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卦傳全文註解(上)

Jack 發表於

 

相關文章(如何學八卦系列):


說卦傳全文註解(上)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於神明而生蓍,參天兩地而倚數,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翻譯】古代的聖人是這麼創作《易經》的,在幽隱而常人所無法看到之處彰顯神明而生出蓍草,天數為三而地數為兩,依靠這樣的數字關係,用心在陰陽之中觀察變化而設立了卦象,發揮剛與柔的原理而產生了爻。順應於道德並就著義理來治理,窮盡道理而盡天性,最終一直通達到天命。

【釋義】朱熹《周易本義》將此段分為《說卦傳》第一章,下段為第二章。:「此一節將明聖人引伸因重之意,故先敘聖人本制蓍數卦爻,備明天道人事妙極之理。」

一、二兩章都在說明古代「聖人」如何發明與設計易經卦象與六爻,其靈感起源於三才與天地陰陽之道,以天道通人事。

這兩章文字文風和說理方式較接近《繫辭傳》,與《說卦傳》其餘文字旨在講八卦卦象有些格格不入。因此可能漢儒整理編纂時誤植所致。《繫辭傳》:「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與此章同樣都在講卦爻的構成。

第一、二章所言內容前後呼應,談的都是三才之道如何構成六爻。此章「參天兩地」即下章的「兼三才而兩之」。「觀變於陰陽而立卦」即後段「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即「立地之道曰柔與剛」,「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即「立人之道曰仁與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則是下段開頭所說的「將以順性命之理」。

【字義】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傳統看法認為此處的「聖人」指的是伏羲,伏羲為傳說中最早畫八卦者,有些看法認為伏羲也是最早畫六十四卦者。孔穎達:「聰明叡知,謂之聖人。此聖人即伏犧也,不言伏犧而云聖人者,明以聖知而制作也。且《下繫》已云『包犧氏之王天下也,於是始作八卦』,今言作易,明是伏犧,非文王等。」所謂的「作」,是創作、發明的意思。孔穎達:「凡言作者,皆本其事之所由,故云昔者聖人之作易也。」

幽贊神明:幽為幽隱、幽深、隱蔽。贊為見,或明,或佐、助。幽贊神明,以幽深的方式佐助神明。贊或作讚,《釋文》:「本或作讚。」《說文》:「幽,隱也。」「贊,見也。」段玉裁注:「疑當作所以見也,謂彼此相見必資贊者。《士冠禮》贊冠者、《士昏禮》贊者注皆曰:贊,佐也。《周禮》大宰注曰:贊,助也。是則凡行禮必有贊,非獨相見也。」韓康伯:「幽,深也。贊,明也。蓍受命如響,不知所以然而然也。」孔穎達:「幽者,隱而難見,故訓為深也。贊者,佐而助成,而令微者得著,故訓為明也。」朱熹:「幽贊神明,猶言贊化育。」荀爽:「幽,隱也。贊,見也。神者在天,明者在地。神以夜光,明以晝照。」干寶:「幽昧,人所未見也。贊,求也。言伏羲用明於昧冥之中,以求萬物之性,爾乃得自然之神物,能通天地之精,而管御百靈者。始為天下生用蓍之法者也。」

:蓍草,蓍草所做的籌策。古代算卦必定揲蓍(音蛇師),以蓍草來演算得到的數字來畫卦。蓍草為菊科多年生水生植物,傳說有神靈,因此以蓍算卦。《說文》:「蒿屬,生十歲,百莖。《易》以為。天子蓍九尺,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段玉裁注:「蒿屬:謂似蒿而非蒿也。陸機曰:似藾蕭,靑色,生千歲三百莖。《艸木疏》、《博物志》說皆同。《尙書大傳》曰:蓍之爲言耆也,百年一本生百莖。易為數:數,筭也。謂占易者必以是計筭也。詳易辭。天子蓍九尺,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此禮三正記文也,亦見白虎通。」荀爽曰:「蓍者,策也。謂陽爻之策三十有六,陰爻之策二十有四,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上配列宿,下副物數。生蓍者,謂蓍從爻中生也。」

