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以「三家分晉」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代的分野,所謂「三家分晉」是指韓、趙、魏三家將晉國一分為三,並分別為周天子封為諸侯國,韓、趙、魏也因此名為「三晉」。
本筮例故事的主角畢萬就是魏國的先祖,且三家分晉的故事也必需從他和晉獻公說起。
畢萬為周文王庶子畢公高的後裔,因此畢萬屬姬姓,因先祖封於畢地而以畢為氏。畢國原為小國,後來被西戎所滅。亡國之後畢萬只好投奔到晉國,晉獻公讓他做大夫。
投奔到晉國時畢萬為自己未來的可能發展問了一卦,得到屯之比,也就是屯卦初九爻變,爻辭為「磐桓,利居貞,利建侯」。辛廖解釋這卦認為大吉,為公侯之卦,子孫也將在晉國飛黃騰達。果然畢萬在晉國不但發展得相當好,其後世子孫也在晉國發達掘起,並建立了魏國,不但成為諸侯國,也躋身戰國之七雄。
畢萬發達的關鍵,是在晉獻公消滅耿、霍、魏三個小國的一場戰役之後,因為征伐有功,晉獻公將所得的魏地封給畢萬,並封為大夫。自此之後,其後世姓魏,並開始在晉國掘起而繁盛。《左傳》記載:
晉侯作二軍,公將上軍,大子申生將下軍。趙夙御戎,畢萬為右,以滅耿,滅霍,滅魏。還,為大子城曲沃。賜趙夙耿,賜畢萬魏,以為大夫。
畢萬孫子魏犨(魏武子)由於跟隨晉國公子重耳流亡十九年,重耳返國繼位為晉文公之後,魏犨理所當然繼承魏氏,並輔佐晉文公稱霸諸侯。至其第九世孫魏斯,則在三家分晉之後,魏與晉並列,正式被周天子封為諸侯國,魏斯則為魏文侯。
這個預測,記載在《左傳.閔公元年》:
初,畢萬筮仕於晉,遇屯之比。辛廖占之,曰:「吉,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震為土,車從馬,足居之,兄長之,母覆之,眾歸之。六體不易,合而能固,安而能殺,公侯之卦也。公侯之子孫,必復其始。」
首先我們先大致解說一下辛廖的解卦:
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
屯是堅固,比是進入,還有比這個更吉利的嗎?畢萬一定會繁榮昌盛的。
震為土,車從馬。足居之,兄長之;母覆之,眾歸之。
震變成土(初九爻變之後下卦震變成坤,坤為土),車跟隨於馬(「震為車」,這裡以坤為馬,初九爻變震成坤),腳步站的很穩(震為足),有兄長來幫助(震為長子),母親來保護(震上有互體坤卦覆之,坤也可能指爻變之後下體之坤),群眾都將歸於他(坤為眾)。
六體不易,合而能固,安而能殺,公侯之卦也。公侯之子孫,必復其始。
以上六個卦體不變,相合又很堅固(比合屯固),安定而又能夠殺戮,這是屬於公侯之卦。公侯的祖孫,必定能夠恢復其先祖開始的榮光!
這一個筮例中比較特殊的是,辛廖以「屯固比入,吉孰大焉,其必蕃昌」做為占斷,似乎在占斷上使用到了之卦(或稱變卦)也就是比卦。而後面的解說「合而能固」,杜預注「比合屯固」,似乎也是用到比卦。
學者可能會誤會,據此認為解卦時,對於事情吉凶的占斷,之卦(變卦)也要看。
但我們總觀春秋筮例,拿之卦來解卦的情況並不多,因此原本就可視為是例外,不能視為常例或標準範例。
事實上,除了這一筮例之外,還有「莊叔筮穆子」遇明夷之謙這個例子裡卜楚丘解卦說:「明夷之謙,明而未融,其當旦乎,故曰為子祀。日之謙,當鳥,故曰明夷于飛。」似乎也用到之卦(謙卦)。
但我們再仔細研究這兩個筮例,所謂的「用到之卦」,也僅止於用到,實際做為占斷者,只有本卦的爻辭。而本卦卦名卦象、之卦卦名卦象,以及上下二體的八卦,還有爻變之後的八卦,互體中的八卦,都只是在補充與豐富爻辭所決定的吉凶大方向。換句話說,辛廖並沒有拿比卦做為吉凶之占斷,只是就卦象中有比卦而借用到了比卦的意思。「屯固比入」也只是在強化他對於屯卦初九爻的判斷。就如卜楚丘說「明夷之謙,明而未融」、「日之謙當鳥」,都只是在豐富其對於明夷初九爻的占斷解釋。
