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連結:
購買《易經真八卦》:博客來獨家販售
分享會 + 簽書會(11-02星期六 13:00 ~ 15:00在奉元書院)
《易經真八卦》一書分上、下冊,近一千頁,總共有三十六萬字,幾乎將《易經》八卦的所有重要問題都涵蓋在內,也因此部份內容不免艱深而瑣碎,並不是那麼容易閱讀。
本文希望為讀者理出一個頭緒,在買進這本書之後,閱讀時更能夠得心應手。
閱讀《易經真八卦》可以學到什麼?
本書主要目標是要重建原始《周易》的八卦符號語言。
理論上,讀完本書之後,讀者將具備運用八卦符號來解讀《易經》經文的能力,還能夠在日常的占卦上,運用八卦符號的推演方式來解讀卦象。
為什麼八卦的符號語言要「重建」?
當今易學對於八卦的主流知識,多數是在漢代打下的基礎,然後又深受宋代易學影響。
但原始《周易》著作於周朝。
在漢後兩千年的發展裡,也出現許多不屬於原始《周易》的知識與思維方式。這些後出的易學原理,一方面是易學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外掛」,但另一方面也遮蔽了《周易》的原貌。
例如「先天八卦」,還有河圖、洛書,這些屬於宋朝易學的新創,卻佔據了易學核心,「宣賓奪主」,讓原始《周易》的八卦語言及太卜遺法完全被遺忘了。
為了重建《周易》「八卦相盪」的方法學,本書分五章,以下簡單介紹各篇章的內容,以及對應的閱讀方式。
建議的閱讀方式及分章介紹
一字不漏地從頭讀到尾,這是閱讀每一本書的基本方法。但不見得是最好的方法。
《易經真八卦》一書的內容有深有淺,比較適合的閱讀方式是依照學易的不同情境來閱讀。
第一章 基礎篇:關於陰陽八卦與六十四卦的基礎觀念
第一章目錄
--關於陰陽八卦與六十四卦的基礎觀念與架構
1.1從陰陽、八卦到六十四卦
- 卦的六爻時空結構
- 上下二體與內外貞悔
- 六十四卦表
1.2認識八卦
1.3八卦與卦序
1.4先天八卦與六十四卦
1.5後天八卦
- 後天八卦的起源
- 後天八卦的應用
- 周易經文的解讀
- 五術與易經的接軌
- 梅花易
1.6 中天八卦
1.7 八宮卦
1.8 八經卦
1.9 易經陰陽符號與思想的發展
- 數字卦與陰陽符號
- 陰陽與易經的相遇
1.10太極八卦圖的演進
- 八卦符號的發明
- 八卦圖
- 太極兩儀圖的出現
- 八卦圖發展簡表
1.11 伏魔除妖的八卦寶鏡:古鏡記
- 王度的古鏡奇遇記
- 唐朝銅鏡與八卦
- 漢唐古鏡
1.13河圖、洛書與八卦
- 漢代以前:天降符瑞
- 宋朝:數字圖陣
- 當代河圖洛書溯源
本章適合從頭至尾的系統化閱讀方式,不論對於初學者,或者是習易有年的讀者,都適合如此閱讀。
第一章主要介紹《易經》卦、爻的基本架構,以及其歷史發展的源流:從陰陽、三才、六位,八卦,到六十四卦等基本觀念的分析,以及闡明陰陽符號的發展。
世傳各種「八卦圖」(例如先天八卦、後天八卦、中天八卦......)背後有怎樣的理則?在易學史中的地位,以及與原始《周易》有怎樣的關聯?傳說伏羲是以河圖、洛書而發明了八卦,河圖與洛書真的是《周易》的根源?
