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卦畫第二

Jack 發表於
版本狀態
已完成校對

 

  閱讀古書,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原卦畫第二

朱子答袁樞曰:伏羲之易,初無文字,只有一圖以寓其象數,而天地萬物之理,陰陽始終之變具焉。文王之易,即今之《周易》,而孔子所為作《傳》者是也。孔子既因文王之易以作傳,則其所論,固當專以文王之易為主。然不推本伏羲作易畫卦之所由,則學者只從中半說起,不識向上根原矣,故十翼之中,如八卦成列,因而重之,太極兩儀四象八卦,而天地山澤雷風水火之類,皆本伏羲畫卦之意。今新書原卦畫一篇,亦分兩義,伏羲在前,文王在後。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大傳》又言包羲畫卦所取如此,則易非獨以河圖而作也,蓋盈天地之間,莫非太極陰陽之妙,聖人於此,仰觀俯察,遠求近取,固有以超然而默契於其心矣。故自兩儀之未分也,渾然太極,而兩儀四象六十四卦之理,已粲然於其中。自太極而分兩儀,則太極固太極也,兩儀固兩儀也。自兩儀而分四象,則兩儀又為太極,而四象又為兩儀矣。自是而推之,由四而八,由八而十六,由十六而三十二,由三十二而六十四,以至於百千萬億之無窮。雖其見於摹畫者,若有先後而出於人為,然其已定之形,已成之勢,則固已具於渾然之中,而不容豪髮思慮作為於其間也。程子所謂加一倍法者,可謂一言以蔽之,而邵子所謂畫前有易者,又可見其真不妄矣。世儒於此,或不之察,往往以為聖人作易,蓋極其心思探索之巧而得之,甚者至謂凡卦之畫,必由蓍而後得,其誤益以甚矣。

【集說】

○ 謝氏良佐曰:堯夫易數甚精,明道聞說甚熟,一日因監試無事,以其說推算之皆合,出謂堯夫曰:堯夫之數,只是加一倍法,以此知《太玄》都不濟事。

○ 朱子答虞大中曰:太極兩儀四象八卦,此乃易學綱領,開卷第一義,孔子發明伏羲畫卦自然之形體。孔子而後,千載不傳,惟康節明道二先生知之,蓋康節始傳先天之學而得其說,且以此為伏羲之易也。《說卦》天地定位一章,先天圖乾一至坤八之序皆本於此,然康節猶不肯大段說破易之心髓全在此處。不敢容易輕說,其意非偶然也。明道以為,加一倍法,其發明孔子之言,又可謂最切要矣。


易有太極

太極者,象數未形,而其理已具之稱。形器已具,而其理無眹之目,在河圖洛書,皆虛中之象也。周子曰:「無極而太極。」邵子曰:「道為太極。」又曰:「心為太極。」此之謂也。

【案】太極之在易書者雖無形,然乾即太極也。偏言之,則可以與坤對,亦可以與六子並列。專言之,則地一天也,六子亦一天也。故程子曰:夫天,專言之則道也,以形體言謂之天,以主宰言謂之帝,以妙用言謂之神,以性情言謂之乾,其言可謂至矣。雖然,畫卦之初亦未有乾之名,其始於一畫者即是也。摹作圓形者,始自周子,朱子蓋借之以發易理之宗,學者不可誤謂伏羲畫卦,真有是象也。


是生兩儀

太極之判,始生一奇一耦,而為一畫者二,是為兩儀。其數則陽一而陰二,在河圖洛書則奇耦是也。周子所謂「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邵子所謂「一分為二」者,皆謂此也。

【集說】

朱子答袁樞曰:如所論兩儀,有曰乾之畫奇,坤之畫耦,只此乾坤字便未穩當。蓋儀,匹也,如俗語所謂一雙一對云耳。自此再變至第三畫,八卦已成,方有乾坤之名。當其為一畫之時,方有一奇一耦,只可謂之陰陽,未得謂之乾坤也。


兩儀生四象

兩儀之上,各生一奇一耦,而為二畫者四,是謂四象。其位則太陽一,少陰二,少陽三,太陰四。其數則太陽九,少陰八,少陽七,太陰六。以河圖言之,則六者一而得於五者也,七者二而得於五者也,八者三而得於五者也,九者四而得於五者也。以洛書言之,則九者十分一之餘也,八者十分二之餘也,七者十分三之餘也,六者十分四之餘也。周子所謂「水火木金」,邵子所謂「二分為四」者,皆謂此也。

