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上於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
【本義】雲上於天,无所復為,待其陰陽之和而自雨爾。事之當需者,亦不容更有所為。但飲食宴樂,俟其自至而已。一有所為,則非需也。
【程傳】雲氣蒸而上升於天,必待陰陽和洽,然後成雨。雲方上於天,未成雨也,故為須待之義。陰陽之氣,交感而未成雨澤。猶君子畜其才德,而未施於用也。君子觀雲上於天,需而為雨之象,懷其道德,安以待時,飲食以養其氣體,宴樂以和其心志,所謂居易以俟命也。
【集說】
○ 孔氏穎達曰:不言「天上有雲」,而言「雲上於天」者,若是天上有雲,無以見欲雨之義,故云「雲上於天」。是天之欲雨,待時而落,所以明需。
○ 胡氏瑗曰:飲食者所以養身也,宴樂者所以寧神也,是亦樂天知命,居易俟時耳。
○ 《朱子語類》云:需,待也。以飲食宴樂,謂更無所為,待之而已。待之須有至時,學道者亦猶是也。
○ 吳氏澄曰:宴者,身安而他無所營作。樂者,心愉而他無所謀慮也。飲食則素其位,而宴樂則不願乎外也。
○ 谷氏家杰曰:雲上於天,而後可以待雨。君子有為於前,而後可以待冶。不然,不幾於坐廢乎。
需于郊,不犯難行也。利用恒无咎,未失常也。
【程傳】處曠遠者,不犯冒險難而行也。陽之為物,剛健上進者也。初能需待於曠遠之地,不犯險難而進,復宜安處不失其常,則可以无咎矣。雖不進而志動者,不能安其常也。君子之需時也,安靜自守,志雖有須,而恬然若將終身焉,乃能用常也。
【集說】
○ 孫氏質卿曰:不犯難而行,便是常。不失常,便是恒德。人惟中無常主,或為才能所使,或為意氣所動,或為事勢所激,雖犯難而不顧耳,所以不失常最難。飲食宴樂,不失常也。若能不失常,更有何事。
需于沙,衍在中也。雖小有言,以吉終也。
【本義】衍,寬意。以寬居中,不急進也。
【程傳】衍,寬綽也。二雖近險,而以寬裕居中,故雖小有言語及之,終得其吉,善處者也。
【集說】
○ 楊氏簡曰:衍在中者,言胸中寬衍平夷。初不以進動其心,亦不以小言動其心。夫如是終吉,以九二得其道故也。
需于泥,災在外也。自我致寇,敬慎不敗也。
【本義】外,謂外卦。敬慎不敗,發明占外之占,聖人示人之意切矣。
【程傳】三切逼上體之險難,故云「災在外也」。災,患難之通稱,對眚而言則分也。三之致寇,由己進而迫之,故云自我。寇自己致,若能敬慎,量宜而進,則无喪敗也。需之時,須而後進也。其義在相時而動,非戒其不得進也,直使敬慎毋失其宜耳。
【集說】
○ 《朱子語類》:問「敬慎」。曰:敬字大,慎字細小,如人行路,一直恁地去,便是敬,前面險處防有喫跌,便是慎。慎是惟恐有失之之意,如思慮兩字。思是恁地思去,慮是怕不恁地底意思。
○ 項氏安世曰:寇雖在外,然亦不自至,我有以致之則至。我敬慎而無失,則雖與之逼,亦無敗理。
○ 丘氏富國曰:坎險在外,未嘗逼人。由人急於求進,自逼於險,以致禍敗。《象》以自我釋之,明致災之由,不在他人也。
需于血,順以聽也。
【程傳】四以陰柔居於險難之中,不能固處,故退出自穴。蓋陰柔不能與時競,不能處則退。是順從以聽於時,所以不至於凶也。
【集說】
○ 楊氏簡曰:六四入險而傷,然不言吉凶何也?能需而退聽故也。易之為道,無所不通,雖如四之入險而傷,其處之亦有道。六與四皆柔,故有順聽之象。
○ 吳氏澄曰:謂六四柔順以聽從於九五也。
○ 胡氏炳文曰:三能敬,則雖迫坎之險而不敗。四能順,則雖陷坎之險而可出,敬與順,固處險之道也。
酒食貞吉,以中正也。
【程傳】需于酒食而貞且吉者,以五得中正而盡其道也。
【集說】
○ 梁氏寅曰:言以中正見其飲宴者非耽樂也。
○ 張氏振淵曰:內多欲則有求治太急之患,德惟中正,所以需合於貞而得吉。中正,即孚貞意,是推原所以能需處。
不速之客來,敬之終吉。雖不當位,未大失也。
【本義】以陰居上,是為當位,言不當位,未詳。
【程傳】不當位,謂以陰而在上也。爻以六居陰為所安,《象》復盡其義,明陰宜在下,而居上為不當位也。然能敬慎以自處,則陽不能陵,終得其吉。雖不當位,而未至於大失也。
【集說】
○ 呂氏祖謙曰:需初九、九五二爻之吉,固不待言。至於餘四爻,如二則「小有言終吉」,如三之象則曰「敬慎不敗」,四之象則曰「順以聽」也,上則曰「有不速之客三人來,敬之終吉」。大抵天下之事,若能款曲停待,終是少錯。
○ 蔡氏清曰:雖不當位,謂其陰居險極,正與困上六「困於葛藟,未當也」一般。
- Log in to pos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