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卜卦時硬幣的正反面與陰陽問題

Jack 發表於

這個問題已另外找到更好的解答,請參考:三錢法的「陰陽」問題,真相不是你想的那樣!

利用錢幣來起卦自古就是很方便而好用的揲蓍替代方法。

其原理主要以銅板的正、反兩面來代表陰陽。

你可以用六個一元銅板,直接搖一搖就得一卦,或者以一枚五元加五枚一元銅板為所得到的卦加入一變爻。

而三錢法更是自古就是取代揲蓍的最普及方法。

原本事情很簡單,有人可能會選擇人頭那面當正面,代表陽面。而字的一面,也就是印有壹圓、伍圓的那一面作反面(背面),代表陰。但也有人對正反面的「感覺」或認定剛好相反,也沒關係,因為陰陽原本就是一個相對的觀念,而銅板何面可以象徵陰,何面可象徵陽,其根源也是來自於人對於物與象之間的直覺聯想。你覺得某一面是正面然後將它聯想到「陽」,另一面則聯想為「陰」,然後依此直覺去感應而呈象,這樣就對了。若想太多不該想的,心亂了,規則亂了,那反而是不正確的。

既然正反面的陰陽是一種主觀的「象」的聯想,那麼,何面為陽,何面為陰,只要自己在起卦前定義清楚即可,是一個「空氣隨人擠」的問題。因此在這個問題上困惑,是庸人自擾。

但是我卻發現,有人強力主張並宣揚字面才是陽。然後事情開始變複雜了,不該是問題的問題,開始困擾著許多無辜的初學者。

因此希望藉由此文來解除初學者在這方面的困惑,解決這個我打從心裡認為根本不該是個問題的問題。

正反面的認定問題

首先在銅板正反面的認定上,網路搜尋即可發現到許多正反面的支持者,兩邊爭論不休。

但其實答案很簡單,請看這裡

這是中央銀行對於「流通硬幣」的標準說明:

新臺幣壹圓

材質:銅92、鎳6、鋁2

直徑:20毫米   重量:3.8公克

發行時間:民國七十年十二月八日 

正面圖案:蔣公像

背面圖案:"壹圓"字樣

新臺幣伍圓

材質:銅75、鎳25

直徑:22毫米   重量:4.4公克

發行時間:民國七十年十二月八日 

正面圖案:蔣公像

背面圖案:"伍圓"字樣

大家既然「感覺」不同,並因此產生爭執,那麼當然就理當以官方說法,以原始設計者自己的說明做最終解答。發行與設計硬幣的中央銀行說得很清楚:「正面圖案:蔣公像」,「背面圖案:"壹圓"字樣」。

其他硬幣的正反面(背面)也都可依理推得,如果對於個別的幣別正反面有疑慮,可自行到中央銀行網站去查詢。

而我們再從中、西的錢幣發展史去分析,都可以很確定,人頭的一面就是正面,而「壹圓」圖案也就是「字」的一面是背面。我們的硬幣設計比較是西式的,把英雄及知名人物或神的頭像放在硬幣正面,是從古希臘羅馬開始就有的傳統。在硬幣的正反面認定上,這是明確無誤的標準。

依我們對於陰陽的直觀聯想,正面屬陽,背面(反面)屬陰,因此人頭面是陽,字面是陰,這應該是相當合理的一種聯想。西方銅板的正反面有時也會稱頭和尾,頭為陽,尾為陰,應該比較好,但如果有人喜歡陽尾的話你管得著嗎?

問題的追本溯源

「以錢代蓍」的三錢法,傳說是源自於戰國時鬼谷子,但實際上起源於何時不可考,大致上是與火珠林法,也就是坊間最為流行的那套裝卦法一起流傳的算卦法。

而關於此法較為詳細而具體的記載,多數出自宋明之後流行的一些術書。像卜易、卜筮全書等等。在這些古書的記載中,關於陰陽的如何記錄會以諸如「字」、「背」,或者是「面」、「背」的用語來說明。(參考以下兩圖↓)

  

例如,《卜易》這麼說:

搖出得●◎◎一背為單,畫─。得●●◎,二背為折,畫 - -。得●,三背為重,畫○。得◎◎三面為交,畫x。

《卜筮全書》這麼寫:

一背為單,畫─。二背為拆,畫- -。三背為重,畫囗。純字為交,畫X。

我們回到宋明時代來看看那個時代的人用三錢法起卦時會是怎樣?

