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全解】17 隨卦

Jack 發表於

 

17    隨卦 澤雷隨

隨,元亨利貞,无咎。初九,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六二,係小子,失丈夫。六三,係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九四,隨有獲,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九五,孚于嘉,吉。上六,拘係之,乃從維之,王用亨于西山。

 卦辭  初九  六二  六三

 九四  九五  上六  彖傳注


【卦名】

今本:隨 帛書:隋 歸藏:規 上博簡:隓 清華簡:  海昏:

《說文》:「隨,從也。」隨即跟隨、追隨、隨從,《老子》「前後相隨」的隨。

帛本作「隋」,《說文》:「隋,裂肉也。从肉,从隓省。」隋原本為剩餘的碎肉,在祭祀完之後埋起來送給神明。《周禮》:「既祭,則藏其隋與其服。」鄭玄:「隋,尸所祭肺脊黍稷之屬,藏之以依神。」隋也是古代的祭祀名之一。另外古文中隋也可假借為隨,或是墮落的墮,橢圓的橢,或怠惰的惰。

上博簡作「隓」,《說文》:「敗城阜曰隓,从阜聲。」隓音灰,義同隳、墮,毀壞、墮落的意思。

甲骨文究竟是什麼字學者看法分歧,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收於(隓)字下。觀其形構,一邊為倒寫的人字或子字,寫成楷書為左阜右人,相當於队字,队即墜。葉玉森認為這是隊(墜),象人由阜顛下墜。董作賓認為是隨字,郭沫若釋為墮,唐蘭認為右手邊應作反人,因此是。于省吾認為是字,右邊左字增繁後變成隓。李孝定進一步認為隓與陊為同一字,《說文》:「陊,落也,从阜多聲。」

雖然學者對於這一字的見解不同,但所提出的字其音義皆大同小異,字義大致都是指墮落、墜落。由此看來,隨與隓、隊(墜)可能有共同的字源,一方面都有墜落之義,但也都各自發展出自己的各別字義,例如隨無論在先秦典籍或是現今的用法都做隨從的意思。而隊除了作墜外,像部隊、隊伍是引申為眾及行列的意思。至於隓字,段玉裁說:「小篆隓作,隷變作墮,俗作隳。用墮為崩落之義,用隳為傾壞之義,習非成是,積習難反也。」

《周易》中的隨卦除了傳統解釋為隨從、追隨之外,就卦象來說也的確有墜落的意思。上兌澤為毀折,下震為足,傷足、失足之象。甚至就卦義來說,隨卦往負面方向發展即是墮落、怠惰、毀壞,因此卦序繼之以蠱,蠱即敗壞,此即隓(隳)之字義。

隨字在古文中有時也可作「追」解釋,《集韻》:「古通追。」《離騷》「背繩墨以追曲」注:「追與隨通。」隨六三「隨有求得」及九四「隨有獲」也可解釋為追逐。高亨即持此看法:「《說文》:隨,從也。從人之後為隨,引申為逐之義。《廣雅.釋詁》:隨,逐也。隨有求得,謂追逐而有所求則得也。」

規、

馬國翰《玉函山房輯佚書》的《歸藏》中有幾個卦名自古就有爭議,例如《周易》的噬嗑與賁,隨與蠱對應的是什麼卦名,原本難有定論。隨著更多考古資料的出現,部份卦名也得到了解答。

王家台秦簡蠱卦作夜,原本《歸藏》相連的「夜」、「規」兩卦不知為《周易》何卦,黃宗炎、李過、馬國翰都有各自的說法,但都已確認為誤。秦簡既已確認「夜」就是蠱卦,那麼「規」就是隨。而清華簡的資料也得到進一步印證,其隨卦作,可能是覒的增繁。覒形近規,蠱卦作,從古從夜。

《說文》:「規,有法度也。從夫從見。」段注:「會意,丈夫所見也。」「女智莫如婦,男知莫如夫。《字統》曰:丈夫識用,必合規矩。故規從夫。」

就卦象來說,上兌為見(《雜卦傳》「兌見巽伏」),下震長男為夫,因此卦象即為夫見。又隨卦也是長男下於少女,少女隨從於長男之象,此亦符合夫見之義。

清華簡的應是覒字加上心的繁化,這類繁化的例子在出土竹簡中相當常見。《說文》:「覒,擇也,从見毛聲,讀若苗,莫袍切。」覒字就其音義來看與隨卦並無關聯,推測應該是與規形近之誤。