【集說】

○ 朱子答程迥曰:所謂兩儀為乾坤初爻,四象為乾坤初二相錯而成,則恐立言有未瑩者。蓋方其為兩儀,則未有四象也。方其為四象,則未有八卦也,安得先有乾坤之名,初二之辨哉?兩儀只可謂之陰陽,四象方有太少之別。其序以太陽少陰少陽太陰為次,此序既定,遞升而倍之,適得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之序也。

○ 又答袁樞曰:四象之名,所包甚廣,大抵須以兩畫相重四位成列者為正,而一二三四者其位之次也,七八九六者其數之實也。其以陰陽剛柔分之者,合天地而言也。其以陰陽太少分之者,專以天道而言也。若專以地道言之,則剛柔又自有太少矣。推而廣之,縱橫錯綜,凡是一物,無不各有四者之象。不但此數者而已矣。

○ 《語類》云:易中七八九六之數,向來只從揲蓍處推起,雖亦脗合,然終覺曲折太多,疑非所以得數之原。因看四象次第,偶得其說,極為捷徑。蓋因一二三四,便見六七八九。老陽位一便含九,少陰位二便含八,少陽位三便含七,老陰位四便含六。數不過十,惟此一義。先儒未曾進退而已。


四象生八卦

四象之上,各生一奇一耦,而為三畫者八,於是三才略具,而有八卦之名矣。其位則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在河圖,則乾坤離坎分居四實,兌震巽艮分居四虛。在洛書,則乾坤離坎分居四方,兌震巽艮分居四隅。《周禮》所謂三易「經卦皆八」,《大傳》所謂「八卦成列」,邵子所謂「四分為八」者,皆指此而言也。


八卦之上,各生一奇一偶,而為四畫者十六,於經無見,邵子所謂「八分為十六者」是也。又為兩儀之上,各加八卦。又為八卦之上,各加兩儀也。

【案】四畫十六者,為八卦之上各加兩儀,又為四象之上各加四象也。於經雖無見,然及六十四卦既成之後,以其自二至五,四爻互之,或自初至四,或自三至上,或自四而又至初,或自五而又至二,或自上而又至三,錯綜顛倒互之,皆得乾、坤、既、未濟、剝、復、姤、夬、漸,歸妹、大過、頤、解、蹇、睽、家人諸卦,適合十六之數。孔子於雜卦發其端矣。漢儒互卦之說,蓋本諸此也。邵子詩云:「四象相交,成十六事。」即以此四畫者,為四象相交者爾。學者誤以上文天地否泰十六卦當之,失其指矣。


四畫之上,各生一奇一耦,而為五畫者三十二,邵子所謂「十六分為三十二者」是也,又為四象之上各加八卦,又為八卦之上各加四象也。

【案】五畫三十二者,自初至三可互一卦,自三至五又可互一卦,六十四卦既成之後,依此法錯綜顛倒互之,則得復、姤、頤、大過、屯、鼎、恒、益、豐、渙、坎、離、蒙、革、同人、師、臨、遯、咸、損、節、旅、中孚、小過、大壯、觀、大有、比、夬、剝、乾、坤諸卦亦適合三十二之數,先儒亦有以是說互卦者,如損、益皆互頤,頤象離為龜,故損、益二五言「十朋之龜」之類。


五畫之上,各生一奇一耦,而為六畫者六十四,則兼三才而兩之而八卦之乘八卦亦周,於是六十四卦之名立而易道大成矣。《周禮》所謂三易之別皆六十有四,《大傳》所謂「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邵子所謂「三十二分為六十四者」是也。若於其上各卦,又各生一奇一耦,則為七畫者百二十八矣。七畫之上又各生一奇一耦,則為八畫者二百五十六矣。八畫之上,又各生一奇一耦,則為九畫者五百十二矣。九畫之上,又各生一奇一耦,則為十畫者千二十四矣。十畫之上,又各生一奇一耦,則為十一畫者二千四十八矣。十一畫之上,又各生一奇一耦,則為十二畫者四千九十六矣。此焦贛《易林》變卦之數,蓋亦六十四乘六十四也。今不復為圖於此,而略見第四篇中。若自十二畫上,又各生一奇一耦,累至二十四畫,則成千六百七十七萬七千二百一十六變,以四千九十六自相乘,其數亦與此合。引而伸之,蓋未知其所終極也。雖未見其用處,然亦足以見易道之無窮矣。

