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既復經傳次序,今不遵之,而從王弼舊本,何也?曰:朱子之復古經傳也,慮四聖之書之混而為一也。今之仍舊本也,慮四聖之意之離而為二也。蓋後世之註經也,文義訓詁而已,而又未必其得。故善讀經者,且涵泳乎經文,使之浹洽,然後參以注解,未失也。若四聖之書,先後如一人之所為,互發相備,必合之而後識化工之神,則未可以離異觀也。故以文周彖爻言之,彖於坤言牝馬,可謂盡坤之情矣。乾未有象也,六爻則於乾言龍,以盡乾之道。坤彖言君子牝馬之貞,有東北西南以應地之方也。乾爻則言聖人之龍德有潛見飛躍,以應天之時。此則彖爻之自相補備者也。以夫子之傳言之,乾彖曰元亨利貞,未有四時之義也。《彖傳》釋之,而曰資始、流形,曰各正、保合,則知四德之即四時矣。坤彖曰西南、東北,未有四德之義也。《文言》釋之,於西南曰含物化光,於東北曰順天時行,則知四方之即四德矣。乾爻之總辭曰見羣龍无首,著乾之居首而不為首也。《象傳》則於坤曰以大終,著坤之居終而不為終焉。坤爻之總辭曰用六永貞,明用六之義,所重在貞也。
《象傳》則於乾曰:「乾元用九,明用九之義所重在元也。」此又經傳之相為補備者,所謂先後如一人之所為也。若乃屯、蒙以下諸卦,則皆有不可相離者。蓋如彖言建侯,爻亦曰建侯,則知侯之為初矣;彖言童蒙,爻亦言童蒙,則知童之為五矣。此彖爻之互相發明者也。然如訟之彖曰:「利見大人」,爻曰:「訟元吉」,其意方明也;《彖傳》曰:「尚中正」,則知大人之為五矣。師之彖曰:「丈人吉」,爻曰:「在師中」,其意未明也。《彖傳》曰:「剛中而應」,則知丈人之為二矣。
又如晉之康侯而九四不足以當之,則未知其所指也。《彖傳》曰:「柔進而上行」,則知卦之康侯不在四而在五矣。困之大人亦未知其所指也。《彖傳》曰:「以剛中也」,則知卦之大人不在陰而在陽矣。蓋上以釋文王名辭之意而下以得周公繫辭之心,故《彖傳》為卦爻之樞要。至於大象,則卦之命名所取為多,故夫子特表而出之。凡《彖傳》釋名有兼取數義者,有直釋名辭者。其兼取數義者,命名之意廣有所取也;其直釋名辭者,命名之意專在大象也。
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此大象所以尤為一卦之要也。《小象》之傳辭則簡矣,而義至精。或推言爻之德位而本之於時,或旁及爻之與應而參之以比,或廣其言外之意而言中之指愈明,或略其言中之詞而所言之理愈備。後之賢者重言累釋而不能盡,聖人輒以單辭括之。此皆經傳之相為發明者,學者當作一意求之,則其文宜相附近。此今日仍王氏舊本之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