參天兩地而倚數:即後文所說的「兼三才而兩之」。三天,三才類天,三為奇,奇為陽。兩地,兩為偶,偶為陰數,故以地道類之。兩亦可象徵陰陽兩儀。韓康伯:「參,奇也。兩,耦也。七、九陽數,六、八陰數。」 虞翻:「倚,立。參,三也。謂分天象為三才,以地兩之,立六畫之數,故倚數也。」

馬融王肅曰:五位相合以陰從陽,天得三合謂一三與五也,地得兩合謂二與四也。

鄭玄:天地之數備於十,乃三之以天,兩之以地,而倚託大衍之數五十也。必三之以天,兩之以地者,天三覆,地二載,欲極於數,庶得吉凶之審也。

孔穎達:先儒馬融、王肅等解此,皆依《繫辭》云:「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以為五位相合,以陰從陽。天得三合,謂一、三與五也;地得兩合,謂二與四也。鄭玄亦云天地之數備於十,乃三之以天,兩之以地,而倚託大演之數五十也。必三之以天,兩之以地者,天三覆,地二載,欲極於數,庶得吉凶之審也。…何以參兩為目奇耦者?蓋古之奇耦,亦以三兩言之。且以兩是耦數之始,三是奇數之初故也。不以一目奇者,張氏云:以三中含兩,有一以包兩之義,明天有包地之德,陽有包陰之道,故天舉其多,地言其少也。

觀變於陰陽:依《釋文》,或作「觀變化於陰陽」。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柔剛,故易六位而成章。

【翻譯】古代的聖人是這麼創作《易經》的,為了要治理性命的道理,所以建立了天道的象徵符號,稱為陰和陽。建立了象徵地道的概念,稱它柔與剛。建立了象徵人道的常理,稱它為仁與義。天地人三才都有這樣的對偶象徵,所以易經要有六畫才會成為一個卦。天道分化出陰又分化出陽,反覆在地道的柔與剛之間變化運用,所以易卦的六爻位置就有了一種架構之美。

【釋義】此段《本義》分為第二章。其實是第一章的另一種詮釋法,兩段闡述的都是易卦為何有六爻,但此章顯然講的比前章更具體而生動。易卦的創作靈感,來自於天地人三才,天地人都有它的陰陽,所以就成為六爻。這陰陽在地則稱它柔與剛,在人則落實為仁與義,但都是天道陰陽的體現。

韓康伯:在天成象,在地成形。陰陽者言其氣,剛柔者言其形,變化始於氣象而後成形。萬物資始乎天,成形乎地,故天曰陰陽,地曰柔剛也。

【字義】

三才:即天、地、人。在三畫卦裡,上爻為天,下爻為地,中爻為人。在六畫卦的架構裡,初與二爻為地,三與四爻為人,五與上爻為天。三才在《繫辭傳》裡又稱「三材」或「三極」。

立地之道曰柔與剛:事實上柔與剛在《周易》中是比陰與陽為更常見的概念,特別是在《彖傳》和《象傳》裡,陰爻稱柔,陽爻稱剛。後來才演變為陰與陽的稱呼。

六位而成章:《釋文》:「本又作六畫。」

 

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

【翻譯】天在上,地在下,這是一定的位置關係。山與澤會通氣交流,雷與風會相互接近而彼此逼迫,水與火相互不發射。八卦相互交錯,依著數去推算就是順理,但是要知道未來則要逆向推理,所以易卦就是要逆著數理來推算。

【釋義】此為《說卦》第三章。依孔穎達,這段講的是單卦重為六十四卦,八卦相交錯而備擬天道人事:「此言六十四卦,非小成之八卦也。伏犧初畫八卦,以震象雷,以巽象風,以艮象山,以兌象澤。八卦未重,則雷風各異,山澤不通,於陰陽變化之理,未為周備,故此下云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今八卦相錯,則天地人事莫不備矣。故云天地定位而合德,山澤異體而通氣,雷風各動而相薄,水火不相入而相資。」

自宋朝邵雍之後,以所謂的先天八卦方位圖來解釋此章。先天八卦又稱伏羲八卦,傳說是伏羲所畫,實則是邵雍輾轉得自陳摶的道家易圖式。邵雍:「此伏羲八卦之位。乾南,坤北,離東,坎西,兌居東南,震居東北,巽居西南,艮居西北。於是八卦相交而成六十四卦,所謂先天之學也。」這裡所謂的「伏羲八卦之位」、「先天之學」都是邵雍假託古聖王而言,所指的八卦方位順序也與此章文字無法對應。