有人或許會反對,認為這個筮例中,辛廖解卦時根本沒有利用到屯卦初九爻辭。
但這只是看表面而已,實際上辛廖只是沒有使用宣告性的語言清楚告訴你他是用屯初九爻辭解卦,但其整個占斷都是圍繞在「磐桓,利居貞,利建侯」上做文章的。這段爻辭翻譯作白話文就是:有磐石及大柱,根基及基礎非常穩固,宜於貞定,利於建立諸侯。只要比對他最後的占斷結論,還有再看看「屯固」(磐桓)、足居之(利居貞),還有「公侯之卦」(利建侯),就可清楚看出整個解卦都是圍繞在屯初九爻辭上。
至於辛廖所使用到的技法,除了取用了比卦卦義(屯固比入)之外,其取用的八卦有屯卦下體震卦。另也有可能同時用到了爻變和互卦,由於此卦互體中有坤,初九爻變之後下卦也是坤,所以辛廖所取的坤象,有些地方並不是很確定是取互體還是爻變,但「母覆之」一句似乎像是指互體中的坤卦覆於震上,但也可能指的是爻變之後的坤,因此是否使用到互體並不是很明確。
辛廖的取象,有些地方顯然與《說卦傳》不一致,但更符合易學的法則與經文。《說卦傳》以坤為牛,乾為馬,震為龍,辛廖則顯然以坤為馬,這也符合坤卦卦辭「利牝馬之貞」,以坤為馬。這和「莊叔筮穆子」筮例中卜楚丘「純離為牛」的取象法很像,《說卦傳》說離為雉,但卜楚丘是以離卦彖辭「畜牝牛吉」而取離象為牛。
至於「足居之,兄長之;母覆之,眾歸之」以震為足為長兄,坤為母為眾,則與《說卦傳》完全一致。
另一方面,同樣在《左傳.閔公元年》裡,在這段筮例之前,還有一段是卜官預測畢萬士途的典故。比較特殊的是,史官並不是用卜法,而是利用類似今天姓名學的方式:
卜偃曰:「畢萬之後必大。萬,盈數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賞,天啟之矣。天子曰兆民,諸侯曰萬民。今名之大,以從盈數,其必有眾。」
顯然,卜偃是在晉獻公將魏地封給畢萬之後所做的預測,他說:畢萬的後代必定會壯大。因為「萬」是盈滿之數,「魏」(通巍)就是大的代名辭。以這種態勢得到一開始的封賞,上天已經給予啟示了!天子就說「兆民」,諸候就說「萬民」。今天給他這麼大的名,隨著的還有盈滿的數,看來他一定會得到民眾的。
簡單說,卜偃預測畢萬子孫不但會在晉國壯大,同時以後還會被封為諸侯。
屯卦非凶卦
最後從這一筮例我們可以看出,坊間許多老師將屯卦視為所謂的「四大難卦」--並意味著這是凶卦,這種見解並不允當。
卦原本就沒有絕對的吉卦與凶卦,必需看事情,還有問卦者的心態。用諸如「四大難卦」將某些特定的卦直接界定為凶卦對初學者來說或許可以給予即時、廉價的簡單答案,迅速得到斷卦能力的虛假成就感,但對於理解卦義並沒有任何幫助。
屯卦坎在外,震在內,依我們的八卦二體解卦原則,坎真正的危險是在下位(內),當坎在外時,不但危險去其大半,而當我們不行動時,它反而是保護的天險,是有安全屏障作用的保護傘,何凶之有?而內雷動,則是藏動於內,通常代表的是俟機而動,所以對於事功,都不會是立即應驗,無法在短期內有任何功效,而必需經過長期的蘊釀。以此筮例來看,則足足好幾個世代之久。
由於屯之比的變爻在初九,因此我們再觀下爻卦象,震初九動成坤,為震行得土之象。爻辭又說,磐桓,利居貞,利建侯,已清楚表示非常適於在此安定下來發展,而且有封為諸侯之象。
有趣的是,在「孔成子立衛靈公」的筮例裡,一次兩卦,居然也都是屯卦,其中一卦是屯之屯,以屯卦辭「元亨利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占斷,另一卦則與此卦完全一樣,也是屯之比。而且這兩卦也都與「建侯」一事有關。
如果過去你對於屯卦還停留在這是四大難卦,是凶卦的看法,看了這幾個卦例之後,真的應該要重新修正一下了。
赞叹!
排版也好,写的也好,让人有看下去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