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口義》59. 渙卦

Jack 發表於
版本狀態
已完成校對

 

  閱讀古書,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渙 〈坎下巽上〉

渙,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

【義曰】按《序卦》云:「說而後散之,故受之以渙。」渙,散也,離也,釋也,言人樂極則憂,歡極則悲。歡樂之極,久而不已,以至離散,故渙次于兌。然渙者,是人心睽離,上下違散之謂也。亨者言上下所以渙散,故民所以睽離,蓋由道有所壅塞,志有所不通,是以渙散。故君子當此之時,必以權變之術,剛明之德,釋去民之險難,以和眾情,以導眾志,使皆得萃聚,而至于亨通,故曰渙亨也。

王假有廟者,言人精氣體魄,萃則生,散則死。精氣散之于天則為神,體魄歸之于地則為鬼,冥冥然,倀倀然,幽邈而不知所之,為人子者,思欲追念其容貌,竭心以奉養,雖有悽愴之懷,不可得而見之,故先王因此渙散之義,思欲萃聚其親之神靈,故假立其廟,以狀先祖之容貌,于是四時追感,設為祭祀之禮,以薦享之,所以表追念悽愴之心,而又燔燎羶薌,以達諸陽,酌鬱鬯芬香之酒,沃之于地,以達諸陰,所以盡孝子思親之志,教天下追思奉先之道也。

利涉大川者,大川險阻之謂也。夫渙散之時,民心違離,上下相戾,必不能涉其大川,是故聖賢君子,必起而濟之,雖甚大險,必往救其生靈,不可懼其患難,是利在涉此大川,以拯天下渙散,使皆萃聚,不至離散,而各得其濟也。所以能然者,蓋巽體屬木,涉于川而无沉溺之患,故古之聖人,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是巽木能涉于水也。猶聖人有才智,而又有剛健之德,能拯民之患難,无有不濟者也。利貞者,言離散之時,不以正道而拯濟之,則人心愈肆,而邪僻之事,從而至矣。故聖賢之人,當此之際,利守正道,則可萃天下之民也。

《彖》曰:渙,亨,剛來而不窮,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廟,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義曰】剛來而不窮者,此言九二有剛陽之德,來居坎險之中,而上无所應。然已有剛明之才,終不陷身于窮困也。

柔得位乎外而上同者,此言六四以陰居陰,居得其正,而在上卦之下,是位乎外也。既居外卦之下,下无其應,然上比九五之君,九五亦无應,故與之志合而相得。同心戮力,上與五同,渙散天下之難,萃聚天下之民,而濟之也。

王假有廟,王乃在中也者,言人體魄既散,幽陰而難見,是故王者假立此廟,以萃其容貌;四時祭祀,以表悽愴之心。然而立其廟宇,設其祭祀,追思念舊,不可以瀆,不可以疏,是王者教人之孝,亦在中道者也。

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者,言川者水之聚,濟之以舟楫。今下體坎,坎為水,故為川。上體巽,巽為木,故為舟。《繫辭》曰:「刳木為舟,剡木為楫。」是唯舟楫為能利涉大川,猶聖賢當此渙散之時,必須冒涉險難,使渙散者皆萃聚之,故往則有功也。

《象》曰:風行水上,渙,先王以享于帝,立廟。

【義曰】夫風行水上,渙,然而散是得渙之象也。帝即天帝也,以形言之謂之天,以氣言之謂之陰陽,以主宰言之謂之帝。言先王當此渙散之時,設其郊祀,備其物儀,薦享于天地,以報成功也。立廟者,言萃聚先祖之精神,立為廟貌,四時祭之,以表悽愴之心,奉先之道也。

初六,用拯馬壯,吉。

《象》曰:初六之吉,順也。

【義曰】夫渙散之時,人民既違散,上下既乖離,救之緩則情偽交作,姦邪並起,无所不至,事難濟矣。今此初六,以陰柔之質,居一卦之下,又在渙散之始,是往而拯之,不可後時,固當用剛壯之馬,急于解民之難,使得萃而不散,吉之道也。

《象》曰「初六之吉,順也」者,言當此渙散之時,固不可以剛暴拯濟之,苟尚剛暴,則民愈怨而心愈離。今初九既以陰柔居于卦下,而復在事初,能執柔順之道,以拯濟之,故得其吉也。

