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中象傳】40. 解卦

Jack 發表於
版本狀態
已完成校對

 

  閱讀古書, 2, 3, 4, 5, 6


雷雨作,解,君子以赦過宥罪。

【程傳】天地解散而成雷雨,故雷雨作而為解也,與明兩而作離語不同。赦,釋之。宥,寬之。過失則赦之可也,罪惡而赦之,則非義也,故寬之而已。君子觀雷雨作解之象,體其發育,則施恩仁,體其解散,則行寬釋也。

【集說】

○ 孔氏穎達曰:赦謂放免,過謂誤失,宥謂寬宥,罪謂故犯。過輕則赦,罪重則宥,皆解緩之義也。

○ 趙氏汝楳曰:雷者天之威,雨者天之澤,威中有澤,猶刑獄之有赦宥。

剛柔之際,義无咎也。

【程傳】初四相應,是剛柔相際接也。剛柔相際,為得其宜,艱既解而處之,剛柔得宜,其義无咎也。

【集說】

○ 蔡氏淵曰:柔居解初,而承剛應剛,得剛柔交際之宜,難必解矣,故曰義无咎也。

【案】初本以居最內最後,得來復之義,故无咎。孔子恐人謂其一無所為也,故以從陽補其義,在後之例,與遯初同。

九二貞吉,得中道也。

【程傳】所謂貞吉者,得其中道也。除去邪惡,使其中直之道得行,乃正而吉也。

【案】黃者中也,矢者直也。人臣之道,固主乎直,然直而不中,則有以嫉惡去邪而激成禍亂者多矣。得中道正釋得黃矢之義。

負且乘,亦可醜也。自我致戎,又誰咎也。

【程傳】負荷之人,而且乘載,為可醜惡也。處非其據,德不稱其器,則寇戎之致,乃己招取,將誰咎乎?聖人又於《繫辭》明其致寇之道,謂作易者其知盜乎。盜者乘釁而至,苟無釁隙,則盜安能犯?負者小人之事,乘者君子之器,以小人而乘君子之器,非其所能安也,故盜乘釁而奪之。小人而居君子之位,非其所能堪也,故滿假而陵慢其上,侵暴其下,盜則乘其過惡而伐之矣。伐者,聲其罪也。盜,橫暴而至者也。貨財而輕慢其藏,是教誨乎盜使取之也。女子而夭冶其容,是教海淫者使暴之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是招盜使奪之也,皆自取之之謂也。

【集說】

○ 雷氏思曰:負且乘,小人自以為榮,而君子所恥,故可醜。寇小則為盜,大則為戎,任使非人,則變解而蹇,天下起戎矣。

【案】雷氏說,極得此《傳》及《繫傳》之意,此《傳》所謂致戎,《繫傳》所謂「盜斯伐之」,皆謂有國家者也。

解而拇,未當位也。

【程傳】四雖陽剛,然居陰,於正疑不足,若復親比小人,則其失正必矣,故戒必解其拇,然後能來君子,以其處未當位也。解者,本合而離之也,必解拇而後朋孚,蓋君子之交,而小人容於其間,是與君子之誠未至也。

【集說】

○ 鄭氏汝諧曰:四之所自處者不當,宜小人之所附麗也。必解去之,然後孚於其朋。朋,剛陽之類。拇,在下之陰。

【案】德非中正,而應初比三,故曰未當位。

君子有解,小人退也。

【程傳】君子之所解者,謂退去小人也。小人去,則君子之道行,是以吉也。

【集說】

○ 吳氏曰慎曰:君子能有解,則小人退矣。小人若未退,則是君子未能解也。以小人之退,驗君子之解,雖不言有孚,而有孚之義明矣。

【案】如鄭氏說,則須云君子果能有解,則雖小人亦信之,而回心易行,不待黜抑而自退矣。

公用射隼,以解悖也。

【程傳】至解終而未解者,悖亂之大者也。射之所以解之也,解則天下平矣。

【集說】

○ 吳氏曰慎曰:天下之難,由小人作,群比如拇,邪媚如狐,鷙害如隼。解拇獲狐射隼而難解矣,故解卦以去小人為要義。

【案】五以前所解者,但總名之為小人耳,此則曰悖,內亂外亂之別也,在有虞,則共驩者內亂也,三苗者外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