宋明古錢多數是正面印有「…通寶」等字,例如「宣和通寶」,因此正面稱「字」,而背面則都是光面無字,或者只有一些簡單的飾紋。

問題來了,這些古書之中,皆以背為陽,以字為陰。字面其實相當於硬幣的正面,因此這相當於是以硬幣的正面為陰,反面為陽。

在一般的認知裡,陽應該是屬於正面的,陰屬於背面(反面)的,但這些古書不知為何是反過來,皆以背面為陽,以字面(正面)為陰。

這或許是那些主張「字面為陽」者持論的依據:既然「古法」中以錢幣的背面為陽,所以我們也當以錢幣的背面也就是印有「壹圓」(例如)字樣的一面為陽。

個人推想,這種陰陽的認知,可能不是來自於「正面-背面」這樣的思維,至於最初的創始者是基於什麼樣的聯想而這樣定義,就不得而知了

但現在的硬幣設計已經與古代完全不一樣了,是否還需要因循這樣的習慣呢?若要因循,又要怎麼個因循法?如果是要以「背」為陽,你怎麼確定當初這套方法的設計者就是以正-反面(背)的思維來界定陰陽,然後再將正面定義為陰,反面定義為陽?況且這樣的思維似乎是不合情理的。

既然硬幣的設計已經不同了,而且若要因循其定義存在疑義,那麼依著新的形制重新定義陰陽面當然是比較有意義的。現代錢幣既然已不是一面有字一面是光面的設計,那麼無論以前是基於怎樣的思維,現在採用正面-反面(英文有時還以頭-尾來稱呼)的思維來界定陰陽是更為直覺而當理的。

↓ 半兩(左)、五銖(中),以及開元通寶。正面有字,背後皆為光面。古代的起卦中,以背為陽,以字為陰。

盡信書不如無書

我不知道那些強力主張「字面為陽」的人是依據什麼典故而那樣講究,如若不是出自這些記載,而是諸如錢幣上面的人像都是死人的,死人屬陰....諸如此類的理由,那麼就只是現代人的一些瞎掰胡扯,就沒什麼好談論的了。

如若是出自以上那些記載,那麼,除了現代硬幣形制與古代已經不同,方法及定義上必需「與時俱進」之外,我還要說的是:這些記載的問題不只在以背為陽這件事上。

例如,我們在坊間看一些術士幫人算卦會用個烏龜殼搖卦,這種陋習開始自何時我不知,但這種奇怪的「講究」《卜易》(又名《文王課祕傳》)的〈以錢代替法〉(應該是「以錢代蓍法」之誤)所載即主張用烏龜殼搖卦。因此個人推測,以烏龜殼搖卦應該是與三錢法一起流行起來的。

褚少孫所寫的〈龜策列傳〉如此說:

近世江上人有得名龜,畜置之,家因大富。與人議,欲遣去。人教殺之勿遣,遣之破人家。龜見夢曰:「送我水中,無殺吾也。」其家終殺之。殺之後,身死,家不利。人民與君王者異道。人民得名龜,其狀類不宜殺也。

這或許是台灣民間有不能殺龜之禁忌的由來,人民得名龜,不能殺,當然更不能拿著被殺之後的龜殼來搖卦了。

或許以烏龜殼搖卦操作起來給人感覺噱頭十足,然後又能夠塑造出一種專業神準的錯覺,所以為術士所愛,完全是他們居家旅行,故弄玄虛的必備良伴。然而,龜殼不但是卜法中才會用到,與筮法無關。而且,筮法是吃素的,你把神聖的蓍草改作庸俗的金錢也就算了,還讓它沾葷,這不是褻瀆什麼才是褻瀆?

再者,古代在龜的使用上有許多早已失傳的講究甚至禁忌,從殺龜到取殼到收藏,以及如何請龜都有繁複的程序和儀式,怎可隨意拿個龜殼來搖卦?

