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卦第四

Jack 發表於
版本狀態
已完成校對

  閱讀古書,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文字輸入/ 校對:鬼鶴


 坎下艮上

蒙,亨。

說者以蒙為蒙昧之蒙,非也。蒙猶屯也,屯者物之初,非物之厄;蒙者人之初,非性之昧。勾而未舒曰屯,穉而未達曰蒙,故蒙有亨之理。果昧也,奚亨焉?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教者无求於學者,然後先王之道尊;學者有求於教者,然後教者之言入。道尊則傳而行,言入則信而堅,故无求非傲,有求非詘。

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

末達而求達者,一問答而加多;不達而求其達者,百問答而加少。再三,愈加少也。故初筮而告,達其蒙也,再三而不告,亦達其蒙也。一告而達,則悅,再三而不告,則憤,安知憤者之達不深於悅者乎?然則問而答者,愛也;問而不答者,亦愛也,歸於利貞而巳矣。蒙而達,達而堅貞,其利益孰大焉?筮者,問而占之之謂。

彖曰:蒙,山下有險,險而止,蒙。 蒙亨,以亨行時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應也。 初噬告,以剛中也。再三瀆,瀆则不告,瀆蒙也。 蒙以養正,聖功也。

蒙之險,有險中之亨;蒙之止,有止中之行。險而止者,穉而蒙也;亨而行者,蒙而達也。何達也?達乎中正而已。何為而達乎中正也?以其求中正之志,就其剛明中正之人,斯達矣。曰時中,曰養正,道之中正也。曰志應,求者有志,則教者必應也。曰剛中,九二剛明中正之人也。始乎蒙,卒乎聖,原乎志而已。何謂志?童蒙求我是也。瀆之為言褻也,再三問者褻也,再三告者亦褻也。問之褻則昧,答之褻則棄。匪我求童蒙,謂九二;蒙以養正,謂六五。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山下出泉者,泉之性行,山之性止,此欲行而彼止之,故曰蒙。蒙者欲行而末達之謂。雖然,豈終止哉?其決也有不可辨其禦,其積也有不可測。泉不可禦,君子得之,以果其行;泉不可測,君子得之,以育其德。

初六,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蒙在發,發在豫。初者,發之豫也。聖人何以發之?教人大立法,立法大正己。已正於上,人觀於下,迷者覺,蔽者解,如械得釋,如囚得宥。其何快如之,故曰利用刑人。用說桎梏,快之至也,刑之為言法也。如刑于二女之刑,故曰以正法也。然則以言語教者末矣,而況威乎?以往吝者,過是以往則吝也。如威令是也,堯舜率天下以仁,而民從之,刑人之義也。

九二,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

象曰:子克家,剛柔接也。

善教欲寬不欲苛,善學欲遜不欲速。初六、六三、六四羣蒙,皆陰也,故稱婦焉。九二以剛明之才,當聞達之任,受羣蒙之歸,則宜寬以俟之,故稱包納焉。包則有容而无擇,納則有受而无卻,皆寬也。人皆有聖賢君子之質,奈何絕之以苛,三后之化頑民,所謂无忿疾于頑,有容德乃大是也。然六五之童蒙有求於二,而二匪求於五,乃曰子克家,何也?臣之事君,如子之事父,責難納誨,陳善閉邪。正使致君以堯,格君於天,如伊尹、周公,亦臣子分內事耳。亦如子之幹蠱克家耳,非功也。剛柔接者,以五之柔下際於二也。婦、群蒙,尊教者也。子九二,聳受教者也。

六三,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順也。

女德以順為正,三仰舍上九之應,而俯從九二之強,是女見利而動者也,非順也。動以利,則身非其身,失其身,則利非其利,是以君子勿取也。何為不取?以順為正也。陳相下喬而入幽,即六三舍上而從下,公孫曲學以阿世,即六三見利而失身。斯女不可取也,斯士獨可用之,无所不至矣。金夫,夫之挾厚利者。九二剛而乾體,乾為金。

六四,困蒙,吝。

象曰:困蒙之吝,獨遠實也。

蒙非教不瑩,教非賢不親,四以昏蒙之資,而遠於上下二陽剛健篤實之賢,宜其困而吝也。窒於通之謂困,嗇於復之謂吝。吝疾者諱醫,吝過者諱師,四之困蒙而復吝於親賢,所謂困而不學,民斯為下者與。然則聖人真絕而不教乎?是教也,非絕也,仲尼之於陽貨、孺悲,皆所不見,疑絕也。然矙亡取瑟,是亦不屑之教誨也。使二子而改,則困而知之,與生而知之,學而知之,一也。如吝何。

六五,童蒙吉。

象曰:童蒙之吉,順以巽也。

有童穉之蒙,有小民之蒙,有學者之蒙,有聖人之蒙。六五以人君之尊,秉巽順之德,自居於童穉之蒙,以下學於九二剛明之賢,此聖人之蒙也,聰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也。高宗自以其德弗類,而學於傅說,武王自以不知彝倫,而訪於箕子,所以聖益聖與,此謂蒙以養正,聖功者也。晦其中正,而養之以蒙,如霧蒙日,乃所以養日。其明不費,故其照不匱,非作聖用功之深,孰能與於此。

上九,擊蒙,不利為寇,利禦寇。

象曰:利用禦寇,上下順也。

初六發蒙,九二包蒙,上九擊蒙,蒙至於擊,則繼之以怒矣。教其未裕乎,蓋包者,容其發之所不迪,擊者,攻其包之所已窮。發之之蚤,而包之之極,然猶蒙而不化,至於為寇,上之人,不得已攻伐而扞禦之,則上之辭順,而天下之心亦順之矣。上下俱順,則彼寇者何利,而此禦寇者何不利哉。虞之三苗,周之三監,蒙而為寇者也。禹周公之征,擊蒙而禦寇者也。上者蒙之終,故不化,九者陽之窮,故必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