【卦義】

隨從、跟隨,追隨。

隨卦本義為隨從、追隨於人的意思。但隨亦可假借為追、墜、惰、隳,因此亦可解釋為追逐、失足、墮落。

卦象為內震動而外兌澤,動而悅,行動而喜悅。下為震為長男,上為兌為少女,長男下於少女,少女隨長男而婚合之象,若問婚姻大吉,夫唱婦隨。但隨亦有墜落之義,上兌為毀折,下震為足,有傷足、失足之象。

《繫辭》:「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此言上古先民因為隨卦的啟發,而利用牛馬順從的天性發明了馬車和牛車,讓車能夠承載更重,行得更遠。

《序卦》說「豫必有隨,故受之以隨」,卦序上隨卦是繼豫卦而來。豫為順以動,隨為動以悅,順動而能悅人者則人隨從之。

《雜卦》說「隨无故也,蠱則飭也」。《說文》:「故,使為之也」,「飭,致堅也」。天下無事就是隨;有事,努力整飭就是蠱。隨卦是不使為之,無為自然之義;蠱則是要努力強化,整頓,努力做為。《序卦》又說:「以喜隨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蠱。」《序卦》這段話有兩種解釋。一是討好並隨從於人一定是有事相求,所以接下來就是蠱,蠱就是有事。二是做為警惕之語,告戒君子莫落入隨之弊,若一味討好而隨從於人,那麼就成為墮落、隳敗,就會有事而腐敗成蠱。

隨卦之吉道在於「隨時」,因人所當追隨者莫大於天道自然,「隨時」即是隨順於天道,此即《彖》傳所說:「天下隨時,隨時之義大矣哉。」「時」是時間、時機,也是天道、自然的軌跡,隨時就是隨著天道之法則、自然的推移,是一種純樸而自然無為的境界。《象傳》說「君子以嚮晦入宴息」說明之。

就六爻的吉凶判斷上,爻與爻之間前後相隨的相互影響是更為重要的法則。初爻就時間來說是隨之始,無所追隨者。但就空間上來說,是隨之尾,與六二比鄰而不應,因此說「出門交有功」,意味必需脫離空間上的框架才能夠有可隨者。六二與六三為相連之象,可與六三共同承應九四,與九五雖相應但無前後相隨之義,因此六二「係小子,失丈夫」,係小子為繫六三之陰,失丈夫者失初九和九五之陽。六三則直接與九四比鄰而應,因此為「係丈夫」。

惠棟認為,隨卦三陰三陽,陰隨從於陽,因此陰爻皆稱「係」。《周易正義辨證》:「此卦三陰三陽,陰係于陽,故陰皆稱係。二係初,三係四,上係五,隨從之義,卦之所由名也。」惠棟之說,可參。

從上六「拘係之,乃從維之,王用亨于西山」來看,隨卦典故可能出自周文王(西伯)被囚於羑里的故事。《史記.周本紀》:

公季卒,子昌立,是為西伯。西伯曰文王,遵后稷、公劉之業,則古公、公季之法,篤仁,敬老,慈少。禮下賢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歸之。伯夷、叔齊在孤竹,聞西伯善養老,盍往歸之。太顛、閎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歸之。

西伯繼承祖父古公亶父遺志,遵循先祖后稷、公劉事業,也就是振興農業。后稷是周的始祖「弃」,也是中國史載最早的農業部長。《史記》:「弃為兒時…其游戲,好種樹麻、菽,麻、菽美。及為成人,遂好耕農,相地之宜,宜穀者稼穡焉,民皆法則之。帝堯聞之,舉弃為農師,天下得其利,有功。」由於弃擔任農師而讓天下因此得利,於是堯封弃於邰,號曰后稷。

同時西伯還承襲了古公亶父仁人愛民,敬老尊賢,禮賢下士的美德,因此天下賢士都歸順於他。這也引起了商紂的警覺,怕西伯的崛起將威脅到商的政權,為免後患而將西伯囚禁於羑里。西伯的謀士閎夭蒐羅了美女、駿馬,奇珍異寶,投商紂之所好而求得商紂釋放西伯。

