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卦傳

Jack 發表於
版本狀態
已完成校對

 

  閱讀古書,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雜卦傳

【集說】

○ 孔氏穎達曰:《序卦》依文王上下而次序之,此《雜卦》孔子更以意錯雜而對,辨其次第,不與《序卦》同。

○ 《朱子語類》云:卦有反有對,乾坤、坎離是反,艮兌、震巽是對,乾坤、坎離,倒轉也只是四卦,艮兌、震巽倒轉則為中孚頤、小過大過,其餘皆是對卦。

○ 又云:八卦便只是六卦,乾、坤、坎、離是四正卦,兌便是翻轉底巽,震便是翻轉的艮,六十四卦,只八卦是正卦,餘便只二十四卦,翻轉為五十六卦,中孚是箇雙夾底離,小過是箇雙夾的坎,大過是個厚畫底坎,頤是個厚畫底離。

○ 又云:三畫之卦,只是六卦,即六畫之卦,以正卦八,加反卦二十有八,為三十有六,六六三十六也。邵子謂之暗卦,小成之卦八,即大成之卦六十四,八八六十四也,三十六與六十四同。

○ 龍氏仁夫曰:按《春秋傳》釋繫辭所謂屯固比入,坤安震殺之屬,以一字斷卦義,往往古筮書多有之,《雜卦》此類是也。夫子存之,為經羽翼,非創作也。

乾剛坤柔,比樂師憂。

【集說】

○ 蘇氏軾曰:有親則樂,動眾則憂。

○ 朱氏震曰:比得位而眾從之,故樂。師犯難而眾從之,故憂。憂樂以天下也。

臨觀之義,或與或求。

【本義】以我臨物曰與,物來觀我曰求。或曰:二卦互有與求之義。

【集說】

○ 郭氏雍曰:臨與所臨,觀與所觀,二卦皆有與求之義,或有與無求,或有求無與,皆非臨觀之道。

屯見而不失其居,蒙雜而著。

【本義】屯震遇坎,震動故見,坎險不行也。蒙坎遇艮,坎幽昧,艮光明也。或曰:屯以初言,蒙以二言。

【集說】

○ 蘇氏軾曰:君子以經綸,故曰見。盤桓利居貞,故曰不失其居。蒙以養正,蒙正未分,故曰雜。童明,故曰著。

○ 龔氏原曰:不見則不足以濟眾,不居則不足以為主。

○ 柴氏中行曰:在蒙昧之中,雖未有識別,而善理昭著。

震起也,艮止也。損益,盛衰之始也。

【集說】

○ 虞氏翻曰:震陽動行,故起。艮陽終止,故止。

○ 朱氏震曰:陽起於坤而出震,則靜者動,陽止於艮而入坤,則動者靜。

○ 郭氏雍曰:損已必盛,故為盛之始。益已必衰,故為衰之始。消長相循,在道常如是也。

○ 俞氏琰曰:損益蓋未至於盛衰,而盛衰自此始也。

○ 錢氏志立曰:損益、否泰,為盛衰反復之介,易所最重者也。《雜卦》於他卦分舉,而損益、否泰則合舉之,以明盛衰之無常,反復之甚速也。《周易》自乾坤至否泰十二卦,自咸恒至損益十二卦,此除乾坤外,自比師至損益十卦,自咸恒至泰否十卦。

大畜時也,无妄災也。

【本義】止健者,時有適然,无妄而災自外至。

【集說】

○ 郭氏雍曰: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然則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亦以待時也。无妄之謂災,其餘自作孽而已,故无妄匪正有眚。

