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藏易探索2 --輯逸本《歸藏》與王家台秦簡

Jack 發表於

  

前文〈歸藏易探索1 --殷商之易或黃帝之易〉除了詳細說明歸藏易的一些相關古籍記載,也大致做出一個結論:周朝理應有周易之外的其他占筮法,而這些占筮法可能就是前朝的更古老占筮法。

有人認為歸藏是殷商之易,有人說是黃帝之易,這些都是無所憑據的說法,但照理來說與周朝時間上較近的殷商是比較有可能的。

將歸藏視為一種比周易更古老的占筮法是沒問題的,但是否有相對應的《歸藏》一書傳世,則是另一個問題。事實上目前並無任何確定的這本《歸藏》書傳世,甚至周朝時有無這樣一本書都還有爭議。

有人可能會對於我的說法提出抗議:明明有本名叫《歸藏》的古書傳世,你怎麼說沒有?

那我就要問你了:你知不知道張愛玲也寫了一本《易經》?

如果你現在要寫一本書,然後要把他取名叫《歸藏》沒有人管得著。但你如果說這本《歸藏》就是周朝太卜管的那本《歸藏》,那就不對了。

這裡要探討的傳世《歸藏》,其實就是類似這麼一回事。

這是一本輯逸的書

 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易類〕

 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輯本

世傳的所謂《歸藏》這本書,其實只是輯逸性質的書,其中以清朝馬國翰的最為有名。所以多數學者也是以馬國翰輯本為標準在談《歸藏》。其實,馬國翰輯逸中甚至連更古老的「連山」都有。

然後有學者認為近年出土的王家台秦簡和馬國翰的《歸藏》很像,所以認定王家台秦簡就是《歸藏》存在的證明,而且那就是《歸藏易》。

這個「錯覺」或者「誤會」的開始,要從最早一手見到這些竹簡並發表論文的王明欽等學者說起。當時他一口咬定王家台秦簡的易占類內容就是《歸藏》,然後也給那竹簡這個名稱,弄得很多即使要否認那是《歸藏》的學者,在寫論文時一定要用「王家台秦簡《歸藏》」來稱呼那竹簡,所以就造成早期一些學者寫文反對《歸藏》還得以《歸藏》來稱呼那些竹簡,還讓人有種在宣傳,「偽歸藏」的錯覺。

但實際去讀王明欽的說法,找不到確切的證據。唯一較具體的證據就是與馬國翰輯逸本《歸藏》某些卦名和內容有共通處,包括部份的所謂「卦辭」很近似,然後就宣告馬國翰《歸藏》並非偽書。換句話說,這等於宣告這真的是傳說中的《歸藏》。

我不知道這是什麼神邏輯。

王家台秦簡的易占內容和馬國翰輯逸的《歸藏》很像,這代表什麼?

馬國翰真的編纂出一本他認為書名是《歸藏》的失傳古書,除此之外,沒了!

不能擴大解釋為那本《歸藏》為真。秦簡若無法從考古資料本身提出《歸藏》的身份證明,問題還是無法證明馬國翰輯逸編纂成的那本所謂《歸藏》內容就是周室的《歸藏》。所以對於輯本《歸藏》是否為真,完全無法證明什麼。

什麼是輯逸?

如前所述,這本所謂傳世的《歸藏》是「輯逸」而來的。

所謂輯逸,以馬國翰《歸藏》為例,如前文所說,《歸藏》這本書在晉朝時突然出現了,但後來又消失不見。我們如何能夠得到這本《歸藏》的內容?當時讀過或擁有過這本《歸藏》的古人,在所寫的書裡會引用到它的內容,例如郭璞和干寶。馬國翰等人做的,就是把這些散置在一些古書中的引用文字一一找出並加以編輯。

所以關於輯本《歸藏》這本書的真假問題,時代又得推到晉朝,看看怎麼會突然出現《歸藏》這本書?當時郭璞、干寶等人見到的這本書到底是什麼?

當代一些學者,如郭沫若和李學勤等,認為這本書其實就是晉朝汲冢出土的《易繇陰陽卦》,據《晉書·束皙傳》所載:「《易繇陰陽卦》二篇,與《周易》略同,繇辭則異。」換句話說,這本從戰國魏襄王墓出土的古書可能被晉朝郭璞等人認為是《歸藏》,然後加以引用,到了清朝就被輯逸成所謂的《歸藏》。由於這本《易繇陰陽卦》還有輯本《歸藏》易的內容,大致上都是春秋戰國之際才出現的一些神話,所以許多學者認為是屬於這個時代之後的作品。

當然了,以上學者的見解也都只是一種「可能性」的論述,無法證明的確郭璞等人所引的《歸藏》就是《易繇陰陽卦》或諸如此類的汲冢竹書內容,例如也有學者認為裡面有些和《穆天子傳》頗像。

支持馬國翰輯逸本《歸藏》為真的學者當然也不在少數,但目前為止,所見的資料和論文,沒有可以證明那就是《歸藏》易的,有的都只是一些間接的、外圍資料的「可能性」論證。注意,我說是「論證」,還不是「證據」。