不過二程認為,上六的「王用亨於西山」指的應該是太公(古公亶父)。

《左傳》襄公九年,穆姜即將囚禁入東宮時筮了一卦,得艮之隨,史官說是艮之隨,並以「隨其出也,君必速出」解釋這一卦。除了從卦辭「元亨利貞无咎」可推測,是從无咎而得到「隨其出也」的占斷之外,或可從西伯困於羑里的典故來看,因為文王囚於羑里的結局就是最後獲得釋放。

隨,元亨利貞,无咎。

  • 彖曰:隨,剛來而下柔,動而說,隨。大亨貞,无咎,而天下隨時,隨時之義大矣哉。
  • 象曰:澤中有雷,隨。君子以嚮晦入宴息。
  • 《繫辭》:「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蓋取諸隨。」
  • 《序卦》:豫必有隨,故受之以隨。以喜隨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蠱。
  • 《雜卦》:隨,无故也。蠱則飭也。
  • 《易之義》:隋之卦,相而能戒也。

【今解】

隨從,德善匯聚而宜於貞定,則可免於罪咎。

隨卦的元亨利貞,是做為无咎的條件。無咎者有咎者也,善補過方得無咎。

鄭玄:震,動也。兌,説也。內動之以徳,外説之以言,則天下之人咸慕其行,而隨從之,故謂之隨也。既見隨從,能長之以善,通其嘉禮,和之以義,幹之以正則功成而有福。若无此四徳,則有凶咎焉。

王弼:為隨而令大通利貞,得於時也,得時則天下隨之矣。隨之所施,唯在於時也。時異而不隨,否之道也,故隨時之義大矣哉!

孔穎達:隨而不正,則邪僻之道,必須利貞也。无咎者,有此四德,乃无咎。以茍相從,涉於朋黨,故必須四德乃无咎也。凡卦有四德者,或其卦當時之義,即有四德,如乾、坤、屯、臨、无妄,此五卦之時,即能四德備具。其隨卦以惡相隨,則不可也。有此四德乃无咎,无此四德則有咎也。與前五卦其義稍別。

【字義】

嚮晦入宴息:入夜即安寑。一到晚上就進入放鬆休息狀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意思。這是照著自然的節奏,過著樸素無為的生活。嚮通鄉或向,晦為暗、冥,引申為夜晚。嚮晦,入夜。宴,安。息,休息。宴息,安心休息。鄭玄:「晦,宴也,猶人君既夕之後入於宴寢而止息。」侯果:「坤為晦,乾之上九來入坤初,嚮晦者也。坤初升兌,兌為休息入宴者也。欲君民者,晦德息物,動悅黎庶,則萬方歸隨也。」隨是順從的意思,順從之大者莫過於順天道自然。

【筮例】

《左傳》襄公九年穆姜將入東宮問吉凶:

穆姜薨於東宮,始往而筮之,遇艮之八。史曰:「是謂艮之隨,隨其出也,君必速出。」姜曰:「亡!是於《周易》,曰:『隨,元亨利貞,無咎。元,體之長也。亨,嘉之會也。利,義之和也。貞,事之幹也。體仁足以長人,嘉德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幹事』。然故不可誣也。是以雖隨無咎,今我婦人而與於亂,固在下位,而有不仁,不可謂元;不靖國家,不可謂亨;作而害身,不可謂利;棄位而姣,不可謂貞。有四德者,隨而無咎,我皆無之,豈隨也哉。我則取惡,能無咎乎。必死於此,弗得出矣。」

穆姜是魯成公的母親,因為行為淫亂又干預朝政,與宣伯私通又設局想廢掉成公,因此成公將她軟禁到東宮至死而終身未出。就在即將進入東宮時她筮問了一卦,得到「艮之八」。

「艮之八」是艮卦中有一個筮數是八,其餘有多個筮數非六即九,亦即所謂的多爻變的卦例。但究竟是那一爻的筮數是八不得而知,史官補充說是「艮之隨」,即筮數八者為第二爻。依照朱熹等宋儒的方法,必需以之卦不變之爻來判斷,也就是隨卦六二。