此段文字長沙馬王堆出土的帛書易傳《易之義》作:「天地定立,○○○○,火水相射,雷風相榑,八卦相厝。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故易達數也。」相較之下,除了古今字的差異之外,與《說卦》此章有三大差別。一是雷風與水火的排序對調,《說卦》雷風在前,水火在後,帛書則反過來。其次,「水火不相射」帛書作「火水相射」,除了否定句變成肯定句之外,水火與火水的次序也不一樣。最後,「易逆數」帛書作「易達數」,相較之下帛本文義較通順。

此段所併舉的兩卦,都呈陰陽相反,所謂的「變對」或「錯」,如乾天與坤地,艮山與澤兌,震雷與巽風,坎水與離火。同時在行文上皆以陽卦在前,陰卦在後。而帛書的「火水」很可能是以火為坎,離為水,這樣的取象與清華簡一致。清華簡的八卦方位圖中即以勞(坎)在南方為火,羅(離)在北方為水。

以帛書來修改此章文字,八卦次序應當作:「天地定位,山澤通氣,水火相射,雷風相薄。」將卦象轉為八卦則是:乾坤,艮兌,坎離,震巽。該卦序與清華簡《筮法》的〈天干與卦〉以及《別卦》的八經卦卦序一致,帛書《周易》的卦序排法也是依此八卦次序,因此今本《說卦》傳文字應該有錯置,帛書為正確。

【字義】

天地定位:天尊地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即天地的定位。要注意的是,邵雍將天地定位作為先天八卦圖的上下定位,這已非本義。此處的天地定位純就天地之自然而言,與所謂的先天八卦方位無關。《繫辭傳》:「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雷風相薄:薄,迫近。《孫氏周易集解》:「馬融鄭康成顧懽云:薄,入也。陸績曰:相薄,相附薄也。」

水火不相射:有二解。一是音亦,厭也。水火不相厭,水火不相壓迫。《釋文》:「虞陸董姚王肅:音亦。云:厭也。」二是音石,犯也。水火不相射,水火不相侵害、不相侵犯。朱熹:「射音石,射猶犯也,不相射是不相害之義。」

八卦相錯:錯原義為塗金,引申為交錯、錯雜。孔穎達認為這指的是重卦之交錯。

數往者順,知來者逆:筮者數也,周易屬於筮法,用的是數占。往為由近到遠,又有往昔、過去之義。以數而推過往之理為順,《說文》:「順,理也。」段注:「理者治玉也。」來為由遠到近,也有未來、將來之義。推已知過往之數,以知未來之事,此為逆。逆者迎也。邵雍以先天八卦方位圖來解釋:「乾南,坤北,離東,坎西,震東北,兌東南,巽西南,艮西北。自震至乾為順,自巽至坤為逆。」《繫辭》:「天生神物,聖人則之,无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

是故易逆數也:《周易》推過往之數而知未來之事,所推者數,因此說是「逆數」。「逆數」帛書作「達數」,通達數理。

 

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兌以說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翻譯】震為雷,作用是震動萬物。巽為風,作用為渙散萬物。坎為水,表現為天象則是雨,雨的作用是濕潤萬物。離為日,作用是顯赫照亮萬物。艮為山,作用是停止、阻止。兌為澤,作用是取悅萬物。乾為天,統治萬物。坤為地,藏養萬物。

【釋義】《本義》分為第四章。闡釋八卦的作用。前四卦以自然取象取代卦名,雷即震,風即巽,雨為坎,日為離。後四卦則直言卦名。後儒對此多所發揮與解釋,《朱子語類》:「雷以動之以下四句,取象義多,故以象言。艮以止之以下四句,取卦義多,故以卦言。」

此章八卦順序與前章及後章都不一樣,邵子以前章為先天八卦,下一章為後天八卦。朱元昇因此推論此章為「中天八卦」,屬黃帝易,此說穿鑿附會,不可取。

前章依據帛書校正之後,其八卦卦序為:乾坤、艮兌、坎離,震巽。此章是依前章而反排:震巽、坎離、艮兌、乾坤。此外,清華簡《筮法》的〈地支與卦〉一節裡,乾坤不納地支,而其餘六卦的地支排序與此卦序相同:

震  巽  坎  離  艮  兌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陳夢雷:雷動風散,乾坤初爻相易為震巽也。雨潤日晅,中爻相易為坎離也。止之說之,終爻相易為艮兌也。此六子,生物之序也。然六子致用,主於乾而動,歸於坤而藏。此又父母之功也,故以乾坤終之。

【字義】

:音選。有多義,顯赫、明亮、曬乾、照亮。《釋文》作「暄」:「京云:乾也。本又作暅。」

:說字為後出文字,從兌字增繁而來。兌與說都兼具說服、說話,與愉悅等義。傳統注解皆解釋為悅,實則說亦有說服之義。此處解釋為悅較佳。

乾以君之:郭京:「乾以居之,居誤作君。」

 

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

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絜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卦也。聖人南面而聽天下,嚮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兌。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翻譯】

帝王從震卦的方位出現,在巽卦的方位齋戒整潔身心,而在離卦的方位與眾人相見。在坤卦的方位致力於邊防之事。說服或取悅百姓之事則在兌卦,戰爭之事在乾卦。勞動人民或慰勞之事在坎卦,最後完成功業是在艮卦。

萬物從震位出來,震是東方的位置。在巽位整齊平等,巽是東南方。所謂的齊,是說萬物都很整齊。離就是明,萬物都在離卦的方位相互見面,離屬於南方的卦。聖人面向南方以聽天下。面向光明來治天下,取的是這樣的涵義。坤卦就是地,萬物都因大地而受到生養,所以說在坤位的地方致力於邊防。兌卦是正秋,萬物都喜悅的時候,所以喜悅就在兌卦之位。戰於乾位,乾是西北之卦,因為這是陰陽相互逼迫的位置。坎是水,正北方的卦,也是勞卦,萬物都歸於此,所以說在坎卦勞動。艮是東北方的卦,萬物都是在這裡而完成而開始,所以說完成於艮位。

【釋義】此第五章,邵雍定義為「後天八卦」,並宣稱是文王所畫:「此文王八卦,乃入用之位,後天之學也。」邵雍說的「入用之位」是正確的,但這個八卦圖的流傳比宣稱伏羲所畫的「先天八卦」還要古老,可能也不是文王所畫。

清華簡《筮法》有一個目前最古老的八卦方位圖,所載方位與此章很像,但差別在於離(羅)與坎(勞)與此相反。究其因,是因為當時離與坎兩卦的五行取象與今相反,以離為水,坎為火。由於此方位圖是依據五行生剋關係所分配,因此離與坎的位置相反,清華簡的卦位圖可視為此章方位配置的前身,而且顯然清華簡的卦位圖正處八卦與五行理論結合的發展初期,離坎的五行取象及土王四季等觀念都在《說卦傳》此章才發展成熟而得到最後確認。

這個方位圖在唐朝開始出現於一些器物上,例如在一些銅鏡的紋飾。至宋朝邵雍開始連同先天八卦圖一起推行於世。

此章所言,除了八卦的具體方位之外,也可對應到五行、時節,以及八卦的作用,兼及八卦所對應的不同人事作為。

「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坤,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成言乎艮。」此段所言可視為八卦在人事上的不同作用,有別於前一章所言的自然現象中的作用。古代君王行事必需符合時節與方位,後天八卦圖象徵的既有空間上的方位,又有時間上的時節意義。不同的時位宜於不同的人事作為。震卦為出,巽為齊。齊可為整齊的齊,也通齋,齋戒身心之義。

「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本章首句言「帝出乎震」,緊接著又說「萬物出乎震」。震之於帝於萬物於百姓同為出。震是東方之卦,而在季節上則代表春天,具有萬物震奮而生長之義。因此豫卦上震下坤,《大象傳》說「雷出地奮」,坤地為眾為萬物,雷出地奮即震出而萬物並作。陳夢雷:「上言帝,此節言萬物之隨帝以出入。蓋帝之出入不可見,而為物者可見,故又以物言之,以見八卦流行生物之功也。」