九二,渙奔其机,悔亡。

《象》曰:渙奔其机,得願也。

【義曰】机者人所倚憑,謂初六也。此九二當渙散之時,以陽居陰,失正者也。上又无應*,是无同心同德合契之人也。既无合契之人,居又失正,是有悔者也。然而,初亦无應,能知事始,用拯濟之馬,以救天下之渙,今二若能奔從于初,則是得其所憑倚之地也。既得其所憑倚,則可以同謀合慮,以拯當時之難,使天下得其萃聚。天下既以萃聚,則其悔得以亡矣。

《象》曰「渙奔其机,得願也」者,言二當渙散之時,上无其應,道不得行,志不得伸,其身不能有所濟。既能奔從于初,與之共謀為慮,同心協志,而有所憑依,則是得中心之所願也。

*上又无應:原文誤作「上六无應」。

六三,渙其躬,无悔。

《象》曰:渙其躬,志在外也。

【義曰】夫有才者或无位,有位者或无才。或位崇而德薄,或志大而位小,皆不足以有為也。今六三以陰居陽,履非其正,當渙散之時,其德不能安天下之眾,其才不能釋天下之難,在險之終,有悔者也。然而,上有上九居一卦之極,有剛明之才,以己為正應。既以己為正應,是以不能固其所守,往從于上,然雖不能大濟天下之事,亦可以釋一身之患,而无悔吝也。

《象》曰「渙其躬,志在外也」者,言三雖居非其位,而得上九為之正應,往以從之,思展其志于天下國家也。

六四,渙其群,元吉。渙有丘匪夷所思。

《象》曰:渙其群元吉,光大也。

【義曰】群,眾也。天下之渙,起于眾心乖離,人自為群。六四上承九五,當濟渙之任,而居陰得正。下无私應,是大臣秉大公之道,以濟天下之渙,且又得君以行其志。內掌國之機務,外宣君之德意,使天下之黨盡散,則天下之危以濟,天下之難以解。天下之心,不至于乖散*,而皆得以萃聚。上下悉有所歸,有此之功,故得盡善,元大之吉也。

渙有丘匪夷所思者,夫為人臣者,當尊其君;為人子者,當尊其父,然後君父臣子之道正矣。丘者臲卼不平之地,今六四上奉九五之君,下為百官之長,當天下渙散乖離之際,其承君之命令,宣君之德澤,以釋天下之難,一責于己,是其權既重,其職匪易,故六四常終日乾乾,終夜惕惕,竭其臣節,能自臲卼,不敢少安,而亦未嘗敢平其思慮也。

《象》曰「渙其群元吉,光大也」者,言渙散之時,上下乖離。六四獨能執柔順之道,以事其君,使天下之眾,不至離散,如是于臣子之道,得其光明盛大者也。

*乖散:或作「乖離」。

九五,渙汗其大號,渙,王居无咎。

《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

【義曰】汗者膚腠之所出,出則宣人之壅滯,愈人之疾。然且一出,而不可反,猶上有教令,釋天下之難,使天下各得其所者。今此九五居至尊之位,為渙散之主,居得其正,履得其中,能出其號令,布其德澤,宣天下壅滯,發天下湮鬱,使一令之出,而不復反,一號之施,而不復更。善者賞之,惡者罰之,使天下之人,皆信于上,咸有所歸,是如汗之不反者也。

渙王居无咎者,言九五既居尊位,為渙散之主,當是時,上能自正其位,下能任六四之臣,宣號令,布德澤,釋天下之大難,正天下之廣居,輔王者之尊位,使天下之人,皆知上有明君,下有賢臣,无渙散之難。民得安堵,天下合洽,則九五之君,所以居位而无悔咎矣。

《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者,言九五居至尊之位,任賢明之臣,能萃天下之民而免悔者,由所居之得正故也。

上九,渙其血去,逖出无咎。

《象》曰:渙其血,遠害也。

【義曰】逖者遠也,夫天下渙散之時,上下乖違,情偽叢生,利害紛起,必有所傷也。今此上九居上卦之極,處无位之地,能全其身。獨遠其難,不與眾競,故渙其血去也。

逖出无咎者,言既居卦極,而无位,是能獨遠于難,所以无咎也。

《象》曰「渙其血,遠害也」者,既獨居上卦之上,是最遠于患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