讀完本章,將對於陰陽、八卦,以及個種八卦圖式有個清楚的概念。知道傳統的知識有哪些可用來解讀易經經文,哪些只是後出的「外掛」,甚至只是神話故事,在研究原始《周易》時可以予以忽略。最終在習易之路上,也能夠有正確的取捨。
第二章 八卦卦象:八卦如何象徵萬物
──含《說卦傳》的詳細注解
第二章目錄
--八卦如何象徵萬物
2.1說卦傳的解讀
2.2說卦傳全文註解
2.3逸象
- 漢易與逸象
- 乾
- 坤
- 震
- 坎
- 艮
- 巽
- 離
- 兌
2.4梅花易八卦類象
《說卦傳》可以說是研究《易經》八卦卦象的聖經寶典。但過去一直缺乏一本深入研究《說卦傳》的書。
漢代以來,象數派易學家對於八卦卦象雖然闡述很多,但普遍流於零碎繁瑣,毫無邏輯,且旁雜而不經。
本章首次深入探究《說卦傳》,並回歸到與《易經》經文的關聯來看八卦卦象。引導讀者從中發展出八卦卦象的取象方法與原則,也逐一去注解《說卦傳》的每一個取象,甚至還收錄並注解了漢易中的八卦逸象,重新找回《易經》中的取象方法學。
由於本章內容繁瑣,較屬「資料」性質的,因此閱讀可以分兩種情境:
- 一是像一般書籍一樣系統地從頭讀到尾,但這種閱讀方式,建議在初次閱讀時速讀或瀏覽即可,不用過於專注。如此閱讀時,重點在於概括地掌握《說卦傳》內容以及八卦如何取象的邏輯方法,不宜強加記憶,也不須背下所有的八卦卦象。
- 第二種情境,是將它作為八卦的「字典」,做為資料查詢之用。讀經時,或者是日常占卜的應用上,翻閱相關的卦象,這時可針對特定的卦象詳加研究,並利用本書內容試著應用於讀經或占卦上。日積月累,自然對於八卦卦象嫻熟於心。
第三章 六十四卦解構:破解八卦取象技巧
──含《大象傳》、《彖傳》的詳細註解
第三章目錄
--八卦各種取象技巧
3.1八卦卦象與六十四卦卦義的推演
3.2 「交易」法則
3.3突破二體框架的八卦卦象
- 互體
- 爻變
- 變(伏或錯)
- 覆(反或綜)
- 大象
3.4 變化多端的卦變
3.5 主爻與卦
3.6 大象傳的解讀
3.7 彖傳的解讀
3.8 清華簡《筮法》:四位法
- 貞悔?
- 三對一的邏輯
- 妻夫相見
- 昭穆與同次
- 數出與數內
3.9 清華簡《筮法》:爻象與祟
- 爻象
- 祟
《說卦傳》像是一本八卦卦象的字典,但是如何落實於解經以及占卦解卦的實際應用上?
自古以來易學發展出很多的八卦取象技術,除了最簡單的上下二體之外,還有互體、變體、覆卦、爻變、半象、卦變……。
這些取卦的技巧,有些是原始《易經》就有的,但有些則是漢代,甚至宋代之後才發展出來的。
本章詳細考證了各種取象方法的源頭及歷史發展,釐清那一些才是真正屬於《周易》的古法,那一些是後世所發展出來的。
十翼是對《周易》最古老的注解,十翼中的《大象傳》與《彖傳》也是研究這個方法學的重要經典。本章也首次對這兩大傳做深入的注解,並重建出《彖傳》的六十四卦演變圖式。
另一個難得一見的內容:本書也是首次將清華簡《筮法》中的一些八卦取象方法介紹給一般的大眾讀者。雖然清華簡《筮法》相關書籍與論文不少,但多數屬於學術性質的基礎研究,不適於一般人的閱讀。像《易經真八卦》一書這樣,將這些艱深的學術研究消化之後寫成人人可讀的教程,算是首創。
第三章可說是本書最為艱澀而難懂的部份,因此初學者可以做為未來長期研究易經的題材。
在初步的閱讀階段裡,重點在於了解傳統易學經常採用的一些八卦取象技術,有哪一些是屬《周易》古法,哪一些是屬於後出的。至於相關的論證,可再慢慢閱讀消化。
初次閱讀時也可把重點放在較為經典的取象技術:例如,上下二體,互體的八卦,以及爻變,這些都是可從經典中清楚找到的卦象,也是原始《易經》中會有的,較無爭議的經典卦象。學好這些卦象技巧,才是根本。
至於錯卦與綜卦、六畫卦的互體、半象,這些都是宋朝之後才開始發展與流行的取象法,因此不宜拿來解讀《易經》經文。甚至像半象的取象法,根本就是後世易學家對於虞翻易學用語的誤解,可說是易學史上的一場鬧劇。像這些不存在於原始《周易》中的卦象,可在未來想深入研究易學時再回頭詳加閱讀即可。
本章最難的部份在《彖傳》注解。《彖傳》是十翼當中最為精純的一傳,但也最為艱深。當中卦變、旁通的法則,乾坤變為六十四卦的模式,到宋代之後才逐漸再次被易學家所發現,《易經真八卦》則首次重建這些法則。
第四章 八卦定吉凶:八卦的實際應用方法與占例
第四章目錄
--八卦的實際應用方法與占例
4.1春秋占解卦例
4.1.1春秋占法總論
4.1.2 秦穆公征伐晉國:貞悔的應用
4.1.3 晉厲公筮鄢陵之戰:不一樣的卦辭
4.1.4 孔成子立衛靈公:選擇題該如何問筮?
