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中象傳】29. 習坎卦

Jack 發表於
版本狀態
已完成校對

 

  閱讀古書, 2, 3, 4, 5, 6


水洊至,習坎。君予以常德行,習教事。

【本義】治己治人,皆必重習,然後熟而安之。

【程傳】坎為水,水流仍洊而至。兩坎相習,水流仍洊之象也。水自涓滴,至於尋丈,至於江海,洊習而不驟者也。其因勢就下,信而有常,故君子觀坎水之象,取其有常,則常久其德行。人之德行不常,則偽也,故當如水之有常,取其洊習相受,則以習熟其教令之事。夫發政行教,必使民熟於聞聽,然後能從,故三令五申之,若驟告未喻,遽責其從,雖嚴刑以驅之,不能也,故當如水之洊習。

【集說】

○ 司馬氏光曰;水之流也,習而不已,以成大川。人之學也,習而不止,以成大賢,故君子以常德行,習教事。

○ 蘇氏軾曰:事之待教而後能者,教事也。君子平居,常其德行,故遇險而不變,習其教事,故遇險而能應。

○ 陸氏佃曰:離言明兩作,坎言水洊至,起而上者作也,趨而下者至也。

○ 王氏宗傳曰:坎者水之科也,故以水洊至為習坎之象。上坎既盈,至於下坎,此孟子所謂盈科而後進也。盈科而後進,不舍其晝夜之功也,君子德行貴其有常,而教事貴於習熟,此不舍晝夜之功也。

○ 俞氏琰曰:常德行,謂德行有常而不改。習教事,謂教事練習而不輟。

習坎入坎,失道凶也。

【程傳】由習坎而更入坎窞,失道也,是以凶。能出於險,乃不失道也。

【集說】

○ 朱氏震曰:君子處險,當以正道,乃可出險。初六不正,不能出險,失道而凶也。

○ 錢氏志立曰:行險而不失其信,此是出險之道,若小人行險以僥倖,則為初六上六失道之凶也。

求小得,未出中也。

【程傳】方為二陰所陷,在險之地,以剛中之才,不至陷于深險,是所求小得,然未能出坎中之險也。

【集說】

○ 郭氏雍曰:一離乎中,則失之矣,故《象》言未出中也。

○ 許氏聞至曰:君子不為險困者,非能遽出於險之外也,但能心安於險之中而已。人在險中,思旦夕出於險者,求其大得,君子第從其小者而求之,所謂有孚心亨者以此。

來之坎坎,終无功也。

【程傳】進退皆險,處又不安,若用此道,當益入於險,終豈能有功乎。以陰柔處不中正,雖平易之地,尚致悔咎,況處險乎。險者人之所欲出也,必得其道,乃能去之,求去而失其道,益困窮耳,故聖人戒如三所處,不可用也。

樽酒簋貳,剛柔際也。

【本義】晁氏曰:陸氏《釋文》本无「貳」字,今從之。

【程傳】《象》只舉首句,如此比多矣。樽酒簋貳,質實之至,剛柔相際接之,道能如此,則可終保无咎。君臣之交,能固而常者,在誠實而已。剛柔,指四與五,謂君臣之交際也。

【集說】

○ 王氏弼曰:剛柔相比而相親焉,際之謂也。

○ 姜氏寶曰:觀孔子《小象》,以「樽酒簋貳」為句,則晁氏之說以「貳用缶」為句者非矣。

坎不盈,中未大也。

【本義】有中德而未大。

【程傳】九五剛中之才,而得尊位,當濟天下之險難,而坎尚不盈,乃未能平乎險難,是其剛中之道未光大也。險難之時,非君臣協力,其能濟乎。五之道未大,以无臣也。人君之道,不能濟天下之險難,則為未大,不稱其位也。

【集說】

○ 《朱子語類》云:水之為物,其在坎只能平,自不能盈,故曰不盈。盈者高之義,中未大者,平則是得中,不盈是未大也。

○ 項氏安世曰:水流而不盈,謂不止也。坎不盈,謂不滿也。不止故有孚,不滿故中未大。凡物盈則止,水盈則愈行,故坎有時而盈,水無時而盈也。

○ 陸氏振奇曰:知二之得小,則知五之未大矣。

○ 陳氏仁錫曰:水流不盈,纔盈便橫流泛溢,五爻曰不盈,《象》曰未大,以五有中德,故不侈然自大。未大,明其所以不盈。

上六失道,凶三歲也。

【程傳】以陰柔而自處極險之地,是其失道也,故其凶至於三歲也,三歲之久而不得免焉,終凶之辭也。言久有曰十,有曰三,隨其事也。陷于獄,至於三歲,久之極也。他卦以年數言者,亦各以其事也,如三歲不興,十年乃字是也。

【集說】

○ 朱氏震曰:上六無出險之才,處險極之時,如人陷於狴犴之中,坐而省過,雖上罪也,不過三歲得出矣。妄動求出,則陷之愈深,雖三歲豈得出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