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卦名義

Jack 發表於

 

  閱讀古書, 2, 3


卦之名義,乃取象之本也。說易者言陽動於下,陷於中,止於上者,則旣得矣;其曰陰入於内,麗於中,說於外,則非也。蓋陽性動,故其純者為健,健者動而無息之謂也。陰性靜,故其純者為順,順者靜而有常之謂也。陽性旣動,則有直上發散之意,必遇陰而後聚;陰性旣靜,則有隱伏凝聚之意,必遇陽而後散。然陰遇陽而散則散矣,陽遇陰而聚,歸於發散直上而後已,此陰陽之情也。

陽在下而陰壓而聚之,其勢必動矣;陽在中而陰畜而聚之,其勢必陷矣;陽在上而陰承而聚之,其勢必止矣。此皆主於陽而遇陰者,故曰陽卦。陰在内則陽必入而散之,是陽入於陰,非陰入於陽也;陰在中則陽必附而散之,是陽麗於陰,非陰麗於陽也;陰在外則陽必敷而散之,是陰得陽而能說物,非陰自為說也。此皆主於陰而遇陽,故曰陰卦。

因六卦之德如此,故陽在下為陰壓而聚,必動而出者,莫如雷矣;在中為陰畜而聚,必和而解者,莫如雨矣;在上為陰承而聚,既極而必止者,莫如山矣。陰在内而陽入而散之者,莫如風矣;在中而陽附而散之者,莫如火矣;在外而陽敷而散之者,莫如澤矣。坎又謂之險者,陽陷於陰,則險莫甚焉;離又謂之明者,陽麗於陰,則明必生焉。健、順雖陰陽之純,然健者得順而聚,順者得健而散,其理無以異也。

此八卦之德,所以能盡天地萬物之情,而為凡易義類之所根也。且因是以見陰陽卦之分,自伏羲作易時而已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