4.1.5 田氏代齊:十世之後的應驗
4.1.6 魯桓公筮成季:三桓家族的掘起
4.1.7 畢萬仕於晉:九世之後復國的預測
4.1.8 晉獻公嫁穆姬:秦晉之三世恩仇錄
4.1.9 晉文公救周襄王:晉國的春秋霸主之路
4.1.10 莊叔筮穆子:叔孫豹自作自受的悲慘人生
4.1.11 崔武子娶棠姜:剛愎自用遭滅族之災
4.1.12 南蒯筮叛:吉卦為何變凶應?
4.1.13 陽虎筮伐宋救鄭:三人占則從二人之言
4.1.14 重耳親筮得晉國:貞屯悔豫皆八
4.1.15 董因筮重耳返晉:泰之八的懸案
4.1.16 晉筮成公之歸:三世政權
4.1.17 穆姜薨於東宮:元亨利貞的詮釋
4.1.18 孔子與《周易》占筮:孔子也算命?
- 自筮得賁,臉色大變
- 算命得旅,發心研易
- 預測商瞿四十歲之後得子
- 魯國伐越,折足反
4.2漢後古今卦例
4.2.1東漢沛獻王輔問雨
4.2.2 三國吳:虞翻占關羽兵敗
4.2.3 三國第一神算管輅
- 射覆宗師
- 噬腊肉遇毒的預測
- 預測正始之變,何晏及鄧颺將死
4.2.4鄧艾伐蜀夢山上有流水
4.2.5 晉干寶為弦超筮問神女
4.2.6 郭璞《洞林》筮例三則
- 顧士群筮母病:兼論易經的死象
- 晉太興初年歲首為朝廷占筮
- 渡河遇盜賊欄路,得泰卦解難關
4.2.7 梁武帝與群臣射覆
4.2.8 苻融用易經斷案
4.2.9偉大的變革:北魏孝文帝南伐遷洛陽
4.2.10 北齊吳遵世為大將軍筮雨
4.2.11 唐太宗長孫皇后歸寧遇丈馬
4.2.12 後晉馬重績筮石敬塘為天子
4.2.13 宋程迥占例三則
- 宋人筮問完顏亮南侵
- 寄住僧舍遇火災
- 占婚姻得小過
4.3 梅花易占例三則
- 鄰居晚上敲門借東西
- 今日動靜如何
- 買香占
4.4當代的占例:旅遊筮得隨卦-- 兼論晴雨占
本章收錄東周至當代四十幾個與《周易》八卦占法有關的卦例。
當中最重要的當屬《左傳》與《國語》中所記載的十幾個卦例。這些卦例不但保留了周朝的太卜遺法,而故事中,卜官與史官的解卦,也是《周易》經文原始創作過程的重現。因此,這些故事自古以來就是研究《易經》八卦如何應用的重要文獻。
習易有年的讀者大概會發現,在占卜過程當中,得卦之後,究竟要如何使用《易經》來解卦,十個易經老師大概就有十種不同的答案,究竟哪種占解法才是正確的呢?
雖然解卦方法難論對錯,但如果要講究,那麼就必須從這些春秋時代的占解卦例的研究著手。基於這些卦例的研究而有的占解方法,每個易師或有不同,但大致上都是可接受的(但高亨變占法是個例外)。反之,如果只是《易經》老師自己胡思亂想的發揮,那麼就是不可接受的。
至於漢代之後的卦例,在比對春秋卦例之後,則可清楚看出占解方法的改變。每個時代基於對《易經》的不同理解,占解方法也都各異其趣:因此這也是一部用占卜故事所串連起來的易學史。這些改變,也反應出易學的變遷。
因此,閱讀連同第五章的故事,也相當於在閱讀易學發展史。
由於這兩章都是故事,因此適於所有不同程度的讀者閱讀,只不過,能夠讀出多少學問,會因每個人的易學造詣而有所不同。
第五章 八卦退位:八卦如何開始被遺忘的
第五章目錄
--八卦如何開始被遺忘的
5.1 史墨談龍:周易為生活之記載
5.2 魯昭公死於乾侯,史墨談歷史興衰
5.3 史墨以渙卦談衛國納賢
5.4 史墨談五行
5.5 伯廖論曼滿無德而貪
5.6 知莊子論彘子違命出師
5.7 游吉論楚王將死
5.8 秦國醫和論晉平公蠱症
5.9 孔子與《周易》:輕占筮而重德義
本章延續前一章,收錄了春秋時代貴族如何以《易經》來講論人事道理的故事。
與第四章故事很不一樣的是:這些都與占筮無關。故事中的主人翁,全都拿《周易》經文在講天人的大道理。
從這些故事可清楚看出,在孔子的時代,《易經》經文已經開始從占筮蛻變為哲學之書,但也因此讓八卦開始淡出易學的核心舞台。
- Log in to pos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