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中象傳】36. 明夷卦

Jack 發表於
版本狀態
已完成校對

 

  閱讀古書, 2, 3, 4, 5


明入地中,明夷。君子以涖眾,用晦而明。

【程傳】明所以照,君子无所不照,然用明之過,則傷於察,太察則盡事而无含弘之度,故君子觀明入地中之象,於涖眾也。不極其明察而用晦,然後能容物和眾,眾親而安。是用晦乃所以為明也。若自任其明,无所不察,則己不勝其忿疾,而无寬厚含容之德,人情睽疑而不安,失涖眾之道,適所以為不明也。古之聖人設前旒屏樹者,不欲明之盡乎隱也。

【集說】

○ 孔氏穎達曰:冕旒垂目,黈纊塞耳,無為清淨,民化不欺,若運其聰明,顯其智慧,民即逃其密綱,奸詐愈生。豈非藏明用晦,反得其明也。

○ 張子曰:不任察而不失其治也。

○ 林氏希元曰:用晦而明,不是以晦為明,亦不是晦其明。蓋雖明而用晦,雖用晦而明也。用晦而明,只是不盡用其明,蓋盡用其明,則傷於太察,而无含弘之道,惟明而用晦,則既不汶汶而暗,亦不察察而明,雖无所不照,而有不盡照者,此古先帝王所以涖眾之術也。

○ 何氏楷曰:晦其明,謂藏明於晦。晦而明,謂生明於晦。意實相發。

君子于行,義不食也。

【本義】唯義所在,不食可也。

【程傳】君子遯藏而困窮,義當然也。唯義之當然,故安處而无悶,雖不食可也。

【集說】

○ 王氏申子曰:義所不食,則于飛攸往,義所當行亦明矣,去之可不速乎,此伯夷太公之事。

六二之吉,順以則也。

【程傳】六二之得吉者,以其順處而有法則也。則,謂中正之道。能順而得中正,所以處明傷之時,而能保其吉也。

【集說】

○ 項氏安世曰:明夷之下三爻,惟六二有救之之誠,上三爻惟六五無去之之心,皆中順之臣也。

○ 王氏申子曰:以柔順處之而不失其中正之則,昔者文王用明夷之道,其如是乎。

南狩之志,乃大得也。

【程傳】夫以下之明,除上之暗,其志在去害而已,如商周之湯武,豈有意於利天下乎。得其大首,是能去害而大得其志矣。志苟不然,乃悖亂之事也。

入于左腹,獲心意也。

【程傳】入于左腹,謂以邪僻之道,入于君而得其心意也,得其心,所以終不悟也。

箕子之貞,明不可息也。

【程傳】箕子晦藏,不失其貞固,雖遭患難,其明自存,不可滅息也。若逼禍患,遂失其所守,則是亡其明,乃滅息也。古之人,如揚雄者是也。

【集說】

○ 蘇氏軾曰:六五之於上六,正之則勢不敵,救之則力不能,去之則義不可,此最難處者也,如箕子而後可,箕子之處於此,身可辱也,而明不可息也。

初登于天,照四國也。後入于地,失則也。

【本義】照四國,以位言。

【程傳】初登于天,居高而明,則當照及四方也,乃被傷而昏暗,是後入于地,失明之道也。失則,失其道也。

【集說】

○ 胡氏炳文曰:則者,不可踰之理,失則所以為紂,順則所以為文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