但是史官並未以隨卦六二來解卦,「隨其出也,君必速出」是直接以隨卦的「無咎」來解讀,而穆姜自己的解釋也是直接採用隨卦卦辭「隨,元亨利貞,无咎」,她說:「有四德者,隨而無咎,我皆無之,豈隨也哉。我則取惡,能無咎乎。必死於此,弗得出矣。」穆姜認為,得隨卦若具備元亨利貞四德則能免於罪咎,而得以獲得釋放,我則不具備四種美德,作惡多端,怎麼可能沒有罪咎呢?因此必定死在東宮裡,終身無法出來。朱熹評說:「四德雖非本義,然其下云云,深得占法之意。」

杜預注說:「雜用連山、歸藏、周易。二易皆以七八為占,故言遇艮之八。」這裡說的「二易」指的是連山和歸藏,杜預說連山和歸藏以七八為占,因此認為這裡使用了這二易。這完全是武斷的臆測,史官與穆姜所談全部都是《周易》,周易以六九為占,六九很多時,則不用六九改用全卦卦象,因此此卦以隨卦為占。六九很多時則會用「八」來表達這種情況,像董因筮重耳返晉得「泰之八」、重耳親筮得晉國得「貞屯悔豫皆八」。

初九,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

象曰:官有渝,從正吉也;出門交有功,不失也。

【今解】

官員有變動,貞定則吉。出門與人相交,會有功。

此言官員有變動,當以不變應萬變,貞定則吉,不變者就是守住自己的立場。反之,若到處鑽營,試圖奉承可能的新長官,那麼可能弄巧成拙。

出門交有功,出門與人結交,寓指不在體制內去運作,走出框架,到外廣結善緣,則可以有收獲。

初九為震之主爻,震為變動,故曰「有渝」,渝即變。動則下爻成坤,全卦成萃,萃為聚,故曰「出門交有功」。

鄭玄:「震為大塗,又為日門,當春分,陰陽之所交也。是臣出君門,與四方賢人交,有成功之象也。昔舜慎徽五典,五典克從,納于百揆,百揆時序,賓于四門,四門穆穆,是其義也。」

【字義】

官有渝,貞吉:官為一件事情的主管,或者是指官員。有渝,有變。官有渝,為官場多變,或是官員命令有變。貞吉者,以不變應萬變,不變的是守正、守靜、貞定,不違背自己的立場。隨道之吉在於隨時而變,順其自然,官有渝原本會讓人無所適從,但只要守靜以待,時間自會解決一切問題。「官有渝」帛書本作「官或諭」,則意思為官員(主管)可能會有交待,有指示。高亨認為,官有渝為館舍毀壞:「《說文》:館舍也。官之初義正為舍,故从宀在 上,則官即古館字明矣。…周易此官字正用其初義,蜀才作館,用後造字。渝墮敗也(說見訟卦)。官有渝謂館舍有毀圮也。」孔穎達以人心之主宰解釋「官」,後儒多從之,並以大公無私來詮釋整爻。孔穎達:「心所主謂之官。渝,變也。初九無應,無所偏係,可隨則隨,是所執之志能渝變也。惟正是從,故貞吉也。所隨不以私,見善則往隨之,以此出門,交獲其功。」

六二,係小子,失丈夫。

象曰:係小子,弗兼與也。

【今解】

綁住了小輩,卻跑走了尊貴的丈夫。

比喻無法兩面兼顧,顧此失彼,所得者小,所失者大。《象》曰:「係小子,弗兼與也。」無法兩面兼得之義。

六二與九五之君相應,但在「隨」卦裡爻與爻之間的關係卻以前後相隨為優先。六二雖然當位,但以柔乘剛,為逆為凶,與六三為同類相牽,因此為係小子(陰為小),而六二原本應當相應於九五,追隨於九五之君,但隨卦的情勢只讓它與六三同類相牽而失去了與九五的關係,所以說「失丈夫」。又六二動則下卦成兌,兌為損失,故曰「失丈夫」。

易象中若陰陽比鄰,則有順逆之象。若是同類比鄰,如陰與陰,陽與陽,則為牽連之象。如小畜九二曰「牽復」,泰初九與否初六「拔茅茹,以其彙」描繪拔茅草時根根相連而起,也是取三陽爻及三陰爻相連之象。

