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中象傳】2. 坤卦

Jack 發表於
版本狀態
已完成校對

 

  閱讀古書, 2, 3, 4, 5, 6, 7, 8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本義】地,坤之象,亦一而已。故不言重,而言其勢之順,則見其高下相因之无窮,至順極厚,而无所不載也。

【程傳】坤道之大猶乾也,非聖人孰能體之,地厚而其勢順傾,故取其順厚之象。而云地勢坤也。君子觀坤厚之象,以深厚之德,容載庶物。

【集說】

○ 《朱子語類》云:高下相因只是順,然惟其厚,所以高下只管相因去,只見得他順。若是薄底物,高下只管相因,則傾陷了,不能如此之無窮矣。君子體之,惟至厚為能載物。

○ 林氏希元曰:「地勢坤」言地勢順也,於此就見其厚,故「君子以厚德載物」,蓋坤之象為地,重之又得坤焉。則是地之形勢,高下相因,頓伏相仍,地勢之順,亦惟其厚耳。不厚則高下相因便傾陷了,安得如此之順。惟其厚,故能無不持載,故君子厚德以承載天下之物。夫天下之物多矣,君子以一身任天下之責。群黎百姓,倚我以為安。鳥獸昆蟲草木,亦倚我以為命。使褊心凉德,其何以濟,而天下之望於我者亦孤矣。

履霜堅冰,陰始凝也。馴致其道,至堅冰也。

【本義】按《魏志》作「初六履霜」,今當從之。馴,順習也。

【程傳】陰始凝而為霜,漸盛則至於堅冰。小人雖微,長則漸至於盛,故戒於初。馴,謂習。習而至於盛。習,因循也。

【集說】

○ 孔氏穎達曰:馴猶狎順也,若鳥獸馴狎然。言順其陰柔之道,習而不已,乃至堅冰也。於履霜而逆以堅冰為戒,所以防漸慮微,慎終於始。

○ 丘氏富國曰:乾初九《小象》釋之以陽在下,坤初六《小象》釋之以陰始凝。聖人欲明九六之為陰陽,故於乾坤之初畫言之。

○ 胡氏炳文曰:上六曰「其道窮也」,由初六順習其道,以至於窮耳,兩其道字具載始末,經曰堅冰至,要其終也。《傳》曰至堅冰,原其始也。

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无不利,地道光也。

【程傳】承天而動,直以方耳。直方則大矣,直方之義,其大无窮。地道光顯,其功順成,豈習而後利哉。

【集說】

○ 王氏安石曰:六二之動者,六二之德,動而後可見也。因物之性而生之,是其直也。成物之形而不易,是其方也。

○ 王氏宗傳曰:坤之六二,以順德而處正位。六爻所謂盡地之道者,莫二若也,故曰地道光也。

○ 項氏安世曰:乾以九五為主爻,坤以六二為主爻。蓋二卦之中,惟此二爻既中且正。又五在天爻,二在地爻,正合乾坤之本位也。乾主九五,故於五言乾之大用,而九二止言乾德之美。坤主六二,故於二言坤之大用,而六五止言坤德之美。六二之直,即至柔而動剛也。六二之方,即至靜而德方也。其大,即「後得王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也」。其「不習无不利」,即「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也。六二蓋全具坤德者。孔子懼人不曉六二何由兼有乾直,故解之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言坤動也剛,所以能直也。又懼人不曉六二何由无往不利,故又解之曰:「地道光也。」言地道主六二,猶乾之九五,言乃位乎天德也。

○ 蔡氏清曰:地道是直方,地道之光是直方而大,處直方而大,即便「不習无不利」。

○ 葉氏爾瞻曰:直以方,看一以字。六二之動方矣,然由其存乎內者直,是以見乎外者方也。

含章可貞,以時發也。或從王事,知光大也。

【程傳】夫子懼人之守文而不達義也,又從而明之,言為臣處下之道,不當有其功善,必含晦其美,乃正而可常。然義所當為者,則以時而發,不有其功耳。不失其宜,乃以時也。非含藏終不為也,含而不為,不盡忠者也。或從王事,《象》只舉上句,解義則并及下文,它卦皆然。或從王事而能无成有終者,是其知之光大也。唯其知之光大,故能含晦。淺暗之人,有善唯恐人之不知,豈能含章也。

【集說】

○ 呂氏祖謙曰:《傳》云唯其知之光大,故能含晦。此極有意味。尋常人欲含晦者,多只去鋤治驕矜,深匿名迹。然逾鋤逾生,逾匿逾露者,蓋不曾去根本上理會自己,知未光大,胸中淺狹,纔有一功一善,便無安著處。雖強欲抑遏,終制不住,譬如瓶小水多,雖抑遏固閉,終必泛溢。若瓶大則自不泛溢,都不須閑費力。

○ 王氏申子曰:含非含藏終不發也,待時而後發也。或從王事而能无成有終者,必其知之光大也。淺暗者有善唯恐人不知,豈能含晦哉!

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程傳】能慎如此,則无害也。

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本義】文在中而見於外也。

【程傳】黃中之文,在中不過也。內積至美而居下,故為元吉。

【集說】

○ 谷氏家杰曰:黃裳是中德之發為文治也。《象》又推本於在中,謂文豈由外襲者哉!文德實具於中故也。中具於內曰黃中,中見於外曰黃裳。文在中乃闇然之章,不顯之文也,即美在其中意。

龍戰于野,其道窮也。

【程傳】陰盛至於窮極,則必爭而傷也。

【集說】

○ 趙氏汝楳曰:乾曰「亢龍有悔,窮之災也」,坤曰「龍戰于野,其道窮也」。乾至上而窮則災,坤至上而窮則戰,戰則不止於悔。

用六永貞,以大終也。

【本義】初陰後陽,故曰大終。

【程傳】陰既貞固不足,則不能永終,故用六之道,利在盛大於終。能大於終,乃永貞也。

【集說】

○ 荀氏爽曰:陽欲无首,陰以大終。

○ 程氏迥曰:乾以元為本,所以資始。坤以貞為主,所以大終。

○ 《朱子語類》云:陽為大,陰為小,陰皆變為陽,所謂以大終也,言始小而終大也。

○ 俞氏琰曰:坤體本小,變為乾則其用大,故曰以大終也。

○ 陸氏振奇曰:元亨利貞,雖乾坤有同德,然乾重元,以元為統。坤重貞,以貞為安。

○ 程氏敬承曰:陽之極不為首,是无首也。陰之極以大終,是无終也。終始循環,變化無端,造化之妙固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