【案】《易林》之數,蓋古占筮之法,《洪範》占法「曰貞曰悔」,夫以八卦變為六十四言之,則八卦貞也,重卦悔也。《春秋傳》「貞風悔山」是也。以六十四卦變為四千九十六言之,則六十四卦貞也,變卦悔也,《春秋傳》「貞屯悔豫」是也。因卦畫之生生無盡,故占筮之變化無窮。焦贛能知其法,而至各綴之以辭則鑿矣。邵朱二子所為傳心之要者在此。

【集說】

○ 朱子答林栗曰:太極兩儀四象八卦,生出次第,位置行列,不待安排,而粲然有序,以至於第四分而為十六,第五分而為三十二,第六分而為六十四,則其因而重之,亦不待用意推排,而與前之三分焉者,未嘗不脗合也。比之并累三陽以為乾,連疊三陰以為坤,然後以意交錯而成六子,又先畫八卦於內,復畫八卦於外,以旋相加而為六十四卦者,其出於天理之自然,與人為之造作蓋不同矣。

○ 又答袁樞曰:若要見得聖人作易根原,直截分明,不如且看卷首橫圖,自始初只有兩畫時,漸次看起,以至生滿六畫之後。其先後多寡,既有次第,而位置分明,不費辭說。於此看得,方見六十四卦全是天理自然挨排出來,聖人只是見得分明,便只依本畫出,元不曾用一豪智力添助。蓋本不繁智力之助,亦不容智力得以助於其間也。及至卦成之後,逆顧縱橫,都成義理,千般萬種,其妙無窮,卻在人看得如何,而各因所見為說,雖若各不相資,而實未嘗相悖也。蓋自初未有畫時,說到六畫滿處者,邵子所謂「後天之學」也。卦成之後,各因一義推說,邵子所謂「先天之學」也。先天後天,既各自為一義,而後天說中取義又多不同,彼此自不相妨,不可執一而廢百也。

○ 《語類》問:自一陰一陽,見一陰一陽又各生一陰一陽之象,以圖言之,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節節推去,固容易見。就天地間著實處,如何駿得?曰:一物上又自各有陰陽,如人之男女,陰陽也。逐人身上,又各有這血氣,血陰而氣陽也。如晝夜之間,晝陽而夜陰也。而晝陽自午後又屬陰,夜陰自子後又屬陽,便是陰陽各生陰陽之象。

○ 又云:先天圖直是精微,不起於康節,希夷以前元有,只是秘而不傳,次第是方士輩所相傳授,《參同契》中亦有些意思相似,揚雄《太玄》全模倣易,他底用三數,易卻用四數,他本是模易,故就他模底句上看易,也可略見得易意思。

○ 又云:自有易以來,只有邵子說得此圖如此齊整。如揚雄《太玄》,便零星補湊得可笑。若不補,又卻欠四分之一。補得來,又卻多四分之三。如《潛虛》之數用五,只似如今算位一般,其直一畫則五也,下橫一畫則為六,橫二畫則為七,蓋亦補湊之書也。

○ 黃氏瑞節曰:先天圖與太極圖同時而出,周邵二子不相聞,則二圖亦不相通,此勿論也。陳瑩中云:司馬文正與康節同時友善,而未嘗有一言及先天之學。邵伯溫云:伊川在康節時,於先天之學非不問,不語之也。即二先生之論,則先天圖在當時豈猶未甚著邪。陳瑩中云:先天之學以心為本,其在《經世書》者,康節之餘事耳。又曰:闡先聖之幽,微先天之顯,不在康節之書乎。然則朱子以前,表章尊敬此圖者,了翁為有見也。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晅之,艮以止之,兌以說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邵子曰:此一節,明伏羲八卦也。八卦相錯者,明交相錯而成六十四也。數往者順,若順天而行,是左旋也,皆已生之卦也,故云數往也。知來者逆,若逆天而行,是右行也,皆未生之卦也,故云知來也。夫易之數,由逆而成矣,此一節直解圖意,若逆知四時之謂也