【字義】

係小子,失丈夫:言顧此失彼。係,同繫,相對於「失」,繫有「得」的意思。小子,小輩,輩份或身份較卑微者。丈夫,《子夏易傳》作「丈人」,為輩份或身份較尊貴者。「係小子,失丈夫」字面意思是綁住了小輩,但卻讓丈夫給逃走了。引申為無法兩面兼顧,所失者大,所得者小。後來許多注解則將小子、丈夫理解為小人與大人(君子),係則理解為隨,跟隨,並解釋為追隨小人,捨棄君子。隨卦典故出自文王囚於羑里,因此爻辭中有拘繫及釋放人犯的情節。又隨有追逐之意,依六爻爻辭來看,「係小子失丈夫」及「係丈夫失小子」也有可能是講追逐拘繫俘虜或人犯的情節。

六三,係丈夫,失小子。隨有求得,利居貞。

象曰:係丈夫,志舍下也。

【今解】

綁住了尊貴的丈夫,跑走了小輩。追逐求取而有所獲得,利於處正。

追到正確的方向而有所獲得,利於守正不變動。比喻雖然兩面無法兼得,但選擇正確的一邊,收獲豐盛,而抓到了丈夫。

隨卦爻與爻之間以前後相隨的關係為優先,六三緊隨六二之後,與六二同為陰並不相應,而與外卦的上六也同樣不相應,此為「失小子」。緊隨六三之後的為九四,六三承載九四為順為吉,此為係丈夫。象曰:「係丈夫,志舍下也。」因為六三捨棄與下面陰爻而不與其攜手相連,因此能夠得到上面之陽爻。

六三動,下卦由震成離,互體由巽變乾。離為擒獲之義,故「隨有求得」。巽為繩,乾為丈夫,因此係丈夫。

【字義】

係丈夫,失小子:原意為綁住了丈夫,卻跑走了小子。或有易學家解釋為追隨大人(君子),放棄了小人。詳見「係小子,失丈夫」的解釋。

隨有求得:此處的隨應取「追逐」之義,追逐而有獲得。上海博物館戰國楚竹書作「隓求又得」,轉譯為今文就是「隨求有得」,隨即追,隨求有得即追求有得。

利居貞:傳統解釋作宜於處正。居為處,貞為正。另一解釋為有利於關於居住之事的卜問,凡問居住之事為吉。貞為卜問的意思。《說文》:「貞,卜問也。」

九四,隨有獲,貞凶。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象曰:隨有獲,其義凶也;有孚在道,明功也。

【今解】

追逐將有斬獲,貞定則凶。很顯然的有俘虜在路上,怎會有罪咎?

意指當追逐,追逐則會有斬獲,不會有罪咎。反之,若不追逐,貞定而原地不動則凶。隨為追逐的意思,孚為俘虜。

或者解釋為隨從有所收獲,堅定為凶。有誠信,走的是大道,若能明哲不居功,有何罪咎?

君子有人追隨、獲得人心,若堅定而行將因此遭凶。這是因為九四處近臣之位,下得民心則上得君王之猜忌而引來殺機。但若能夠明哲保身,歸功於上,將可免於罪咎。「有孚在道,以明」乃是告戒之辭,依此而行乃可免於罪咎。

【字義】

隨有獲:隨為追逐,獲為捕獲俘虜。隨有獲,追逐而捕獲俘虜。另也可解釋為隨從有所收獲。隨有獲言兩陰爻隨從於九四,九四有隨從之收獲,得到追隨者。九四處近臣之位,下面有兩個陰爻承載,為眾人隨從而得民之象。但四也是近君多憂多凶之位,九四為陽不能承載九五,與九五之君不相應。上與君不相得,又下有自己的追隨者,因此被九五之君所猜忌,所以「貞凶」。九四爻居靜不動則上體為兌為毀折,此為貞凶。但若動則上體成坎,為坎陷為入獄。

有孚在道以明:傳統解釋,有孚為有誠信。在道,遵循大道,走的是正道。以明,用明,明為聰明、智慧之義,以明,運用聰明、智慧,引申為明哲保身。言君子以誠信之心應對,行事合於正道,以此明哲則可以保身而不會有罪咎。另一解釋以孚為俘,有孚在道,有俘虜在大馬路上。孚的字源有二,一是上從爪下從一圓像卵,為孵的本字,古人認為卵孵破殼準時而可信,後引申為信。二是上從爫,下從子,手抓小子,為俘的本字。隨卦卦義亦可解釋為追逐之義,而觀六爻爻辭,所追逐者顯然是俘虜,因此有「係小子失丈夫」、「係丈夫失小子」及「拘係之」等情節的描繪。