這類支持輯本《歸藏》為真,或認為王家台秦簡即《歸藏》的,論證再強大而有理,頂多都只能當做一種「可能性」的推理,差別只是論證差的可能只達到1%可能,強的可到30%或50%。我的意思當然不是說這種可能性是能夠如此量化的,只是在闡述那些間接論證的性質:都只是個比較可能,或比較不可能的論證,都不能做為「確定」,「拍板定案」的證據。這類論文,除了可看出作者對《歸藏》易「存在」的「信仰」有多堅定之外,事實上完全不能證明什麼。

就我個人觀點來說,馬國翰和秦簡《歸藏》怎麼看都不像是周室的《歸藏》,雖然我相信《歸藏》這本書可能曾經存在。

和我一樣持否定看法的學者不在少數,有興趣的讀者可自行去Google。這裡簡單舉兩篇常見的文章,例如李學勤的〈王家台簡《歸藏》小記〉(原載於《周易溯源》一書)、朱興國〈王家台秦墓竹簡《歸藏》全解〉就偏向認為這本《歸藏》是偽書。大致來說,二佬的證據算是相當簡明清楚的。

事實上馬國翰編纂的那本所謂《歸藏易》,看不出什麼具體的占筮法輪廓,比較像是古代有人雜拾一些與易占有關的典故編輯而成。

其次,這本《歸藏》的內容有濃厚的神話、傳奇故事性質。其文字都會表明,那都是上古夏啟、黃帝、穆天子...卜問過的故事,並經常以「昔者」來闡述,主角除了上古帝王還有些是神話人物。而像嫦娥奔月的神話,除卻偽《歸藏》之外,最早的記載就是漢代的《淮南子》,沒有更早的源頭。

再就學者對外提出的王家台秦簡一些內容來看(按:原簡內容一直沒對外公布),其卦象的表達方式與許多出土數字卦格式並不相類,這也是相當值得懷疑的。我所說的不相類,像我們都知道,《周易》筮法所得的卦有本卦與之卦,而像清華簡筮法也有本卦之卦,許多出土數字卦也都是兩卦一起出現。王家台秦簡易占類,則都是以單卦格式出現。

↓ 王家台秦簡易占竹簡部份內容,取自濮茅左著「楚竹書《周易》研究」一書。

王家台秦簡這些易卜文字還可歸納出一種特定的表達型式,例如:

[卦象]+昔者 + [古聖王名]+卜[所問問題]+(卜問的吉凶占斷)+枚占

例如,漸卦可能會這麼寫:

 漸曰:昔者殷王貞卜亓邦,尚毋有咎,而枚占巫咸,巫咸占之曰:「不吉。不漸於...」

漸卦說:以前殷王問卜他的邦國,希望不要有罪咎(災禍),然後枚占於巫咸,巫咸占解說:「不吉。....」

巫咸原是商朝重臣,位比伊尹。後來也變成了神話人物,有說他是堯舜時代掌筮法的,也有傳說他幫黃帝占筮過。據《史記》記載,商王太戊在位時,有次遇到宮廷內長出很大一叢的桑穀(今之構樹),一天內就長成一個大拱門,太戊認為這是不祥之兆而相當害怕,採用巫咸建議開始修德,後來桑穀果然就死了。而漸卦的「漸」字原本是河流的名稱,現今「逐漸」、「漸漸」諸如此類的意義其實來自「蔪」字。蔪原義為草相互包裹而叢生狀,似乎對應到了這裡講的殷王問卜於巫咸的典故。

這些內容表達方式有清楚的結構,的確有些像是「卦辭」,但使用易卦者應稱「筮」,為何這些典故都說是「卜」?而且似乎都是卜完之後再「枚占」於巫史。如果其「卜」字是對於「筮」的誤稱,那麼這些竹簡的文獻就大有問題,因為在先秦文獻裡,「卜」與「筮」的表達是相當精確而嚴明的,漢代之後則經常混淆不清。如果其「卜」字的確是卜而不是「筮」的誤稱,那麼這些資料中「卜」與「筮」與「枚占」之間的關聯又是一個有待研究的謎團。

假設這些枚占的典故都是真的上古流傳下來的實占故事,那麼諸如黃帝、蚩尤、殷王、夏啟等古帝所用的占筮法,理當不會是歸藏一種,當中至少也參雜例如,所謂的連山。

但所謂的連山與歸藏,也只是大致上可能在三皇五帝時代就已有某些異於周易的占筮法,至於這些占筮法具體而言叫什麼名稱,其具體使用到那些筮數,如何成卦,如何占解,是否真的只有連山和歸藏兩種?這些最基本的資料,目前為止是一無所知的。單從所網羅的古帝就可確認,這絕對是「雜占」的匯集,而且很可能像是一些稗官野史的占筮「故事」而已。就算裡面的部份占例使用到歸藏法,但究竟有那些?而歸藏法又是怎樣,我們還是一無所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