以横圖觀之,有乾一而後有兌二,有兌二而後有離三,有離三而後有震四,有震四而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亦以次而生焉,此易之所以成也。而圓圖之左方,自震之初為冬至,離兌之中為春分,以至於乾之末而交夏至焉,皆進而得其已生之卦,猶自今日而追數昨日也,故曰「數往者順」。其右方,自巽之初為夏至,坎艮之中為秋分,以至於坤之末而交冬至焉,皆進而得其未生之卦,猶自今日而逆計來日也,故曰「知來者逆」。然本易之所以成,則其先後始終,如橫圖及圓圖右方之序而已,故曰易逆數也。

【集說】

○ 《朱子語類》云:若自乾一橫排至坤八,此則全是自然,故《說卦》云: 「易逆數也。」皆自已生以得未生之卦。若如圓圖,則須如此,方見陰陽消長次第。震一陽,離兌二陽,乾三陽。巽一陰,坎艮二陰,坤三陰,雖似稍涉安排,然亦莫非自然之理。

【附錄】

○ 項氏安世曰:「數往者順」以指上文,「知來者逆」以指下文,「是故易逆數也」此一句以起下文八句也。上文據八卦已成之後,對而數之,其序順而理明,故曰「數往者順」。下文據八卦始畫之初,左右對畫,而上下逆生,故曰「知來者逆」。非聖人於順之外別為逆象也。此之逆象,即上文之順象。

○ 章氏潢曰:自乾純陽,歷兌離以至一陽之震,自坤純陰,歷艮坎以至一陰之巽,非數往之順乎?自震一陽,歷離兌以至乾之純陽,自巽一陰,歷坎艮以至坤之純陰,非知來之逆乎?左旋則總為「知來」,右旋則總為「數往」,但易以「知來」為主,生生不窮,是以逆而數之。

【案】邵子所謂左旋者,猶言向左而旋耳。所謂右行者,猶言向右而行耳,與歷家所謂左旋右轉,義正相反,各為一說也。其所謂已生未生,正指陰陽生生而言,如章氏之說。而項氏說尤得前後聯貫語氣。蓋其順數者,既如上文所列矣,而圖之作,主於逆數,故其終始生成,又如下文之所敘也。朱子之解似又自為一說,學者分別觀之。

又曰:太極既分,兩儀立矣。陽上交於陰,陰下交於陽,而四象生矣。陽交於陰,陰交於陽,而生天之四象。剛交於柔,柔交於剛,而生地之四象。八卦相錯,而後萬物生焉,是故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八分為十六,十六分為三十二,三十二分為六十四。猶根之有幹,幹之有枝,愈大則愈小,愈細則愈繁。

【集說】

○ 《朱子語類》問:程易乾辭下解云,聖人始畫八卦,三才之道備矣,因而重之,以盡天下之變,故六畫而成卦。或疑此說卻是聖人始畫八卦,每卦便是三畫,聖人因而重之為六畫,似與邵子一分為二,而至六十四為六畫,其說不同。曰:程子之意,只云三畫上疊成六畫,八卦上疊成六十四耳,與邵子說誠異。蓋康節此意,不曾說與程子,程於亦不曾問之,故一向只隨他所見去。但程子說聖人始畫八卦,不知聖人畫八卦時,先畫甚卦,此處便曉不得。

是故乾以分之,坤以翕之,震以長之,巽以消之。長則分,分則消,消則翕也。乾坤定位也,震巽一交也,兌離坎艮再交也,故震陽少而陰尚多也,巽陰少而陽尚多也,兌離陽浸多也,坎艮陰浸多也。

又曰:無極之前,陰含陽也。有象之後,陽分陰也。陰為陽之母,陽為陰之父。故母孕長男而為復,父生長女而為姤,是以陽起於復,陰起於姤也。

【集說】

○ 《朱子語類》問:無極如何說前?曰:邵子就圖上說。循環之意,自姤至坤是陰含陽,自復至乾是陽分陰。坤復之間,乃無極。問:無極之前,既有前後,須有有無?曰:本無間斷。問:先天圖陰陽自兩邊生,若將坤為太極,與太極不同,如何?曰:姑自據他意思說,即不曾契勘濓溪底。若論他太極中間虛者,便是他亦自說圖從中起。他兩邊生即是陰根陽,陽根陰,這箇有對。從中出者即無對。

