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刊登的是《易經真八卦》一書的內容錯誤修正。
有發現任何錯誤,歡迎告訴站長。
@ 047頁,倒數第四行(上)
上面圓形的天盤
說明:錯別字│型→形
@ 081頁,倒數第五行(下)
《序卦傳》
說明:書名號位置調整│《序卦》傳→《序卦傳》
@ 132頁,倒數第二行(下)
根據郭玉海說明,此鏡:
說明:句號改逗號│。→,
@ 224頁,第七行
趮通躁。躁《說文》作趮:「疾也。」徐鉉注:「今俗別作躁,非是。」
說明:所引文字非段玉裁所說│原文:趮通躁。躁《說文》作趮:「疾也。」徐鉉注:「今俗別作躁,非是。」
@232頁,第三行
刪除以下文字:
大過「棟橈」,巽即取棟象。上兌滅巽木,因此為棟橈。
說明:此段文字為錯置多餘。
@ 322頁,倒數第六行(中上)
以杞包瓜
說明:錯別字│以杞苞瓜→以杞包瓜
@ 332頁,倒數第一行(下)
不亦說乎。」
說明:補句號
@ 407頁,中間,兩段合併
這種取象法應該與虞翻另一種取象法屬於同類。虞翻註解中有種很類似的取象,只不過大多數都只取特定幾卦。……
說明:「只不過大多數都只取特定幾卦。……」該段應該併到前一段。
@ 430頁,倒數第五行(下)
其縱橫交錯
說明:錯別字│綜→縱
@ 439頁,倒數第五行(中上),
讚譽有加
說明:錯別字│贊→讚
@ 473頁,第五行(下)
「雲從龍」:「謂乾二
說明:補上引號
@ 506頁,倒數第四行上
凡五十二次。
說明:《大象傳》「君子以......」共計五十二次,誤寫為五十三次。
@ 519頁,倒數第三行
漢易亦取宗廟之象。
說明:刪除書名號│《漢易》→漢易
@ 560頁,第一行
乾卦上九至坤三
說明:錯別字│四→三
@ 579頁,中間段落最後一句
恆卦更直接說「剛柔皆應」。
說明:引文修改│六爻相應→剛柔皆應
@ 622頁,第七行
濟也可假借為霽
說明:錯別字 齊→濟
@ 679頁,第五行(最上)
侯」。另一個……
說明:逗號改句號
@ 703頁,第六行(上)
《左傳》閔公二年記載
說明:閔公二年誤作元年。 元→二
@ 729頁,最後一行(中)
《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孔穎達疏則說:
說明:引述錯誤│以下引文出字《左傳》莊公二十二年孔穎達疏,而不是賈公彥
@ 730頁,第三行(上)
據孔穎達說法
說明:更改人名│賈公彥→孔穎達
@925頁,倒數第三行(最後)
利用賓於王。』」
說明:補下引號
@939頁,倒數第二行(中間)
發展方向。
說明:逗號改句號
- Log in to pos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