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一陰一陽之謂道

Jack 發表於
版本狀態
已完成校對

 

  閱讀古書, 2, 3, 4, 5, 6, 7, 8

貢獻者:Jane


 

一陰一陽之謂道。

理乘氣機以出入,一陰一陽。氣之散殊,即太極之理各足而富有者也。氣之迭運,即太極之理流行而日新者也,故謂之道。

 

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見音現,知音智

繼是接續不息之意,《書》言帝降,《中庸》言天命。氣之方行,正所降所命之時,人物之所公共之者也。此指人物未生,造化流行上言之。蓋靜之終,動之始,靜極復動則貞,而又繼之以元,元乃善之長,此繼之者所以善也。以其天命之本體,不雜于形氣之私,故曰善。成,是凝成有主之意,氣以成形,而理亦賦焉,乃人物所各足之者也。因物物各得其太極無妄之理,不相假借,故曰性。見,發見也。仁者知者即君子。

此一陰一陽之道,若以天人賦受之界言之,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此所以謂之道也。雖曰善,曰性,然具于人身,渾然一理,無聲無臭,不可以名狀,惟仁者發見于惻隱,則謂之仁,知者發見于是非,則謂之知。而後所謂善性者,方有名狀也。故百姓雖與君子同具此善性之理,但為形氣所拘,物欲所蔽,而知君子仁知之道者鮮矣。

 

顯諸仁,藏諸用,鼓萬物而不與聖人同憂,盛德大業至矣哉!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

仁者造化之心,用者造化之功。仁本在內者也,如春夏之生長萬物,是顯諸仁。用本在外者也,如秋冬之收斂萬物,是藏諸用。春夏是顯秋冬所藏之仁,秋冬是藏春夏所顯之用。仁曰顯,用曰藏,互言之也。不憂者,乾以易知,坤以簡能,無心而成化,有何所憂。富有者,無物不有,而無一毫之虧欠。日新者,無時不然,而無一毫之間斷。天地以生物為德,以成物為業。

此一陰一陽之道,若以天地言之,自其氣之噓也,則自內而外,顯諸其仁。自其氣之吸也,則自外而內,藏諸其用。然天地無心而成化,雖鼓萬物出入之機,而不與聖人同憂,此所以盛德大業不可復加也。富有日新,乃德業之實,此一陰一陽之道,在天地者也。

 

生生之謂易,成象之謂乾,效法之謂坤,極數知來之謂占,通變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

效法者承天時行,惟效法之而已。極數者,方卜筮之時,究極其陰陽七八九六之數,觀其所值何卦,所值何爻,以斷天下之疑,故曰占。通變者,既卜筮之後,詳通其陰陽老少之變,吉則趨之,凶則避之,以定天下之業,故曰事。以其理之當然而言曰道,以其道之不測而言謂之神,非道外有神也。

此一陰一陽之道,若以易論之,陽生陰,陰生陽,消息盈虛,始終代謝,其變無窮。此則一陰一陽之道在易書,易之所由名者此也。聖人作易之初,不過此陰陽二畫。然乾本陽,而名為乾者,以其健而成象,故謂之乾。坤本陰,而名為坤者,以其順而效法,故謂之坤。此則一陰一陽之道在卦者也。故究極此一陰一陽之數以知來,則謂之占,詳通其一陰一陽之變以行事,則謂之事,此則一陰一陽之道在卜筮者也。若其兩在不測,則謂之神,蓋此一陰一陽之道,其見之于人,則謂之仁知,見之于天地,則謂之德業,見之于易,則謂之乾坤占事,人皆得而測之。惟言陽矣,而陽之中未常無陰,言陰矣,而陰之中未常無陽,兩在不測,則非天下之至神,不能與于此矣,故又以神贊之。

 

右第五章

此章言一陰一陽之道不可名狀,其在人則謂之仁知,在天地則謂之德業,在易則謂之乾坤占事,而終贊其神也。通章十一箇謂字相同,一陰一陽貫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