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释通卷十八上

peanut 發表於

卷十八上已输入完成 请查收。

最近要准备毕业论文,时间较紧,暂时就不领新的章节了。

关于本书的内容,是不是主要讲象数变化的?我录入的章节,很多地方看不大明白。往往讲到某一卦的某个字或某句话的时候,是通过与这一卦有某种联系的另一卦的语句字词来解释。这会不会显得有点牵强附会。

以下,正文。

 

易释通卷十八 雕菰楼易学之三

江都焦循学

乾 离为乾卦 乾行也 噬乾胏 噬乾肉

循按说卦传 乾健也 象传云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行而不息 乃谓之健 乃谓之乾二先行之坤五 乾下成离为同人 故传于说卦赞云 离为乾卦 明乾二之坤五下成离也 亦坎二之离五 上成乾也 又于同人赞云乾行也 明乾成同人为天行也 二行而四从之成家人 坤则成屯 家人上之屯三 则成两既济而终于日 终于日则息 非天行也  在屯必反而为鼎 乾

 

二行于坤五 乾行也 鼎二行于五 亦乾行也 鼎二行于五 是由反而复 反复其道则乾而又乾 乾而又乾则天行不已 传云行事也 又云与时偕行 乾成家人不复有乾 而鼎二之五成遁 遁上又为乾 故乾乾也 蹇通睽亦同 鼎二之五为井二之噬嗑五之比例鼎二不之五而四之初即井二不之噬嗑五而噬嗑四之井初噬嗑成颐 井成需 需不可与颐通而通于晋 则需二之晋五 晋上乃成乾 六五噬乾肉 谓井二之噬嗑五成无妄 上乾也 九四噬乾胏 谓井成需通晋成否 上乾也 肉取义于柔 释名肉柔也 胏取义于积

 

晋五噬嗑五皆柔中 其成乾也皆由柔中而为刚中则皆噬乾肉 而九四以胏别之 正以胏之为积也 小畜上九传云德积载也 谓其成需而通晋也 大有九二传云积中不败也 大有比相错即需晋 大有二之五为需二之晋五之比例也 积即晋详见后 又于系辞传特引噬嗑上九爻辞赞之云 山不急不足以成名 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又云恶积而不可掩  连用三积字以赞胏字 井二之噬嗑五则恶不积而噬乾肉 井二不之噬嗑五而噬嗑四之井初 则恶积井成需而通晋 恶积而尚能改 故为噬乾胏 噬肉噬胏 而仍不失为天

 

行故皆云乾 乾 健也 释名健 建也 能有所建为也 屯豫两彖辞皆云利建侯 屯利建侯即指鼎二之五 是乾而又乾之建也 豫为小畜之旁通 乾二不之坤五而四之坤初 不成同人而成小畜 非乾行也 乃小畜通豫而小畜二之豫五 仍无异于乾二之坤五 屯通鼎 乾而又乾 小畜通豫 不乾改而为乾 其为利建侯同 此示人当位失道同一变通也 乾成小畜犹鼎成大畜 即犹井成小畜 小畜二之豫五 为大畜通萃而二之五之比例 即为需通晋而二之晋五之比例 噬乾肉之乾 与利建侯之建相发明 噬乾胏之乾与豫利建侯

 

之建相发明 而说卦传于震赞云 其于稼也为反生 即申之云 其究为健反生 指家人通解 解上震观通大壮 大壮上震 大壮通观 即小畜通豫之比例而小畜二之豫五 即解二之五之比例 豫成咸则所谓其究也 豫成咸互乾为建侯 是知其究为健 由上反生申言之 所以赞豫之利建侯也

循按说卦传 坤 顺也 彖传云 至哉乾元 万物资生 乃顺承天 又云 柔顺利贞 君子攸行 先迷失道 后顺得常 坤道其顺乎 承天而时行 以顺赞坤 以承天时行

 