【案】周子所謂「無極而太極」者,以陰陽之本體言之,《中庸》所謂「天命之性」也。邵子所謂「無極」者,以動靜之樞紐言之,《中庸》所謂「未發之中」也。天命之性,固周流而無不在,然人生而靜,天之性也。則沖漠無眹之時,乃本體之真之所以具,故周子亦言主靜。程子言其本也,真而靜。三子之說,實相發明而不相悖也。

又曰:震始交陰而陽生,巽始消陽而陰生。兌,陽長也,艮,陰長也。震兌,在天之陰也。巽艮,在地之陽也。故震兌上陰而下陽,巽艮上陽而下陰。天以始生言之,故陰上而陽下,交泰之義也。地以既成言之,故陽上而陰下,尊卑之位也。乾坤定上下之位,坎離列左右之門,天地之所闔闢,日月之所出入,春夏秋冬,晦朔弦望,晝夜長短,行度盈縮,莫不由乎此矣。

震始交陰而陽生,是說圓圖震與坤接而一陽生也。巽始消陽而陰生,是說圓圖巽與乾接而二陰生也。

【集說】

○ 邵子曰:陽爻,晝數也。陰爻,夜數也。天地相銜,陰陽相交,故晝夜相離,剛柔相錯。春夏,陽也,故晝數多,夜數少。秋冬,陰也,故晝數少,夜數多。

○ 胡氏方平曰:此一節先論震巽艮兌四維之卦,而後及於乾坤坎離四正之位。震始交陰而陽生,以震接坤言也。至兌二陽,則為陽之長。巽始消陽而陰生,以巽接乾言也。至艮二陰則為陰之長。震兌在天之陰者,邵子以震為天之少陰,兌為天之太陰,惟其為陰,故陰爻皆在上,而陽爻皆在下。天以生物為主,始生之初,非交泰不能,故陰上陽下,而取交泰之義。巽艮在地之陽者,邵子以巽為地之少剛,艮為地之太剛,惟其為剛,故陽爻皆在上,而陰爻皆在下。地以成物為主,既成之後,則尊卑定,故陰下陽上,而取尊卑之位。乾坤定上下之位,天地之所闔闢也。坎離列左右之門,日月之所出入也。歲而春夏秋冬,月而晦朔弦望,日而晝夜行度,莫不胥此焉出,豈拘拘爻畫陰陽之間哉。

又曰:乾四十八而四分之,一分為陰所剋也。坤四十八而四分之,一分為所剋之陽也,故乾得三十六,而坤得十二也。

兌離以下更思之。

○ 今按,兌離二十八陽二十陰,震二十陽二十八陰,艮坎二十八陰二十陽,巽二十陰二十八。

又曰:乾坤縱而六子橫,易之本也。

又曰:陽在陰中,陽逆行。陰在陽中,陰逆行。陽在陽中,陰在陰中,則皆順行,此真至之理,按圖可見之矣。

又曰:復至乾凡百一十有二陽,姤至坤凡八十陽。姤至坤凡百一十有二陰,復至乾凡八十陰。

又曰:坎離者,陰陽之限也,故離當寅,坎當申,而數常踰之者,陰陽之溢也。然用數不過乎中也。

此更宜思。離當卯,坎當酉,但以坤為子半可見矣。

【集說】

○ 蔡氏元定曰:此論陰陽往來,皆以馴致,不截然為陰為陽也。以坎離而言,離中當卯,坎中當酉,然離之所生,已起於寅震中,坎之所生,已起於申巽中矣。故邵子謂,離當寅,坎當申也。坤當子半,乾當午半,即離卯坎酉之謂也。

