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古書,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蔡九峰洪範皇極
九峰名沈,字仲默,宋建州建陽人。西山先生季通之子,朱子門人。
九九數圖
《書》之《洪範‧九疇》世傳禹得洛書而敘,蔡氏因之衍數而名《洪範》。《洪範》貴於得中,故取義於五之皇極。
九九方數圖
右以八十一數配二十四氣七十二候,而均攤於一歲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之中,每數當值四日,半有奇,亦《太玄》卦氣之意,而不以餘分另為踦嬴。
八十一數辭略
∣∣ 一之一:原元吉幾。君子有慶。
∣∣∣∣∣ ∣∣∣∣∣∣∣ 五之五:中赫赫,大明。耀彼四鄰,君子持盈,小人毀成。
九之九:終吉。茲闔之窮,斯闢之通,君子令終。
元者氣之始,中者氣之中,終者氣之終。舉此三者而八十一數與每數八十一變,義可概見矣。
九數定占
一吉而九凶,三祥而七災,八休而二咎,四吝而六悔,八數周流,推類而求。五中則平,四害不侵,厥或是攖,雜而不純。承平之世,視主廢置,凶咎災吝,有命不摯。
此以洛書之位為主,故六居西北為乾,一居北為坎,俱屬水。八居東北為艮,三居東為震,俱屬木。四居東南為巽,九居南為離,俱屬火。二居西南為坤,七居西為兌,俱屬金。兩陽相對則數少者滅,數多者否。兩陰相對,則數多者臧,數少者否。五則得中而一於平也。以此分配,亦以意為之而非若易之吉凶悔吝不定理也。其金木水火土之序,與火珠林乾金坎水艮土震木巽木離火坤土兌金之分位者不同,蓋各立一義焉。
揲蓍法
筮者神之所為乎,其蓍五十,虛一,分二掛一以三揲之,視左右手歸餘於扐,兩奇為一(初揲三一,再揲三二),兩偶為二(初揲二二,再揲四二),奇偶為三(初揲四三,再揲二一)。初揲,綱也。再揲,目也。綱一函三,以虛待目;目一為一,以實從綱。兩揲而九數具,八揲而六千五百六十一之數備矣。分合變化,如環無端,天命人事,由是較焉。吉凶禍福,由是彰焉。大人得之而申福,小人得之而避禍。君子曰:「筮者,神之所為乎﹖」大事用年,其次用月,其次用日,其次用時。
○ 又法十二木,徑九分,厚一分,陽刻一、陰刻二者四,陽刻二、陰刻三者四,陽刻三、陰刻一者四。雜取其八,自上而下,自左而右,縱二橫四,縱者九也,橫者一十百千也,餘四不用者,不用之用也,前後相乘而數備矣。
《太玄》之揲蓍虛三而以三揲左策。《洞極》之揲亦虛三而以九揲左策。《潛虛》之揲虛五而以七揲左策,有具不用焉,皆無所取於法象也。《範極》之揲,亦以三,然虛一而左右皆揲,歸餘之數約於三綱以待九目,頗無牽強,但於易外言數,非陰陽交互之變,終與四揲而得少陽少陰老陽老陰之畫者不同耳。
九峯蔡氏自序曰:體天地之撰者,易之象。紀天地之撰者,範之數。易更四聖,而象已著。範錫神禹而數不傳,後之作者,昧象數之原,窒變通之妙,或即象而為數。或反數而擬象,《洞極》用書,《潛虛》用圖,非無作也。而牽合附會之數益晦蝕焉。然數之與象,若異用也,而本則一。若殊途也,而歸則同。不明乎數不足與語象,不明乎象不足與語數,二者可以相有,不可以相無也。先君子曰:洛書者數之原。余讀《洪範》而有感焉。上稽天文,下察地理,中參人物,古今之變,窮義理之精微,究興亡之徵兆,微顯闡幽,彝倫攸敘,秩然有天地,萬物各得其所之妙。歲月侵尋,粗述所見,辭雖未備,而義則著矣。
今按:河圖洛書皆為易而出,位雖不同,而實顯示一理,以見四象之變,皆歸於中也。自漢孔安國、劉歆以河圖為錫伏羲而畫卦,洛書為錫禹而敘疇,圖書遂分為二,已辯其失於內篇矣。後儒因之,皆以河圖為象,洛書為數,未有能正之者,雖九峯蔡氏傳流有自,而亦但以洛書為數之所起也,乃因之以衍九九之數,雖其說依於《洪範》九疇,足以自成一家。然離象而言數,豈為知易哉。易道之不明也久矣,漢初以理言者既多乖陋,至焦京主於卦氣而有六日七分之說,固亦伏羲先天八卦,文王後天辟卦之遺意也。然去四正而止用六十,則未為能順自然,故《圖象辯疑》深以為非以其術有驗,而人多信用之,至於楊雄關朗司馬公,皆推原其意,而自為一書。楊氏關氏皆以洛書之九而起數,司馬氏則以河圖之十而起數,皆無繫於易象也。而其為說,牽強尤甚,故西山蔡氏貶之曰:楊氏之《太玄》八十一首,關氏之《洞極》二十七象,司馬氏之《潛虛》五十五名,皆不知而作者也。則固不足於三子矣。九峯承其家學,欲正司馬氏喜《太玄》之失,而亦未離乎楊氏之見,蓋亦由易道之不明也。諸子之中,惟邵子之數不離乎象,而於陰陽消長之義,多所發明,庶幾於易道能露萌芽,然亦以數自成一家,卒不能盡羲文周孔之意,而義理之學何由而不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