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子曰書不盡言

Jack 發表於
版本狀態
已完成校對

 

  閱讀古書, 2, 3, 4, 5, 6, 7, 8


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

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

注云:極變通之數,則盡利也。故曰「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鼓之舞之以盡神。乾坤其易之縕邪?

注云:縕淵奧也。

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无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

注云:因而制其會通,適變之道也。

推而行之謂之通。

注云:乘變而往者,无不通也。

舉而錯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

注云:事業所以濟物,故舉而錯之於民。

是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

注云:辭,爻辭也。爻以鼓動,效天下之動也。

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注云:體神而明之,不假於象,故存乎其人。

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注云:德行,賢人之德行也。順足於內,故默而成之也。體與理會,故不言而信也。

 此第十二章也。此章言立象盡意,繫辭盡言。易之興廢,存乎其人事也。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者,此一節夫子自發其問,謂聖人之意難見也。所以難見者,書所以記言,言有煩碎,或楚夏不同,有言无字,雖欲書錄,不可盡竭於其言,故云「書不盡言」也。「言不盡意」者,意有深邃委曲,非言可寫,是言不盡意也。聖人之意,意又深遠。若言之不能盡聖人之意,書之又不能盡聖人之言,是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也。故云:「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疑而問之,故稱「乎」也。

○「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巳下,至「幾乎息矣」,此一節是夫子還自釋聖人之意,有可見之理也。

○「聖人立象以盡意」者,雖言不盡意,立象可以盡之也。

○「設卦以盡情偽」者,非唯立象以盡聖人之意,又設卦以盡百姓之情偽也。

○「繫辭焉以盡其言」者,雖書不盡言,繫辭可以盡其言也。

○「變而通之以盡利」者,變,謂化而裁之,通,謂推而行之,故能盡物之利也。

○「鼓之舞之以盡神」者,此一句總結立象盡意,繫辭盡言之美。聖人立象以盡其意,《繫辭》則盡其言,可以說化百姓之心,百姓之心自然樂順,若鼓舞然,而天下從之,非盡神,其孰能與於此?故曰「鼓之舞之以盡神也」。

○「乾坤其易之縕邪」者,上明盡言盡意,皆由於易道,此明易之所立,本乎乾坤。若乾坤不存,則易道无由興起,故乾坤是易道之所縕積之根源也。是與易為川府奧藏。故云「乾坤其易之縕邪」。

○「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者,夫易者,陰陽變化之謂。陰陽變化,立爻以效之,皆從乾坤而來。故乾生三男,坤生三女而為八卦,變而相重,而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本之根源,從乾坤而來。故乾坤既成列位,而易道變化建立乎乾坤之中矣。

○「乾坤毀,則无以見易」者,易既從乾坤而來,乾坤若缺毀,則易道損壞,故云「无以見易」也。

○「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若易道毀壞,不可見其變化之理,則乾坤亦壞,或其近乎止息矣。幾,近也。猶若樹之枝幹生乎根株,根株毀,則枝條不茂。若枝幹已枯死,其根株雖未全死,僅有微生,將死不久。根株譬乾坤也,易譬枝幹也。故云:「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

○「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者,道是无體之名,形是有質之稱。凡有從无而生,形由道而立,是先道而後形,是道在形之上,形在道之下。故自形外已上者謂之道也,自形內而下者謂之器也。形雖處道器兩畔之際,形在器,不在道也。既有形質,可為器用,故云「形而下者謂之器」也。

○「化而裁之謂之變」者,陰陽變化而相裁節之,謂之變也。是得以理之變也。猶若陽氣之化不可久長,而裁節之以陰雨也,是得理之變也。陰陽之化,自然相裁,聖人亦法此而裁節也。

○「推而行之謂之通」者,因推此以可變而施行之,謂之通也。猶若亢陽之後變為陰雨,因陰雨而行之,物得開通,聖人亦當然也。

○「舉而錯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者,謂舉此理以為變化,而錯置於天下之民。凡民得以營為事業,故云「謂之事業」也。此乃自然以變化錯置於民也,聖人亦當法此錯置變化於萬民,使成其事業也。凡《繫辭》之說,皆說易道,以為聖人德化,欲使聖人法易道以化成天下,是故易與聖人,恒相將也。以作易者,本為立教故也,非是空說易道,不關人事也。

○「是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至「是故謂之爻」者,於第六章已具其文,今於此更復言者何也?為下云「極天下之賾存乎卦,鼓天下之動存乎辭」,為此故更引其文也。且巳下又云「存乎變」「存乎通」「存乎其人」,廣陳所存之事,所以須重論也。

○「極天下之賾存乎卦」者,言窮極天下深賾之處存乎卦,言觀卦以知賾也。

○「鼓天下之動存乎辭」者,鼓,謂發揚天下之動。動有得失,存乎爻卦之辭,謂觀辭以知得失也。

○「化而裁之存乎變」者,謂覆說上文「化而裁之謂之變」也。

○「推而行之存乎通」者,覆說上文「推而行之謂之通」也。

○「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者,言人能神此易道而顯明之者,存在於其人。若其人聖,則能神而明之;若其人愚,則不能神而明之;故存於其人,不在易象也。

○「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者,若能順理足於內,默然而成就之,闇與理會,不須言自信也。

○「存乎德行」者,若有德行,則得默而成就之,不言而信也。若无德行則不能然。此言德行,據賢人之德行也。前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謂聖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