又曰:先天學,心法也,故圖皆自中起,萬化萬事,生於心也。

又曰:圖雖無文,吾終日言而未嘗離乎是,蓋天地萬物之理,盡在其中矣。

【案】自孔子既沒,易道失傳,義理既巳差訛,圖像尤極茫渺,惟《大傳》「帝出乎震」一條所載八卦方位,顯然明白,故學者有述焉。其餘如卦氣、月候之屬,皆漢儒傅會,非聖人本法也。至宋康節邵子,乃有所謂「先天圖」者,其說有六十四卦生出之序,則今之橫圖,自一畫至六畫,一每分二者是已。有八卦方位,則今之小圓圖,乾南坤北離東坎西者是已。有六十四卦方位,則今之大圓圖,始復、姤、終乾、坤者是已。大圓圖中有方圖,又所以象天地之相函也。諸圖之義,廣大高深,信非聖人不能造作。然當邵子之時,伊川程子則未之見,龜山楊氏見而未之信,惟明道程子,稍見其書而括以加倍之一言。然則當時知邵子者,明道一人而已。南渡之後,如林栗袁樞之徒,攻邵者尤眾,雖象山陸氏,亦以為先天圖非聖人作易本指。獨朱子與蔡氏,闡發表章,而邵學始顯明於世。五百年來,雖復有為異論者,而不能奪也。顧朱子之意,以為孔子之後,諸儒不能傳授,而使方外得之,故其流為丹竈小術,至康節然後返之於易道。今以《參同契》諸書觀之,其六卦月候,蓋即納甲之法。其十二辟卦主歲,蓋即卦氣之流,所為始於震復者,與先天偶同爾,似未足為先天傳受之據。惟揚雄作《太玄》,其法始於三方,重於九州,又重於二十七部,又重於八十一家,則與先天極儀象卦加倍之法相似也。流行之序,始於中羨從,中於更晬廓,終於減沈成,則與先天始復終乾,始姤終坤之序相似也。首用九九,策用六六,則與先天卦用八八,策用七七之數相似也。意者康節讀揚雄之書而心悟作易之本與,然非揚雄之時,易傳未泯,則雄亦無自而依倣之,故康節深服《太玄》,以為見天地之心,蓋其學所啓發得力處也。然白邵書既出,則《太玄》為僭經,為汨陰陽之敘,與邵書迥乎如蒼素之不相侔矣。觀明道程子之意,蓋以為康節能自得師,故於希夷之傳,揚雄之書,皆有取焉,而其純一不雜,汪洋浩大,則非揚陳之所能及也。故曰堯夫之數,似玄而不同。又曰:穆李皆得之希夷者,而其言與行事,概可見矣,堯夫特因其門戶而入者爾,程子之言至當。後之學者,欲考先天之傳,不可以不知。

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絜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橈萬物者莫疾乎風,燥萬物者莫熯乎火,說萬物者莫說乎澤,潤萬物者莫潤乎水,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風不相悖,山澤通氣,然後能變化,既成萬物也。

邵子曰:此一節明文王八卦也。

又曰:至哉文王之作易也,其得天地之用乎。故乾坤交而為泰,坎離交而為既濟也。乾生於子,坤生於午,坎終於寅,離終於申,以應天之時也。置乾於西北,退坤於西南,長子用事,而長女代母,坎離得位,而兌艮為耦,以應地之方也。王者之法(文王也),其盡於是矣。

此言文王改易伏羲卦圖之意也。蓋自乾南坤北而交,則乾北坤南面為泰矣。自離東坎西而交,則離西坎東而為既濟矣。乾坤之交者,自其所已成,而反其所由生也。故再變則乾退乎西北,坤退乎西南也。坎離之變者,東自上而西,西自下而東也。故乾坤既退,則離得乾位,而坎得坤位也。震用事者,發生於東方,巽代母者,長養於東南也。

