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圖第五

Jack 發表於
版本狀態
已完成校對

 

  閱讀古書,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易圖略卷五

雕菰樓易學之二

江都焦循學

比例圖第五

  否泰錯

  泰否錯

  井噬嗑錯 蹇无妄錯 需頤錯 既濟益錯

臨二之五 萃四之初 旅五之節二 姤二之復五 大有四之比初 蠱初之隨四

乾二之坤五四之坤初 離五之坎二四之坎初 巽二之震五初之震四 艮五之兌二初之兌四 師二之五同人四之師初 歸妹二之五漸初之歸妹四 解二之五四之初 困二之賁五四之初

  賁困錯

  比大有錯 屯大畜錯 蹇大壯錯 既濟泰錯

大過四之初 中孚上之三 剝初之夬四 豫三之小畜上 噬嗑四之井初 旅上之節三  坤初之乾四三之乾上 離四之坎初上之坎三 震四之巽初三之巽上 艮初之兌四上之兌三  謙初之履四履上之三 豐四之渙初渙上之三 復三之姤上垢四之初 賁上之困三困四之初 訟四之初上之三

  同人師錯 否未濟錯

  明夷訟錯

  需晉錯 既濟否錯

乾二之坤五 離五之坎二 師二之五

小畜  觀大壯錯 益泰錯

坤初之乾四 巽初之震四 姤四之初

  遯臨錯

  坤乾錯 復小畜錯 謙夬錯 明夷需錯

恒四之初 損上之三 无妄四之升初 遯上之臨三 觀初之大壯四 萃三之大畜上 比初之大有四三之大有上 同人四之師初上之師三 隨四之蠱初三之蠱上 漸初之歸妹四上之歸妹三 家人上之解三解四之初 屯三之鼎上鼎四之初 革四之蒙初蒙三之上 蹇初之睽四睽上之三 未濟四之初上之三

  乾坤錯 同人比錯

未濟二之五 需二之晉五 明夷五之訟二

同人  訟明夷錯 否既濟錯

坤五之乾二 坎二之離五 大有二之五

大有  晉需錯

  臨遯錯 泰咸錯

剝上之三 乾上之坤三 兌三之艮上

  大壯觀錯

  大過頤錯 咸益錯

巽二之震五 艮五之兌二 歸妹二之五

  頤大過錯

  謙履錯 明夷中孚錯

解四之初 同人四之師初 漸初之歸妹四

  小畜豫錯 家人萃錯

蒙二之五 夬二之剝五 豐五之渙二

噬嗑  鼎屯錯

  蒙革錯 損既濟錯

旅四之初 坎初之離四 兌四之艮初

  大畜萃錯

  升无妄錯 泰益錯

豫四之初 乾四之坤初 巽四之震初

无妄  姤復錯 遯屯錯

睽二之五 謙五之履二 井二之噬嗑五

大畜  剝夬錯 頤需錯

鼎四之初 比初之大有四 隨四之蠱初

  蠱隨錯 大畜屯錯

晉四之初 夬四之剝初 井初之噬嗑四

大過  隨蠱錯 萃升錯

訟上之三 賁上之困三 復三之姤上

  既濟未濟錯

  未濟既濟錯

右上經

  兌艮錯 隨漸錯 夬謙錯 革蹇錯

恒二之五 否上之三 頤五之大過二 中孚二之小過五 大畜上之萃三 臨三之遯上 解二之五家人上之解三 鼎二之五屯三之鼎上 小畜二之豫五上之豫三 復五之姤二三之姤上 節二之旅五三之旅上 賁五之困二上之困三 明夷五之訟二訟上之三 需二之晉五晉上之三 未濟二之五上之三

