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泰卦

Jack 發表於
版本狀態
已完成校對

 

  閱讀古書,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 13, 14, 15, 16, 17


 乾下坤上

泰者通也,天地陰陽相交而和,萬物生成,故為泰。小人在外,君子在內,泰之象也。《序卦》「履而泰,然後安,故受之以泰」,所以次履,此正月之卦。 

 

泰,小往大來,吉,亨。

小謂陰,大謂陽,往來以內外之卦言,由內而之外曰往,自外而之內曰來。否泰二卦同體,文王相綜為一卦,故雜卦曰「否泰反其類也」,小往大來者,言否內卦之陰,往而居泰卦之外,外卦之陽,來而居泰卦之內也。

 

《彖》曰:泰,小往大來,吉,亨。則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內陽而外陰,內健而外順,內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長,小人道消也。

則是二字,直管至消也。天地以氣交,氣交而物通者,天地之泰也。上下以心交,心交而志同者,上下之泰也。陰陽以氣言,健順以德言,此二句,造化之小往大來也。君子小人以類言,此三句,人事之小往大來也。內外釋往來之義,陰陽健順,君子小人,釋大小之義。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財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后元后也,道就其體之自然而言,宜就其用之當然而言。財成者,因其全體而裁制使不過,如氣化流行,籠統相續,聖人則為之裁制,以分春夏秋冬之節;地勢廣邈,經緯交錯,聖人則為之裁制,以分東西南北之限,此裁成天地之道也。輔相者,隨其所宜而贊助其不及,如春生秋殺,此時運之自然,高黍下稻,亦地勢之所宜。聖人則輔相之,使當春而耕,當秋而斂,高者種黍,下者種下稻,此輔相天地之宜也。左右者,扶植之意,扶植以遂其生,俾其亦如天地之通泰也。陽左陰右,有此象,故曰左右。

 

初九,拔茅茹,以其彙,征吉。

變巽為陰木,草茅之象也。茹者根也,初在下,根之象也。彙者類也,與蝟字同,似豪豬而小,滿身毛刺,同類多,故以彙為類。拔茅茹以其彙者,言拔一茅,則其根茹牽連同類而起也。征者仕進之意。

當泰之時,三陽同體,有拔茅茹以其彙之象。占者同德牽連而往則吉矣。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志在外卦之君,故征吉。

 

九二,包荒,用馮河,不遐遺,朋亡,得尚于中行。(馮音憑)

包字詳見蒙卦。包荒者,包乎初也。初為草茅,荒穢之象也。因本卦小往大來,陽來乎下,故包初。馮河者,二變則中爻成坎水矣,河之象也。河水在前,乾健利涉大川,馮之象也。用馮河者,用馮河之勇往也。二居柔位,故教之以勇。二變與五隔河,若馮河而往,則能就乎五矣。二與初為邇,隔三四,與五為遐。不遐遺者,不遺乎五也。朋者初也,三同陽體,牽連而進,二居其中,朋之象也,故咸卦中爻成乾,四居乾之中,亦曰朋從。朋亡者,亡乎初而事五也。尚者,尚往而事五也。中行,指六五,六五小《象》曰中以行願是也。卦以上下交為泰,故以尚中行為辭。曰得尚者,慶幸之辭也。若惟知包乎荒,則必不能馮河而就五矣,必遐遺乎五矣,必不能亡朋矣。用馮河以下,聖人教占者之辭。陽來居內,不向乎外,有惟知包乎內卦之初,遐遺乎外卦君上之象,故聖人于初教之以征,于二教之以尚。舊註不識象,所以失此爻之旨。

當泰之時,陽來于下,不知有上,故九二有包初之象,然二五君臣同德,天下太平,賢人君子,正當觀國用賓之時,故聖人教占者用馮河之勇,以奮其必為之志,不可因邇而忘遠。若能忘其所邇之朋,得尚往于中行之君,以共濟其泰,則上下交而其志同,可以收光大之事業,而泰道成矣。故其象占如此。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曰包荒兼下三句而言也。孔子小象多是如此,捨相比溺愛之朋,而尚往以事中德之君,豈不光明正大。乾陽大之象也,變離光之象也。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復,艱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陂碑為反

陂,傾邪也。无平不陂,以上卦地形險夷之理言。無往不復,以下卦天氣往來之理言。艱者勞心焦思,不敢慢易之意。貞者謹守法度,不敢邪僻般樂之意。恤者憂也,孚者信也。勿恤其孚者,不憂此理之可信也。食者吞于口而不見也。福者福祿也,有福者,我自有之福也。食有福者,天祿永終之意。乾之三爻,乾乾惕若厲,艱貞无咎之象也。變兌為口,食之象也。

