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中】48. 井卦

Jack 發表於
版本狀態
已完成校對

 

  閱讀古書, 2, 3, 4, 5, 6, 7, 8, 9, 10, 11


 彖傳  象傳

  

48.   井卦  巽下坎上

【程傳】井序卦:「困乎上者必反下,故受之以井」。承上升而不已必困為言,謂上升不已而困,則必反於下也,物之在下者莫如井,井所以次困也。為卦坎上巽下。坎,水也。巽之象則木也,巽之義則入也。木,器之象,木入於水下而上乎水,汲井之象也。

井,改邑不改井,无喪无得,往來井井,汔至,亦未繘井,羸其瓶,凶。

【本義】井者,穴地出水之處,以巽木入乎坎水之下、而上出其水,故為井。改邑不改井,故无喪无得,而往者來者,皆井其井也。汔,幾也。繘,綆也。羸,敗也。汲井幾至,未盡綆而敗其瓶則凶也。其占為事仍舊无得,喪而又當敬勉,不可幾成而敗也。

【程傳】井之為物,常而不可改也。邑可改而之他,井不可遷也,故曰「改邑不改井」。汲之而不竭,存之而不盈,无喪无得也。至者皆得其用,往來井井也。无喪无得,其德也常。往來井井,其用也周。常也,周也,井之道也。汔,幾也。繘,綆也。井以濟用為功,幾至而未及用,亦與未下繘於井同也。君子之道貴乎有成,所以五穀不熟,不知荑稗。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猶為棄井。有濟物之用而未及物,猶无有也,羸敗其瓶而失之,其用喪矣,是以凶也。羸,毀敗也。

【集說】

○ 鄭氏康成曰:井以汲人,水無空竭,猶人君以政教養天下,惠澤無窮也。

○ 丘氏富國曰:改邑不改井,井之體也。无喪无得,井之德也。往來井井,井之用也。此三句言井之事。「汔至,亦未繘井」,未及於用也。羸其瓶,失其用也,此二句言汲井之事。

【案】「改邑不改井」句,解說多錯。文意蓋言所在之邑,其井皆無異製。如諸葛孔明行軍之處,千井齊甃者。以喻王道之行,國不異政,家不殊俗也。无喪无得,則言井無盈涸,以喻道之可久。往來井井,則言所及者多,以喻道之可大。此三句皆言井,在人事則王者養民之政是也。然井能澤物,而汲之者器。政能養民,而行之者人。無器則水之功不能上行,無人則王者之澤不能下究。故汔至以下,又以汲井之事言之。

初六,井泥不食,舊井无禽。

【本義】 井以陽剛為泉,上出為功。初六以陰居下,故為此象。蓋井不泉而泥,則人所不食,而禽鳥亦莫之顧也。

【程傳】井與鼎皆物也,就物以為義,六以陰柔居下,上無應援,无上水之象,不能濟物,乃井之不可食也。井之不可食,以泥汙也。在井之下,有泥之象。井之用,以其水之養人也,无水則舍置不用矣。井水之上,人獲其用,禽鳥亦就而求焉。舊廢之井,人既不食,水不復上,則禽鳥亦不復往矣,蓋无以濟物也。井本濟人之物,六以陰居下,无上水之象,故為不食。井之不食,以泥也。猶人當濟物之時,而才弱无援,不能及物,為時所舍也。

【集說】

○ 王氏弼曰:最在井底,上又無應,沈滯滓穢,故曰井泥不食也。井泥而不可食,則是久井不見渫治者也。久井不見渫治,禽所不嚮,而況人乎。

○ 蔡氏清曰:井以陽剛為泉,而初六則陰柔也,故為井泥,為舊井。井以上出為功,而初六則居下,故為不食,為无禽。

九二,井谷射鮒,甕敝漏。

【本義】九二剛中,有泉之象,然上无正應,下比初六,功不上行,故其象如此。

【程傳】二雖剛陽之才而居下,上无應而比於初,不上而下之象也。井之道,上行者也。澗谷之水,則旁出而就下。二居井而就下,失井之道,乃井而如谷也。井上出,則養人而濟物。今乃下就污泥,注於鮒而已。鮒,或以為蝦,或以為蟆,井泥中微物耳。射,注也,如谷之下流注於鮒也。甕敝漏,如甕之破漏也。陽剛之才,本可以養人濟物,而上无應援,故不能上而就下,是以无濟用之功。如水之在甕,本可為用,乃破敝而漏之,不為用也。井之初二无功,而不言悔咎,何也?曰失則有悔,過則為咎,无應援而不能成用,非悔咎乎?居二比初,豈非過乎?曰:處中非過也,不能上由无援,非以比初也。

【集說】

○ 張氏振淵曰:以井言,則為「井谷」之泉,僅下注於鮒。以汲井言,則為敝壞之甕,水反漏於下也。

【案】井谷者,井中出水之穴竅也。井能出水,則非泥井也。而其功僅足以射鮒者,上無汲引之人,如瓶甕之敝漏然,則不能自濟於人用也決矣。在卦則以井喻政,以汲之者,喻行政之人,在爻則下體以井喻材德之士,汲之者喻進用之君,上體以井喻德位之君,汲之者喻被澤之眾,三義相因而取喻不同。

