利貞」。因此既濟經文有可能作「亨,小利貞」。然而比對《彖傳》又有問題,若依「小者亨」一句來看,應是「小亨,利貞」為是。朱熹:「亨小,當為小亨。」

利貞,剛柔正而位當也:既濟六爻皆當位,因此說「剛柔正而位當」。

初吉,柔得中也:六二得中在下,下為初始,因此曰初吉。

終止則亂,其道窮也:《彖傳》以「柔得中」註解「初吉」,那麼初吉指的是六二,終止則亂似乎指九五。九五亦得中,具中正之德,為何言「終止則亂,其道窮」?《彖傳》言「其道窮」者有四卦:比、蹇、節、既濟。四卦都是坎卦在外。初步來看,似乎以坎在外為「道窮」之象。但細究之,這四個卦,剛好對應到卦變與旁通的四種類型的卦。因此,此似乎是與乾坤變六十四卦有關。比是乾坤一次陰陽交換而「中行而止」,蹇卦是乾坤兩次陰陽交換而「中行則止」,既濟則是三次陰陽交換。結卦則是泰卦的小乾坤陰陽交換。就乾坤旁通而言,既濟可能是需卦與明夷兩卦陰陽交換而來。乾坤先是兩次陰陽交換,得需卦與明夷,明夷六五至需二,兩卦皆變成既濟。這或許也可說明,為何既濟卦爻辭多「濡」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