【案】邵子言乾坤交而為泰者,釋先天變為後天之指也。先天之位,乾南坤北,今變為乾北坤南,故曰交。然邵子言乾生於子,坤生於午,今按圖考之,則乾在西方,乃亥而非子。坤在西南,乃未而非午。其故何也?曰:陽自靜以之動,故氣肇於子。然自亥月而已眹兆胚胎,故古人以亥為陽月,言天道於是始也。陰自動以之靜,故功著於午。然至未而後育養蕃庶,故古人以未為中央,言土德於是王也。亥字從草為荄,從木為核,皆眹兆胚胎之意。未從日為昧,言日於是始向昧谷,而萬物將西成也。樂律黃鐘子為天統,然自應鐘亥而陽氣已應於內,故曰應鐘。林鐘未為地統,故班固引「西南得朋」釋之,下至納甲星命淺術,亦以亥為天門,未為坤始,疑皆本於後天以為說也。若乃火雖始於東而盛於南,水雖始於西而盛於北,雷霆之氣,雖動於寅,而發聲於卯。膏澤之潤,雖暢於巳而收功於酉。風在西南則涼風也,成萬物者也。故《春秋傳》曰「風落山」。在東南則和風也,生萬物者也,故薰風之操,曰可以阜吾民之財。艮在西北則動極而静者也,故《大傳》曰「艮以止之」。在東北則静極復動者也,故《大傳》曰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凡此皆先天後天相為發明之妙,要之無非造化之所以流行而發育者。先儒有乾坤不用之說,考以孔子之言,則坤曰致役,曰致養,其為用莫大於是。至於乾曰戰,則又所以著剛健之體,有以克勝羣陰而主宰天命。八卦之用,皆其用也,夫豈不用者哉。此聖人精意,不可不表而出之者。

又曰:易者,一陰一陽之謂也。震兌始交者也,故當朝夕之位。坎離交之極者也,故當子午之位。巽艮不交而陰陽猶雜也,故當用中之偏。乾坤純陽純陰也,故當不用之位也。

又曰:兌離巽,得陽之多者也。艮坎震,得陰之多者也。是以為天地用也。乾極陽,坤極陰,是以不用也。

又曰:震兌橫而六卦縱,易之用也。

嘗考此圖而更為之說,曰:震東兌西者,陽主進,故以長為先而位子左。陰主退,故以少為貴而位乎右也。坎北者,進之中也。離南者,退之中也。男北而女南者,互藏其宅也。四者皆當四方之正位,而為用事之卦,然震兌始而坎離終,震兌輕而坎離重也。乾西北坤西南者,父母既老而退居不用之地也,然母親而父尊,故坤猶半用而乾全不用也。艮東北巽東南者,少男進之後而長女退之先,故亦皆不用也,然男未就傅,女將有行,故巽稍向用,而艮全未用也。四者皆居四隅不正之位,然居東者未用而居西者不復用也。故下文歷舉六子而不數乾坤,至其水火雷風山澤之相偶,則又用伏羲卦云。

【集說】

○ 邵子曰:乾統三男於東北,坤統三女於西南。

【案】邵子之言,可蔽圖之全義。《周易》坤、蹇、解,諸卦彖辭,皆出於此也。大抵先天則以東南為陽方,西北為陰方,故自陽儀而生之卦,皆居東南,自陰儀而生之卦,皆居西北也。後天則以北東為陽方,南西為陰方,故凡屬陽之卦,皆居東北,屬陰之卦,皆居西南也。然先天陽卦雖起於東,而其重之以敘卦氣,則所謂「復見天地心」者,仍以北方為始。後天陽卦雖起於北,而其播之以合歲序,則所謂「帝出乎震」者,仍以東方為先。蓋兩義原不可以偏廢,必也參而互之,則造化之妙,易理之精,可得而識矣。歲始於東,終於北,而西南在其間,後天圖意主乎陽以統陰,故自震而坎而艮者,以陽終始歲功也。自巽而離而兌者,以陰佐陽於中也。震陽生,故直春生之令,以始為始也。乾則以終為始,而莫得其端,乃《傳》所謂「大始」者也,所謂「不可為首者」也。兌陰成,故畢西成之事,陰功之終也。坤則致役以終事,而不居其成,乃《傳》所謂「作成」者也。所謂「无成而代有終」者也,是故陽居終始,而陰在中間,乃天地萬物之至理。如草木之種實,陽也;華葉,陰也。人類之父子,陽也;妻妾,陰也。始於植種,終於成實,而其間華葉盛焉,始於有父,終於有子,而其間嫡媵繁焉,實生於華,子生於母,此陰佐陽之驗。然而,實成則為來歲之種矣,子生則為他日之父矣,此又所謂以終為始者。而元陽之生生不已,其首尾端倪,真不可得而窺矣。謝氏良佐論一起於震,發生也。又曰:一起於乾,探本也。其有得於後天之精意者與。