最後,現今講保育,使用烏龜顯然是不符合動物保護的。

凡此種種,可看出,三錢法自古就被大儒及一些大師所鄙視,視為不倫不類不是沒有原因的。而從這種胡攪瞎攪的情況,更可見出三錢法過去的「草根」性格。

個人對於「草根」並沒偏見,但諸如烏龜搖卦這種亂來的事,是屬於完全不可取的。而至於以錢幣的背為陽這種「講究」,雖然沒什麼好值得批評的,但更沒什麼好堅持的。更何況這種問筮法,都是為了替代揲蓍而發展出來的旁支。

連揲蓍法都大有問題

我們再來看揲蓍法。

揲蓍法算是最正統的起卦法了,但同樣是有它的問題的。

宋明儒就為了許多揲蓍的操作細節爭執不休。雖然現在我們透過許多研究可以採取一個可能比較正確的揲蓍程序,但是即使多數易學家認同的以朱熹筮儀為基礎的那一套,也有其嚴重的問題。

首先,就其所得機率來看,根本就和春秋筮例所得的機率對不上,但把算卦的49根改為48根就吻合了。要知道,春秋筮例是古代實際問筮所得的結果,雖然樣本數不是很多,但由於夠「隨機」,因此已足夠提供很多相當明確的證據。

關於這個問題可參考:從春秋筮例看大衍揲卦法的問題

事實上今傳的這套揲蓍法原本就是從宋明確定而傳下來的,他們當時依據的是孔穎達所傳的方法,但孔穎達的方法已失傳已無從探究。所根據的又是細節交待很不清的《繫辭傳》大衍章文字,而這段文字在出土帛書中又獨缺。所以就各種證據來看,其依據最早只能推到漢代以後,離周還是有千年歷史。可再參考:詳談揲蓍法(或稱「筮法」,「大衍揲卦法」)

其次,它的卦象記錄方法也大有問題。

在比對現代出土的大量數字卦畫卦法之後可發現,重(囗或○)和交(x)這兩個符號就是古代畫卦的四和五兩個筮數。以古筮數的四為九(先儒稱四象的老陽),五為六(先儒稱老陰),這種畫卦法要因循嗎?不懂筮數時兩個符號還可死記,但在懂筮數之後,恐怕會讓人精神錯亂。

所以我在揲蓍的教學上,都以現代式的方式來重新製定畫卦法,保有古法的可能空間。請學員先寫六七八九,再畫陰陽。但假設有朝一日考古發現古卦象的確定畫法,我會改以那一套作標準。雖然現在我已可透過各種研究而提供一個最為可能的畫法,但應該還不是翻轉標準的時候。

所以這套揲蓍法首先就是急待修改的對象。現代由於人文與考古研究的發達,再加上思想的自由與開放,因此是最有機會改正揲蓍法的時代。

忘了它吧!

最後我再強調一次,在易學上,硬幣何面為陽完全是一個假議題,不存在,不該有的議題!而且我認為是一些多事的現代人胡攪出來的。

因此本文的目的並不是要否決誰的看法,只是希望初學者不要再困入這種沒意義的無聊問題而不可自拔,浪費時間精力!你就依直覺,覺得那一面是陽就是陽。易學上更重要而有趣的問題多的是,不要讓這種沒意義的事讓你分心。

就好比你要去環遊世界,然後出門時就被先踏出左腳還是右腳的問題所苦惱,夫妻兩人為此爭論不休,一說左腳才對,一說右腳才是......最後連家門都走不出去。

卜卦問筮的真義,應該是心誠則靈。而求卦方法的原則則是「易無思」,也就是順著自然的機率法則而得卦,無造無為,不以意念操控得卦結果即可。

最後,如果你真的想要在筮法上講究計較,那麼我會建議,準備一套標準的傢私,乖乖用50根蓍草來算卦,不要跟人用簡便的三錢法替代方案還在假裝自己非常講究的樣子。

文章分類

從起初自學金錢卦時,我就是以人頭為陽,字面為陰,理由如同文章所述之正反兩面的直覺;後來才在某次學易經的課程中(大學選修通識課),教師才強調字面為陽,人頭為陰。而之前我也有特地在易學網上發文詢問各位先進,得到的結論是憑自己的所向即可,不必強求。

不過觀看此篇(尚未讀完,讀到連揲蓍法都大有問題時突然有感),版主提到「最初的創始者是基於什麼樣的聯想而這樣定義,就不得而知了。」個人則是認為,會否和太極之陰陽包含有關?