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中象傳】10. 履卦

Jack 發表於
版本狀態
已完成校對

 

  閱讀古書, 2, 3, 4, 5, 6


上天下澤,履,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

【本義】程傳備矣。

【程傳】天在上,澤居下,上下之正理也,人之所履當如是,故取其象而為履。君子觀履之象,以辨別上下之分,以定其民志。夫上下之分明,然後民志有定。民志定,然後可以言治。民志不定,天下不可得而治也。古之時,公卿大夫而下,位各稱其德,終身居之,得其分也。位未稱德,則君舉而進之,士脩其學,學至而君求之,皆非有預於己也。農工商賈勤其事,而所享有限,故皆有定志,而天下之心可一。後世自庶士至於公卿,日志於尊榮。農工商賈,日志於富侈。億兆之心,交騖於利。天下紛然,如之何其可一也。欲其不亂難矣,此由上下无定志也。君子觀履之象,而分辨上下,使各當其分,以定民之心志也。

【集說】

○ 《朱子語類》問:履如何都作禮字說。曰:禮主卑下,履也。是那踐履處,所行若不由禮,自是乖戾,所以曰「履以和行」。

○ 王氏應麟曰:上天下澤履,此易之言禮。雷出地奮豫,此易之言樂。呂成公之說,本於《漢書》上天下澤,春雷奮作,先王觀象,爰制禮樂。

○ 何氏楷曰:天高地下,天尊地卑,澤又下之,下卑之卑者。

素履之往,獨行願也。

【程傳】安履其素而往者,非苟利也,獨行其志願耳。獨,專也。若欲貴之心,與行道之心,交戰於中,豈能安履其素也。

【集說】

○ 李氏心傳曰:素履往,即《中庸》所謂素位而行者也。獨行願,即《中庸》所謂不願乎其外者也。

幽人貞吉,中不自亂也。

【程傳】履道在於安靜,其中恬正,則所履安裕。中若躁動,豈能安其所履?故必幽人則能堅固而吉,蓋其中心安靜,不以利欲自亂也。

【集說】

○ 谷氏家杰曰:初之素而曰行願,二之坦而曰不亂,可見其身之履,皆由於志之定也。

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跛能履,不足以與行也。咥人之凶,位不當也。武人為于大君,志剛也。

【程傳】陰柔之人,其才不足,視不能明,行不能遠,而乃務剛,所履如此,其能免於害乎。以柔居三,履非其正,所以致禍害,被咥而凶也。以武人為喻者,以其處陽,才弱而志剛也。志剛則妄動,所履不由其道,如武人而為大君也。

【集說】

○ 王氏申子曰:三質暗才弱,本不足以有為,以當履之時,一陰為主,適與時遇,是以不顧其位不當,勇於行而履危蹈禍。斯道也,唯武人用之,以為王事,一於進以行其志之剛則可,故爻辭於咥人凶後言之,用各有當也。

愬愬終吉,志行也。

【程傳】能愬愬畏懼,則終得其吉者,志在於行而不處也。去危則獲吉矣。陽剛,能行者也。居柔,以順自處者也。

【集說】

○ 李氏過曰:畏懼,所以行其志也。

○ 王氏申子曰:三與四皆履虎尾者,三凶而四吉,何也?三柔而志剛,勇於行而不知懼。四剛而志柔,謹於行而知所懼也。懼則能防,是以終吉。其吉者,上進之志行也。

○ 沈氏一貫曰:合而言之,則乾為虎。離而言之,惟五為虎。故九四亦有「履虎尾」之象,以九居四,正與六三相反,故其志行。

夬履貞厲,位正當也。

【本義】傷於所恃。

【程傳】戒夬履者,以其正當尊位也。居至尊之位,據能專之勢而自任剛決,不復畏懼。雖使得正,亦危道也。

元吉在上,大有慶也。

【本義】若得元吉,則大有福慶也。

【程傳】上,履之終也。人之所履善而吉,至其終,周旋无虧,乃大有福慶之人也。人之行,貴乎有終。

【集說】

○ 林氏希元曰:在上,履之終也,言於履之終而得元吉,則大有福慶也。在上,是解所以元吉。大有慶,是正解元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