乾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巽入也,坎陷也,離麗也,艮止也,兌說也。

程子曰:凡陽在下者動之象,在中者陷之象,在上止之象。陰在下者入之象,在中者麗之象,在上說之象。

乾為馬,坤為牛,震為龍,巽為雞,坎為豕,離為雉,艮為狗,兌為羊。

此遠取諸物之象。

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坎為耳,離為目,艮為手,兌為口。

此近取者身之象。

【集說】

○ 《朱子語類》云:伏羲畫八卦,只此數畫該盡天下萬物之理,學者於言上會得者淺,於象上會得者深。王輔嗣伊川皆不信象,伊川說象只似譬喻樣說。郭子和云,不獨是天地雷風水火山澤謂之象,只是卦畫便是象,亦說得好。鄭東卿專取象,如以鼎為鼎,革為爐,小過為飛鳥,亦有義理,但盡欲如此牽合傅會便疏脫,學者須先理會得正當道理,然後於此等零碎處收拾以相資益,不為無補。

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

今按:坤求於乾,得其初九而為震,故曰「一索而得男」。乾求於坤,得其初六而為巽,故曰「一索而得女」。坤再求而得乾之九二以為坎,故曰「再索而得男」。乾再求而得坤之六二以為離,故曰「再索而得女」。坤三求而得乾之九三以為艮,故曰「三索而得男」。乾三求而得坤之六三以為兌,故口「三索而得女」。

凡此數節,皆文王觀於已成之卦,而推其未明之象以為說,邵子所謂後天之學,入用之位者也。

【案】邵子既以「天地定位」一章為先天之易,因以「帝出乎震」以下為後天之易,先羲後文,其序既可信,而先天圖易簡渾涵,得畫卦自然之妙。後天圖精深切至,於《周易》義例合者為多,其理尤可信也。然後天所以改置先天之意,朱子之說頗略。其見於答袁樞書者,可以得先賢慎重之盛心矣。諸家以五行為說者,亦有條理,然今即八卦之象求之,則惟坎水離火巽木坤土,合於本象耳。金者乾之一象,而不足以盡乾也。蒼筤竹者震之一象,而不足以盡震也。艮山之為土,猶可假借,兌則絕無為金之義也。況易之為書,不言五行,而《說卦》解釋圖體,亦與五行生克邈不相涉,則疑文王之意不出乎此也。質以孔子之言,蓋不離乎八卦之德象而得。何則?以德言之,則震者動也,陽氣動則出,而萬物亦於是乎出也。巽者入也,制也,陽動則陰亦動矣。陰氣凝滯,陽能入而散之,則陰與陽齊而萬物亦於是乎齊也。離者明也,故曰相見。帝與物相見,而萬物亦於是乎相見也。坤者順也,故曰致役,又曰致養。自帝言之,坤則以順而效其勞。自萬物言之,坤則以順而厚其生也。兌者說也,帝之生意於是乎充,萬物之生意亦於是乎足也。乾者健也,故曰戰。陰功已成,則當斂其機而化其迹,惟天德之剛,故能制伏羣陰,使之退聽,而不已之命於是乎流行矣。坎有習險之義,故為勤勞之卦,習久則熟矣,故又為休勞之卦。帝生物之勤,既成而休。萬物之生,亦既成而息也。艮者止也,不止則不行,不息則不生。故不惟成終,而且成始也。以象言之,動陽氣而出之者莫如雷撓,陰氣而散之者莫如風,揚之以發其光燄者莫如火,滋之以足其精液者莫如澤。澤既足其精液矣,而至於枯落之後,則有源之水復潤其根。水既潤其本根矣,而至於生息之交,則艮德之厚又固其氣。凡此者,皆統於乾而具於坤。乾坤以德言之則健也順也,可與八卦並敘。以象言之,則天也地也,不可與六子分職也。是故以形體言謂之天,天地定位是也。以性情言謂之乾,乾君坤藏是也。以主宰言謂之帝,帝出乎震是也。以妙用言謂之神,神妙萬物是也。其實一天也。夫天專言之則道也,其實一太極也。以乾為主而流行為八卦之功用,此先天後天所以相為經緯,異而同,二而一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