孔穎達以帝為天帝,並以「斗柄」所指來解釋方位,例如震卦:「以震是東方之卦,斗柄指東為春,春時萬物出生也。」

清華簡《筮法》卦位圖震卦:「東方也,木也,青色。」「奚古胃之震,司靁,是古胃之震。」勞卦(坎):「南方也,火也,赤色也。」「奚古胃之勞,司壴,是古胃之勞。」兌:「西方也,金也,白色。」「奚古胃之兌,司收,是古胃之兌。」羅卦(離):「北方也,水也,黑色也。」「奚古胃之羅,司臧,是古胃之羅。」

此八卦方位,震兌離坎居於四個正方位,又稱「四正卦」,四正卦之名在清華簡《筮法》就已出現,第五節:「四正之刲見,乃至。」問來人當至否?四正之卦都出現了,那麼所問的來人將至。

乾坤巽艮在四個邊角,又稱「四隅卦」,或「四維卦」。

【字義】

出乎震:春天萬物出。出也可解釋為生,萬物生乎震。虞翻:「出,生也。震初不見東,故不稱東方卦也。」陳夢雷:「出者,發露之謂。震居東方,於時為春。三陽開泰,萬物從此發生,則帝即從此出矣。」

絜齊:整齊,平齊。鄭玄:「萬物出乎震,雷發聲以生之也。齊乎巽,風搖動以齊之也。潔,猶新也。」陳夢雷:「齊者,畢達之謂。」齊亦可假借為齋,齋戒,整齊。

:《說文》:「戍邊也。」役為守衛邊防,通禦。傳統解釋以役為勞役,如孔穎達:「以坤是象地之卦,地能生養萬物,是有其勞役,故云致役乎坤。」

:通「向」。嚮明,即向明,面向光明。

:音義同迫,近逼。

:有二義,一是辛勞、勞動、勤勞之義。二是慰勞。孔穎達:「水行不舍晝夜,所以為勞卦。又是正北方之卦,斗柄指北,於時為冬,冬時萬物閉藏,納受為勞,是坎為勞卦也。」陳夢雷:「勞,去聲,慰勞之意。」

說言乎兌:說有二義。通悅,也有說服、談說之義。言,語助辭。以下「成言乎艮」言字同。

成言乎艮:艮位於東北,於時節為冬季一年結束之時,古字冬即終,故艮有「終」之義。謙卦下體艮,卦辭及九三爻辭皆說「君子有終」。孔穎達:「艮是東北方之卦也。東北在寅丑之間,丑為前歲之末,寅為後歲之初,則是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

 

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者也。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橈萬物者莫疾乎風,燥萬物者莫熯乎火,說萬物者莫說乎澤,潤萬物者莫潤乎水,終萬物始萬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風不相悖,山澤通氣,然後能變化,既成萬物也。

【翻譯】八卦之所以為神,是就其神妙萬物而言。震動萬物的,沒有比雷還要急速的。擾動萬物的,沒有比風還要急速的。乾燥萬物的,沒有比火還更能夠乾燥的。取悅萬物的,沒有比水澤還更能取悅的。濕潤萬物的,沒有比水還能夠濕潤的。成就萬物而起始萬物的,沒有比艮卦還要隆盛的。所以水和火相互接近,而雷和風彼此不相擾亂,山與水澤則彼此互相通氣。只有這樣,才能夠有所變化,成就萬物。

【釋義】此第六章,與第四章「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兌以說之」義理相同,但只談六子卦,少了乾坤。而且其卦序顯然與後天八卦圖是一致的。

清華簡《筮法》有〈四季吉凶〉一節,配合簡中的八卦方位圖來看之後會發現,震與巽同為春季,勞(坎)為夏季,兌為秋季,羅(離)與艮同屬冬季。但乾與坤未列四季。而在〈地支與卦〉一節裡,乾坤不納天干。從清華簡的內在理論結構清楚看出,乾與坤兩卦有特殊意義,而在一些應用上會與六子卦有所區別。此章只言六子,或許是當時有這樣的應用背景。

