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風恒,君子以立不易方。
【程傳】君子觀雷風相與成恒之象,以常久其德,自立於大中常久之道,不變易其方所也。
【集說】
○ 呂氏大臨曰:雷風雖若非常,其所以相與則恒。
○ 胡氏炳文曰:雷風雖變,而有不變者存,體雷風之變者,為我之不變者,善體雷風者也。
【案】說此象者,用烈風雷雨弗迷,說震象者,用迅雷風烈必變,皆非也。雷風者,天地之變而不失其常也。立不易方者,君子之歷萬變而不失其常也。洊雷者,天地震動之氣也。恐懼脩省者,君子震動之心也。
浚恒之凶,始求深也。
【程傳】居恒之始,而求望於上之深,是知常而不知度勢之甚也。所以凶,陰暗不得恒之宜也。
【集說】
○ 朱氏震曰:初居巽下,以深入為恒,上居震極,以震動為恒,在始而求深,在上而好動,皆凶道也。
○ 郭氏雍曰:進道有漸而後可久,在恒之初,浚而深求,非其道也。
○ 王氏申子曰:可恒之道,以久而成,始而求深,是施諸己則欲速不達,施諸人則責之太遽者也,故凶。
○ 蘇氏濬曰:凡人用功之始,立志太銳,取效太急,便有欲速助長之病,故曰始求深,孟子言深造必以道,正是此意。
九二悔亡,能久中也。
【程傳】所以得悔亡者,由其能恒久於中也,人能恒久於中,豈止亡其悔,德之善也。
【集說】
○ 胡氏炳文曰:九二獨提能久中,諸爻不中,故不久可見。
不恒其德,无所容也。
【程傳】人既无恒,何所容處。當處之地,既不能恒,處非其據,豈能恒哉?是不恒之人,无所容處其身也。
【案】此无所容,與離四相似,皆謂德行無常度,自若無所容,非人不容之也。
久非其位,安得禽也。
【程傳】處非其位,雖久何所得乎,以田為喻,故云安得禽也。
【集說】
○ 王氏弼曰:恒非其位,雖勞無獲也。
婦人貞吉,從一而終也。夫子制義,從婦凶也。
【程傳】如五之從二,在婦人則為正而吉,婦人以從為正,以順為德,當終守於從一。夫子則以義制者也,從婦人之道,則為凶也。
【集說】
○ 項氏安世曰:九二以剛中為常,故悔亡。六五以柔中為恒,在二可也,在五則夫也父也君也,而可乎。婦人從夫則吉,夫子從婦則凶矣。
○ 楊氏啓新曰:爻辭只曰婦人吉,《象傳》又添一貞字,明恒其德貞,為婦人之貞也。
振恒在上,大无功也。
【程傳】居上之道,必有恒德,乃能有功。若躁動不常,豈能有所成乎。居上而不恒,其凶甚矣,《象》又言其不能有所成立,故曰大无功也。
【集說】
○ 王氏安石曰:終乎動,以動為恒者也,以動為恒,而在物上,其害大矣。
○ 王氏申子曰:此所謂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其好功生事之過乎。故聖人折之曰大无功,言振擾於守恒之時,決無所成也。
- Log in to pos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