四字 发明顺字 然则惟承天而时行乃所以为顺 何为时行 变通是也 何为承天 天者乾也 乾之通坤 或当或不当 坤皆承而变通之 是之谓顺 乾通坤而当 则成屯成蹇 坤承之 不以屯三之家人上 蹇初之革四 而屯通鼎 蹇通睽 则不致以亢而穷也 是时行也 乾通坤而不当 则成谦成复 坤承之 不以谦初之夬四复三之小畜上 而谦通履复通姤 则不致以害而穷也 是时行也 何以见之 初六履霜坚冰至 谓乾上之坤三成谦 谦变通于履也 传则赞之云 驯致其道 驯即顺也 文言传则明指之云盖言顺也 六四括

 

囊无咎无誉 谓乾四之坤初成复 复变通于姤也 传则赞之云慎不害也 慎与顺通 与咸六二传顺不害同 复姤相错位升无妄 传于升赞云君子以顺德赞升 正赞复也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谓坤成屯 通于鼎也 传于此比九五赞之云 舍逆取顺失前禽也 又赞于大有云 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大有二之五为乾二之坤五之比例 比初应之成屯 即坤成屯也 由元而亨 是为休命 若屯三仍之家人上则前禽不失 有休命而不能顺矣 故以失前禽为取顺 失前禽则舍而变通于鼎 是*比而扬善也 是

 

顺天休命也  扬皆更代 义详见前 然屯之通鼎 仍以乾行为主 必鼎二之五 而后三之鼎上为贞 是为柔顺利贞 故彖云先迷后得主 传则赞之云 后顺得常 盖坤成既济而贞 俾亢穷而不能悔 非顺也 俾乘马而不能光 亦非顺也 坤之所以为顺 传赞之已极详明 凡彖传所言顺 多指卦之上下有坤 惟兑革并称顺乎天而应乎人 巽称柔皆顺乎刚 旅称柔得中乎外而顺乎刚 卦上下皆无坤 盖兑成革犹乾成革 巽成蹇犹坤成蹇 蹇通睽相错为旅节 旅之顺乎刚 即巽之顺乎刚 旅传明指出外字 外谓

 

睽也 坤不以蹇初之革四为顺而以蹇通睽为顺 西北丧朋 与屯通鼎同一利牝马之贞也 屯三既不之家人上 而通于鼎家人自变而与解通 蹇初既不之革四 而通于睽 革自变而与蒙通 家人革之变通乾之变通也 而亦为坤之顺屯蹇之变通 坤之变通也 而仍从乎二五 则正为乾之健 故健与顺相资 非健无以见顺 非顺无以助其健 正以变通为顺 乃知专己非健 而执一非顺也 于是蒙六五传云 童蒙之吉 顺以巽也 蒙二不之五而革四之蒙初 是先迷也故传云 勿用取女行不顺也 蒙成益犹

 

坤成屯也 以通于恒为顺 故传云 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革上六传亦云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 此皆革通蒙之顺也 于是家人传云 六二之吉  顺以巽也 富家大吉 顺在位也 解二不之五而四之初成临 与归妹四之渐初同 斯时之临 又以舍家人而通遁为顺 故渐传云利御寇 顺相保也 或得其*顺以巽也 临九二传云咸临吉无不利 未顺命也 言解成临未顺 乃变通而更为之命也 解四之初成临 为丰四之涣初之比例 故涣传云 初六之吉 顺也 明夷传云六二之吉 顺以则也 中孚通小过犹临通遁也 此皆言家人

 

通解之顺也 凡初四三上从二五而行为应视其当不当而变通以消息之为顺 寒往暑来而四时顺布 故屯三之家人上 有刚而无柔不可为顺 父前子后 而五品顺叙 故屯三之鼎上 以卑而越尊 亦不可为顺屯成既济谓之贞 而不得谓之顺 故利而贞乃顺 荀子修身篇云 以善和人者谓之顺 以 不善和人者谓之谀 又臣道篇云从命而利君谓之顺 从命而不利君谓之谄 此坤之所为顺矣 鼎成大畜 犹解成临 亦犹睽蒙成损 故损通咸则顺不害 大畜通萃则顺天命 屯大畜相错为需颐 需通晋则顺以听颐六