○ 何氏楷曰:大畜若上九天衢之亨,可謂得時矣。然無畜而時不謂時也,大畜故謂之時耳。无妄若六三或繫之牛可謂逢災矣,然有妄而災不謂災也,无妄故謂之災耳。

萃聚而升不來也,謙輕而豫怠也。

【集說】

○ 郭氏雍曰:謙輕己,豫怠己也。以樂豫,故心怠,是以君子貴知幾。

○ 《朱子語類》云:輕是不自尊重,卑小之義。豫是悅之極,便放倒了,如上六冥豫是也。

○ 項氏安世曰:自以為少,故謙。自以為多,故豫。少故輕,多故怠。

○ 柴氏中行曰:謙者視己若甚輕,豫則有滿盈之志而怠矣。

○ 張氏振淵曰:萃有聚而尚往之義,升有往而不反之義。

噬嗑,食也。賁,无色也。

【本義】白受采。

【集說】

○ 郭氏雍曰:賁以白賁无咎,故无色則質全,有天下之至賁存焉。

○ 項氏安世曰:物消曰食,噬者合,則強物消矣。

【案】此二語之義,即所謂食,取其充腹。衣取其蔽體者也。若飫於膏梁,則噬之不能合,而失飲食之正,若競於華美,則目迷五色,而非自然之文。

兌見而巽伏也。

【本義】兌陰外見,巽陰內伏。

【集說】

○ 何氏楷曰:巽本以陰在下為能巽也,《彖傳》乃為剛巽乎中正而志行,柔皆順乎剛。兌本以陰在上為能說也。《彖傳》乃謂「剛中而柔外,說以利貞」,蓋終主陽也云爾。

隨无故也,蠱則飭也。

【本義】隨前无故,蠱後當飭。

【集說】

○ 俞氏琰曰:故,謂故舊,與革去故之故同。隨人則忘舊,蠱則飭而新也。

【案】无故,猶莊子言去故,人心有舊見,則不能隨人,故堯舜舍己從人者无故也。

剝,爛也。復,反也。

【集說】

○ 項氏安世曰:剝爛盡,復反生也。凡果爛而仁生,物爛而蠱生,木葉爛而根生,糞壤爛而苗生,皆剝復之理也。

○ 徐氏幾曰:剝爛則陽窮於上,復反則陽生於下,猶果之爛墜於下,則可種而生矣。

晉,晝也。明夷,誅也。

【本義】誅,傷也。

【集說】

○ 虞氏翻曰:離日在上故晝也,明入地中故誅也。

○ 郭氏雍曰:晉與明夷,朝暮之象也。故言明出地上,明入地中。誅亦傷也。

井通而困相遇也。

【本義】剛柔相遇而剛見揜也。

【集說】

○ 張子曰:澤无水,理勢適然,故曰相遇。

○ 朱氏震曰:往來不窮,故曰井通。遇陰則見揜而困,惟其時也。

○ 郭氏雍曰:往來井井,則其道通。困遇剛揜,所以為困。

○ 項氏安世曰:自乾坤至此三十卦,正與上經之數相當,而下經亦以咸恒為始,以此見卦雖以雜名,而乾坤、咸恒上下經之首,則未嘗雜也。

咸,速也。恒,久也。

【本義】咸速恒久。

【集說】

○ 蔡氏淵曰:有感則應故速,常故能久。

○ 蔡氏清曰:咸非訓速也,天下之事,無速於感通者,故曰咸速。

渙,離也。節,止也。解,緩也。蹇,難也。睽,外也。家人,內也。否泰,反其類也。

【集說】

○ 虞氏翻曰:渙散故離,節制度數故止。

○ 張子曰:天下之難既解,故安於佚樂,每失於緩。蹇者見險而止,故為難。

○ 項氏安世曰;渙節正與井困相反,井以木出水,故居塞而能通,渙則以水浮木,故通之極而至於散也。節以澤上之水,故居通而能塞,困為澤下之水,故塞之極而至於困也。

○ 徐氏幾曰:睽者疏而外也,家人者親而內也。

○ 俞氏琰曰:渙節皆有坎水,風以散之則離,澤以瀦之則止。

○ 徐氏在漢曰:外,猶言外之也,非內外之外,以情之親疏為內外也。

大壯則止,遯則退也。

【本義】止,謂不進。

【集說】

○ 郭氏雍曰:壯不知止,小人之壯也。君子之壯,則有止。遯之退,大壯之止,則克己之道。

○ 趙氏玉泉曰:大壯以壯趾為凶,用壯為厲,欲陽之知所止也。遯以嘉遯為吉,肥遯為利,欲陽之知所處也。

○ 何氏楷曰:壯不可用,宜止不宜躁。遯與時行,應退不應進。止者難進,退者易退也。

大有,眾也。同人,親也。革,去故也。鼎,取新也。小過,過也。中孚,信也。豐,多故也。親寡,旅也。

【本義】既明且動,其故多矣。

【集說】

○ 朱氏震曰:大有六五,柔得尊位而有其眾,有其眾則眾亦歸之,故曰大有眾也。同人六二,得中得位而同乎人,同乎人則人亦親之,故曰同人親也。

○ 潘氏夢旂曰:物盛則多故,旅寓則少親。

離上而坎下也。

【本義】火炎上,水潤下。

小畜,寡也。履,不處也。

【本義】不處,行進之義。

【集說】

○ 龔氏原曰:柔為君,故大有則眾。柔為臣,故小畜則寡。

【案】寡者,一陰雖得位而畜眾陽,其力寡也。不處者,一陰不得位而行乎眾陽之中,不敢寧處也。

需,不進也。訟,不親也。

【集說】

○ 李氏舜臣曰:乾上離下為同人,火性炎上而趨乾,故曰同人親也。乾上坎下為訟,水性就下,與乾違行,故不親也。

大過,顛也。姤,遇也,柔遇剛也。漸,女歸待男行也。頤,養正也。既濟,定也。歸妹,女之終也。未濟,男之窮也。夬,決也,剛決柔也。君子道長,小人道憂也。

【本義】自大過以下,卦不反對,或疑其錯簡。今以韻協之,又似非誤,未詳何義。

【集說】

○ 韓氏伯曰:剛柔失位,其道未濟,故曰窮也。

○ 《朱子語類》云:女待男而行,所以為漸。

○ 又云:《雜卦》以乾為首,不終之以他卦,而必終之以夬者,蓋夬以五陽決一陰,決去一陰,則復為純乾矣。

○ 項氏安世曰:大過之象,本末俱弱,而在《雜卦》之終。聖人作易,示天下以無終窮之理,教人以撥亂反正之法,是故原其亂之始生於姤,而極其勢之上窮於夬,以示微之當防,盛之不足畏。自夬而乾,有終而復始之義也。

○ 又曰:自大過以下,特皆以男女為言,至夬而明言之曰君子小人,然則聖人之意,斷可識矣。

○ 胡氏炳文曰:《本義》謂自大過以下,或疑其錯簡,以韻協之,又似非誤。愚竊以為「雜物撰德,非其中爻不備」,此蓋指中四爻互體而言也。先天圖之左,互復、頤、既濟、家人、歸妹、睽、夬、乾八卦,右互姤、大過、未濟、解、漸、蹇、剝、坤八卦,此則於右取姤大過未濟漸四卦,於左取頤既濟歸妹夬四卦,各舉其半,可兼其餘矣。始於乾,終於夬,夬之一陰决盡則為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