【字義】

動萬物者莫疾乎雷:春天雷出地奮,萬物並作。疾,急速。崔憬:「謂春分之時,雷動則草木滋生,蟄蟲發起,所動萬物,莫急於此也。」

妙萬物:《釋文》:「王肅作眇,音妙。董云:眇,成也。」

:擾也,擾動。

燥萬物者莫熯乎火:燥與熯義同,都是乾燥的意思。《說文》引作「燥萬物者莫暵于離」:「暵,乾也。耕曓田曰暵。从日堇聲。《易》曰:燥萬物者莫暵于離。呼旰切。」《釋文》:「王肅云:呼但反,火氣也。徐本作暵,音漢,云:熱暵也。《說文》同。」

水火相逮:逮,及也。《釋文》引作「水火不相逮」:「鄭宋陸王肅王廙無不字。」孔穎達:「上章言水火不相入,此言水火相逮者,既不相入,又不相及,則无成物之功,明性雖不相入而氣相逮及也。」朱震:「耳目通竅,水火相逮也。」

雷風不相悖:悖,違悖,擾亂。孔穎達:「上言雷風相薄,此言不相悖者,二象俱動,動若相薄,而相悖逆則相傷害,亦无成物之功,明雖相薄而不相逆也。」

 

乾健也,坤順也,震動也,巽入也,坎陷也,離麗也,艮止也,兌說也。

【翻譯】乾卦是強健、剛健。坤是柔順,順理。震是動作。巽是進入。坎是坑陷。離是附麗。艮是停止,兌是喜悅。

【釋義】此第七章所言為八卦之德性,俞琰:「此八卦之德也,凡天下萬事萬物之性情,包括无有遺者。」「先儒以此八字為八卦之訓詁,誠哉是言也。」朱熹定義為「性情」:「此言八卦之性情。」陳夢雷:「性情者其眞也。性者其本體,情者其作用也。」孔穎達則認為是名義:「此一節說八卦名訓。」

項安世以三男卦為乾父陽氣作用的三個階段,從震、坎、艮,分別為陽氣從動、陷,而止。巽、離、兌則是陰氣的入、麗,而悅:「健者始於動而終於止,順者始於入而終於說。陽之動,志於得所止,陰之入,志於得所說。」

【字義】

乾健也:乾古卦名有時稱健,因為三畫皆陽,陽為剛,因此乾卦是最為剛健者。《說文》:「乾上出也,从乙,乙,物之達也,倝聲。」段玉裁注:「此乾字之本義也。自有文字以後,乃用為卦名,而孔子釋之曰:健也。健之義生於上出,上出為乾,下注則爲溼,故乾與溼相對。俗別其音,古無是也。」乾本義為上出,後來與下注為濕相對而引申出乾濕的乾義。但自古就是作為易經的卦名,孔子解釋為健。孔穎達:「乾象天,天體運轉不息,故為健也。」俞琰:「乾三畫純乎陽剛,動而不息,故曰健。」

坤順也:坤在漢代時常作「川」或「巛」,像山川之地理,也可假借為順。順為治玉得法而有條理。《說文》:「順,理也。」段玉裁:「理者治玉也,玉得其治之方謂之理,凡物得其治之方皆謂之理。理之而後天理見焉,條理形焉。非謂空中有理,非謂性卽理也。…凡訓詁家曰從、順也。曰遜、順也。曰馴、順也,此六書之轉注。曰訓、順也,此六書之假借。凡順愼互用者,字之譌。」孔穎達:「坤象地,地順承於天,故為順也。」俞琰:「坤三畫純乎陰柔,靜而從陽,故曰順。」

震動也:《說文》:「震,劈歴,振物者。」震原義為霹靂,或雷霆,自古就認為,有振動萬物的意思。孔穎達:「震象雷,雷奮動萬物,故為動也。」俞琰:「震以一陽生於二陰之下,曰動。」

巽入也:風無孔而不入。又《雜卦傳》:「兌見而巽伏也。」巽亦有伏的意思。因伏而能入。孔穎達:「巽象風,風行无所不入,故為入也。」俞琰:「巽以一陰伏於二陽之下故曰入。」