  震巽錯

未濟上之三 家人上之解三 屯三之鼎上

  履謙錯 无妄蹇錯

大壯  豫小畜錯 小過需錯

睽上之三 比三之大有上 漸上之歸妹三

  大有比錯

明夷  師同人錯 臨家人錯 升革錯 泰既濟錯

履四之謙初 渙初之豐四 姤上之復三 困三之賁上 小過四之初 頤上之三

乾四之坤初上之坤三 坎初之離四三之離上 巽初之震四上之震三 兌四之艮初三之艮上 豫四之初小畜上之豫三 旅四之初節三之旅上 井初之噬嗑四噬嗑上之三 夬四之剝初剝上之三 晉四之初上之三

家人  渙豐錯 觀革錯 中孚明夷錯 益既濟錯

大畜二之五 遯四之初 困二之賁五 豫五之小畜二 歸妹四之漸初 師初之同人四 坤五之乾二初之乾四 坎二之離五初之離四 震五之巽二四之巽初 兌二之艮五四之艮初 大有二之五四之比初 蠱二之五隨四之蠱初 復五之姤二姤四之初 節二之旅五旅四之初 鼎二之五四之初

  旅節錯

  節旅錯 屯遯錯 需小過錯 既濟咸錯

升二之五 觀上之三 噬嗑五之井二 履二之謙五 歸妹三之漸上 大有上之比三 乾二之坤五上之坤三 離五之坎二上之坎三 震五之巽二三之巽上 兌二之艮五三之艮上 師二之五同人上之師三 蠱二之五隨三之蠱上 夬二之剝五剝上之三 蠱五之渙二渙上之三 蒙二之五三之上

  豐渙錯

  艮兌錯 賁節錯

未濟四之初 蹇初之睽四 革四之蒙初

  巽震錯 漸隨錯 小畜復錯 家人屯錯

損二之五 否四之初 小過五之中孚二 大過二之頤五 大壯四之觀初 升初之无妄四 蒙二之五革四之蒙初 睽二之五蹇初之睽四 夬二之剝五四之剝初 豐五之渙二四之渙初 井二之噬嗑五初之噬嗑四 需二之晉五晉四之初 明夷五之訟二訟四之初 未濟二之五四之初

  萃大畜錯 咸泰錯

履上之三 坤三之乾上 艮上之兌三

  无妄升錯

  復姤錯 明夷大過錯

蒙上之三 同人上之師三 隨三之蠱上

  夬剝錯 革觀錯

解二之五 賁五之困二 小畜二之豫五

  革蒙錯

  屯鼎錯 既濟恒錯

渙上之三 離上之坎三 震三之巽上

  困賁錯 萃家人錯 大過明夷錯 咸既濟錯

大壯二之五 无妄上之三 剝五之夬二 渙二之豐五 師三之同人上 蠱上之隨三 坤五之乾二三之乾上 坎二之離五三之離上 巽二之震五上之震三 艮五之兌二上之兌三 大有二之五比三之大有上 歸妹二之五漸上之歸妹三 謙五之履二履上之三 井二之噬嗑五噬嗑上之三 睽二之五上之三

  噬嗑井錯

  恒益錯

  損咸錯

  中孚小過錯 益咸錯

蠱二之五 震五之巽二 兌二之艮五

歸妹  小過中孚錯

  解家人錯 恒既濟錯

噬嗑上之三 坎三之離上 巽上之震三

  睽蹇錯

  益恒錯

  咸損錯

  家人解錯

  蹇睽錯 既濟損錯

困四之初 離四之坎初 艮初之兌四

中孚  漸歸妹錯 家人臨錯

訟四之初 謙初之履四 豐四之渙初

小過  歸妹漸錯 大壯蹇錯

晉上之三 節三之旅上 小畜上之豫三

既濟  坎離錯 節賁錯 井豐錯 屯家人錯 蹇革錯 需明夷錯 比同人錯

泰二之五 咸四之初 益上之三 晉五之需二 訟二之明夷五 解三之家人上 鼎上之屯三 蒙初之革四 睽四之蹇初

師初之同人四三之同人上 大有四之比初上之比三 蠱初之隨四上之隨三 歸妹四之漸初三之漸上 豫五之小畜二三之小畜上 姤二之復五上之復三 剝五之夬二初之夬四 謙五之履二初之履四 噬嗑五之井二四之井初 渙二之豐五初之豐四 旅五之節二上之節三 困二之賁五三之賁上 臨二之五遯上之臨三 遯四之初臨三之遯上 升二之五无妄四之升初 升初之无妄四无妄上之三 萃四之初大畜上之萃三 大畜二之五萃三之大畜上 大壯二之五觀初之大壯四 大壯四之觀初觀三之上 中孚二之小過五小過四之初 小過五之中孚二中孚上之三 大過二之頤五頤上之三 頤五之大過二大過四之初 否四之初上之三 恒二之五四之初 損二之五上之三