九五,孚于嘉,吉。

象曰:孚于嘉吉,位正中也。

【今解】

信於美善則吉。

象曰:「孚于嘉吉,位正中也。」此言所謂信於善則吉,是因為九五陽剛中正當位,所應六二陰柔亦當位。

另也可解釋為有俘虜於嘉禮,吉。

【字義】

孚于嘉:信於美善,所相信者為美為善。朱熹:「陽剛中正,下應中正,是信于善也。」嘉為美善,信於美善,意謂九五與六二相應,兩者皆中正而當位,嘉善之象。孚也可作俘,俘虜的意思。嘉為嘉禮,《周禮》「以嘉禮親萬民」。嘉禮主要是與「飲食男女」相關的禮儀,具體來說包括飲食、婚冠、賓射、饗燕、脤膰、賀慶。嘉禮的「嘉」取其親善之義,凡此六禮,都有與民親善的意思。

上六,拘係之,乃從維之,王用亨于西山。

象曰:拘係之,上窮也。

【今解】

將他抓來囚禁,然後再將他釋放。大王在西山舉行享祀。

此爻典故講的可能是西伯(周文王)被商紂拘禁再釋放的故事。西伯囚於羑里,在被釋放之後舉行饗宴以感謝各方幫助,或舉行祭祀以謝神明。亨通享,饗宴或祭祀的意思。

【字義】

拘係之,乃從維之:這段爻辭歷代注解觀點相當岐異,但絕大多數都把「拘係」解釋為拘執,就是把人拘留並係綁,而維解釋作拘係或維係,《詩.白駒》:「縶之維之。」毛傳:「維,繫也。」維繫人心,經營人心是較好的解釋。「從」亦可解釋作「縱」,為釋放的意思,指紂王釋放了西伯。高亨則認為,「維」字實為「遺」,「乃從維之」就是「乃縱遺之」,也就是釋放的意思。另帛本作「枸系之,乃從之」,上博簡則作「係而敂之,從乃之」,學者多以為纗之假借,纗音義與維同。但也可能借為巂,「巂」音義同「規」,《禮記.曲禮》「立視五巂」注:「巂猶規也,謂輪轉之度。」這或許可說明為何《歸藏》隨卦作「規」,規為規範的意思,拘係之後從而規範之,或者釋放之後從而規範之。但「巂」或許假借為「歸」,「乃縱歸之」就是將其釋放回去。

王用亨于西山文王在西山饗宴賓客,或祭祀謝天。亨通享。享為享祀、祭祀。也可通饗,饗宴的意思。王,就典故來說指周文王,但用於占筮中亦可泛指周王。升卦六四作「王用亨于岐山」,西山亦即岐山,也是文王祖父古公亶父建立周之重要基業的地方,因此周王以此為祭祀天地山川之處。朱熹:「亨,亦當作祭享之享,自周而言,岐山在西,凡筮祭山川者得之。」帛本作「王用芳于西山」,帛書中「享」皆作「芳」,與「元亨」的亨有別。上博簡的「亨」作「卿」,而此句作「王用亯于西山」,亯即享。「用享」在《周易》中還有多例,如大有九三「公用亨于天子」《左傳》引作「公用享於天子」,益六二「王用享于帝」、損「二簋可用享」、困九二「利用享祀」。古文中原本亨與享是可共用的,但五經中兩字用法仍有分別。亨作烹飪、熟食的意思,《周易》則另作嘉會(美善的聚會)。享字在古經典中多解釋作享祀,如《詩經》中常有「以享以祀」。但享古文中也通饗、鄉、卿、亯,其原義都是聚餐、饗宴的意思,引申而成敬獻食物給神明亦為享(亯),即享祀。《左傳》僖公二十五年晉文公筮問是否該出兵救周襄王,得大有之睽,引大有九三爻辭:「吉,遇公用享于天子之卦也。戰克而王饗,吉孰大焉?」此即以享為饗,饗宴的意思。這裡的「王」除了可能指周文王,另有一看法認為應是文王祖父古公亶父,如程頤與朱震。程頤:「昔者太王用此道,亨王業于西山。太王避狄之難,去豳來岐,豳人老稚扶攜以隨之如歸市,蓋其人心之隨,固結如此,用此故能亨盛其王業於西山。西山,岐山也。周之王業,蓋興於此。」朱震:「昔周之太王用此爻以亨於西山,杖策而去,隨之者如歸市,非得民之隨,豈能使已窮而更隨?」