 

五传云 顺以从上 与革上六传同 亦谓成益通恒 成益以通恒为顺 未成益以通大过为顺 不待言矣

循按序卦传云 屯者盈也 又云 屯者物之始生也 彖传云 刚柔始交而难生 有云雷雨之动满盈 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 屯之义为草木之初生 而传则兼明雨义 一乾二之坤五而初四应之 乾成家人 坤成屯 是屯之由赢而成者也  一随四之蛊初 大有四之比初 随比成屯 蛊大有成大畜 是屯之由难而成者也 故传既赞以盈 又赞以难 无论盈与盈皆宜变通于

 

鼎而以鼎二之五为始生 鼎二之五则刚柔始交 刚柔始交 则由难而成者生矣 故云难生 由难而成者 以始交而生 由盈而成者 亦始交而生 故传申言之云 雷雨之动满盈 谓盈也 天造草昧 谓难也 宜建侯而不宁 谓盈与难 皆宜变通于鼎也 凡卦皆有盈与难两端 传于屯首发其例 而全易不外乎是 屯通于纯 毛诗白茅纯…… 纯犹厚也 鼎二之五而后上之屯三则厚 若鼎二不之五而上先之屯三 即为坎二不之离五而离上之坎三之比例 亦即乾二不之坤五而上之坤三之比例 谦轻则不厚矣 惟鼎成咸 犹解成 

 

咸解成咸则萃 萃 聚也 聚故盈  聚而盈故厚 亦聚而盈故宜不宁 屯又通于* …… *为上之三之名 三上从二五  则*无* 三上先二五  则*困于株木 屯犹*也 从乎鼎五 则厚矣 聚矣 即同于纯 先乎鼎五则难矣 文言传云 刚健中正 纯粹精也 纯即屯 粹即萃 解二之五为萃 而后家人之上萃三 即犹鼎二之五而后鼎上之屯三 故屯之训亦为聚 而萃之训为醇 醇亦纯也 纯粹而后精 精者静也 谓成既济而不动 纯粹而后精 是屯通鼎家人通解 而后乾坤乃成既济也

 

蒙 以蒙大难

循按乾坤下次以屯蒙 乾元亨 成屯 亦成革 利贞  则屯变通于鼎 革变通于蒙 举屯蒙两卦而元亨利贞备矣 序卦传云 物生必蒙 蒙者蒙也 物之*也 郑康成云 齐人谓萌为蒙 改革于彼 则蒙芽于此 是蒙通于萌 幼*则暗弱 是蒙又为蒙昧之蒙 蒙而得所养 则为童蒙吉 蒙而失所养 则为困蒙吝 童以*也 困以其蒙也 一名而兼两义焉 明夷传云 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 文王以之 内难而能正其纸 箕子以之说者多传会商之事 而蒙大难一语 或训为遭

 

或指为蔽 以文王当九三 而于所以称蒙者 莫有了义 经传中有一象*合一卦者 皆非泛设 况显示以卦名乎 然其精微简奥诚不易明 苦思既久 既得内难箕子之义 而蒙字之义乃悟得之 明夷一卦 或由姤上之复三 即贲上之困 三 复贲成明夷 姤困成大过 此与颐上之三同 或由履四之谦初 即丰四之涣初 谦丰成明夷 履涣成中孚 此与小过四之初通 中孚明夷相错成家人 家人内也 故称内难 中孚变通于小过 犹明夷变通于讼  故云能正其志 箕子以之 箕子即其子和之之其子 明此谦丰所成之

 

明夷其通于讼也 犹中孚之通小过也 大过明夷相错位革 此明夷与大过相系 故云大难 难指明夷 大指大过 既相错为革 则明夷之变通于讼 即革之变通于蒙 故云蒙大难 蒙以相错言 与内难指家人同箕子与小过贯 与大难与大过贯同 盖大过明夷为升革之错升通无妄 革通蒙 合之即大过通颐 明夷通讼 经于革颐并云居贞吉 传于革称顺以从君 于颐称顺以从上 于讼称从上吉 经或跃在渊指革通蒙传既明赞之以乾道乃革 于讼称入于渊 蒙之养即颐之养正 则明夷之蒙难 即蒙之童蒙 其相比例