未濟  離坎錯

右下經

乾隆丁未,余始習九九之術,既明九章,又得秦道,古李仁卿之書,得聞洞淵九容奧義,讀《測圓海鏡》卷首,識別一冊,而其所謂正負寄左如積相消者,精微全在於此。極奇零隱曲之數,一比例之無弗,顯豁可見。因悟聖人作易,所倚之數,正與此同。夫九數之要,不外齊同比例,以此之盈,補彼之朒。數之齊同如是,易之齊同亦如是。以此推之,得此數。以彼推之,亦得此數。數之比例如是,易之比例亦如是。說易者執於一卦一爻,是知五雀之俱重,六燕之俱輕,而不知一燕一雀,交而適平,又不知兩行交易,徧乘而取之,宜乎左支右絀,莫能通其義也。

余既悟得旁通之旨,又悟得比例之法,用以求經,用以求傳,而經傳之微言奧義,乃可得而窺其萬一。既撰《通釋》以闡明之,復仿李仁卿識別,列為此圖。如睽二之五為无妄,井二之噬嗑五亦為无妄,故睽之噬膚即噬嗑之噬膚。坎三之離上成豐,噬嗑上之三亦成豐,故豐之日昃即離之日昃;豐之日中,即噬嗑之日中。晉上之三為小過,小畜上之豫三亦為小過,故遇其妣即晉受福之王母,過其祖即豫所配之祖考,一家人也。見於蒙,以蒙革相錯為困賁,困二之賁五成家人,為蒙二之五之比例,故子克家。見於大畜,以大畜二之五成家人,故不家食吉,見於豐,以豐渙相錯為家人,故蔀其家。一屯見也。乾二之坤五,四之坤初,成屯,則見龍在田。蠱二不之五,而初之隨四成屯,則往見吝。姤四先之初而後二之復五成屯,則有攸往見凶。兌二之艮五,四不之艮初,而艮上之兌三,成革不成屯,則不見其人无咎。漸上之歸妹三,歸妹成大壯,漸成蹇,蹇大壯相錯成需,故歸妹以須,須即需也。歸妹四之漸初,漸成家人,歸妹成臨,臨通遯,相錯為謙履,故眇能視跛能履。臨二之五,即履二之謙五之比例也。以此類推,可得引申觸類之義矣。

洞淵九容之數,如積相消,必得兩數相等者,交互求之,而後可得其數,此即兩卦相孚之義也,非有孚則不相應,非同積則不相得。傳明云「裒多益寡」,又云「參伍以變,錯綜其數」,又云「引而申之,觸類而長之」,其脈絡之鈎貫,或用一言,或用一字,轉相牽繫,似極繇賾,而按之井然,不啻方圓弦股,以甲乙丙丁之字指之,雖千變萬化,緣其所標以為之識,無不瞭然可見。是故不雨西郊,見於小畜,亦見於小過。用拯馬壯,見於渙,亦見於明夷。富以其鄰、不富以其鄰,謙泰與小畜互明。輿說輹,壯于大輿之輹,大畜小畜與大壯並著。箕子帝乙,微意寓於人名。鳴鶴枯楊,古訓藏於物類。以六書之假借,達九數之雜糅,事有萬端,道原一貫。義在變通,而辭為比例,以此求易,庶乎近焉。

