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極真經

Jack 發表於
版本狀態
已完成校對

 

  閱讀古文,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洞極真經

愚案《洞極真經》莫知作者,而元魏關朗子明之所傳次也。雖无預於易,然序本論述聖人,本河圖以畫卦,朱子《啟蒙》之所援證。其為極也,又起於洛書之數,以北方一為生之弌,西南二為育之弌,東方三為資之弌,而極有一畫矣。又以東南四為生之弍,中央五為育之弍,西北六為資之弍,而極有二畫矣。又以西方七為生之弎,東北八為育之弎,南方九為資之弎,而極終。亦猶近世蔡氏皇極內篇演洛書之數,至於九九八十一也。其為書也,生傳一,資傳二,育傳三,論上四〈敘本一,明變二,極數三,原名四,原名五〉,論下五〈體用六,為用七,為擬八,次為九,互為十,極圖十三〉。子明自為之序,今錄序及生資育三極,與二論要者於左,以見一書大略云。

朗業儒蓄書,積數世矣。自六代祖淵,會鼎國之亂,徙家于汾河,所藏之書散逸幾盡,其秘而存者,唯《洞極真經》而已。六世祖嘗謂家人曰:「《洞極真經》,聖人之書也。吾後數世,當有賢者生,如得其用,功不下於稷契。倘不時,偶其顔淵之流乎。是經之蘊,當可明也。」朗幸生其族,得聞遺言於祖父,敢不勉勉以發揚先祖之意乎。因伏讀累年,思以傳次,然而性蒙識泥,不能洞達。聞崆峒山有秫先生者,世之異人也,故往師焉。至之,幾歲孜孜焉,未嘗敢廢弟子之禮。一日齋戒盥沐,發卷以請其蘊,先生乃掩卷而歎曰:「此天地之樞機,聖賢之壺奧也,潛而不傳也久矣。子孰從而得之?」朗具以先祖之言告先生,因為朗著翼,以明其大端,作則以指諸人事,於是《洞極》之義煥然可詳。朗既得而歸,有頃,聞先生已飛昇矣。嗚呼!聖人之言將假先生而視諸人耶,將不可使下民知之耶。不然,何先生之傳而不留矣。朗以謂,天以先生而啟之,而不可以先生盡之,使盡之者,其非朗乎。因以先生之翼則附于經,又編其遺言為《洞極論》,凡十一篇。復作傳以釋其蘊,為圖以序其為,庶乎來者知洞極之道焉。時太和末年正月上休日序。

生傳第一

☰〈生弌生弍生弎〉

生,洪正,一弌冥虖。傳曰:冥物始生也。一弍,形虖為。傳曰:形虖為,質始成也。一弎,罔不利。傳曰:罔不利,濟於用也。翼曰:陽秉日生,洪哉大也。明哉正哉,極也。惟生,故能大盛而極焉。則曰:聖人以化育天下。

次萌息華茂止安燠實通九傳

資傳第二

〈資弌資弍資弎〉

資,天生地育而人資。翼曰:取天地之道曰資,觀其資三極之情可見矣。則曰:聖人以順天地而創法立制。三弌資其象以制服器。傳曰:資其象制服器也。三弍資其器以闢田裡以興地利。傳曰:資其器興地利也。三弎資其用以化育兆姓。傳曰:資其用化育兆姓其道大也。 次用達興紊悖靜平序通九傳

育傳第三

☷〈育弌育弍育弎〉

育,洪明翼曰:陰能成陽之生曰育。育則洪洪然後正。則曰:君子以承君闡化以育兆姓。二弌女子育於家正臧。傳曰:女子育於家育在內也。不正則否正乃藏也。二弍,乃蟄乃萌育於田。傳曰:乃蟄乃萌育于田也。二弎利用獲。傳曰:利用獲育道成也。 次和塞作煥幾抑冥通通九傳

敘本論〈並圖〉

子曰:河圖之文七前六後八左九右。聖人觀之以畫八卦是故全七之三以為離奇以為巽。全八之三以為震奇以為艮。全六之三以為坎奇以為乾。全九之三以為兌奇以為坤。正者全其位偶者盡其畫。易曰「四象生八卦」其是之謂乎。洛書之文九前一後三左七右四前左前右八後左六後右。後聖稽之以為三象是故一為生之弌四為生之弍七為生之弎。二為育之弌五為育之弍八為育之弎三為資之弌六為資之弍九為資之弎。因而變以成二十有七為*。

*「為」應作「焉」。

明變論〈並圖〉

☰生之象育,乘其弌而為煥☵,乘其弍而為實☲,乘其弎而為興☱,資乘其弌而為弍而為茂弎而為達育一資弍而為序,育弍資弌而為和

☷育之為生,乘其弌而為萌☳,弍而為華☱,弎而為安☶。資乘其弌而為悖,弍而為止,弎而為靜,生弌資弍而為息,生弍資弌而為紊

資之為生,乘其弌而為抑,弍而為用,弎而為作育乘其弌而為冥,弍而為塞,弎而為平,生弌育弍而為通,生弍育弌而為幾正,此之謂變為之道也。

極數

子曰:天一地二人三,天四地五人六天七地八人九三極之數四十五。天有十二〈一四七〉,地有十五〈二五八〉,人有十八〈三六九〉。審其數而畫之三十有九則弌〈除天地人六數外,有三十九數歸之於天〉,四十有二則弍〈除人三數外,有四十二歸之地〉,四十有五則弎〈洛書全數歸之於人〉,生之策百一十七〈三畫計三十九〉,育之策百二十六〈三畫計四十二〉,資之策百三十五〈三畫計四十五〉,遺其餘則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愚計三策之數,本甚不合,遣其餘七六五,然後合三百六十之數,易計乾坤之策三百六十,不如是也,未敢以為然〉,顯冥之道盡矣。

原名

朗問曰:經取極名之,何謂也?子曰:形而上者謂之天,日月星辰皆天也。形而下者謂之地山川草木皆地也。命于其中者謂之人戎狄禽魚皆人也。酌其源則流可知矣,視其表則影可見矣,達於此者其知經之名乎。〈愚案:此唐韓文公原人之文也,豈崆峒山人先得其所欲言者乎。愚不能无疑。〉

原徳

子曰:物无不受之謂洪,物无不燭之謂明,於物无欺之謂正。君子體洪臨下明以修性正以治徳故曰洪明正。

次為論〈並圖〉

天地闢萬物生生必萌萌而後息息而華華則茂。物不終茂故所以止止然後安安則得其則實實則可以資矣。資必有所用用然後達達則能興。物不終興興久則紊紊則悖治。悖莫若靜靜則平平則有序序則可以育矣。育然後龡物不終龡龡久則塞決塞必有作作則煥煥則幾乎正矣。至正必有抑抑則冥物不終冥故以通而終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