 

脉络**可寻 至明至确 蒙杂而著 物相杂为文 文王二字 亦因蒙而假借 真以为论文王论箕子 讵知经传之妙乎 革传言汤武革命 所以赞武人之武指成革 说易宜如是 不得疑为穿凿也。

需 繻有衣袽 贲其须 归妹以须 濡其首 濡其尾 若濡 贲如濡如

循按彖传云 需 须也 何以名需 乾成需 坤成明夷  以需二之明夷五成两既济 则无所待 故欲其有所须 不即成两既济也 说文 絮  *緼也 易曰 需有衣须袽即絮字 襦说文训缯采色 读若易曰 襦有衣 一引作

 

繻 一引作需 许氏兼采众说 当时说易者 尚知繻即需之假借 故说文需繻并见 此易义之精微可因此靠捡者 易之取象 多用六书假借 需待之需 可借为繻帛之繻 又可借为濡湿之濡 其义为面毛之须 即可转为须女之须 繻濡之为需 犹趾之为止 祀之为已 传以其易明不必赞 而特以须赞需 则归妹贲之须即取于需也 而繻濡之为需 不待言矣 未济二之五为需二之晋五之比例 故云繻有衣袽 贲通困 困成需 在困为困于酒食 在贲则贲其须 贲其须 即贲其需也 贲六二贲其需须 九三即承云 贲如濡如永贞

 

吉 谓需二之晋五 需成既济也 既济未济皆云濡其首濡其尾 乾为首 首必指乾 泰既济相错为需 濡其首 即需其首也 何为濡其尾 尾即虎尾遁尾之尾 乾上之坤三成夬谦 在谦为虎尾 谦夬相错为咸泰 泰二不之五 而咸四之初成既济 其相错为需  与濡其首同 但濡其首 谓恒成泰益成既济 濡其尾谓损成泰咸成既济 为既济泰同 为相错成需同 而损成泰咸成既济 多此咸泰 一层 故变首而言尾 其濡之为需则一也 咸泰既为夬谦之相错 咸四之初 正为夬四之谦初之比例 夬九三若濡有愠无咎 夬成需 需

 

通晋 需二之晋五 即是未济二之五 为繻有衣袽 在需二之晋五 则为有愠 愠之为怒 犹緼之为* 有愠与衣* 互相发明 剥上之三为尾 夬四又之剥初成需 此若濡有愠之濡 即濡其尾之濡也 困四之初为未济四之初之比例 贲上又之困三成需 即损上之三之比例 此贲如濡如之濡 亦濡其尾之濡也 贲之濡 但比例损成泰 而不见咸成既济 夬之濡 但比例咸成既济 而不见损成泰 合之以明未济小狐汔济之濡其尾 而繻濡之为需 又何疑矣

 

循按说者执凶终之文 多以讼为恶名 乃读诸爻之辞 四爻皆吉 一爻无眚而九五则直云讼元吉 单举卦名而以为元吉者 他卦无之也 解者遂以九五为听讼之主 王弼云为讼之主断枉直 然经文止有一讼字 不得增为听讼 且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 何遽然以元吉许之 此疑蓄之数十年 乃得其义 讼为明夷之变通 明夷五失其位 其初三以卑蔑尊 以下陵上 此鲁公居乾候卫侯奔郲之时也 斯时欲复其位而平其难非以兵争 即以言争 以言争则讼是也 讼与明夷孚二之明夷五则明夷之伤复 所以讼则元吉 讼而

 

