渙卦第五十九

Jack 發表於
版本狀態
已完成校對

  閱讀古書,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文字輸入/校對:鬼鶴


  坎下巽上

渙,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

彖曰:渙亨,剛來而不窮,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廟,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濟大難者存乎才,散大難者存乎德,既濟既散而不居者,存乎道。渙,散也,其為卦坎下巽上。坎,水也,險也,難也,下卦,內也,坎下者,難在內也。膏盲內痛,非腠理之藥所能達,禍亂中起,非都鄙之政所能排,當是之時,孰能濟此難而散之者?其惟巽之君子。蓋濟難者,才也,散難者,非才也。項羽能亡秦,而不能散漢以為楚;曹操能平羣雄,而不能散吳、蜀以為魏。項挾勇,操挾知,皆才也,非德也。欲天下之難永散而不再合,惟德足以服人心而後可。巽之才,木也,其德,風也。水之殘能溺萬物,然乘一木則悠然而濟,水之怒能决九山,然遇一風則欣然而散。才以濟之,德以散之,天下之大難,一朝渙然而不復聚,渙之所以亨通也。曰利涉大川,乘木有功,言王者之才足以濟大難也;曰利貞,又曰王乃在中,言王者中正之德足以散大難也。然天下之大難,濟之易,散之難,散之易,散之而不居難。平吳亡晉,平陳亡隋,居之而驕也。武王一戎而天下定,難已濟矣,散牛而不復用,難已散矣。武王方且祀於周廟,大告武成,曰:此惟先王后稷之功,此惟太王王季之功,此惟文考文王之功,至於在我,則曰予小子其承厥志而已。退然无自功之色至此,然後見才不足為武王,道德不足為武王,言非有道,孰能謙巽而不居其功乎?不居,斯不驕,不驕,斯不敗,故巽之才在木而不在木,巽之德在風而不在風,兼天地人之謙者,其惟巽之有道與?故曰既濟既散而不居者,存乎道。此渙亨所以首之以王假有廟,然後及濟難、散難,利貞之辭與。剛來而不窮,謂九二;柔得位乎外而上同,謂六四。

 

象曰:風行水上,渙,先王以享于帝立廟。

卦辭言王假有廟,舉其略;象曰享于帝,舉其詳。言不獨歸功於祖考,又當歸功於天,享於帝,昊天有成命是也。立廟,清廟是也。

 

初六,用拯馬壯,吉。

象曰:初六之吉,順也。

初六逢險難之時,屈卑下之位,而挾拯難之志,是黔婁言善賈,叔山无趾言善舞也,將焉拯?是不然,拯不在濁而在從,不在從而在擇,不在擇而在蚤,初六,今何從?從聖明之君乎?在下而莫我達也。其次從吾君之大臣乎?從之又不可泛也,莫若擇其賢而有力者。九二者,大臣之剛正,所謂賢而有力者與。其賢加驥之德,其壯如驥之力,初六從之順乎其吉,沛乎其拯也。所從而不擇,擇而非有力,有力而非賢,賢且有力而從之不蚤,非所以攄拯難之志也。擇所從而得九二,得九二而從之於初,吉何疑焉?信從何,平從无知,諸將從鄧禹,秦府之士從玄齡,拯難之功何如哉?六,順也;初,蚤也;九二,乾爻,乾為馬。

 

九二,渙奔其机,悔亡。

象曰:渙奔其机,得願也。

君子當平世,為霧中之豹,為淵中之龍,如酣寢而不聞,非楊也;君子當亂世,為決川之禹,為救火之僑,雖焚溺而不避,非墨也。吉凶與民同患,當其可而已。九二以剛中之才,當險難之世,就使无大臣之位,逢九五剛明中正謙巽之君,猶當奔奏而赴之,與之濟難,而況大臣之位乎?得其志願,何悔之有?幡然而改,尹奔湯以濟納溝之難也;舍築而起,說奔高宗以濟大川之難也。机者,君所憑也,不言君而言机,不敢斥所尊也。雖然,有似之而非者,石厚之奔州吁,荀爽之奔董卓,淫奔也,非奔机也。學者審諸。

