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爻問題

spencer 發表於
Forums

您好,

 

關於變爻,有很多的方法去找爻辭,可否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朱熹的方法加以整理及簡化如下:

  • 六爻都未變:以本卦卦辭為斷。
  • 一爻變,以本卦變爻為斷。
  • 二爻變,以本卦變爻的上爻為斷。變爻的下爻可做為參考。
  • 三爻變,以變卦的卦辭為斷;本卦卦辭可當參考。
  • 四爻變,以變卦不變的二爻中的下爻為斷,上爻可做為參考。
  • 五爻變,以變卦不變的那一爻為斷。

在南老的的易經雜說中也提到變爻的說法如下,

六爻安定的,以本卦卦辭斷之。 
  一爻動,以動爻之爻辭斷之。 
  兩爻動者,則取陰爻之爻辭以為斷,蓋以「陽主過去,陰主未來」故也。如天風姤卦,初六、九五兩爻皆動,則以初六爻斷之,九五爻為輔助之斷,「陽主過去,陰主未來」,其中大有學問。 
  所動的兩爻如果同是陽爻或陰爻,則取上動之爻斷之,如囗既濟卦,初九、九五兩爻皆動,則以九五爻的爻辭為斷。 
  三爻動者,以所動三爻的中間一爻之爻辭為斷,如囗卦,九二、九四、九五等三爻皆動,則取九四爻的爻辭為斷。 
  四爻動者,以下靜之爻辭斷之,如囗火水未濟卦,九二、六三、九四、六五四爻皆動,則以初六囗的爻辭斷之,如囗初六、六三、九四、六五等四爻皆動,則取九二爻的爻辭斷之。 
  五多動者,取靜爻的爻辭斷之。 
  六爻皆動的卦,如果是乾坤二卦,以「用九」、「用六」之辭斷之,如囗乾卦六爻皆動,則為群龍無首,吉。 六爻皆變,乾坤二卦時分別採用「用九」及「用六」;其餘六十二卦則以變卦為斷。

 

的確沒有一個標準。其中紛岐比你所舉的還嚴重。例如,程迥又有和你所舉的全都不一樣的解法。

但綜觀各種解法,個人認為朱熹的算是較為折中而可取的。

然而我所主張的斷法也並不是完全朱熹原意,而是放入了個人的一些見解而加以修改。

但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宋儒也是採諸戰國、春秋等零星的古斷例來推斷的。

所以重點在於你對於其中法則有怎樣的認識,然後認同怎樣的一套邏輯,行之亦覺得合理而好用。

易經是一套活的典籍,「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繫辭上),「不可為典要,唯變所適」(繫辭下)。

也因此,在學易的這條路上,我最不願講的就是諸如「你這麼解卦是錯的」,反而比較喜歡講「你這麼解不錯」。正因為每人所學所體悟都不不同,也都有自己的路徑,我想這是比較重要的。

老師您好,

想請問有時候會遇到暗動的狀況,請問那樣也算動爻嗎?例如有三個動爻+一個暗動,這樣要以四個變爻去解嗎?

另外想請問老師,解掛時,有需要參考原來的卦辭+變爻的卦辭作為整體事件的參考嗎?因為印象中好像看過有些人先以原卦掛意當作事件背景,再用變爻的爻辭當作事件推演... 不曉得這樣的解法準確度高嗎?

 

先謝謝老師了!

手邊剛好有《易經雜說》一書,對本篇內文講到斷卦部份進行一點補充。


六爻安定的,以本卦卦辭斷之。
一爻動,以動爻之爻辭斷之。
兩爻動者,則取陰爻之爻辭以為斷,蓋以「陽主過去,陰主未來」故也。如天風姤卦,初六、九五兩爻皆動,則以初六爻斷之,九五爻為輔助之斷,「陽主過去,陰主未來」,其中大有學問。
所動的兩爻如果同是陽爻或陰爻,則取上動之爻斷之,如既濟卦,初九、九五兩爻皆動,則以九五爻的爻辭為斷。
三爻動者,以所動三爻的中間一爻之爻辭為斷,如(乾)卦,九二、九四、九五等三爻皆動,則取九四爻的爻辭為斷。
四爻動者,以下靜之爻辭斷之,如火水未濟卦,九二、六三、九四、六五四爻皆動,則以初六爻的爻辭斷之,如(火水未繼卦)初六、六三、九四、六五等四爻皆動,則取九二爻的爻辭斷之。
五爻動者,取靜爻的爻辭斷之。
六爻皆動的卦,如果是乾坤二卦,以「用九」、「用六」之辭斷之,如乾卦六爻皆動,則為群龍無首,吉。
乾坤兩卦外其餘各卦,如果是六爻皆動,則以變(疑為「前」)卦的彖辭斷之,如天風姤卦六爻皆動,則以乾卦的彖辭斷之,因為姤卦是自乾卦變來,姤卦是在八宮卦的乾宮之中。

來源:《易經雜說》,老古出版社(台灣)2017年5月二版四十四刷,頁81~82。

關於六爻皆動時的斷卦方法,手邊有的書一段話裡面就出現兩種斷卦方法:

  1. 以變卦為斷
  2. 以〈分宮卦象次序〉檢索卦的來源後,以「前卦」的彖辭為斷

然依前後文意來看,應以「以前卦彖辭為斷」為南懷瑾先生的本意。
而前卦查詢則要依〈分宮卦象次序〉(點我)檢索卦的變向找出前卦彖辭為斷。

以上進行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