坎陷也:《說文》:「坎,陷也。」陷即坑洞、陷阱。坎的甲骨文意思即祭祀坑,畫的是一個專門坑埋犧牲的大洞,因此解釋為陷。凡是坑洞、凹洞狀的地形或物體,都可取坎象。由坎陷的本義還可引申出地牢(監獄)、危險等卦象。孔穎達:「坎象水,水處險陷,故為陷也。」俞琰:「坎以一陽投於二陰之間,有陷溺之象,故曰陷。」

離麗也:麗為附著的意思,引申亦有美麗之義。孔穎達:「離象火,火必著於物,故為麗也。」俞琰:「離以一陰亞於二陽之間,有附麗之象,故曰麗。」

艮止也:孔穎達:「艮象山,山體靜止,故為止也。」俞琰:「艮之一陽窮極於二陰之上,故曰止。」

兌說也:兌即說及悅的本字,有說與悅二義。孔穎達:「兌象澤,澤潤萬物,故為說也。」俞琰:「兌之一陰發見於二陽之上,故曰說。」

 

乾為馬,坤為牛,震為龍,巽為雞,坎為豕,離為雉,艮為狗,兌為羊。

【釋義】此第八章,為動物類象。《說卦傳》以動物類象最為混亂,多數與經文不符。例如,乾為馬,但乾卦上下體都是乾,談的是龍,馬最多的是屯卦,屯卦上坎下震卻無龍也無豕。坤卦沒有牛而講馬。離卦卦辭說「畜牝牛吉」,《左傳》昭公五年莊叔為他兒子叔孫豹筮問一卦得明夷之謙,卜楚丘解釋說「純離為牛」。

【字義】

乾為馬:孔穎達:「乾象天,天行健,故為馬也。」

坤為牛:孔穎達:「坤象地,任重而順,故為牛也。」

震為龍:孔穎達:「震動象,龍動物,故為龍也。」

巽為雞:《九家易》:「應八風也。風應節而變,變不失時。雞時至而鳴,與風相應也。」孔穎達:「巽主號令,雞能知時,故為雞也。」

坎為豕:《九家易》:「污辱卑下也。」《釋文》:「京作彘。」孔穎達:「坎主水瀆,豕處污濕,故為豕也。」

離為雉:孔穎達:「離為文明,雉有文章,故為雉也。」

艮為狗:《九家易》:「艮止,主守禦也。」孔穎達:「艮為靜止,狗能善守,禁止外人,故為狗也。」俞琰:「外剛而內訓也。」

兌為羊:孔穎達:「兌,說也。王廙云:羊者,順從之畜,故為羊也。」

 

乾為首,坤為腹,震為足,巽為股,坎為耳,離為目,艮為手,兌為口。

【釋義】此第九章,為「近取諸身」,以身體為類象。清華簡《筮法》中有卦身圖(如圖),圖中所示的卦象,與此處大致吻合。差別在於坤卦畫在胸部,似乎以坤卦長得像胸肋骨。而離畫在腹部,此亦可能取的是《說卦傳》後文所言的「離為大腹」。而艮卦像手又像指,此《說卦》說的「艮為手」、「艮為指」。

證諸經文,《周易》在人身的取象上,多以六爻的位置來擬人身,少用八卦卦象。例如初爻為足,二爻為股,三爻為限,上爻為首。當中最大例證如艮卦和咸卦的爻辭。此外,艮卦卦辭說「艮其背」,又是以艮為背。

乾為首:頭在人身之上,最為尊貴,又為人一身之主宰。故前章說「乾以君之」。頭主思考,並可聯想到中樞神經系統,也可指的是事情之主幹,靈魂。孔穎達:「乾尊而在上,故為首也。」俞琰:「首者眾陽之所會,圓而在上。」

坤為腹:「坤以藏之」,腹藏臟腑,故以坤取象。坤又是最為柔軟之物,人身柔軟之部在腹。「宰相肚裡能撐船」,我們稱一個人很有包容力就說有「肚量」。坤又象徵包容。腹又可代表全身,乾是主宰與骨幹、靈魂,那麼坤就是人之軀體、血肉之軀。孔穎達:「坤能包藏含容,故為腹也。」俞琰:「腹者眾陰之所藏,虛而有容,故坤為腹。」