 

六三,渙其躬,无悔。

象曰:渙其躬,志在外也。

險難之世,非一端也,有基難、有作難、有濟難、有遭難、有免難。褒妲斯高,基難也;勝廣元感,作難也;湯武伊周,濟難也;河橋白馬,遭難也;二老四皓免難也。六三在坎之外,體柔之德,居无位之地,柔則不競,外則无險。无位則无施,雖不能濟難,其散於難而免其身,何悔焉?志在一世之外,萬物之表,故也。志在一世之外者,舉世不能濁其潔志,在萬物之表者,一物不能傷其生。故商山无斯高,白馬无園綺。人之或出或處,各言其志,聖人所不能齊也。不然仲尼以景公輕夷齊,以曾點重由求乎?

 

六四,渙其羣,元吉,渙有丘,匪夷所思。

象曰:渙其羣,元吉,光大也。

六三之渙其躬,散一己之難也,六三,居險之外者也。六四之渙其羣,散天下之難也,六四,近君之大臣也。六三而為六四僭矣,六四而為六三媮矣,何也?六四逢險難之世,居大臣之位,當濟難之責,不能散天下羣聚之難,非媮而何?然散其大者,雖如山岳,而其小者,尚如丘陵,散猶不散也。不忽其丘陵之小,而懷匪夷之思,必盡乎夷之而後已,然後元吉而光大也。慕容紹宗之不追侯景,僕固懷恩不平河北,皆有丘而不思夷之者也。巽為高,故有丘。

 

九五,渙汗其大號,渙王居,无咎。

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

渙之六爻皆无凶悔吝者,惟六三世外之君子,无與於濟難,其餘諸爻,皆奔走而爲九五之用。九五以剛明中正之德,謙抑卑巽之度,為一卦之主,用羣臣之賢,將何以大慰天下之望,盡散天下之難乎?不有大號令、大建立、大更革,未見其可。蓋天下有大險難,如一身有大疾病也,除大疾病者,非一汗則疾不解,排大險難者,非大號則難不散。何謂大號?發號施令必大焉。先小者、碎者雖多,无補也。商民所大病者,其政貪,散財發粟之令一出,而四海服;秦民所大病者,其政酷,約法三章之令一下,而萬民悅。大者舉矣,何必多乎哉?然除疾有二,疾而不汗者死,汗而復反者亦死;散難有二,无大號者民弗從,有大號而復反者民亦弗從。令之以薄斂,而行之以重賦,是反也;令之以輕徭,而行之以勞役,是反也;令之以省刑,而行之以峻法,是反也。出令而民從之,令反而民去之,天下之難何時而散乎?故又曰渙王居无咎。居之為言,執之以金石之堅,行之以四時之信,固守而不遷之謂也。如是斯可以正位凝命,而永无災咎矣。故曰王居无咎,正位也。

 

上九,渙其血,去逖出,无咎。

象曰:渙其血,遠害也。

散大難者,必去其源,除大疾者,必絕其根。疽之為疾也,能殺人,而不善療疽者,亦能殺人,何也?知療疽而不知消其根也。益之毒而非氣之正者,疽之根也。愛其血而不聽其去者,存疽根者也;去其血而不與之盡者,留疽根者也。二者之禍,其一,醫之罪也。其一豈醫之罪哉?上九居渙之終,能爲九五之渙其血矣,必去之盡而出之遠,則天下之難,其害日遠日亡矣。不留者,在上九,聽與否,不在上九也,非九五剛明中正之君,孰能一聽上九之所爲哉?可不懼乎?孫武之誅隊長,穰苴之斬莊賈,上也。楚子常之殺无極,陳元禮之殺褒妲,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