三當泰將極而否將來之時,聖人戒占者曰,居今泰之世者,承平既久,可謂平矣,無謂平而不彼也。陰往陽來,可謂往矣,無謂往而不復也。今三陽既盛,正將陂將復之時矣,故必艱貞而守正,庶可保泰而无咎。若或不憂此理之可信,不能艱貞以保之,是自食盡其所有之福祿矣,可畏之甚也。故戒占者以此。

 

《象》曰:无往不復,天地際也。

際者交際也。外卦地,內卦天,天地否泰之交會,正在九三六四之際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

此爻正是陰陽交泰。翩翩,飛貌,言三陰群飛而來也。小畜曰富者,乃陽爻也,此曰不富者,乃陰爻也。泰否相綜中爻巽,巽為市利三倍,富之象也。又為命令,戒之象也。言不待倚之以富,而其鄰從之者,甚于從富不待戒之以令,而其類信之者,速于命令也。從者從乎陽也,信者信乎陽也,言陰交泰乎陽也。陽欲交泰乎陰,故初曰征,二曰尚。陰欲交泰乎陽,故四曰不富以鄰。不戒以孚,言乃中心願乎陽也。五曰帝乙歸妹,言行願乎陽也。此四爻正陰陽交泰,所以說兩箇願字。彖辭,上下交而其志同,正在于此。若三與上雖正應,然陰陽之極,不成交泰矣。故三陽之極則曰无往不復,所以防城復于隍于其始。六陰之極則曰城復于隍,所以表无往不復于其終。二復字相應。

六四柔順得正,當泰之時,陰向乎內,已交泰乎陽矣。故有三陰翩翩,不富不戒之象。不言吉凶者,陰方向內,其勢雖微,然小人已來于內矣,固不可以言吉。然上有以祉元吉之君,上下交而其志同,未見世道之否,不可以言凶也。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實也。不戒以孚,中心願也。

皆失實者,陰虛陽實,陰往于外已久,三陰皆失其陽矣。今來與陽交泰,乃中心之至願也,故不戒而自孚。

 

六五,帝乙歸妹,以祉元吉。

中爻,三五為雷,二四為澤,有歸妹之象,故曰歸妹。因本卦陰陽交泰,陰居尊位,而陽反在下,故象以此也。帝乙,即高宗箕子之例。祉者福也,以祉者,以此得祉也,即泰道成也。

泰已成矣,陰陽交會,五以柔中,而下應二之剛中。上下交而其志同,故有王姬下嫁之象。蓋享太平之福祉而元吉者,占者如是,亦祉而元吉矣。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願也。

中者中德也,陰陽交泰,乃其所願,故二曰尚,五曰歸,一往一來之意也。二曰中行,五曰中行願,上下皆中正,所謂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四與陽心相孚契,故曰中心願。五下嫁于陽,則見諸行事矣,故曰行願。惟得行其願,則泰道成矣,所以元吉。

 

上六,城復于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

坤為土,變艮亦土,俱有離象。中虛外圍,城之象也。既變為艮,則為徑路,為門闕,為果蓏,城上有徑路,如門闕,又生草木,則城傾圯,不成其城矣,復于隍之象也。程子言「掘隍土,積累以成城,如治道,積累以成泰。及泰之終,將反于否,如城土傾圯復于隍」是也。此復字,正應无往不復復字。師者,興兵動眾,以平服之也。坤為眾,中爻為震,變爻象離,為戈兵,眾動戈兵,師之象也。與復上六同。中爻兌口,告之象也。兌綜巽,命之象也。自者,自近以及遠也。邑字,詳見謙卦。

上六當泰之終,承平既久,泰極而否,故有城復于隍之象。然當人心離散之時,若復用師以平服之,則勞民傷財,民益散亂,故戒占者,不可用師遠討,惟可自一邑親近之民播告之,漸及于遠,以諭其利害可也。此收拾人心之舉,雖亦正固,然不能保邦于未危之先,而罪己下詔于既危之後,亦可羞矣。故其占者如此。

 

《象》曰:城復于隍,其命亂也。

命,即可以寄百里之命。命字謂政令也。蓋泰極而否,雖天運之自然,亦人事之致,惟其命亂,所以復否。聖人于泰終而歸咎于人事,其戒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