震為足:震為動,為行,主宰人之行動者為足。孔穎達:「足能動用,故為足也。」俞琰:「足主行,震之一陽動於下,有足之象,故為足。」

巽為股:股為大腿。從清華簡卦身圖來看,巽似乎指的是屁股(臀),因上厚實而下空虛,兩足承之。但通解以股為大腿,是隨足而動者,因此有謙遜而隨人之義。震與巽都有動的意思,震是陽氣的發動,是主動而剛健型的動。巽為陰氣的發動,是被動而柔軟型的動,因此分別以足和股來象徵。孔穎達:「股隨於足,則巽順之謂,故為股也。」俞琰:「脛本曰股,輔下體者也,巽之為股,未詳其義。」

坎為耳:耳內陷為陰,在人首之兩側,似卦象兩陰均布在陽之兩側。耳主聽,因此聽覺屬坎。耳對稱地倚附在主體上方,凡此類之物都可取象耳。孔穎達:「坎北方之卦,主聽,故為耳也。」又坎為流水,也是血,可引申為人的循環係統。

離為目:眼睛上下有眼瞼,象離卦上下二陽。離可再引申至視覺,聰明、智慧。眼睛為靈魂之窗,也可再引申至類似網目、窗、開窗等近似形態之物。孔穎達:「南方之卦,主視,故為目也。」

艮為手:艮是手,也是指(後章有「艮為手」),經文卦辭還可推理出艮為背。由手、指可再引申出行為,或者動手做的事都符合艮的卦象,例如經文中的「執」。也可從左右手引申出輔佐、輔助的意思。從背與山、止的概念,則可引申出依靠、靠山,休息等。孔穎達:「艮既為止,手亦能止持其物,故為手也。」在人身類象上,艮也常取象鼻。俞琰:「荀氏九家易又以艮為鼻,麻衣易亦以艮為鼻,其說云:艮為鼻,兌為口者,山澤通氣也。」《三國志》載,何晏問管輅:「連夢見青蠅數十頭,來在鼻上,驅之不肯去。」管輅回答:「鼻者艮,此天中之山。」

兌為口:兌字從古到今沒什麼變化,人上有一大口,口上兩道氣。口主言說,因此兌也是說。言說、說服人,一定要見面,面對面,因此兌為見(雜卦傳)。兌為乾首上一陰,陰為孔穴、缺口。首上有孔穴,即口之象。孔穎達:「兌,西方之卦,主言語,故為口也。」俞琰:「兌之陰畫上虛,故有口之象。」

 

乾,天也,故稱乎父。坤,地也,故稱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謂之長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謂之長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謂之中男。離,再索而得女,故謂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謂之少男。兌,三索而得女,故謂之少女。

【翻譯】乾是天,所以稱為父親。坤是地,所以稱為母親。震卦,以坤為體,一次索求而得到男,因此稱為長男。巽以乾為體,一次索求而得到女,所以稱為長女。坎卦,再次索求而得男,所以稱為中男。離卦,再次索求而得女,所以稱中女。艮卦,三次索求而得男,因此稱少男。兌卦,三次索求而得女,所以稱少女。

【釋義】此第十章,以八卦擬人倫次序,乾坤為父母,生下三男三女,也就是所謂的「六子」。邵雍將其名為「後天八卦次序」,與後天八卦方位圖合為「後天之學」。後天八卦又名文王八卦,相傳為文王所作。

這是最為經典而古老的卦象之一。在清華簡《筮法》中,八卦的取象並沒有《說卦傳》豐富,許多《說卦傳》的取象都放在「爻象」裡,也就是占數的象,例如八為風,為水,為言,為飛鳥,為瘇脹,為魚;五象為天,為日,為貴人,為兵,為血,為車,為方,為憂懼。九為大獸,為木,為備戒,為首,為足,為蛇,為曲,為玦。四為地,為圓,為壴,為耳,為環,為腫,為雪,為露,為霰。

《筮法》在八卦的取象當中,只有諸如人身,方位,天干,地支,四季。最常用的卦象則是男女。雖然不明其六子的排列,但卦象中會將乾坤,震巽,坎離,艮兌做配對,配對的兩卦同時出現稱為相見,或同人之象,例如乾與坤相遇,震與巽相遇,坎與離相遇,艮與兌相遇。

【字義】

:求也。《釋文》:「馬云:數也。王肅云: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