复则不必以兵争之 故九二九四两爻 皆云不克讼不克上不之三也 二以讼而归固病已迎还之日 亦房州复辟之年 则丙吉之奏曾孙 仁杰之定太子 非元吉而何 耿育冤讼陈汤 曹*坐讼党人弃市 皆义所宜讼 而特以相等之人为之讼耳 至于君主而人臣之讼 则是自下讼上 向非艰难冥晦 何以有此 故云患至掇也患谓忧患 掇与*通 汉书王嘉传掇去宋宏师古曰掇读若*削也 削去其名也 明夷剥削轻蔑之至 故云患至掇 谓忧思至于削蔑岂犹晏安观望之时 所以自下讼上耳 所以讼不可成者 戒其盈也 讼则吉 而终则凶也 徒以寻常

 

争讼说之 何以元吉哉 淮南泰族训讼繆胸中 高诱注云 讼 容也 是讼与容通 旅成明夷无所容 明夷通讼则有所容 又以推广而通者

师 利行师 利用行师 勿用师 用行师 大克相遇

循按彖传序卦传以众赞师杂卦传以忧赞师 众谓其当位上下应也 忧谓其不当位 上下不应也 何以众为当位 二先之五而同人四应之 为出以律 为长子帅师 为开国承家 其成屯又通于鼎 而后成既济 为王三锡命 为利执言 传云 能以众正 谓此也 何以

 

忧为不当位 二不之五而同人上之师三成升 则与尸凶 同人四又之师初成泰 则否藏凶是也 明乎此而诸卦之言师 可得而知亦 同人上之师三成升 是为大师克 师成升则宜变通于无妄 是为相遇 何以明之 姤者遇也 升无妄相错即复姤 升通无妄而升二之五 即姤二之复五之比例 故相遇 若升不通无妄仍系与同人之成革 则二之五为弟子与尸矣 抑升二不之五而无妄上之三 则为垢二不之复五而姤上之复三之比例 复上六所谓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也 云终有大败 则姤四亦之初成

 

需 即无妄四亦之升初 升成泰 即是同人上之师三而四又之师初也泰 泰二之五两既济 即需二之明夷五成两既济 终有大败上 係以用行师三字 明复成明夷而终 即师成泰而终也 惟师成泰而终 则有大败 故泰上六云 勿用师 自邑告命 谓不可以师所成之泰 係既济而终 宜变通于否而自邑告命也 惟勿用师 即勿用复所行之师 故于勿用师之上 加城复于隍四字 明指出复字 以示引申钩贯之例 泰之勿用师 贯于复之用行师 而复之用行师 贯于同人之大师克相遇 脉络所通 不爽豪末者也 然则豫

 

彖称利行师何也 小畜通豫 犹复通姤 复行师所以大败者 姤二不先之复五也 姤二先之复五则相遇矣 然后姤上之复三 姤成咸 复成既济 则利行师矣 小畜二之豫五上而后上之豫三 豫成咸 小畜成既济 与复成既济姤成咸同 彖于豫言利行师 原用以为复姤之比例 即为升无妄之比例 而简奥不易明 故爻辞于复反言以明之 又于同人明以指之 于泰指以贯之 而豫之利行师 指师成升而变通于无妄 乃明矣 然则谦上六称利用行师 何也 谦履相错为临 遁临为同人之师初 所云称其墉者也 师成临犹

 

成升也 则通无妄为利 临则通遁为利 升通无妄同于复通姤 故以复之用行师 发明师之成升 临通遁同于谦通履 故以谦之利用行师 发明师之成临且临二之五 犹姤二之复五也 姤成遁临成屯 与屯通鼎鼎二之五同 屯通鼎鼎二之五 所谓利建侯也 豫彖于利行师之上 係以利建侯 固以豫之成咸 同于鼎之成咸 而实以姤之成遁 同于临之成屯 为行师作融贯 爻辞**明之 既明乎爻辞诸言师之脉络 益叹彖辞之简而该神而妙也 然非爻辞莫能知也 惟爻辞详备 故传不多赞

 

比 遇其妣

循按彖传云 比吉也 比辅也 言比则吉也 比何以吉 以比之为辅也 既成比 宜以大有二之五为主 而初为之辅 比不得自为主也 小过六二遇其妣 妣即晋之王母 在晋成否 上乾为王 下坤为母 故云王母 而需晋相错为大有比于小过变王母而称妣 明谓需通晋如大有同比也