九三,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王明,並受其福。

【本義】渫,不停污也。井渫不食而使人心惻,可用汲矣。王明則汲井以及物,而施者受者並受其福也。九三以陽居陽,在下之上,而未為時用,故其象占如此。

【程傳】三以陽剛居得其正,是有濟用之才者也。在井下之上,水之清潔可食者也。井以上為用,居下未得其用也。陽之性上,又志應上六,處剛而過中,汲汲於上進,乃有才用,而切於施為,未得其用,則如井之渫治,清潔而不見食,為心之惻怛也。三居井之時,剛而不中,故切於施為異乎。用之則行,舍之則藏者也。然明王用人,豈求備也,故王明則受福矣。三之才足以濟用,如井之清潔可用,汲而食也。若上有明王,則當用之而得其效。賢才見用,則己得行其道,君得享其功,下得被其澤,上下並受其福也。

【集說】

○ 蔡氏清曰:為我心惻,我指旁人,所謂行惻也,非謂九三自惻也。可用汲,帶連王明並受其福,皆惻之之辭也。

【案】不曰「明王」而曰「王明」,乃惻者祈禱之辭。言王若明,則吾儕並受其福矣。

六四,井甃,无咎。

【本義】以六居四,雖得其正,然陰柔不泉,則但能脩治而无及物之功,故其象為井甃,而占則无咎。占者能自脩治,則雖无及物之功,而亦可以无咎矣。

【程傳】四雖陰柔而處正,上承九五之君,才不足以廣施利物,亦可自守者也,故能脩治則得无咎。甃,砌累也,謂脩治也。四雖才弱不能廣濟物之功,脩治其事,不至於廢,可也。若不能脩治,廢其養人之功,則失井之道,其咎大矣。居高位而得剛陽中正之君,但能處正承上,不廢其事,亦可以免咎也。

【集說】

○ 丘氏富國曰:三在內卦,渫井內以致其潔。四在外卦,甃井外以禦其污,蓋不渫則污者不潔,不甃則潔者易污。

○ 來氏知德曰:六四陰柔得正,近九五之君,蓋脩治其井,以瀦蓄九五之寒泉者也。占者能脩治臣下之職,則可以因君而成井養之功,斯无咎矣。

九五,井冽寒泉食。

【本義】冽,潔也。陽剛中正,功及於物,故為此象。占者有其德,則契其象也。

【程傳】五以陽剛中正居尊位,其才其德,盡善盡美,井冽寒泉食也。冽,謂甘潔也,井泉以寒為美,甘潔之寒泉,可為人食也,於井道為至善也。然而不言吉者,井以上出為成功,未至於上,未及用也,故至上而後言元吉。

【集說】

○ 易氏祓曰:三與五皆泉之潔者,三居甃下,未汲之泉也,故曰不食。五出乎甃,已汲之泉也,故言食。

上六,井收勿幕,有孚元吉。

【本義】收,汲取也,晁氏云:收,鹿盧收繘者也,亦通。幕,蔽覆也。有孚,謂其出有源而不窮也。井以上出為功,而坎口不揜,故上六雖非陽剛,而其象如此。然占者應之,必有孚乃元吉也。

【程傳】井以上出為用,居井之上,井道之成也。收,汲取也。幕,蔽覆也。取而不蔽,其利无窮,井之施廣矣大矣。有孚,有常而不變也。博施而有常,大善之吉也。夫體井之用,博施而有常,非大人孰能。它卦之終,為極為變,唯井與鼎,終乃為成功,是以吉也。

【案】「勿幕」,謂取之無禁,所謂往來井井者也。有孚,謂有源不窮,所謂无喪无得者也。此爻得備卦之義者,巽乎水而上水,至此爻則上之極也。

【總論】

○ 李氏過曰:初井泥,二井谷,皆廢井也。三井渫,則渫初之泥。四井甃,則甃二之谷。既渫且甃,井道全矣。故五井冽而泉寒,上井收而勿幕,功始及物,而井道大成矣。

○ 丘氏富國曰:先儒以三陽為泉,三陰為井,陽實陰虛之象也。九二言井谷射鮒,九三言井渫不食,九五言井冽寒泉。曰射,曰渫,曰冽,非泉之象乎。初六言井泥不食,六四言井甃无咎,上六言井收勿幕。曰泥,曰甃,曰收,非井之象乎。以卦序而言,則二之射,始達之泉也。三之渫,已潔之泉也。五之冽,則可食之泉矣。初之泥,方掘之井也。四之甃,已脩之井也。上之收,則已汲之井矣。又以二爻為一例,則初二皆在井下,不見於用,故初為泥而二為谷。三四皆在井中,將見於用,故三為渫而四為甃。五上皆在井上,而已見於用矣,故五言食而上言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