【彖傳注】

隨,剛來而下柔,動而說,隨。大亨貞,无咎,而天下隨時,隨時之義大矣哉。

剛來而下柔:以初九主爻解釋隨卦。隨卦是否卦卦變而來,否卦上九至初,初六至上,而成隨。剛來而下柔,指否卦上九下降成隨卦初九,下於六二與六三兩個柔爻。王弼注解以震為剛,兌為柔,震下兌上為剛來下柔:「震剛而兌柔也,以剛下柔,動而之說,乃得隨也。」孔穎達從之:「震處兌下,是剛來下柔,震動而兌說。」觀整本《彖傳》,應是以陽爻為剛,陰爻為柔,而不是以陽卦為剛,陰卦為柔。巽「柔皆順乎剛」及兌「剛中而柔外」可為證,因兩卦上下體都無陽剛之卦,剛柔只能以陽爻與陰爻來解釋。來知德除了以震為剛、巽為柔,另還以錯綜言剛來而下柔,隨蠱同體,震乃蠱卦而來,蠱是隨卦而來,反對兩卦相生,互為父母,成雞生蛋蛋生雞的循環,六十四卦與乾坤父母無所關聯。且如巽兌的彖傳例可知,以錯綜及八卦卦象無法解釋「柔皆順乎剛」、「剛中而柔外」,持以上兩論的易學家在巽兌兩卦都不得不轉向改為以剛為陽,柔為陰。漢易學家則多以卦變解釋剛來下柔,程頤與朱熹從之。如虞翻:「否乾上來之坤初,故剛來而下柔。」蜀才:「此本否卦。剛自上來居初,柔自初而升上,則內動而外悅,是動而悅隨也。相隨而大亨无咎。」

動而說,隨:以上下二體卦義解釋隨卦卦義。

大亨貞,无咎:經文「元亨利貞」,但《彖傳》只解釋「大亨貞」,缺一利字,與屯卦同。此或有訛誤。《釋文》:「大亨貞,本又作大亨利貞。」

而天下隨時:朱熹依王肅認為「天下隨時」當作「天下隨之」。《本義》:「王肅本時作之,今當從之。釋卦辭,言能如是,則天下之所從也。」此擴大詮釋隨之卦義,能大亨貞而无咎,則天下將隨從之。

隨時之義大矣哉:朱熹:「王肅本時字在之字下,今當從之。」依朱熹,此句當作「隨之時義大矣哉」。

 

Jack 站長,您好!

按司馬遷《史記 ‧ 周本紀》:「西伯曰文王,太顛、閎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歸之。此後,崇侯虎才因此譖西伯於殷紂曰:「西伯積善累德,諸侯皆向之,將不利於帝。」帝紂便聽從了崇侯虎之讒言,乃囚西伯於羑里。而後才有「閎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驪戎之文馬,有熊九駟,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費仲而獻之紂。」

 

晚輩向站長問好!

“六二,係小子,失丈夫。”之小子與丈夫各謂誰?

意見比較多,分別羅列如下:

 第一種意見認為:小子指初九,丈夫指九五。從此說的最多,主要有:

 1、周易正義曰:小子謂初九也,丈夫謂九五也。初九處卑,故稱小子。五居尊位,故稱丈夫。六二既是陰柔,不能獨立所處,必近係屬初九,故雲「係小子」。既屬初九,則不得往應於五,故雲「失丈夫」也。

 2、周易本義曰:初陽在下而近,五陽正應而遠,二陰柔不能自守以須正應,故其象如此,凶吝可知,不假言矣。

 3、伊川易傳曰:二應五而比初,隨先於近,柔不能固守,故為之戒雲:若係小子,則失丈夫也。初陽在下,小子也;五正應在上,丈夫也。二若志係於初,則失九五之正應,是失丈夫也。係小子而失丈夫,舍正應而從不正,其咎大矣。二有中正之德,非必至如是也,在隨之時,當為之戒也。