比例之用,隨在而神。姑條其大略。泰否為乾坤之比例,既濟未濟為坎離之比例,益恒為巽震之比例,損咸為艮兌之比例,一也。小畜二之豫五成家人萃,為夬二之剝五成觀革之比例。姤二之復五成屯遯,為履二之謙五成无妄蹇之比例,二也。升通无妄,而二之五成蹇,為睽通蹇,而二之五成无妄之比例。大畜通萃,而二之五成家人,為解通家人而二之五成萃之比例,三也。乾四之坤初成復小畜,為離四之坎初成節賁之比例。兌三之艮上成謙夬,為巽上之震三成豐井之比例,四也。乾坤成家人屯,為成蹇革之比例。乾坤成復小畜,為成謙夬之比例,五也。乾四之坤初成小畜復,小畜通豫,為復通姤之比例。坎三之離上成豐井,豐通渙為井通噬嗑之比例,六也。乾二之坤五,乾成同人,坤成比,為師二之五之比例,亦為大有二之五之比例。巽二之震五,巽成漸,震成隨,為蠱二之五之比例,亦為歸妹二之五之比例,七也。履四之謙初,成中孚明夷,豐四之渙初,亦成中孚明夷,皆為小過四之初之比例。同人上之師三成升革,蠱上之隨三亦成升革,皆為蒙上之三之比例,八也。小畜上之豫三成小過,小過通中孚,仍小畜通豫之比例。姤上之復三成大過,大過通頤,仍復通姤之比例,九也。豐渙相錯為家人解,解二之五同於小畜二之豫五,則小畜二之豫五為渙二之豐五之比例。賁困相錯為蒙革,蒙二之五同於夬二之剝五,則夬二之剝五為困二之賁五之比例,十也。歸妹三之漸上成大壯蹇,相錯為需小過,則需通晉,小過通中孚,即蹇通睽,大壯通觀之比例,同人四之師初,成家人臨,相錯為中孚明夷,則中孚通小過,明夷通訟,為家人通解,臨通遯之比例,十一也。乾二之坤五,既同於師二之五,亦同於大有二之五,則師成臨,大有成大畜,為坤成復之比例。巽二之震五,既同於歸妹二之五,亦同於蠱二之五,則蠱成升,歸妹成大壯,為震成豐之比例,十二也。

辭之引申,尤為神妙,無方條而別之,亦約有數類。

其一:易之為書,本明道德事功,則直稱其為道為德事為功是也。

其二:立十二字為全書之綱:「元亨利貞,吉凶悔吝,厲孚无咎」是也。

其三:由綱而為之目,如遇交求與艱匪笑譽等是也。

其四:於卦位爻位標以辨之,如大小內外遠近新舊君子小人是也。

其五:即卦名為引申,如夬履困蒙觀頤咸臨是也。

其六:以卦象為引申,如冰即乾,龍即震,《說卦傳》所云是也。

其七:以一辭兼明兩義,如坤為母,母從手為拇,則兼取艮。巽為雞,既別其名為翰音,則兼引申飛鳥遺之音之音是也。

其八:以同辭為引申。如用拯馬壯,明夷與渙互明是也。

其九:以同辭而稍異者為引申,如蠱彖先甲三日後甲三日,巽九五稱先庚三日後庚三日是也。

其十:以一字之同為引申。如頻復、頻巽,甘節、甘臨是也。

其十一:以一字之訓詁為引申。迷之訓為冥為晦,久之訓為永為長,成之訓為定為寧是也。

其十二:以同聲之假借為引申。如豹為約之假借,羊為祥之假借,祀為已之假借,牀為戕之假借是也。

《史記‧孔子世家》稱「孔子讀易,韋編三絕」,非不能解也。正是解得其參伍錯綜之故,讀至此卦此爻,知其與彼卦彼爻相比例,遂檢彼以審之,由此及彼,又由彼及彼,千脈萬絡,一氣貫通,前後互推,端委悉見,所以韋編至於三絕,即此韋編三絕一語,可悟易辭之參伍錯綜。孔子讀易如此,後人學易無不當如此,非如此,不足以知易也。若云一見不解,讀至千百度,至於韋編三絕乃解,失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