小畜 大畜 畜臣妾 畜牝牛 畜众 

循按畜同于蓄 有所畜 不*之义也 乾四之坤初成复小畜 小畜二之复五 上从之成两既济 无所蓄矣

 

惟变通于豫 豫五柔称小 是蓄在小而小者蓄也 大有四之比初成屯大畜 大畜而之五 而上从之 成两既济 无所蓄矣 惟变通于萃 大畜成既济 萃成咸 则有所蓄 所蓄在萃 萃五刚称大 是蓄在大而大者蓄也 即此两名观之 而易可明矣 畜这聚也 一成既济 一成咸 则有所聚而不乱矣 蓄者容也 养也 已失道而变通以容之养之也 离畜牝牛 谓成家人而通于解 解二之五成萃 与大畜二之五同 亦与小畜二之豫五同 萃下坤为牛 自解成萃 犹自豫成萃 豫小解亦小 故为牝 成咸则畜牝牛 畜牝 则畜者小也 畜牛

 

则亦大畜之童牛也 此一畜字 兼大畜小畜而明之者也 遁九三 *遁有疾厉 畜臣妾吉 係遁与临相係也 有疾厉 四不之初也 畜臣谓临二之五 畜妾谓上之临三 临成既济而遁成咸 故云畜与大畜互相发明 何也 大畜者 大有四之比初 亦鼎四之初 鼎成大畜必通于萃 而畜在萃 若鼎四不之初而二之五为遁 则不必变于萃 而第以上之屯三 鼎自成咸而畜矣 不言于鼎而言于遁者 遁通于临 临者 解二不之五而四之初也 家人通解  解成萃 乃畜牝牛 今成临则无所畜矣 临变通于遁 畜臣妾乃不异畜牝牛也

 

传于师赞云 君子以容民畜众 容民即临之容保民畜众即遁之畜臣妾

履 履霜坚冰至 履错然 跛能履眇能视 非礼弗履 

循按履者礼也 乾上之坤三 无礼极矣 何也 二五之尊未行 三上之卑陵越也 变通于履 无礼改而有礼 无礼则轻 有礼则谦 系辞传云 谦以制礼谓旁通于履也 于是坤初六首明其义云 履霜坚冰至 霜谓乾上之坤三成谦 谦同于履 故云履霜 坎二之离五 犹乾二之坤五 坎二不之离五而离四之坎初成节 节

感謝貢獻,會盡快將他整理好。

焦循的最大特色是運用旁通以及比例在解釋卦象,並用了很多「假借」。

所謂旁通,是以兩個陰陽相反的卦做陰陽的交換。交換原則,讓不當位的爻(當位就是陽在陽位,陰在陰位)改變位置以取得當位。原則:「凡爻之已定者不動,其未定者,在本卦初與四易,二與五易,三與上易。本卦無可易,則旁通於他卦,亦初通於四,二通於五,三通於上。」通常來說,吉道有:二五先行,初四、三上從之;可以變通(沒有變成既濟定就是可以變通)。反之為凶道:二五不先行,既濟定(不能變通)。

可參考易圖略

不過焦循易相當瑣碎,穿鑿艱澀,削足適履。在整理他的兩本書之後,其實挺後悔的,覺得這實在應當是在易學史上消失的書,不知為何還能流傳到現在。

如果不当位的爻有应,就在本卦中交换,如果不能在本卦中实现,因为旁通卦与本卦阴阳相反,必然可以通过与旁通卦交换从而实现当位。最终交换结果是两个既济卦,所有爻都当位。文中屡次出现两既济原来是这个意思。

二五不当位时才有二五先行为吉道。若二五当位且初四三上有不当位为凶道,是这样么?

将相互变通的爻的爻辞中的相同的字硬生生联系起来,确实有穿凿之嫌。

另,旁通图第一中,与巽卦的错误对应,震卦上之巽三也有误,应为三之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