 4、陳夢雷《周易淺述》:初陽在下而近,以在下有小子象。五陽正應而遠,以君位有丈夫象。二與五正應,宜得所隨矣。然當隨之時,以陰爻陰位爲過於柔。不能自守以待正應,而近係于初,有係小子失丈夫之象。人隨我爲隨,我隨人爲係。曰失,惜之也。

 第二種意見認為:小子指六三,丈夫指初九。從此說的有:

 1、來知德《周易集註》:中爻巽為繩,係之象也。陰爻稱小子,陽爻稱丈夫,陽大陰小之意。小子者三也,丈夫者初也。六二中正,當隨之時,義當隨乎其三,然三不正,初得正,故有係小子失丈夫之象,不言凶咎者,二中正所隨之時,不能兼與也。

 2、俞琰《周易集說》:小子指六三之柔爻,丈夫指初九之剛爻。陰性善係,弗能兼與,係上則失下,故曰係小子失丈夫。

 第三種意見認為:小子指九四,丈夫指初九。從此說的有:

 1、朱震《漢上易傳》:四艮為少男,有乾父坤母,小子也;初震為長男,有巽婦,夫也。隨利於正,初九正也,九四不正也,二與四同功,以情言之,柔必隨剛,陰必隨陽,初九、九四皆陽剛也,其能兼與之乎?四雖在上,不正也,初雖在己之下,正也。六二係情於四,比初不專,雖與之相比,而情不親,雖有中正之德,而所隨非其人,其失在於不能權輕重也。故曰係小子,失丈夫,弗兼與也。臨事擇義於六二、六三見之。

 

2、尚秉和承朱震說,認為:初至四正覆皆艮。亦皆震。震為夫。艮為小子。六二近初陽。故係初失四。曰係小子失丈夫。三承四陽。故係四失初。曰係丈夫失小子。至其所以失之故。仍陰遇陰則塞之定例。二陰為三陰所阻。故失四。三陰為二陰所隔。故失初。下震亦艮。上艮亦震。體同也。不分也。卦象來往反復。卦辭亦來往反復。

    另外,尚還順便批駁了一番第四種意見,即虞翻的說法。“而虞翻以五為小子。謂兌為少。故曰小子。夫兌為少女。焉得為小子。艮為小子。見於易。見於孟氏逸象。見於易林者尤多。未有以兌為小子者也。虞不知覆震為丈夫。謂四為丈夫。而以大過九二之老夫為例。豈知大過九二之老夫。乃謂對象震。非謂本象巽。虞已誤解。而復持其誤解以解隨。不愈誤哉。”

 第四種,小子是九四,丈夫為九五。

從此說的相對較少,主要為虞翻。他認為:應在巽。巽爲繩,故稱係。小子謂五,兌爲少,故曰小子。丈夫謂四,體大過老夫,故稱丈夫。承四隔三,故失丈夫。三至上,有大過象,故與老婦、士夫同義。體鹹象,夫死大過,故每有欲嫁之義也。

 站長認為:“六二與六三為相連之象,可與六三共同承應九四,但與相鄰的初九比鄰不應,與九五雖相應但無前後相隨之關聯,因此六二「係小子,失丈夫」,係小子為繫六三之陰,失丈夫者失初九和九五之陽。”其後的闡述為“六二與九五之君相應,但在「隨」卦裡爻與爻之間的關係卻以前後相隨為優先。六二雖然當位,但以柔乘剛,為逆為凶,與六三為同類相牽,因此為係小子(陰為小),而六二原本應當相應於九五,追隨於九五之君,但隨卦的情勢只讓它與六三同類相牽而失去了與九五的關係,所以說「失丈夫」。又六二動則下卦成兌,兌為損失,故曰「失丈夫」。”可能比較傾向於第一種意見,但也沒有否定第二種意見,屬於兼收並蓄。

 個人比較贊同站長說的,“就六爻的吉凶判斷上,爻與爻之間前後相隨的相互影響是更為重要的法則。”因此,在隨卦這一卦裡,就六二而言,初九與六三屬於前後相隨的兩爻,更應該符合丈夫與小子的角色定位。所以認為可能第二種意見還是要相對更合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